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汨罗市新市镇新市完小 李盼
【摘要】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历久弥新,中国书法占据着一个很重要的位置,它不仅是文化的传承,也是艺术的传承。方寸之间,领悟到的不仅仅是笔墨的运用技巧,更是传统文化、传统哲学的精髓,是中国人自古以来知白守黑的高远意境,发扬书法这一优良传统,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是提高学生汉字书写能力,培养审美情趣,提高文化修养,促进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本文主要阐述了小学书法教育的现状和教学策略,探讨了书法学习对美术教育起到的重要作用,希望能够提高小学生的书法水平,弘扬传统文化。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育;书法教学
汉字不仅仅是一个写作的工具,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们可以在书法中可以磨练自己的意志。书法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一门独放异彩的艺术。书写的不仅是字,更是人生,让更多的孩子感受美,享受书法艺术,对孩子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以及人生发展都可以起到良好的作用。因此,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书法内容的教学是不容忽视的。
一、小学书法教学现状分析
书法教育,不仅仅是一种技能的教习,也是一种文化修炼和精神陶冶。中小学是书法教育的摇篮,自《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颁布以来,以书法课或书法校本课程为主要形式的书法教育如沐春风,蓬勃发展。然而,当下书法教育也面临着新形势、新环境的严峻考验,师资紧缺,学校硬件跟不上,社会、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家长不重视不认可等问题严重存在,致使书法教育教学工作显得更加艰难。
(一)书法教学缺乏重视,推进缓慢
自2011年《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颁布,2015年秋季全国中小学3-6年级开设书法课以来,时至今日,很多学校依然没有开设书法课,有的学校也是课表上有而课堂上没有,书法课还是由语文教师兼而代之,没有专职的书法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检查、评价落实不到位,教学效果不容乐观,学生的书法意识和书写水平严重滞后,亟待提高。
(二)教材不完善,缺失教学计划
很多学校在书法教学中,都没有固定的教材,也没有自己编的校本教材,缺少教学计划,学校的书法课显得目的性不强。一些书法老师只注重技能培养,而忽略教育的主旨就是树德立人。在授课前,老师应当将书法笔法和文字中所体现的道德哲学思想讲解清晰,对学生的书法素养进行提升,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的热爱书法,让学生真正领悟到书法所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真谛。
(三)师资队伍现状令人担忧
书法课作为独立学科起步晚,是新兴的课程,书法专业教师人才极少。虽然各级书法协会会员很多,但才德足以为师,且有志于此道者,还是非常少的,很多学校并没有专门的书法老师,大都是由本校语文老师代为上课,缺少专业上的引领和扶持,这种没有理论作为指导的实践和教学,是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进步和发展的。加之书法课课前准备和课堂教学费时、费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付的成分较大,课堂教学就难以体现书法课的学科特点,缺乏教研意识,不注意积累和总结经验,致使教学效率低下。
(四)教学硬件设施投入不够
首先,学校缺少必要的书法教育教学投入,农村小学大部分没有专用的书法教室,限制了学校书法教学的有效开展。书法教学便成了学校最难上的课程,应付就成了不得已而为之的常态,失去了书法教学课程设置的意义。其次是学生缺少书法创作的工具,如必备的笔墨纸砚以及印章、印泥等,学生自备的书法工具“花样百出”,统一教学困难重重。
二、小学书法教学策略探析
美术课是中小学的一门必修课,它对于实施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书法又是美术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目前,全国很多中小学都开设了书法课,书法不仅走进了课堂,也成为了学生们课外培养兴趣爱好的热门学科,书法作为美术教育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培养学生的书法审美意识、审美能力以及想象力和创造力势在必行。
(一)以生为本,提升艺术素养
提高核心素养和综合素质的前提条件是教师要具有科学的教育理念,在书法教学中的同时,要注重学生审美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的提高,丰富教学内容。教师要不断学习,改进自身不足,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应认识到书法教学的重要性,打好自我书法功底。
由于个体差异的存在,所以,对于同一事物,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体验和感受。这就要求教师在书法教育时,尊重学生不同的见解。教师能够及时发现学生的创新之处,对学生予以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在书法教学中,针对不同学生的审美素质,书法教学应因材施教,
因势利导,从中了解到学生的审美爱好和兴趣。教师要进行有针
对性的书法训练,并及时指导学生了解更多的相关书法理论,体
悟其内涵。
通过教师的书法理论教学与实践,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积极主动地查阅资料、搜集素材,无形中扩大学生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从而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所以,教师必须加强书法课程练习,从传统灌输向创新意识方向转化,改善学生的学习效果,在潜移默化的熏陶中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和综合素质。
(二)激发兴趣,陶冶审美情操
书法教学的真正目的,应该是立足于美育,即培养学生对艺术之美的敏感,体验及对书法艺术美的创造热情和表现能力。因此,在小学书法教学中,就应特别注意学生兴趣的转移和发展,教师要因势利导、因人而异地进行耐心引导和说教,切不可急于求成。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兴趣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学习的动机。书法往往反映一个人的学识、性格、气质和风度等。
首先,定点要准,取法要高。书法不仅要求正确的书写,更重于书写技巧、章法、意境,是一门独特的艺术。古人说:“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在教学中将书法理论、书法史、书法美学等丰富多彩的内容融会贯通,就能更强的激发学生的兴趣。
其次,书法学习要引导得法。孔子说:“不愤不悱,不启不发”。学书法不象学舞蹈、音乐、绘画那样生动、练久了会感到清苦乏味,会出现停滞,有的学生往往半途而废,这时教师要及时给予指导,点破迷津,提高学生的理论素养。
(三)联系实际,培养创新意识
美术教育被公认为是培养学生创造力最具成效的学科之一,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实践是创新能力形成的唯一途径,也是检验创新能力水平和创新活动成果的标准之一。由于美术教育专业学生个体发展差异、智力水平不同、生活环境不同,书法教育的方法就不同,反映在学生的创造力上也必然有很大的差别。所以,如何在书法教学中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修养,这是书法教师需要解决的问题。
联系实际,注重实用。书法有实用和艺术双重性质。写字是基础,书法是升华。书法教学中,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书法的技巧和方法,而不是要求学生简单地临摹,不能用统一的标准去衡量每个学生的作品,要鼓励学生大胆创新,教师必须选择能够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符合学生学习心理、能够正确把握学生创造力特点和突出学科特点、易被学生接受、行之有效、恰当的教学方法,才能保证学生创新精神的养成和实践能力的提高。
不断创新,与时俱进。创造性是人的本质特征,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初始阶段,要启发学生发现自己的问题,只有学生清晰地意识到自己的书写水平与社会的需要、自我的精神需求发生强烈冲突时,才会对掌握知识寄以很大的希望。
(四)全面发展,遵循科学方法
手眼并重、全面发展。书法作为一种技能,可分解为用手、用眼及艺术思维三个方面。手对笔的熟练操控能力,眼对笔画、间架结构的准确辨识,通过努力必然提高艺术思维。古人云“书之妙,其进愈难,其所见愈奇”,就是这个道理。
循序渐进,学用结合。学习书法是一个慢功,书法讲究功力,这不是一天一时得到的,通过长时间的临池才会有笔走龙蛇的自由书写、才能写出自己的风格,达到赏心悦目、心旷神怡的效果。正确处理学和用的关系也是书法教学中一个主要的问题,通过运用可以使学生了解临贴的不足和问题,促使学生临帖时对范字进行再认识,增加学书的动力和目的性。
此外,教师对于学生的课堂练习都应及时予以评点,评点时用劣中求优的方法,给予肯定和表扬,并指出关键不足,让学生感到自己不断进步,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劲头。
总之,书法教育是美育的组成部分,书法教育通过对书法作品的书写、欣赏、想象、发挥、创作等教学活动,使美术教育专业学生接受审美的熏陶,激发其情感,培养高尚的人格和审美情趣,完善学生的理想和人格,是对学生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重视和加强书法教学,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书法教育的开展势在必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