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记者看到一份有关部门在泰州部分学校所做的“校园暴力调查报告”,令人非常担忧。
报告数据显示,三成以上的学生遭遇过校园暴力。32%的同学遭遇过他人的威胁或敲诈。60%的同学曾看到身边有同学遭遇过他人威胁或“敲诈”。在遭遇过“校园暴力”的学生中,有8%的学生被他人威胁或“敲诈”过“3次以上”。“他人对你进行威胁或‘敲诈’什么?”70%的学生说是“索要钱物”,还有学生回答是暴力实施者“看你不顺眼”。60%的学生认为,“校园暴力”主要来自校外的学生或社会上的闲杂人员。40%的学生说遇到“校园暴力”时,没有告诉老师和家长,不告诉的原因包括:“害怕他人报复”、“怕家长担心”、“告诉老师,老师也管不了”。另外,90%以上的学生说“‘敲诈’者平常表现不好,有抽烟、逃课等恶习”。调查还显示,对在校学生实施“暴力”者的年龄,大多在15至20周岁之间。
有关人士告诉记者,这数据绝不是“纸上谈暴”,在泰州某些学校已发生多起校园暴力事件。某校一位女生,学习成绩不错,但也受到了“校园暴力”的威胁。班上两个男生经常打她,恐吓她。这位女生说,“我坐在他们前面,常常挨打,什么课的作业都得让他抄,不让抄就要打我。连考试都要传答案给他,不然也要挨打。只要看到他们,我就会不由自主地害怕起来。”据报道,“校园暴力”现象在其它城市也存在。
“校园暴力”为何屡禁不止?昨日,一些有识之士做了深层次分析,也提出一些好的建议。省泰中附属初中校办肖其国主任告诉记者,他们学校从未发生过校园暴力事件。而且,根据有关规定,学校还聘请了泰州市司法局的人,作为该校法制副校长,定期来上法制课。肖老师认为,就目前情况来看,校园暴力多发生在教学力量比较薄弱的学校,即所谓的非重点学校里。义务教育阶段不搞重点学校是对的,但有些地方,还是在搞所谓的重点班,这种倾向是不好的,而且,在高中阶段分流后,社会上普遍有这么一种观念,好的学生上高中,不好的才上职校等。这样在心理上容易给学生形成刺激。过早地分流并不好,这样划分之后,容易让孩子自暴自弃,没有了一种良好的向上的氛围,如果把成绩好的和不好的同学放在一起,就会起到一种带动作用,成绩不好的同学也不会自暴自弃,校风也会变好。学生不应该分三六九等,学校也不要分重点和一般,这样会形成心理暗示,不是好事。义务教育阶段还是应该搞均衡和平民教育。
南京金陵中学河西分校副校长徐苹认为,安全教育中要补上生命化教育这一课,没有任何一种单独的力量可以全面和有效杜绝“校园暴力”。必须有医学、行为学、环境学、教育学、公安、司法、行政等多个领域的参与,共同建立有效的预防和控制体系。要在学生中进行敬畏生命的教育。如何增强正面教育的感染力,也是需要学校思考的一个问题,我们要改变德育的方法,坏的东西的确有吸引力,所以,好的东西应该更有吸引力。要让孩子知荣知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