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培训 >> 职场快讯 >> 正文
站内搜索
今天是 欢迎访问中国教育网新版
扎根高原 建中国一流大学
来源:     2021-4-26 13:37:00
 

2021年4月25日,清华大学迎来建校110周年校庆。立足服务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清华大学的发展历程体现了我国大学的责任与担当,体现了“中国特色”和“清华风格”,体现了不断超越自我的拼搏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必须有中国特色”“我们要认真吸收世界上先进的办学治学经验,更要遵循教育规律,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扎根中国大地,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是清华大学的办学定位。在清华大学对口支援青海大学20周年之际,青海大学郑重承诺:扎根高原,建设中国一流大学。

责任与担当

青海大学始建于1958年,前身为青海工学院,由青海农牧学院、青海医学院、青海财经学院、青海畜牧兽医科学院等先后合并组成,建校之初就带着浓厚的高原气息。立足高原特色、发掘高原问题,解决高原人民在生活生产、社会发展及生态保护等方面的难题,青海大学在藏医药学理论研究与文化保护、藏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青藏高原气候变化、中华水塔水资源涵养、高原生态保护、高原农牧业、高原医学、盐湖化工、光伏产业等领域取得了突出成果。

青海大学始终牢记“姓青名海”历史使命,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扎根高原、服务高原。

2016年1月,科技部和青海省人民政府共同批准建设“青海大学省部共建三江源生态与高原农牧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实验室紧密围绕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形成了高原水文水资源与水生态环境、高原生态系统功能及演替规律、高原农牧业种质资源创新与利用3个研究方向。

2020年12月,青海大学藏医学院李啟恩、郭肖、周则3位教师主讲的“藏医药学概论”慕课在学堂在线平台上线开课。该课程是国内藏医药学领域的首门慕课,也是首门中文版藏医药学课程。课程的上线为藏医药学在线课程开发和中文讲授藏医药学起到了示范作用,在创新藏医药教育模式和拓展藏医药服务领域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2021年1月,青海大学畜牧兽医科学院研究员马玉寿团队的“高原地区黑土滩植被修复技术”入选国家发展改革委等4部委公布的《绿色技术推广目录(2020年)》。马玉寿长期投身高原生态环境治理工作,他带领的科研团队多年来艰苦攻关,成功解决了“黑土滩”治理难题,为三江源区一期二期、青海湖流域治理、祁连山生态保护与建设等黑土滩综合治理工作作出了积极贡献。青海大学专家学者历经20年,依靠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完成的《高原低氧环境中药代动力学和药物代谢酶研究及核受体调控机制》课题,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该项成果将造福全球数千万高原居民及旅居者。

2021年3月,青海大学附属医院肝胆胰/包虫病外科获得青海省事业单位脱贫攻坚专项奖励集体记大功一次。青海大学附属医院肝胆胰/包虫病外科全体人员在党员干部的带动下,全力推进“包虫病‘清零’行动”,在人畜共患包虫病的临床诊疗、学科建设、规范化及属地化治疗、公益救助等方面攻坚克难,开启了青海省包虫病救助精准扶贫、健康扶贫新模式。

特色和保障

20年前,“西部普通高校”是青海大学的标签。20年后,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部省合建高校、国家“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高校、“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成为青海大学的新名片。基于学校办学基础和区域特色,得益于对口支援工作,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青海大学扎根高原,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在扎根高原建设中国一流大学的道路上,青海大学依托清华大学等6所高校全方位、多领域、多层次的全力帮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2001年以来,清华大学先后选派李建保、陈强、梁曦东、王光谦等4位知名学者出任青海大学校长。他们的到来,为青海大学带来了新的办学理念和发展思路。高层次人才聚集,新知识、新技术、新理论源源不断地输入,学校的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合作交流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青海大学的师生、成果不断走出去。清华大学教授梅生伟结合青海省太阳能资源充沛的特点,领衔建立了青海大学光伏产业研究中心。清华大学教授魏加华、钟德钰、黄跃飞、李铁键紧密围绕三江源水源涵养与生态保护、空中水资源开发与利用,取得了一系列原创性的重大成果,为政府管理提供了重要决策咨询。

清华大学的对口支援,极大地推动了青海大学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的能力。学校科学研究取得重要突破,获批建设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牵头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有重大影响的科研项目和成果翻了六番,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占全省总数的三分之一;学科建设成果凸显,入选世界一流学科(生态学)建设高校,青海省农牧业创新体系十大平台均依托青海大学科技力量建设;师资力量不断增强,人才培养扎实推进,毕业生归属感强,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产学研结合,青海大学科技园获批国家级大学科技园,青海大学新农村研究院获批国家级新农村发展研究院。

机遇与挑战

2020年12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气候雄心峰会上正式宣布中国将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是中国基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扎实推进“一优两高”战略,青海省有望为全国的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作出青海贡献。青海大学将牢牢抓住这个时代机遇,提前进行战略布局和学科调整,为青海省在全国率先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建言献智。

2021年2月7日,中共青海大学第三届委员会第三次全体(扩大)会议胜利召开。会议强调,未来的五年,是学校全面开启新征程,积极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全面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五年。必须坚持政治统领,必须坚持理论武装,必须坚持“姓青名海”的历史使命,必须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坚持内涵发展、特色发展、高质量发展的办学思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流大学建设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抓住历史机遇,紧扣时代脉搏,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把发展科技第一生产力、培养人才第一资源、增强创新第一动力更好结合起来,更好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021年4月11日,青海大学“十四五”规划论证会在清华大学召开,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聂建国主持会议,与会专家一致认为规划符合高等教育发展规律,突出了学校的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青海大学要充分发挥制度优势,积极探索建设现代大学新模式,立足高原大地办中国一流大学。青海大学肩负的历史使命,是将青藏高原的科学问题研究透彻,为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下的高原生态安全、水资源保护、碳中和早日实现等提供理论指导,为青海省的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支持。

聚焦新发展定位、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在清华大学对口支援的帮助下,青海大学一定能打好高原牌,走好特色路,解决好高原问题!

(作者王光谦系青海大学校长,俞红贤系青海大学党委书记)

作者:王光谦 俞红贤

《中国教育报》2021年04月26日第6版 版名:高教周刊·探索

■相关链接  
站内资讯搜索:  
考 试 课 堂 期 刊 软 件
           
热点专题
·以传教的热情和坚忍动力发…
·“世界华人艺术大会” 第十…
·国家教育事业十三五规划解…
·教育时评:“老师不敢批评…
·我国首个教育脱贫五年规划…
·评论:教育改革不能总被芜…
·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招聘…
·中国教育在东西文化激荡中…
·未来5年,广州各区中小学的…
·教育部连续12年开通高校学…
学习宝库
热门推荐
·全国优秀培训机构
·中国教育网频道说明
·全国优秀教育机构推荐
·频道诚征兼职主管/主编
·职业、职称考试网络课程
·08年全国各地院校招生就业展
·08年全国各地院校招生计划展
·08年中国各地艺术院校推荐
·08中国**省十强中学评选展示

    中国教育家协会 教协会员理事 香港监制
京ICP证000045号-81
中国香港特区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0-01-20-3
业务及合作热线:010-64803658
信息发布:bj64803658@126.com欢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