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源中心 >> 试题 >> 中考 >> 语文 >> 正文
站内搜索
今天是 欢迎访问中国教育网新版
浅论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整合
来源:现代教育报      2008-7-26 10:25:00
 
 

    长期以来,广大中学语文教师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方面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大量的成果,但为什么总体上的“少慢差费”依然故我?我们认为,最根本的原因是缺少有效整合。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整合,至少包括两个方面:认识上的有效整合与方法上的有效整合。笔者认为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首要任务仍是认识上的有效整合。

    有人在比较了古今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后发现,古今东西方文化的发展刚好走了一条相反的道路:西方文化是形而上——形而下,即由理念到实证;而东方文化则是形而下——形而上,即由实证到理念。这种观点自有他的片面的地方,譬如我们中国人的精神家园就呈现一种形而上——形而下的发展过程:先秦理性精神的高扬与魏晋生命理论的自觉便是明证,但是,它对于提高我们对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认识,无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中学语文教学理论研究应该对教学实践起指导作用,但实际上这种作用却不尽人意,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理论研究的抽象化。我们的理论文章,往往是理论介绍,比较推理,层次高、视觉广,跨学科、全方位,新名词新术语不少,但给第一线教师的普遍感觉却是受益匪深,远不如听一堂优秀教师的示范课实在。

    实践总结的多元化与随机性。与理论界的研究相比,教学实践第一线的实验与总结更多的是一种单兵作战局面。常常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令人惊喜的发现往往不是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成果,而是不经意的奇遇偶得。

    高考指挥棒的负面影响。高考,对中学语文教学质量具有无可比拟的实证力量。大到地区的发展,学校的发展,社会的褒贬,小到教师的声誉,家长的好恶,个人的得失,其影响之大,一言难以蔽之。在高考指挥棒下,教师的理论学习与提高,往往带有一种实用主义的色彩,希望从教育理论的武器库中寻找到一种吹糠见米、立竿见影的“超级武器”,借以提高高考升学成绩。这种现象,即使是在颇有理论建树和成果的作文教学领域也大有表现,且不谈猜题押题、强调立意内容的正确性和结构的格式套数等明显的急功好利倾向,就拿大受欢迎的各式快速作文法,在其适应时代发展要求,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积极功能下,也不免隐含着令人“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提高作文分数的应试分子,这“快速”二字实在是一种挡不住的诱惑,谁能不心驰神往,心有戚戚焉。而今,这“快速”似乎也不能济应试作文之穷了,于是,一种为大多数写作能力不足的考生所欢迎的抄写优秀作文的应急之法又应运而生。难怪王蒙等老先生要愤然炮打中学语文了。近年高考说明增加感情真挚的新要求,固然令人欣喜,但能否一反由写到抄的积重,则未可知。

    从理论上讲,中学语文教学,特别是阅读教学的实践,应当对理论研究有实证作用,但实际上却未起到这种作用。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中学语文教学的特殊性。

    人们常常将丰富性、综合性、包容性视为珍宝、财富,其实,过多的珍宝、财富往往会成为蜗牛背上的负担。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何尝不是如此。当代中学生的阅读,为什么总是找不到新语感,发现不了新知识,搜集不到新信息?根本原因,是我们中学语文教学的目标长期以来总是定位在一个可望而不可及的层次上。我们必须明确:语文教学的最基本的原则是客观工具性与主观道德性的人文结合。

    基础工具性是其花,是其广泛的审美吸引力之所在;道德教化性是其根,是其深厚的人文创造性之所承。而我们的时代,是一个知识经济的时代,人的无限创造力得以空前发挥的时代,任何人间奇迹都可以创造出来的时代,因此,我们的基本任务,是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基础工具性作用,以其花的美好,以其广泛的审美吸引力提高学生掌握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以上所谈,也许可以概括为认识的整合与统一,但仅有认识的整合与统一对于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是远远不够的,认识的整合必然要求方法的整合。

    方法是实践的产物,方法的推广又受实践环境的多样性与差别性的制约,因此,方法的整合更具有创造性特征,更具有个性化特点。在这里,交流、比较、总结、推广显得特别的重要。在方法的整合上,我们以为,当前的一个重要的任务是规范化的总结与交流。

    综观中学语文教学论坛,教学经验总结见诸报刊的不能说不多,但所发挥的作用却很有限,特别是交流作用。究其原因,是我们缺少中介环节。这里所说的中介环节,应该具有以下一些作用:以广大中学语文教师为主要对象,编辑出版相关的专辑,充分发挥优秀教学方法的影响作用;建立教师个人之间的交流通讯机制,为教学方法的推广应用提供条件。因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穷困的中学语文教师往往囊中羞涩,而且工作繁忙,交流、比较、总结、推广机会甚少,即使有一篇高质量的论文或经验总结实验报告,也往往因诸多原因只能付诸箱底。——或许这也是中学语文教学二律背反的一个不是理由的理由吧。

■相关链接  
站内资讯搜索:  
考 试 课 堂 期 刊 软 件
           
热点专题
·以传教的热情和坚忍动力发…
·“世界华人艺术大会” 第十…
·国家教育事业十三五规划解…
·教育时评:“老师不敢批评…
·我国首个教育脱贫五年规划…
·评论:教育改革不能总被芜…
·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招聘…
·中国教育在东西文化激荡中…
·未来5年,广州各区中小学的…
·教育部连续12年开通高校学…
学习宝库
热门推荐
·全国优秀培训机构
·中国教育网频道说明
·全国优秀教育机构推荐
·频道诚征兼职主管/主编
·职业、职称考试网络课程
·08年全国各地院校招生就业展
·08年全国各地院校招生计划展
·08年中国各地艺术院校推荐
·08中国**省十强中学评选展示

    中国教育家协会 教协会员理事 香港监制
京ICP证000045号-81
中国香港特区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0-01-20-3
业务及合作热线:010-64803658
信息发布:bj64803658@126.com欢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