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调查发现,目前大多数单位都不愿接受大学实习生,所以学校统一找实习单位变得比较困难,不仅要向实习单位缴纳一定费用,还常常需要搭“人情”。这也是很多大学要求学生自己找实习单位的主要原因
该不该收取实习费用
在辽师大学中文的小王在我市一家单位实习时,按照规定,每月要向该单位缴纳500元实习费。小王说,学校只给报销了100元钱的实习费,其余的钱都得自己拿。
针对大学生实习收费问题,市物价部门有关工作人员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目前没有看到相关法规规定。
我市一家单位的人事部门负责人告诉记者,每到大学生放假时,蜂拥而至的大学生常常让这家单位无计可施。因为实习生众多,管理上自然就添加了难度。像这些实习生在办公室打长途电话怎么办?冒充单位工作人员出去骗人怎么办?该不该给他们办公室的钥匙?……一系列问题都接踵而来。另外,这些大学生大多没有实际工作经验,需要单位工作人员从零教起,付出不少心血。因此,这位负责人认为,应该对实习的大学生收取一定的费用。
调查发现,一些实习单位之所以对实习生收费,主要是为了“抬高门槛”,防止实习生过多。作为一个短期的实习,实习单位本身不可能投入太多的资源,加上要为自己的员工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所以相当多的单位不愿意接收大学生实习。而且不少地方需要的是做技术性工作的,实习生却只能做做一般的基础性工作,实习单位认为实习生对单位的帮助不大,反而“添乱”不少。
随之而来的另一个问题就是实习生的报酬。有些实习单位认可实习生的劳动,能够给付一定的劳动报酬,而大部分单位都不会给实习生报酬。大连民族学院一名学经济管理的大学生告诉记者,他和好几名同学被学校统一安排到外地酒店实习,该酒店每月还付给他800元,同学们都非常高兴,既学到了实践经验,还得到了应有的报酬。大学生们对实习报酬意见不一,有的学生认为实习是去学习的,不该有报酬。而有的大学生则认为自己和实习单位的工作人员一样按时上下班,而且一天忙到晚,应该给一定的劳动报酬。
是实习还是打杂
“希望大连市的企业能够给大学生提供一个真正实习的机会!”辽宁师范大学管理学院大四学生芦小冬这样呼吁。她认为,现在很多企业对大学实习生的使用有问题,大学生去了就像是“打杂”的,很难学到真正有用的东西。她说,一到大四,同学们就开始发动远亲近邻等一切力量帮助找工作,实习因此对一部分学生来说成为一种“形式”,只是为了完成校方布置的任务。
西岗区一家街道办事处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在他们那里,很多去实习的大学生只是帮着扫扫地、整理一些材料,天天坐在办公室无所事事。“我看不出来他们能锻炼出什么。”这位工作人员说,大学生实习时应该“走出去”,或者带着研究课题下来,否则只能沦为“打杂工”。
市友谊医院一位工作人员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学医护的大学生按规定必须要实习,该医院多年来一直和大学院校合作,接收大学生来医院实习。实习生们到医院后都挺热情,但让医院为难的是,患者不喜欢实习生,连“打吊瓶”这样简单的事情,患者都不希望由实习生来做。所以,大多实习生在医院很难得到真正业务上的锻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