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学大考并不仅是一个人的事情,还是一家人的大考。在“一模”过后,离中考还有两月,高考也只有一个月时间了,不少考生和家长表示很苦恼:考生反映进入“只退不进”的“高原期” ,而家长也患上了“考前综合症”。对此,专家给考生和家长支招,教大家如何享受高考。
考生:“一模”后学习“吃力不讨好”
记者调查发现,在不少考生看来,为之前的“一模”奋力冲刺,但似乎提前将气都泄光了。“‘一模’考得一般,我比以前更拼命了,每晚都在1点半才睡,但小测验的成绩反而更差了,怎么回事啊!”市16中高三的小马说。还有学生反映,“一模”后发觉自己平时做的模拟题不够多,每天加码两小时练习,反而发觉做题时不自觉地气促,答卷情况更差了。
对此,青少年情绪社交发展辅导师张洁说,“一模”后发现成绩曲线从平稳期变成下降,出现一段只能平稳过渡,甚至倒退的时期,是很正常的‘学习高原期’”。她建议,在这阶段做题时,应从最容易的开始,因为遇到难题,情绪中心就会删走兴奋点。
张洁还分析道,“每次拿第一的‘高手’和每次拿第三的‘中手’的真正差距只是‘纳米差距’——3%!”这是科学家作了很多统计资讯得出的结果,要越过这“纳米”差距,张洁说考生首先要坚持,唯一的致胜因素就是抗逆力。
家长:为安静故意离家,孩子反抱怨
有专家给出数据:有80%考生家长患上“恐高症”,20%的家长因担心孩子的学习而心烦意乱,10%的人不知如何处理孩子高考与自己工作之间的关系。
广州某中学高三的小惠苦恼地告诉记者,妈妈为了全力照顾他高考,最近竟辞职了,每天为他配备营养餐,晚上又督促睡觉,“但我觉得在家里很难开心起来!”而儿子的妈妈也叫苦:“我为他付出这么多,他却不理解!”
而市13中考生家长杨先生则说,最近他有意只在周日晚上才瞄几眼电视,“我怕女儿一听到电视声音就心散。”一吃完晚饭,两夫妻就到外面散步,让女儿没人打扰,在家里也会踮起脚尖小声走路。尽管如此,女儿小珊还是大呼“紧张、郁闷”,“我只感受到压力,没有动力啊!”
对此,张洁表示,其实,在迎考阶段,家长更应做回自己。家长应做好“安全垫”的角色,“无论在哪里,孩子都能找到安全垫的存在,无论什么时候,安全垫是一call即到。另外,专家提到,家长要告诉考生,“无论你考到什么成绩,你永远都是爸妈的骄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