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本报见习记者 黄睿
近日,清华大学新生入校时许多送新生的家长不得不露宿于学校操场,原因是学校周围住宿早已人满为患。
对此现象,各方反应不一。有人认为80年代后出生的大学生不够自立和缺少爱心,他们应该脸红。也有人认为学校工作不到位,同时,这也是正常现象。
不过,笔者认为,既然其他学校没有发生这种现象,而独独清华有此“殊荣”,这凸现出当前教育的一种心态:高分数与“名牌”学校仍在家长心中具有难以撼动的地位。只要孩子考试分数高,家长的任何牺牲都是可以接受的。
多少年了,中国的教育一直以分数为惟一评判标准。虽然国家一直试图扭转这种评判选拔人才的方式,但效果微乎其微。前些年热闹过一阵子的“素质教育”早就找不到影了。这种长时间的以考试分数为选拔体制的教育制度是可怕的,其惯性难以遏制。这次家长露宿事件可谓这种强大力量的一个侧影。更为可怕的是,这种惯性将继续推进,其力量可能已经在吞噬下一代的观念与思想。现在躺在清华宿舍的学生,将来可能也愿意为了自己的孩子而露宿操场。
很多人指责80年代后的孩子应该脸红。但我想我们也不必过多责怪孩子,因为他们当时都不一定知道这件事。作为家长来说,他们是一定不愿意让自己孩子知道的。
应该注意的是,面对当前这种教育体制的强大惯性力量,一些人已默然,已把它当成一种常态。其实这也应该是一种常态了,送孩子的家长每年都在增加,只是今年有些“登峰造极”了。
教育总是一件系统工程,它要涉及到学生、家长、老师、学校、社会等。而教育体制的力量就是他们的总和。这种持续运动所形成的惯性力量是巨大的,而且是越来越强。我国政府对应试教育体制的改革很早就开始了,然而受很多客观条件的制约,效果仍不明显。同时,应试教育近年来却有愈演愈烈的趋势。我们应该警惕这股惯性力量的日益强大,并要加大教育改革的力度,否则,将来要想缚住这条“苍龙”就不得不付出更大的代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