今天是
|
 |
欢迎访问中国教育网新版 |
校园?江湖! 去中国化 的伤痕
|
来源:星辰在线 2007-1-30 9:44:00 |
|
近年来,台湾校园在当局“去中国化”浊浪裹胁下,不得不下令拆除镌刻在校园里“当个活活泼泼的好学生,做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的座右铭。 而台湾一些校园奉行“去中国化”的过程,也是中小学生逐渐远离倡导“淡泊节欲、温良谦让”的中华传统道德文化的过程,更是学生们心灵日益受到西方纵欲文化不断渗透、侵蚀的过程。于是,“厚德载悟”的传统人文精粹、“先天下之忧而忧”的道德理想不断被横流的物欲解构,孩子心灵正在流失中华传统文化的养分……台湾校园暴力事件逐年猛增,校园犯罪率远超大陆,可说是“去中国化”的后遗症。 “独派”企图淡化两岸渊源 如今台湾高中历史教材第一册是《台湾史》,过去的禁忌话题“旧金山和约”和“中日和约”编入教科书;第二册是“不包含台湾史在内的中国史”。 多位台大历史系教授指出,在这套即将使用的新版历史教材中,《台湾史》和《中国史》都是一册教完,而且是先教《台湾史》,后教《中国史》,这是“令人吃惊的失衡”,其中《台湾史》明显在淡化台湾与大陆的渊源,而《中国史》则让不少高中教师感到“根本教不完”。 删除“统一天下” 此外,统编本时期冠在孙中山之前的“国父”一词以及提到孙中山先生时,前面空一格以示尊敬,也全从新版教科书中消失了。而为了超然、客观地撰写中国历史,汉朝“征伐”或“征讨”匈奴改为“攻击”匈奴;“秦始皇并灭六国,统一天下”中的“统一天下”删除。 北京人从史书消失 因为中国史浓缩成一册,于是采取“略古详今”的原则编写,从新石器时代一直编写到目前的两岸关系。“略古”之下,旧石器时代的北京人从中国史中消失了。 夏、商、周三代以及长达四百年的魏晋南北朝要在一节课50分钟教授完毕。 不见“黄花岗72烈士” 因为“详今”,明末以后的中国历史大约占整册教材的一半;但“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史迹也消失了。 新出炉的教科书,基本上是站在所谓“两岸分治”的基础上撰写,以往视为禁忌的“统独”议题进入教科书。如翰林版教科书写道,“台湾何去何从是一项大哉问;如何保障台湾不被并吞?如何维持现状,一直困扰台湾人民。” 泛蓝要台“教育部长”请辞 台湾“立法院”泛蓝阵营29日批“教育部长”杜正胜大倡教育“台独”,不适合继续做“教育部长”。亲民党一位“立委”甚至说,“干脆改封陈水扁为‘台湾共和国’的‘国父’算了。” 亲民党发言人李鸿钧也表示,历史教育的意义在于使后代尊重、记取历史教训,但杜正胜领导的“教育部”,却允许新版高中历史教科书大幅增加激化“统独”对立的篇幅,显见杜正胜已经不适任。 亲民党“立委”冯定国批评,杜正胜的儿子上酒家也管不好,又鼓励民众少说成语,这种“教育部长”不适任也不适格,应立即请辞,苏贞昌如不站出来纠正杜正胜,也该下台负责。 监视器遍布台湾校园 台湾校园暴力事件逐年猛增,校园犯罪率远超大陆,可说是“去中国化”的后遗症。 在大陆校园热议安装录像探头是否侵犯学生隐私权的时候,监视器早已遍布台湾校园,目的是监视校园暴力。日前,在台北校园发生十多名中学生持刀砍杀一名学生事件,警方靠监视器画面,才逮捕犯罪嫌犯。 警方靠着监视器画面找出犯罪嫌犯,学生靠它保障自身安全。在生命重于隐私的考量下,没有多少学生有异议。
学生作文:张飞打岳飞 台湾一文教机构曾举办“大手笔完全语文竞赛”,吸引近2000名小学生参加。但“去中国化”造成台湾小学生写作能力普遍下滑,甚至出现“张飞打岳飞”等常识性错误。 七成少年:被害恐惧症 岛内少年犯罪案件层出不穷,台北市有关部门调查发现,竟有超过7成的青少年患有担心被害恐惧症,其中被害地点以学校教室的比率最高。调查结果最意外的是,少年周遭的亲朋好友是造成伤害案件的主凶,比率竟然超过六成。 女子黑帮:涉校园暴力 竹联帮“虎凤队”是台湾警方查获的首个完全由女子组成的黑道帮派。根据调查,“虎凤队”涉嫌以暴力介入校园等,而从事这些犯罪活动的全部是妙龄女子,其中不乏正在读书的高中生。综合剑啸等 |
|
■相关链接
|
 |
|
|
|
|
 |
学子前程 |
|
 |
热门推荐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