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晚报网消息] “百万创业基金等你来拿!”由本报和共青团南京市委、建邺区人民政府、南京青年商会联合主办,西祠胡同、西祠街区与南京文化创意产业协会承办的“赢在南京·赢在西祠”南京青年百万创业基金挑战赛正在预热中,7月1日起正式接受创业者的报名。为期一年的赛期最终将角逐出10名胜利者,共享百万创业资金。 为了给挑战者们提供一个创业蓝本,今日起活动开始征集你身边的“草根明星”,只要你或者身边的朋友正在创业,有自己的风格和特色,都可以拨打征集热线:025-84629882报名,和大家分享你的创业经验。
1号创业草根明星:
姓名:潘勇涛
性别:男
年龄:28
职业:东南大学国际贸易系研三学生
创业方向:大学生职前规划
近况:已成立南京优联教育咨询有限公司,已经为50名在校大学生提供过服务,今年暑期准备在南京市推广。
昨天上午,记者来到东南大学九龙湖校区,一见面,潘勇涛就迫不及待地向记者介绍起了自己的项目:大学生职前创业规划。从本科时积累的数十种打工经验,到毕业后留校两年任辅导员,再到研究生,潘勇涛比一般学生掌握更多的信息,了解目前大学生就业难的尴尬。“我们的培训,让大学生一进校园就有忧患意识,找到发展的方向,为毕业后找工作打下基础。”如今,潘勇涛的咨询已经成功开班两期,在校园内小有名气。
“能开公司,离不开我多年的打工生涯。”潘勇涛总结说。1998年潘勇涛顺利考上东南大学,当年他带着6000元钱,孤身来到南京。“我记得很清楚,学费是3200元,妹妹还在念高中,父母已经拿不出钱来了,第二年的学费得靠我自己。”大一、大二期间,除了争取各项奖学金,家教是潘勇涛业余干得最多的工作,大二下半学期,因为同时做三份家教,月收入能达到1000元。“因为还要供妹妹读书,我必须继续努力,收入虽然稳定了,但是我更想做一点有技术含量的工作。”
有了这个想法后,大二那年暑假,潘勇涛一个人来到北京打工,白天在一家出版社做兼职编辑,晚上则用同学的电脑,自学网页制作。回到南京后,他利用所学的电脑知识,和几个同学开始为企业做营销和管理策划,帮助中小企业作网站,赚“有技术含量”的钱。2002年,他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并留校作流动助教。助教期间,为了锻炼自己的管理能力,潘勇涛留心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用企业管理的一些理念管理300多个学生。
到了2004年,潘勇涛重返校园,跟随徐康宁教授读国际贸易专业的研究生。多年打工的经验,让他积累经验的同时也扩充了人脉,“我认为大学生职前培训这个市场前景很宽广,大学生就业难,难在和用人单位无法对接。”去年5月,潘勇涛和几位同学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南京优联教育咨询有限公司,为大学生提供职业规划、就业培训、就业岗位等。公司一年运转下来,他对职前培训的市场很有信心,“我们开过的两个班,第一个班每个学生学费200元,第二个班学费为每人400元,报名者还是络绎不绝。”潘勇涛告诉记者说,他正计划在今年9月,在全市各高校推广职前培训,要让职业规划的概念深入每个大一新生的心中。 本报记者 杨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