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源中心 >> 论文 >> 幼儿教育 >> 正文
站内搜索
今天是 欢迎访问中国教育网新版
幼儿园的领导与教师
来源:湖北教研网     2006-3-11 10:36:00
 

    一个幼儿园管理是否成功,关键在领导和教师的关系;而一个成功的幼儿园管理是否具有前瞻性,关键在领导的素质。在这里我为什么不提管理者呢?因为在我个人看来领导与管理者是有区别的,我们从下表中可以看出:

领导                       管理者

引导下属
 控制下属
 
依靠感召力
 依靠职权
 
沟通使命
 交待任务
 
鼓励新尝试
 命令怎么做
 
找出问题
 追究责任
 
制造信心与热情
 制造恐怖与不满
 
使工作变得有趣
 使工作变得单调乏味
 

    当然我们不难发现:现今幼儿园的许多领导仍以管理者自居,他们的所作所为是谁都能胜任的“管”人的事,而不是一种领导的艺术。现实中幼儿园的教师又如何呢?要么是唯命是从,来自上层的所有信息一概接受,只管照办;要么是简单应付,只要大体上不出纰漏,得过且过,管他领导吹什么风;要么是反其道而行之,心里极不服,想对着干,迫于权力忍耐着;要么是怀才不遇之感,总认为自己的付出没有得到领导的承认,怨世上缺少伯乐,工作没有积极性;要么是悲观厌世之态,认为天下乌鸦一般黑,领导们本来就是这样的。

    就这种现状我们来分析一下领导和教师在管理中到底应该是什么关系,他们应该如何去调整自己的心态以做会更好。

    我们不难发现,在领导和教师这一对关系中,起主导作用的是领导,他们本身的素质以及他们对教师的态度、管理方法、用人模式等直接影响到他们和教师间的关系。在这里,我只想从最基本的“如何真正成为老师的引导者”谈起,有人说“没有无用的教师,只有无用的管理者;没有无能的管理者,只有无能的领导”。 我们都知道发展是硬道理,人是发展中最宝贵的资源,教师是支撑园所发展的生力军。所以,领导应善待每位教师,强化软管理,倡导人本管理。现实中幼儿教师往往待遇低、工作烦琐、压力大,而得不到恰当的社会地位和认同感。管理学之父马斯洛的需要理论阐述了人的五类需求: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爱与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作为幼儿教师除了应该满足前三种基本需求外,更重要的是满足后两种需求。因此,领导对教师的管理应从尊重开始。

    许多领导认为:对教师的管理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但是我们不要忽视了这样一个事实,如果教师的积极性未能充分调动起来,规矩越多,管理成本越高。不少幼儿园正是因为教师位于行政命令的最底端,其教育行为往往受到各种因素影响,如:过多的检查和评比、严格要求的各种名目繁多的制度规范、层层管理者的督导和监控、还要加上强加的创收指标等,这造成了教师的疲于应付,而没有时间进行教学的改革和创新,造成了教学活动和教学情境的机制僵化。所以教师满足于驯服地执行上级的要求、幼儿园的有关规定或建议,常常被贬为“异化”的工人。由此可见对教师管理最起码的应该是对教师的尊重,而不是对教师过多地强调“约束”和“管制”。
    1.尊重教师,就得让管理亲和于教师。管理要具融洽性,即管理要确立具有亲和力的层级关系。为此领导与教师的关系应当体现平等、团结、友爱、和谐的原则,主要领导应当统揽而不包揽、敢断而不武断、放手而不撒手、大度而不失度,其他层次的领导和教师也都要有各自明确的职责分工,相互之间进行协调、配合、沟通,立足自己的岗位,把工作创造性地做好。这种让领导与教师心理距离拉近,让领导与教师彼此间在无拘无束的交流中互相激发灵感、热情与信任,这样具有亲和力的层级关系起着维系人心、增进团结、实现教育目标的粘合作用。

    2.尊重教师,就得真正关心教师。要关心教师的家长里短:最近不舒服吗?有病一定要看医生,家人都好吗?有需要帮助的地方吗?若有什么大事一定要上门探望,关心到教师的心坎里去,让她们感到无比的温暖,这样即使待遇较低,她们也会开心地工作。更重要的是关心教师的前途和未来,包括提高工资待遇、给予奖金、安置住房、改善福利待遇(工作午餐、入托费用、交通补贴、班车、住宅电话、节日礼金、订杂志)等等物质待遇,也包括教师外出学习的机会、工作得到认可的机会和得到职业发展的机会。

    3.尊重教师,就得尊重教师的职业自由权。求同思维的管理,常常让教师创新之苗过早夭折。作为领导,要允许教师在履行职责上享有教学自由,有资格选择和使用符合幼儿发展的教材、运用恰当的教育方法、参加自己感兴趣的教研工作、有权力对自认为不恰当的工作评定提出意见、有自己的不同的看法和见解等。

    4.尊重教师,就得给教师工作环境和心理空间上一定的“自由度”。幼儿园建立一些教职工考勤制度、工作规则是必要的,但不可太多太严,只有在合情合理合法的条件下,为教师工作提供一定的自由度,才能使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恰如其分的发挥。管得太死不仅不利于教师身心舒畅放开手脚工作、提高业务水平和教科研能力,而且对教师的自尊心和积极性是一个极大的挫伤,在社会经济开放发展的今天,这种封闭的管理形式如何能培养出开放型的创造性人才?这样的教师又如何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幼儿?

    5.尊重教师,就要对教师进行人性化评价。教师也和孩子一样希望得到夸奖和表扬,提高在群体中的地位,被人欣赏。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说:“人生最深切的禀质,乃是渴望赏识。”铃木镇二用赏识的力量把弱智的儿子培养成了音乐神童;周弘教授用赏识教育把聋哑的女儿送进大学的校门。我认为赏识是目前最人性化的管理方法,对教师的一切考核评价,应把教师真正看作集体的主人、事业的根本,用恰当的鼓励促进教师自觉改进自己教育教学工作中不足。这样,才能使教师队伍形成一种崇尚学术、崇尚研究、人人力争向上的好氛围,这是保证教育教学改革和教师专业化了发展的最有力的内存机制。

    有句格言这样说:送人玫瑰,手留余香。当我们送花给别人时,首先闻到花香的是我们自己;当我们抓起泥巴抛向别人时,首先弄脏的也是我们自己的手。领导对教师,只有先给与而后才有收获,快乐其实很简单:慷慨地给教师真诚的关怀,教师们同样也会回赠给你亲切的微笑和不俗的业绩。

    据我收集的资料看:现在人们关心得较多的是领导该如何管理好老师,将关注的焦点完全放在关系的主要方面,从而忽略了教师的作用,仅仅把老师当作一个被动的接收者。在探讨中也一味地强调领导“应该”怎么管教师,“应该”怎么样才能管得更好,“应该”如何去做具体的管理实事等等。教师便只有“你管理得好我就干得欢,你管理得不好我就敷衍了事”。其实,教师也有极大的主观能动性,其作用不在领导之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幼儿园的管理水平,那么教师对领导的能动性表现在哪里呢?

    首先,教师与领导是平等的人。教师也有自己的态度、思想、意见和想法,不应该对领导的话唯唯诺诺,什么都去照办,教师可以通过自己的分析来决定是否执行领导的要求,应该如何执行,这样许多无效的、不合适的管理就有可能不到位。教师之间也可以通过协商的方法达成一致意见来左右领导的意图,要有领导不是强权的思想,这样无效的、不合理的管理也不会执行下去,取而代之的是有效的、切实可行的管理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所以教师虽然位于管理的最底层,但他们的人格和领导是平等的,是一个强大的、有生命力的、有知识的、有个性的群体。

    其次,教师可以通过提建议、发表自己的看法来积极地参与幼儿园的管理。孔子说“三人行必有吾师”,不管什么样的人都有他的可取之处。每个人都有别人做不到的地方,每个人都有别人想不到的地方,每个人都有他的长处和优点。如果能对教师的可行性意见进行充分的采纳,同样能促进幼儿园的发展。这其中教师与领导的沟通显得特别重要,现在提倡真诚的心与心的交流,只要是为大局着想,多听听彼此的心声又何妨,这只会融洽关系,便于管理。而且,教师还会将自己的一切与幼儿园的利益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荣辱与共,充分地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再次,教师间良好风气的形成可以推动幼儿园的发展,如:教师间好学上进的风气可以提高教学质量,从而更好地吸纳生源,形成经济利益;教师间互帮协作的精神可以使大家拧成一股绳,形成团结向上的局面,领导可以更好地管理;从中教师的物质和精神得到了双丰收只会更好的工作,领导的管理又会更上一层楼,这样的良性循环何乐而不为呢?这叫“既要用心做好工作,更要用心享受工作”。

    而教师在长期有效的管理中所形成的个体的优秀品质同样是幼儿园管理中不可多得的一笔财富,如:自律是教师最优秀的品质之一,能自律的教师也是最具潜质的教师,这些教师必然对幼儿园的发展起重要作用;好学是教师的优秀品质之一,好学的老师往往也是进步最大的老师,他们必将带动集体的发展;还有不计个人得失、勤奋、执著、勇于尝试等都是教师身上优秀品质的体现。

    其实在现代社会中,教师的个性化发展也可以促进领导管理的因人而异,提高其领导艺术。教师个体是各有不同的,他们是在不断地自我领悟、自我反思、自我完善、自我修正中富有个性地自我发展的,他们在自我发展的同时也会带动领导管理方式的变革,促进其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从而使管理更富有个性、更具有针对性、更具有创造性。

    可以说,领导在管理中起很大的作用,有时作用大到可以决定一个幼儿园的兴衰成败,但对于教师来说,那毕竟只是一个外因。唯物主义的辩证法告诉我们:内因是主要的,外因必须要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所以真正起作用的不是领导的管理,还是要靠教师这个内因本身来起作用,只有教师将领导的管理化为自己能接受的内因结果并在行动中表现出来的时候,才能产生强大的动力和积极性,才能迸发出极大的热情,才能促进幼儿园的发展。

    虽然人们对教师在管理中的作用谈论较少,但它却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因素,其作用是绝对不能忽视的。如果忽视了教师在管理中的作用,那这种看法肯定是片面的、是不可取的。

    这样看来,领导和教师应该是一个和谐的统一体,领导的管理必须从教师出发,为教师所接受,并能引导教师的发展;教师必须参与幼儿园的管理,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作用,推动幼儿园的发展。在管理的过程中两者是相辅相成的,是密不可分的,是必须要互相依存、互相和谐融洽的。他们的关系可表示为:

         ↗         关心、尊重        ↘

         ↗      引导、鼓励、学习     ↘

   领导      →  ←        平等        →  ←        教师

             ↖      建议、参与、协作      ↙

             ↖         理解、促进         ↙

    这时,我想到了一个非常恰当的比喻,领导和教师就像两个相互咬合的齿轮,一个齿轮的移动会带动另一个齿轮的移动,一个齿轮的阻碍会让另一个齿轮背上沉重的负担,但如果两个齿轮同时转动,那便会产生无穷的力量,使紧密咬合的齿轮飞速地稳健地转动起来,这样的力量将是不可估量的。

 

■相关链接  
站内资讯搜索:  
考 试 课 堂 期 刊 软 件
           
热点专题
·以传教的热情和坚忍动力发…
·“世界华人艺术大会” 第十…
·国家教育事业十三五规划解…
·教育时评:“老师不敢批评…
·我国首个教育脱贫五年规划…
·评论:教育改革不能总被芜…
·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招聘…
·中国教育在东西文化激荡中…
·未来5年,广州各区中小学的…
·教育部连续12年开通高校学…
学习宝库
热门推荐
·全国优秀培训机构
·中国教育网频道说明
·全国优秀教育机构推荐
·频道诚征兼职主管/主编
·职业、职称考试网络课程
·08年全国各地院校招生就业展
·08年全国各地院校招生计划展
·08年中国各地艺术院校推荐
·08中国**省十强中学评选展示

    中国教育家协会 教协会员理事 香港监制
京ICP证000045号-81
中国香港特区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0-01-20-3
业务及合作热线:010-64803658
信息发布:bj64803658@126.com欢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