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培训 >> 职场快讯 >> 正文
站内搜索
今天是 欢迎访问中国教育网新版
创新中国特色管理理论,跻身世界一流
来源:     2018-10-18 15:07:00
 

  记上海交通大学万国华教授

  我们回顾历史,会看到一个有趣的事实:20世纪40年代是中国历史的分水岭。在那之前,以天朝上国自居的中国屡屡被动挨打,在近百年的时间里几乎未尝一胜,割地赔款,饱受屈辱;在那之后,先是在朝鲜半岛跟世界第一强国带领的“联合国军”打得有来有回,后又接连教训犯境的印度、越南,以及不可一世的“北极熊”苏联。那么这么神奇的转变是怎么实现的呢?为什么同样的几亿中国人,表现却如此不同?当然,众所周知,是因为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站起来了。那么如果深究其根本原因,我们就会发现,中国之所以会涅磐重生,其实就是中共用世界最先进的方法将国人组织和管理起来了而已。所以,归根到底,中国的转变主要是管理的功劳。管理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管理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艺术,作为管理科学这门艺术的权威专家,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万国华深谙管理的重要性。多年来,他潜心管理科学研究,结合中国具体情况,为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理论而不懈奋斗。虽任重道远,但他坚信,经过管理学同仁的共同努力,中国的管理科学在理论和实践上一定能“达到国际一流水平”。

  万国华,上海交通大学管理学院管理科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管理学院副院长、上海交通大学-曼彻斯特大学联合DBA项目中方学术主任,中山大学教授,2010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11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学术兼职包括美国生产与运营管理学会旗舰刊物Production and Operations Management的Senior Editor,Journal of the Operations Research Society of China (Springer)和Journal of Management Analytics (Taylor and Francis)的Associate Editor,以及《系统管理学报》编委,INFORMS、POMS和AIS会员,上海市运筹学会副理事长。

  万国华在华中理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和香港科技大学分别获得理学学士、工学硕士和哲学博士学位,曾在香港科技大学、澳门大学和美国纽约大学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多年来,他在管理科学研究的道路上孜孜以求,主攻企业运营战略与管理、供应链管理以及企业信息管理,特别是在企业关键资源配置与调度的理论、模型和算法方面取得了若干具有国际水平的研究成果,在Op e r a t i o n s Research、Mathematics of Operations R e s e a r c h等国际学术刊物发表了20余篇S C I、S S C I论文,主持承担了10余项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省部级基金资助的研究课题。

  教学方面,万国华为本科生、MBA学生和研究生讲授运筹学、供应链设计与管理、信息技术等课程,指导了博士后、博士生、硕士生以及MBA共80余人,曾为十几家国际和国内企业提供过运营与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及管理等方面的培训与咨询。在企业咨询方面有比较丰富的经验,为Caterpillar, Dell, Honeywell, BASF和上海外高桥造船、上海大众汽车等中外企业提供过运营与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及管理等方面的培训与咨询。

  不断求变,建设中国特色的管理理论

  在科技日益发达的现代社会,尽管管理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但大部分人对它的重要性的认识似乎并不深刻。科学技术决定了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推动了社会发展的进程。但是,如果仅有先进的科技,而没有先进的管理水平和相应的管理科学的发展,那么,再先进的科学技术都将无法得到有效运用,资源更是无法得到优化配置。

  事实上,管理的重要作用体现在现代社会的各个方面。自世界进入工业文明以来,随着生产系统和社会分工的日益复杂,管理变得越发重要。毫不夸张地说,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先进的管理方法是推动现代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两个车轮”,缺一不可。这一点,已为许多国家的发展经验所证明,英美的新教伦理、法德的理性严谨、日韩的工匠精神等等,但凡崛起的大国,并成功保持发达的社会体系,都离不开自己独特的管理体系和组织理论。反例也是举世瞩目的,如以天主教和东正教为主导的意大利、俄罗斯以及南美诸国,民风散漫,管理不力,纷纷坠入中等收入陷阱。毫无疑问,中国要想从根本上避免跌入中等收入陷阱,就必须提高警惕,适时加强管理理论创新,形成独具特色的管理理论。因此,万国华指出,随着未来社会共同劳动的规模日益扩大,劳动分工和协作更加精细,社会化大生产日趋复杂,管理将变得更加重要,要想以有限的资源获得最大的产出,就必须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充分重视管理的巨大作用。管理既涉及到物,又涉及到组织和人,因此,管理必须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工程要科学化,管理也要科学化。”

  万国华说,不能只凭直觉判断来管理,那样将没有科学性而言。他认为,在21世纪的中国,做一个管理学科的教授,是一种幸运,也是一种责任。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使得社会对管理学知识和管理培训的需求量大而迫切;另一方面,面对企业提出的人才和知识的需求,建立中国特色的管理理论仍然任重道远,需要每一位管理学者甚至毕生的努力,“管理只有永恒的问题,没有终结的答案”。万国华指出,融合古今中外的管理思想之精华,指导中华民族全面崛起中的管理实践问题,并对人类的管理理论和实践做出贡献,是当代中国管理学科教学和科研工作者的伟大使命和历史责任。

  1911年,被全世界尊为“科学管理之父”的美国著名管理学家F·泰勒出版了《科学管理原理》的出版,掀起了一场管理理论和实践的革命,也标志着科学管理时代的到来。泰勒是第一个认真研究劳动效率的人,第一个把管理当作一门科学的人,一个影响了人类工业化进程的人。时至今日,管理这门学科的发展已经有百余年的历史。当设计一座大桥时,既要符合基本科学原理,应用力学、结构学、材料学等学科理论,同时也要考虑其艺术成分。同理,管理在强调科学性的同时也需要讲究艺术。从数学到计算机再到管理,从本科到硕士再到博士,这一路走来,万国华选择了一个不断求变的崎岖之路,但他坚信,良好的数理训练是做好管理科学研究的基础。扎实的知识储备和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使万国华在管理理论创新上一步一个脚印,厚积薄发,成绩斐然。

  “服务运作管理”,助力新经济增长

  管理科学的价值在于应用,尤其是在我国亟待进行的服务型经济建设事业上,更是十分需要一整套切合中国实际的新型管理理论。万国华指出:“管理科学需要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就是资源的最优配置——让成本最小而产出最大,而这就要重视运营和流程,通过科学管理才能让效益达到最大。”

  服务业是发达经济体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如今,美国经济70%以上都是服务型经济,制造业明显下降。而服务业的对象是人,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医疗,美国的医疗行业已占GDP的17%。在服务经济独占鳌头的今天,中国的服务型经济占比也已接近50%。然而,对服务系统管理的相关研究却比较少。万国华说:“我们希望从制造系统的管理论出发,把相关理论和方法扩展到服务系统,研究如何使组织的资源得到最优配置,如何在考虑组织和人的因素的情形下,设计出最好的运作流程。”

  在服务系统处理能力一定的情形下,即在较短的时间内无法改变处理能力的情况下,如何对相关资源进行配置和调度?决定在何时用何种资源为何顾客提供服务,使得系统的服务水平达到最高或服务费用达到最小?这正是万国华和团队研究的“服务运作管理”问题。通过实地调研、收集数据、对关键问题攻关克难,该项目获得了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的资助,并最终取得了诸多研究成果。依托该项目,万国华及其研究团队在国际权威学术刊物上表论文10余篇,并获得省部级科研奖励1项。

  “服务运作管理”项目研究了服务系统中的关键资源配置和调度问题,考虑了服务系统的预约调度问题,并构建了一个一般性的模型,通过凸松弛和采样平均逼近算法可以在多项式时间内求解该问题;建立了一个考虑各类约束的手术室调度模型,并提出了一个有效的启发式优化算法,与实际数据对比,平均可以提升手术室利用率15%以上;研究了一个基于家庭医疗背景的同时考虑路由和预约调度的优化问题,建立了问题的混合整数规划模型并设计了基于强有效不等式的优化算法,从而可以求解实际大小的问题。该项目提出了求解问题的启发式算法,万国华说:“期望该模型也可以用于其他相关领域。”

  此外,该项目还研究了服务型生产系统中基于订单的生产排序和调度问题,以及其中管理人员决策模式的影响;应急服务系统中的排序和调度问题,主要是大型灾难事件后的医疗救援的资源调度问题,对单个医疗队的情形给出了多项式时间算法,对多个同质医疗队的情形给出了启发式算法等等。可见,“服务运作管理”项目具有广泛的运用空间,从某种意义上说,它为我国将来即将大规模展开的建设服务型社会大计提供了理论基础。

  管理创新,优化医疗资源配置

  医疗问题是当今社会大众普遍关注的大问题,一方面,居高不下的医疗医药费用令人头疼看不起病,另一方面,广大一线义务工作人员又处于过劳的状况。像“某医生连续做在手术台做十几个小时手术,最后瘫倒在地”的类似报道,每每见诸报端。此情此景,我们是该为医生尽职敬业的精神感动,还是该为其遭遇感到难过?科学的管理方法是否能够提供帮助?

  同时,大城市大医院看病拥挤不堪,而二三线城市的小医院却门可罗雀。如果能让一些小病患者在当地小医院直接就诊,而不用跑到大医院;对需要重大手术的患者,也能通过网络资源共享大城市医生的治疗,这将会是一个理想的状态。大医院的医生再也不用连续工作十几个小时,同时又能让二三线的病人共享到好的医疗资源。万国华说:“我们想做的就是要改进这个事情,让医生在体力、压力范围之内,达到最佳精神状态去为病人服务。”

  为此,万国华作为项目负责人,申请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国际(地区)合作项目“开放网络下医疗资源配置和优化的模型、算法及应用研究”,负责整个项目的组织和协调工作,并开展了“网络环境下的医疗服务资源的配置与优化模型与方法”部分的研究。预计该项目一旦研究完成,将会对新医疗模式带来积极影响。

  据万国华介绍,这个重点国际合作项目将有专题研究“新兴I T环境下的新兴医疗服务模式”以及“传统模式基于开放网络的整合问题”,将有助于发展基于新兴信息技术的医疗服务模式,例如:远程医疗模型及关键技术、基于新型信息技术的老龄人口健康服务模式及管理。同时,有助于利用新型信息技术整合各类医疗资源,例如:手术室的整合调度、医疗技术设施的共享,优化资源布局从而利用目前的有限资源为病人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医疗问题关系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医疗的市场化使医疗费用高企,无效医疗和过度医疗问题严重,如何通过管理模式的创新,最大限度地降低医疗成本,既为广大人民群众节约了医疗费用,又保护了医护人员的收入水平和身心健康,万国华团队“网络环境下的医疗服务资源的配置与优化模型与方法”研究意义重大,值得我们期待。

  哺育桃李,争创一流学院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前身可追溯到1903年的“南洋公学高等商务学堂”,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光荣的传统。自1984年恢复建院以来,经过30多年的努力,学院取得了诸多辉煌成绩。

  作为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和教授、博士生导师,万国华和同事共同努力,见证了学院的岁月荣光:2011年,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已成为国内首家同时获得AMBA、EQUIS和AACSB三大权威国际认证的商学院;英国《金融时报》的全球排名中,E M B A项目2013年首次参加,就位列全球第32位,2014年全球第17位,2015年更是高居全球第10位,并列亚洲商学院之首;M B A项目2016年位列全球第39位,中国大陆首位;管理科学硕士项目连续7年进入全球50强,2015年为全球第36位,中国大陆首位;2015年,高级管理人员培训定制项目首次参加英国《金融时报》排名,即列全球第15位,亚洲商学院之首。

  面对如今学院取得的进步和成绩,万国华欣慰地说:“只要把学院做好做强,就能得到国际上的认可。我坚信,学院终将步入世界一流。”万国华始终坚持的梦想,是将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建设成为国内领先,亚洲一流,继续努力缩小与世界一流商学院的差距,进而成为世界一流商学院。作为副院长,又是管理理论专家,对于学院的管理,万国华说,自己做得最多的就是人力资源方面的工作。在人才引进和选择上面,万国华可谓有自己的“艺术”。“把最好的人招进来,招到最合适的人,喜欢科研喜欢教学的人,让他在这里愉快地工作,这就是学院应该做的事。”对于每一学科人才的招聘,万国华都会亲自去参与,严格把关,“招最好的人”。

  而作为团队带头人,万国华对自己的定位则是“协调器”。他力求为大家创造一个平等、轻松的合作氛围,而不是“梯队”,让教授、副教授和讲师,每个人都能愉快地工作。

  谈到对人才的培养,万国华始终强调教学质量和学生训练的重要性。“作为一个大学教授,培养学生和做科研一样重要。”万国华说:“教学相长。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大学和科研院所一个很大不同点就是,“所有的东西都要落在人才培养上面,做科研的本身要培养新人,最后的研究成果就是要带到课堂上去。在商学院,教学尤其重要。”尽管万国华有很多行政职务、科研任务,但这些年来,他还是一直身体力行,坚持在教学一线。

  在万国华看来,教学是一个大学教授最本质的使命,看到自己的学生在各行各业对社会和经济发展做出贡献,便是对自己工作的最大回报。“我是一个对教学特别感兴趣的人,未来10年、20年,会继续坚持,希望把交大的管理学科真正做到国际一流。”

  对于自己教导下的学子们,万国华倾注了满腔殷切期望之情。他知道,每一个人进入高等学府,特别是上海交通大学的学子,心目中都有着自己的理想,并在努力为之奋斗。但是,可能也有不少同学感到迷茫,他们经常问到的一个问题是:“上大学究竟有什么用处?我在大学里可以学到什么有用的东西?”对此,万国华指出,知识是否“有用”是很难确定回答的,而研究性大学也不应该是一个职业训练所。30年代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校长Abraham Flexner教授曾以“无用知识的有用性”为题,发表过一篇在科学界有影响的文章,强调基础研究以及自由探索的重要性。因此,在万国华的理想中,一个人在大学里除了学习学科基本知识并得严格的科学训练外,最应该养成从心底里追求事物的真善美的精神。作为国内顶级大学的学子,特别应该有追求完美的精神,要争取把每一件需要做的事情尽量地做到完美。在求学和执教过程的几十年时间,万国华自己一直都在努力地追求完美。由于自身能力和条件的约束,许多事情并没有做到完美,但是,“取法其上,得乎其中”,追求完美的精神使他仍受益匪浅。

  在大学执教的这十几年中,万国华一直在思考大学教授的使命,力争使自己的职业生涯有一个比较明确的指引。经过这些年的阅读、思考和探索,万国华认识到,作为一个大学教授,培养学生与创造知识应该作为核心的二个任务。培养学生首先是要教给学生“道”:为人之道,求学之道,探索之道。有了“道”,才有可能成为第一等人才,成就第一等学问。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则关键是要重视对学生的学术训练和培养学生对问题的敏感性,既使得他们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能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另一方面,也要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敬畏和执着追求,让他们懂得追求知识的神圣、满足好奇心的重要性。

  万国华人为,创造知识是教师的另一个重要任务。《礼记》说:“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正道出了研究的重要性。一个教师一直教授某个学科,他就会“知困”,从而需要通过做研究,通过创造新的知识来“解困”。

  针对社会上很多大学教授以解决实际问题之名热心搞创收的浮躁现象,万国华不以为然,他并不认为解决社会和经济中的实际问题是教授的主要任务。一个社会应该是有分工的,每一类人都有他们自己的主要任务,要求大学教师把主要的精力用在解决社会和经济中的实际问题,是对大学教师定位的失误。特别是当这些实际问题的学术价值不高,只是一些简单、重复劳动的情况时更是如此。这并不是说社会和经济中的实际问题不重要,但这类实际问题的解决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应该是企业研发人员或咨询人员的主要任务,大学通常难以越俎代庖。这与那些问题的重要性是没有关系的。因此,万国华认为,努力发现和解决那些具有根本意义的基础科学问题,包括那些制约中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性的科学和技术问题,那些影响中华民族发展和人类进步的人文和社会科学问题,才应该成为大学教师的学术追求目标。

  当今之世,我国的经济规模已经雄踞世界第二,很快就要跃升为全球第一,与此同时,我国在科技、文化,尤其是管理理论等软实力上也要相应地跃升才可匹配,否则经济的进一步成长也将难以为继。为此,我国急需像万国华这样的大学教授,以创新世界一流的学术成果为目标,兢兢业业,一心奉献。唯有如此,才有可能避免社会坠入拉美化中等收入陷阱,跻身发达经济体行列,从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关链接  
站内资讯搜索:  
考 试 课 堂 期 刊 软 件
           
热点专题
·以传教的热情和坚忍动力发…
·“世界华人艺术大会” 第十…
·国家教育事业十三五规划解…
·教育时评:“老师不敢批评…
·我国首个教育脱贫五年规划…
·评论:教育改革不能总被芜…
·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招聘…
·中国教育在东西文化激荡中…
·未来5年,广州各区中小学的…
·教育部连续12年开通高校学…
学习宝库
热门推荐
·全国优秀培训机构
·中国教育网频道说明
·全国优秀教育机构推荐
·频道诚征兼职主管/主编
·职业、职称考试网络课程
·08年全国各地院校招生就业展
·08年全国各地院校招生计划展
·08年中国各地艺术院校推荐
·08中国**省十强中学评选展示

    中国教育家协会 教协会员理事 香港监制
京ICP证000045号-81
中国香港特区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0-01-20-3
业务及合作热线:010-64803658
信息发布:bj64803658@126.com欢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