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
 |
欢迎访问中国教育网新版 |
语文课应授之以“渔”
|
来源:诸暨网 2009-3-28 9:27:00 |
|
《猫》是人教版语文第七册第四单元“小动物”主题的第三篇课文。这是学生接触的第一篇老舍的文章。这节课,我把着眼点放在品读、感悟语言上,引导学生把“第一眼看去平淡无奇的语言,品味出隐藏的妙蕴来”。围绕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五大板块。
板块一:紧扣“古怪”,感知文本
感知猫的古怪是第一板块的重点,为此,我安排了四个步骤。先请学生自由读第1-3自然段,划出概括写猫古怪的词语。在集体交流的基础上提炼出要点:老实——贪玩——尽职,高兴时温柔可亲——不高兴时一声不吭,胆小——勇猛。接着引导学生发现每一组的性格是对立的、矛盾的。在此基础上用上关联词语说说猫三组矛盾的性格。就这样,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发现那么多对立的性格集中在一只猫上,才导致猫的性格古怪。在此过程中,通过具体事例运用对比手法写猫的性格古怪这一写作特色就不言而喻了。
板块二:品味赏读,感悟情感
这一板块是整堂课的关键,我主要抓重点词句的品读引导学生感悟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体会老舍先生用词传神,语言朴实的风格。我让学生重点品读以下三句:1、它要是高兴,能比谁都温柔可亲: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子伸出来让你抓痒,或是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2、它还会丰富多腔地叫唤,长短不同,粗细各异,变化多端。3、说它贪玩吧,的确是呀,要不怎么会一天一夜不回家呢?
第1句我重点说“蹭”的教学。对“蹭”,学生一般都能感悟到老舍对猫的喜爱,但“猫亲人”,“人与动物和谐相处”很难感悟。此时,教师的点拨引导就很重要。“谁能从人和猫的关系说说对‘蹭’的感悟?”教师简短的一句话,把学生的感悟引向深处,让“人爱猫,猫亲人,其乐融融”的画面跃然纸上。
第2句重点抓“丰富多腔”,安排了三个步骤:先创设了多种情境(吃饱喝足时、听到主人的召唤时、碰到一只势均力敌的同类剑拔弩张之际、伸出脖子让主人抓痒时),引导学生惟妙惟肖地模拟猫叫。然后乘胜追击,让学生明白像这样“长短不同、粗细各异”的叫唤,就是“丰富多腔”。最后用有感情齐读来再现猫丰富多腔的叫声。通过情境的创设,把抽象的词语“丰富多腔”变成了形象的画面,在趣味盎然中理解了“丰富多腔”,品味了语言,加深了对“人爱猫,猫亲人”的感悟。
第3句体现了老舍先生朴实、口语化的语言特色。分两步走,第一步把原句和“去掉三个语气词”对比读;第二步情境引读。比较是品味语言最常用的方法。有比较才有鉴别,通过比较初步领悟老舍朴实、口语化的语言特色,再结合情境引读,再次领悟老舍朴实、口语化的语言特色,进一步感悟老舍爱猫之情, “使其言皆出于我口”,“使其意若出于我心”,懂得这样运用语言的所以然。
板块三:比较阅读,体会写法
通过老舍的《猫》与周而复、夏丏尊的写猫片断比较,让学生感受不同作家笔下同一动物的不同形象,初步懂得可以从不同角度写同一动物,表达真情实感。以读带写,学以致用。
板块四:读写结合,拓展文本
通过“学了这篇课文,你对怎样写小动物又有了哪些新认识呢”这一问题,让学生对自己在这节课所学到的表达方式作一个回顾,在随后的写小动物片断练笔中能学以致用。
板块五:激情结课,升华情感
情感是文章的灵魂,也是课堂的灵魂。在品读重点词句这一板块,学生与作者进行了情感交融、智慧碰撞,作者隐匿于语言文字深处的情感已在学生的心田静静地流淌。在课的尾声,我乘胜追击,通过激情结课,让学生明白“只有和动物和谐相处,才能感受到动物带给我们的快乐,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以此升华学生的情感,使升华的情感内化为教育学生的一种潜移默化的精神感召力量。 |
|
■相关链接
|
 |
|
|
|
|
 |
学习宝库 |
|
 |
热门推荐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