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校园 >> 见习就业 >> 正文
站内搜索
今天是 欢迎访问中国教育网新版
应对危机破解就业难
来源:泰州日报     2009-6-16 9:34:00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为就业带来了巨大压力。为应对危机,我国政府提出了“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总体思路,并着重强调把保就业、保民生作为保增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细草养泥留燕子,好花藏蜜待蜂儿”。如今,我们的保就业工作,也是一种“好花藏蜜”的局面。一条又一条的优惠政策,一项复一项的帮扶措施,一笔续一笔的补贴资金,一次接一次的免费培训,一个跟一个的建设项目,一波连一波的创业行动,构成了“含蜜量”很大、姹紫嫣红的“百花园”,有待包括政府、社会和劳动者个人在内的“蜂儿”们去寻觅和采集。
    保就业不是消极被动地“保”,要把保就业与保增长、调结构更好地结合起来,既力保就业局势的稳定,又注重培育新的就业增长点。保就业是保增长的前提,保民生是最高目的,保企业、保产业、保出口乃至保稳定、保市场都只是保民生的手段。手段性的“保”,要服从于目的性的“保”,雪中送炭的“保”,要优先于锦上添花的“保”。就业保住了,内需才具备空间;内需搞活了,经济增长才可言有的放矢。没有就业做保障,民生就会出问题,民生出了问题,不但经济发展缺乏根基,社会冲突也会加剧。而稳定了就业,就能牵一发而动全身,就是稳定了企业,稳定了劳动者,从而也就是稳定了人心,稳定了大局。
    (一)把宝押在发展上,改变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匹配程度。经济之树常青,才有就业之花常艳。著名的奥肯定律告诉我们:“劳动力需求的水平,在动态意义上主要决定于经济增长。经济增长速度快,对劳动力的需求相对较大,就业水平高,失业率低;经济增长速度慢,对劳动力的需求量相对较少,就业水平低,失业率高。”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经济状况就是就业水平的晴雨表。一方面,要把经济增长点作为就业的着力点,用心用力做大经济“蛋糕”,在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实现就业数量的最大化,就业质量的最优化;要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保证和促进就业的良性循环,让稳定就业成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成果更直接更充分地反映出来。另一方面,在制定各项经济政策时,要以就业为标准排定政策取向的先后次序,做到“四个优先”:在确定一项发展或改革政策实施的先后次序时,优先考虑有利于扩大就业的政策;在规划地区发展和产业结构布局时,优先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制定有关产业组织政策时,优先发展吸纳就业能力强的中小企业;在利用各种政策手段调控经济时,优先考虑恢复和扩大就业增长的因素。坚决防止出现“经济在回升,就业不见增,失业不见减”的现象。
    (二)把劲使在落实上,创造性地贯彻执行一系列扶持就业的优惠政策和措施。为应对金融危机带来的严峻挑战,我国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在积极就业政策的强力推动下,保就业、保民生已经和正在成为一种实实在在的行动。从我市实际出发,抓落实,要突出抓好“3个3”,即在工作实践中,特别注重就业机会创造、就业能力提升、就业环境改善这事关全局的“三大要素”;在工作着力点上,特别关注高校毕业生、返乡农民工、城乡就业困难对象“3个重点人群”;在具体对策措施上,特别注重把握发展经济拉动就业、落实政策促进就业、优化服务推进就业“3个关键环节”。冷静地分析,在经济下行的情况下,虽然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投资可以带动相当可观的就业,但还是难以填补巨大的就业缺口。有关专家认为,全方位启动创业型经济的发展,才是解决就业问题的主要途径。因此,抓落实,一定要在促进创业带动就业上求突破,努力探索“一马当先,万马奔腾”的就业模式,实现就业的倍增效应。切实帮助解决劳动者在创业过程中普遍存在的资金难、场地难、办事难和政策缺、服务缺、能力缺等难点问题。鼓励和扶持更多劳动者成为创业者,在参加创业服务、培训和开展自主创业的劳动者数量方面,在新增创业人数及其带动就业人员数量方面,在创办新企业的数量与企业存活率等方面,都有实实在在的大幅度的增加,使社会各界对创业环境、创业工作、创业效果的信任度和满意度不断提高。
    (三)把心用在培训上,引导求职、从业人员不断“充电储能”,提高素质。多年的实践证明,是技能,给外出打工者以胆量,给参与竞争者以胜算,给返乡创业者以支撑。有鉴于此,必须狠抓培训,以提高劳动者的择业竞争能力,就业适应能力和自主创业能力。除了要充分利用现有教育资源,建立社会化就业培训基地,完善就业培训网络,正常而有效地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技能培训和就业能力培训外,要注重构建适应劳动者就业生涯不同阶段需求的终身职业培训体系。培训要坚持行政推动与市场导向有机结合,组织就业培训与开发就业岗位有机结合,增强培训实用性与提高就业成功率有机结合。今后一个时期,要集中对困难企业在职职工普遍开展技能提升培训和转岗转业培训,帮助其实现稳定就业;对失去工作返乡的农民工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或创业培训,促进其实现转移就业或返乡创业;对失业人员,包括参加失业登记的大学毕业生、失业农民工,开展中短期技能培训,帮助其实现再就业;对新成长劳动力开展储备性技能培训,提高其就业能力。通过培训,使愈来愈多的劳动者能够获得真正意义上的自由择业、稳定就业和“体面就业”,在逐鹿市场的竞争中保持常胜态势,立于不败之地。
    (四)把智聚在统筹上,破解城乡就业的二元难题。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我国市场化、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已经进入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新阶段。适应新阶段的新要求,要尽快破除制约城乡统筹就业的体制障碍,既与时俱进,又循序渐进,破解二元难题,推动城乡统筹就业。虽然统筹城乡就业的目标已经确定,但理想与现实之间总是存在一定的差距。城乡统筹就业的难点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城乡劳动者的就业现状与平等就业的既定目标之间尚有较大差距;另一方面,在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的态势下,城镇新增劳动力就业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压力巨大,促进城乡劳动者尤其是农村劳动者实现比较充分就业的目标任务相当艰巨。如何突破难点,我们认为,在平等就业方面,突破口在于加强制度建设和法律保障;在充分就业方面,突破口在于多形式、多渠道,不拘一格地创造和开发就业岗位。同时,及时发现和总结、创新和引导、推广各种灵活就业方式。当前,要以解决失业农民工就业问题为切入点,破解城乡统筹就业的新问题和新矛盾。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农民工流动就业管理服务制度;把农民工底数及动态变化纳入城乡公共就业服务网络;探索建立包括失业农民工在内的城乡就业援助制度、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劳动争议调解制度、社会保险关系转移制度,等等。当然,统筹城乡就业,并非单纯的农民进城和人口转移,也不是单纯的城市规模扩张,这是一项复杂的系统的社会工程。要始终抓住制度这个带根本性的问题,在创新就业的长效机制上下功夫。实现“五个加快”,即:加快消除劳动力流动的制度性障碍和政策限制;加快实现劳动力在城乡间和全社会范围内的合理配置;加快实现劳动力在产业间、城乡间的合理转移;加快实现从业人员流动从无序走向有序,从失范走向规范,从盲目走向合理,从单兵独进走向整体推进;加快实现劳动力的平等就业和无差别就业。
    (五)把钱花在刀刃上,实现投入与产出的最佳统一。在应对金融危机的问题上,温家宝总理一面反复强调“信心比黄金更重要”,一面又强调要加大投入,“千方百计促进就业”。仅就业一项,国家就给出了420亿元的资金投入。其它两项:社会保障资金投入2930亿元,今后3年投入8500亿元推进医药卫生事业,也都与保就业关系极大。加上正在手中运作的小额担保贷款、失业保险基金等,使得保就业的基础和条件更好,人们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更足。这种投入,不同于平常状态下的救急救穷;更不同于一般性的困难补助,它是一种激活性、催生性的帮扶,是着眼于“以输血促造血”、“让物质变精神”的保就业行动。只有把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才能让各类款项发挥应有的作用。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要以好制度加硬措施,把关系民生的每一分钱花好。
    全面落实鼓励企业吸纳就业的政策。把就业资金与就业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相结合,加大就业资金在目标责任考核中的分量。对于吸纳困难人员就业的企业,企业缴费部分可享受全额社会保险补贴。对连续5年足额缴纳失业保险费,在经济困难时期不裁员,集中开展技能培训的企业,给予职业培训补贴;将积极就业政策从国有下岗失业人员扩展到更多劳动者。如将自谋职业税费减免和小额贷款的人群范围扩大到返乡农民工和新增劳动力人口等群体,将鼓励企业吸纳就业的税费减免范围扩大到所有中小企业,将社保补贴和岗位补贴对象从大龄就业困难的下岗失业人员向其他就业困难人员延伸,将主辅分离的政策向所有困难企业扩展,将公共就业服务向农村延伸,将培训补贴向农民工延伸,并适当提高培训补贴标准等。
    经济下行期失业人数增加,失业周期延长是必然趋势。失业保险作为应对周期性失业的一项社会制度,正逢其时。在当前形势下,要积极探索新的制度设计,探索如何用好用活失业保险的方法和途径。失业保险一方面应做好应对失业人员增多、保生活支出增大的压力,另一方面需要发挥预防失业、稳定就业和促进就业的作用,将失业造成的经济风险和社会风险降到最低。要紧紧围绕稳定就业这一核心,迅速转移工作重点,在企业和职工最需要帮助的关键时候,拿出更多的资金,帮扶更多的企业,稳定更多的岗位,彰显失业保险制度的关键作用。
    要加大小额担保贷款扶持力度和规模,积极实施创业带动就业计划。进一步降低申请门槛,简化审批手续,提高贷款额度,让小额担保贷款催生更多小老板,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取得“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六)把情动在服务上,自觉履行保就业保民生的责任和义务。服务,既是机关职能的根本内涵,又是当前形势下应对金融危机的特别需要。用服务来凝神聚力,提振信心,是应对危机的可靠保证,用服务来排忧解难,求真务实,是帮助企业渡难关保就业的重要举措。为保就业提供服务,应该在以下四个方面着力:一是特事特办,全心全意动真情。要善于换位思考,站在企业、员工和求职者的角度,设身处地地为他们想问题,把对事业和广大群众的真心、诚心、热心、耐心、细心贯穿工作始终。二是到人到位,突出重点抓关键。要重点引导和帮助企业抓住危机带来的资本、能源等价格的下跌、投资成本降低的机遇,抓住国家实施扩内需、保增长一揽子计划带来的宏观政策机遇,抓住全球产业布局调整带来的承接产业和人才转移机遇,抓住市场倒闭压力带来的结构调整和企业提升机遇。通过十个方面的主动服务、个性服务、贴心服务、诚信服务和高效服务,做到离企业最近,帮企业最多,与企业感情最深,为企业解决问题最好,充分发挥劳动保障工作保就业、保民生、促和谐的重要作用。三是靠实靠前,深入一线解难题。要把服务工作的重心放在基层,做到问题在一线发现,矛盾在一线解决;工作在一线落实,成效在一线检验,经验在一线总结,能力在一线提升。四是有力有恒,咬定目标不放松。保就业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要通过缜密而周到的工作,不断把服务引向深入。通过强化就业服务,把好政策用足,把好措施用活,充分挖掘就业潜力,拓展就业空间,扩大就业容量,增加就业岗位。让就业这个最敏感的话题和民生的最大工程成为党和政府最放心、人民群众最满意的工程。
■相关链接  
站内资讯搜索:  
酷 图 文 学 音 乐 校 星
热点专题
·以传教的热情和坚忍动力发…
·“世界华人艺术大会” 第十…
·国家教育事业十三五规划解…
·教育时评:“老师不敢批评…
·我国首个教育脱贫五年规划…
·评论:教育改革不能总被芜…
·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招聘…
·中国教育在东西文化激荡中…
·未来5年,广州各区中小学的…
·教育部连续12年开通高校学…
学子前程
热门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教协会员理事 香港监制
京ICP证000045号-81
中国香港特区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0-01-20-3
业务及合作热线:010-64803658
信息发布:bj64803658@126.com欢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