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风暴来袭,一些大型企业取消全国校园招聘计划,而今年毕业生比去年急增64万……今年,大学生揾工将遭遇罕见的“双重压力”。记者连日采访了解到,广东各大高校不少毕业生在网上海投简历之余,还加入了考研和考公务员的大军。广州某重点高校就业指导中心相关负责人称,目前仅有几家房地产公司学校来招聘,而证券公司前来招聘的则为零。
金融风暴影响学生就业
全球金融风暴蔓延,国内大学生人才市场也已感受到阵阵寒意。往年大举招聘的部分知名企业,因金融风暴影响,近日纷纷取消全国校园招聘计划。在以往年份,这些知名企业往往从校园中选拔大量应届毕业生人才。因金融风暴影响,不少公司选择了裁员或正在研究裁员计划。
据了解,2008年全国毕业生达532万人,比去年增加64万。据预计,2009年毕业生求职大军将达592万人。职业指导专家分析认为,全球经济不景气,就业形势不乐观,人数庞大的中国大学生今年就业形势将更加艰难。
参加网络申请碰碰运气
“十一”长假以来,宝洁、安利等知名企业进行校园宣讲会,各大高校毕业生的日程表也排得满满当当,网申更成了毕业生的头等大事。
尽管网上投简历十分频繁,但不少毕业生表示参加网申不过是大海捞针碰运气而已。“宣讲会场次不少,但我觉得那是企业为了扩大知名度,真正能招多少人很让人怀疑。现在的校园招聘,大多雷声大雨点小。”广外新闻学院的小赵说。
而久久不见回音的网申,让毕业生很郁闷。“我已经陆续投了20来份简历,见招人的就投,几乎都是石沉大海。我都快得‘网申恐惧症’了。”广外陈同学无奈地说。
不少学生都做多手准备
面对“僧多粥少”的局面,不少毕业生在求职路上碰壁之后,一边加大“撒网”力度,一边掉头加入考研和考公务员大军。中大的小杨则很现实:“经济形势不好,就业压力就更大,可以预料到今年考研的人更多。这样的话,读完研出来三年后找工作说不定更难,竞争更激烈。所以要是能找到好工作,我坚决不读研。”
尽管倍感就业压力大,但对于近日新鲜出炉的“今年征兵主征应届毕业生”的消息,大学生们却表示“不感冒”。“不会考虑当兵,没找到工作,我就一直找下去。”只有极个别二本高校的男生,表示自己会考虑参军。
校园一景学生股民弃股揾工
经历了去年至今的股市“过山车”,不少高校里的大四股民纷纷表示,股市深不可测,很难赚到创业金,还是找份好工作实在些。
2006年至2007年两年里,上证指数上涨6倍,而去年10月上证指数更是达到最高点6124点。当时的“牛市”让不少股民投身炒股大潮,其中不乏在校大学生。就在去年6月形势大好时,广州工业大学物管专业应届生王宏建也跻身为股民。
入市之前,小王就阅读了一些股市的书,没多久,4000元的原始资金就翻了一番,他也成了同学中的小“股神”。随后他的3个室友也跟着投入到股市。“当时我们宿舍四个人都在炒,股票都成我们生活的重点。一回到宿舍我们只关注股票曲线图。”
“一开始投了4000多,赚了一笔后就又投了1万多。”小王说,当时自己的股票有好几次都涨停了,一天都能赚1000多元,最多赚了4000元。“当时盘算着,就算一天只赚100块也比打工好多了。不少同学还雄心勃勃地想在股市中赚取毕业后的创业金。”
今年以来,股票一路狂泻,上半年就跌破3000点大关。而此时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风暴进一步升级,进而引发全球金融危机,沪深股市未能幸免,上证指数多次跌破2000点。不少股民资金被套,进退两难,而学生股神们也风光不再。
“7月以来,我就没敢碰股票了。不少同学现在也都不炒股了,亏了上万元的也不少。”小王说,今年行情实在不好,大家都在亏钱。室友小石说有个同学亏了几千元,谁在他面前说股票他就变脸。
股市风雨飘摇,作为应届毕业生的小王说,他之前跟同学指望以炒股为职业,现在大家想都不敢想,都安分地做简历、投简历、找工作了。“炒股是一种理财方式,不能当专职,找份工作实在些。”经历股市大起大落的小王仍心有余悸。
毕业之前
●参加网申
“我已经陆续投了20来份简历,见招人的就投,几乎都是石沉大海。”
●准备考研
“工作是要找的,读完研出来最后还是得走这一步。如果现在就能找到好工作,何乐而不为?”
●考公务员
“公务员是可以去考,反正大伙都是抱着试试的心态,考上了对自己来说是多一条后路。”
专家观点
要客观评价自己 勿高不成低不就
智联招聘网首席运营官赵鹏表示,美国金融风暴显然对经济环境,进而对企业用人计划产生了影响。从过去三个月在智联招聘发布职位的行业看,进出口行业、房地产行业、金融行业职位发布的增长速度在放缓,但仍有许多行业招募人才的势头强劲,如IT、互联网、通讯、汽车等。
赵鹏认为,金融风暴对中国市场的影响,有一个时间滞后性,中国有足够大的经济体量,在国民经济保持健康发展的过程中,企业用人需求仍然会伴随GDP的增长而增长。
“我们在与企业的接触中发现,许多企业面临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确实做了缩减人员成本的规划。但是这样的缩减,未必仅仅采取用工人数减少的措施。实际上,企业会同时对用工的平均成本进行控制。因此,对于员工技能、经验要求不高,尤其是一些初级岗位、通用形岗位,会倾向于使用成本比较低的员工。这与刚毕业的大学生可以承担的工作,是比较匹配的。大学生要避免高不成低不就,通过努力是可以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的。”赵鹏说。
他建议高校毕业生应该自信,要客观评价自己,“即使这个城市只有一个岗位需要人,为什么不是我?换句话说,求人不如求己。找差距,肯努力,天道酬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