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源中心 >> 试题 >> 高考 >> 政治 >> 正文
站内搜索
今天是 欢迎访问中国教育网新版
名师解读08政治高考大纲:关注文化现象
来源:     2008-3-21 10:11:00
 
政治

  考查内容稳定 关注文化现象

  考纲变化

  2008年全国高考大纲政治部分与2007年相比基本保持稳定,考查的目的、范围、要求、题型、分值等都相对稳定。政治考点共167个,其中经济学有57个考点、哲学有66个考点、政治学有44个考点。国内外重大时事时间限定为2007年4月至2008年3月。

  备考建议

  一、了解高考特点

  2008年《考试大纲》仍然坚持已确立的综合能力测试考核目标与要求,这便于考生从中揣摩命题的趋势。考生必须明确高考能力测试的形式,才能有针对性的进行复习与训练。

  1、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纵观近几年来的高考政治试题,呈现出提供大量新素材、新信息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有效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等能力的特点。

  2、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近几年高考的学科内或跨学科综合题往往由实际问题引出,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问题设问,要求考生在理解题目的基础上,进行理论上的归纳、分析和解释。

  3、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实际上就是通过思维过程,把握事物的本质特征,并使用简明、准确的学科术语加以叙述。

  4、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这是考生整体素质的集中体现。政治试题设置的情境往往是课本中未曾出现过的,要求回答的问题亦可能是从未遇到过的。在这种情形下,解决问题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探讨问题的过程。

  5、宏观话题、微观切入。近年来,政治试题的显著特点是“高立意与小切口的统一”、“宏观观察与微观把握的结合”。

  6、关注文化现象,体现人文精神。近几年来,政治试题经常引用古文、古诗词、漫画等构成情景材料,这体现了文综试题具有人文科学的特质,同时也体现了对多样文明的尊重。

  二、优化冲刺对策

  1、要夯实基础知识,形成知识体系。高考题目千变万化,但是考察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灵活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命题思路一直没有变化。“基础知识”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前提,夯实基础才是根本。基础知识复习过程中“两结合、一强化”即重点的主干知识与全面的复习结合、知识宏观构建与微观构建相结合和强化知识记忆

  2、要关注社会热点,将热点与学科知识相结合。政治是一门具有强烈时代性的学科,高考政治试题绝不回避热点,必然会反映国家意志。社会热点在高考中只是命题的出发点,一般以背景材料形式出现,考生要学会在不同情境和设问下如何调用知识、整合知识来分析和解决问题。复习中可采取两种方法:一是知识带热点;二是专题热点带知识。

  3、要注重基本能力培养,加强针对性训练。考生重点关注以下能力:审设问的能力-要能明确题目设问要求,弄清设问指向;提取信息的能力-要能通过对材料的处理,把握材料的层次及其关系,提取材料中包含的信息;整合知识的能力-要能明确题目所涉及的知识,避免张冠李戴、知识错位,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形成答案提纲的能力-答案的布局要有层次性,先答什么、后答什么,答题前一定要做好总体规划,考生可按“先重点再其他、先观点再材料、先教材再创新”的顺序来组织答案;规范表达的能力-答题时,考生要按照高考要求答卷,答案要富有条理性、逻辑性、专业性。

  4、考生必须努力扩大知识面,丰富人文知识,注重体会日常生活中的文化现象,实现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

  5、要整理错题,避免犯相同的错误。

 
■相关链接  
站内资讯搜索:  
考 试 课 堂 期 刊 软 件
           
热点专题
·以传教的热情和坚忍动力发…
·“世界华人艺术大会” 第十…
·国家教育事业十三五规划解…
·教育时评:“老师不敢批评…
·我国首个教育脱贫五年规划…
·评论:教育改革不能总被芜…
·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招聘…
·中国教育在东西文化激荡中…
·未来5年,广州各区中小学的…
·教育部连续12年开通高校学…
学习宝库
热门推荐
·全国优秀培训机构
·中国教育网频道说明
·全国优秀教育机构推荐
·频道诚征兼职主管/主编
·职业、职称考试网络课程
·08年全国各地院校招生就业展
·08年全国各地院校招生计划展
·08年中国各地艺术院校推荐
·08中国**省十强中学评选展示

    中国教育家协会 教协会员理事 香港监制
京ICP证000045号-81
中国香港特区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0-01-20-3
业务及合作热线:010-64803658
信息发布:bj64803658@126.com欢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