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
 |
欢迎访问中国教育网新版 |
教育家杨东平:高考改革非“破坏”而是“改善”
|
来源: 2009-6-19 9:52:00 |
|
6月18日15:30北京理工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21世纪教育发展研究院院长杨东平做客人民网,以“高考制度改革如何破局?”为题与网友在线交流。
在回答网友关于“现有高考制度有哪些弊端?有无“破”的必要性?”的问题时,杨东平说,我们的任何一个高考改革,都不意味着要破坏什么东西,而只不过是改善、是完善,从全世界范围内来看,对教育的改革,对高考制度的改革,从来就没有停止过,无论是日本、韩国、中国台湾、俄罗斯、包括欧洲和美国等一些国家,这是什么道理,一次性考试本身有重大的局限性,它不可能真正替代对一个人完整的评价,就是说一次性的笔试有本身的局限,它无法了解你的综合素质、表达能力等,只不过是一些书本知识和解题技巧。当然还有“一考定终生”、“一分定终生”韩国考试已经取消这个等级,为了一分之差而导致中小学严酷的考试竞争,这都是考试本身的局限性,是需要改变的。
为了改变这种一次性笔试固有的局限,各个国家改革有两个方面,就是增加它的弹性、灵活性、多样性,就是在一次性考试之外,增加学生平时成绩的考核,课外活动的表演,老师的推荐等等。另外扩大高等学校自主权,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来定向进行一些测试,比如我是职业院校,可能我要考试你的动手能力如何,等等类似这些考试方式,就是说增加一些更加具有针对性的测试,所以这两个方面,一个是增加它的丰富性、选择性,另外一个方面,是增加高校自主选择的权利。所以我国的高考制度改革,恐怕也是这种大势所趋,否则学校选择不到恰当的人才,即便是可以考很高的分也不证明这个人真的很有才,只是证明这个人考试能力很强。 |
|
■相关链接
|
 |
|
|
|
|
 |
学习宝库 |
|
 |
热门推荐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