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培训 >> 培训动态 >> 正文
站内搜索
今天是 欢迎访问中国教育网新版
生活化教学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探析
来源:     2023-7-24 13:06:00
 

  

       湖南省汨罗市楚雄中学 赵志

       

           摘要:生物是一门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日常生活当中,我们的衣食住行生产生活很多都是与生物息息相关的。初中生物教学与生活实践的有效结合,是初中生物教学的必需环节,也是提高学生将知识应用于生活,从生活中发现知识的重要举措。随着新课标改革的不断推进,生物教师应结合生活实践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实践中增强动手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教师也能够提高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生物教学;生活实践;策略探析

       

           初中生物课程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较为密切,能够很好地指导学生处理生活中的事情,在实际生物教学中,教师要将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生物问题与课堂知识进行融合,架设学习与生活之间的桥梁,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生物知识,让学生感受到生物知识其实就在身边,每天的生活中都可能接触到;教师需要改变传统的生物教学方式,融合生物教学与生活实践,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轻松氛围中学习,用生物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一、初中生物教学生活化的必要性

       

       1、初中生物教学目标要求体现生活化。

       初中生物的教学目标主要是对学生知识、能力、情态度这三个方向的考量。在实际教学中,可以通过引入社会热点实现教学目标的生活化。

       知识目标是指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力目标则是学生能借助知识真正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则是指学生能对热点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并从中培养出正确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

       

       2、初中生物教学内容要求实施生活化教学。

       新课程教育理念要求初中生物要实施生活化教学。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应更加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更加注重学生的主动学习。因为生物知识的本身就源于生活,并且高于生活。

       如果教学中仅是教学理论知识,而忽略了对于理论知识的教学,那么学生收获的也是无源之水,不仅不利于学生今后的发展,也会导致学生丧失对生物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在初中生物课堂实施生活化教学势在必行。

       

       3、生活化教学是初中生的学习愿望。

       初中生正处于人生学习与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好动,对于新鲜事物充满着好奇心,喜欢对于新知识的探索,不易满足。生活化的课堂教学符合初中生心理发展特点与学习兴趣,能够促进学生个性化的发展。

       同时,初中生在学习方面的主动性和独立性都会逐渐增强,生活化的教学便是在尊重学生这种发展的基础上,促进学生生物学习能力的提升,并通过实际的生活体验促进学生认知的发展,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4、生活化教学是生物教师的最佳选择。

       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由于生物学科在中考中所占的分值比较少,很多学生对生物课程的学习不够重视,缺乏学习兴趣,给生物教师的课堂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生活化的课堂教学能够改变教学脱离学生生活实际、单调枯燥的学习现状,解决当前课堂教学的困境。

       

       二、初中生物教学生活化的实施策略探析

       

       (一)把握课堂、创设生活化的生物教学情境

       生活化教学要求教师要选择与学生实际生活相关的案例,创设学生所熟悉生活原型或者生活情境等,引导学生在合适的情境中开展自主学习与探究活动,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与学生的学习效率。在教学中,教师如果将生物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不仅构建了和谐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而且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学生学好知识的一个有效途径。

       

       1、将生物知识与日常生活相结合

          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学生比较熟悉的现象都与学生所学的生物知识生生相关,作为教师我们积极的寻找这些知识与生活的切合点,实现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的有效整合。教师可以凭借生活经验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将两者有机结合进行教学,有效提高学生的能力和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将生物学科知识与日常生活相联系,既拓展了教学内容,又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如,在学习人的营养时,让大家讨论:不吃早餐或早餐吃得不好的同学,往往在上午第二节课后,会出现头昏、心慌、四肢无力等现象,试分析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教师的引导,得出结论:糖类是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这样,不仅将生物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还能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吃早餐的生活习惯,让他们受益终生。

       

       2、将生物知识与农业生产实践相结合

           生物知识与农业生产相结合,是学以致用的直接体现形式。尤其是在农村中学教学,更应该注重生物知识与农业生产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如在讲到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时,教师可以提问:农作物增产的措施有哪些?农民除草松土的目的是什么等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进行分析,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与农业生产实践相联系,既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又增强了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的意识。

       

       3、让教学多元化,提高生物课堂教学实用的有效性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 ,教师利用讲解、板书和各种媒体作为教学的手段和方法向学生传授知识 ,学生则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环境的变化,学生已不满足这一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他们需要的是变化的刺激。因此为了保持教学的新鲜感,教师的教学方法应该多元化。

           多媒体教学具有传统教学所不具备的形象、生动等特点,它可以通过图片、视频、声音等向学生展示一些他们所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从视觉、听觉等方面对学生形成感官刺激,将抽象的生物学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动态化,便于学生理解并掌握。比如在教学“植物的呼吸作用”时我们可以为学生列举生活中一些比较常见的现象:萝卜放久了便不再好吃,缺乏水分,潮湿的花生豆放在一起会发热等来引发学生的想象。如此,极大的调动了学生探究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所谓 “多元化”教学模式我们认为是以实物、挂图、模型、多媒体、网络技术等多种教学工具以及结合教师的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实际操作、应用和创新能力。多元的教学方法能长久地刺激学生的感官,保持对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学生带着问题找寻答案,充分发挥他们的探索精神,提高学习积极性。

       

       (二)重视实验、创新生活化的生物实验实践活动

       

       1、利用生活场景引入实验

           生物教学中的实验教学作为生物学科的重点内容,教师在教学中应通过有效实验的探究提升学生生物实验探究能力。同时,在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的过程中,应通过实验的操作性,以学生为操作的主体进行试验,进而依据实验问题的探究,展示学生实验结果,调起学生参与实验的兴趣,提升学生实验能力以及实验探究能力。

           比如在做《种子的萌发》实验时,先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新闻材料“2010年初,四川省旱情不断发展,攀枝花市40万亩农作物受旱灾影响,成灾面积10.8万亩,绝收1.6万亩……”由此引出问题:为什么严重的春旱会造成绝收?学生会很自然地说出种子萌发需要水分。然后追问:除了水分外,种子萌发还需要哪些条件呢?进而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这样学生很主动的设计实验分析结果感触很深,学习效果很好。

       

       2、通过实验解决生活问题

           开放式实验教学就是一个有效方法,就是把学生放在实验主体位置,在整个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给予一定的指导和帮助,由学生根据自己所学的知识独立构思,设计实验方案,选择仪器和实验材料,并独立完成操作。

           在“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教学时,教室可以要求学生以实验小组为单位自行准备材料、选择仪器去设计实验。结果表明,学生能按实验步骤进行,整个过程充分地展现了学生的自主性、灵活性和创造性。学生实验情绪高涨,由“被动学习者”变为“主动探究者”,做完实验后马上思考问题:由此可知在农业生产生活中怎样解决农作物高产问题?学生各抒己见方案一套套就出来了,学完知识就能解决实际问题这种成就感让他们学生物的兴趣更浓。

       

       3、创新实验设计,激发思维创新

         在实验教学中,既要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感受发现的惊喜,又能拥有成功的体验,成功的实验可以减少繁琐的叙述,只有过程没有结果的探究会削弱学生探究的兴趣。

           实验是学习生物学的基本方法,在课程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新课程改革,要求大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更决定了实验的地位与作用。加强实验教学的同时,对实验不断地进行改进与创新,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激发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最佳途径。通过改进与创新可以使实验更具科学性、有效性、探究性、趣味性、新颖性、简便性和启迪性等特点。

       

       (三)借助短视频等技术、创建场景充分挖掘生物知识

       

           在实际的教学中,由于部分实验要花费的时间比较长,或者无法给学生提供充足的实验保障等原因,导致学生无法得到实践的体验,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遗憾。教师可以运用短视频或微课让学生获得类似实践的学习体验,从而降低无法实验给学生带来的影响,让学生可以获得更好的科学探索环境。

       比如,在学习“计划免疫”时,课本只介绍了接种卡介苗可以预防结核病,接种百白破疫苗,可以预防百日咳、白喉和破伤风。教师则可通过短视频的方式让学生知道病毒与人类的关系,再也不会“谈毒色变”。让学生了解自己在儿童时期接种过的疫苗,这样既联系了实际,又丰富了知识。

       

       (四)课外延伸、加强对课外生活实践内容的布置

       

           与课堂教学进度相符综合实践活动是对课堂教学的一种补充与延伸,是为课堂教学服务的,为此,实践活动的组织要与课堂教学进度相符,将课内知识与课外学习有机结合,促进学生能力的培养。对此,教师需要不断调整教学方式,多布置一些具有实践性、能够与生活联系起来的作业,让生物真正运用到生活之中,拓展课外知识,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创新性思维和生物应用技能。

       比如,在学习“白色污染物”一课内容时,有的生物兴趣小组就立刻进行了“白色污染与环境保护”的实践活动,对造成白色污染的因素进行了调查,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环境保护的措施。又如,在学习“人的生活需要空气”一课内容时,学生开展了“吸烟对人体的危害”“空气中降尘含量的测定与分析”“探究烟草浸出液对动物生命活动的影响”等综合实践活动,强化了环境保护、提高空气质量的意识。

       

           总之,提倡生物学科教学的“生活化”是学科自身的特点决定的,也是新课程念的要求。在教学中,教师将生物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不仅构建了和谐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而且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学生学好知识的一个有效途径。教学中如果经常启发学生用已有的生物知识、技能去解释各种生命现象,创设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实用境界,学生就会感到科学的价值、知识的力量,这样我们的教学才会更有效,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科素养,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相关链接  
站内资讯搜索:  
考 试 课 堂 期 刊 软 件
           
热点专题
·以传教的热情和坚忍动力发…
·“世界华人艺术大会” 第十…
·国家教育事业十三五规划解…
·教育时评:“老师不敢批评…
·我国首个教育脱贫五年规划…
·评论:教育改革不能总被芜…
·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招聘…
·中国教育在东西文化激荡中…
·未来5年,广州各区中小学的…
·教育部连续12年开通高校学…
学习宝库
热门推荐
·全国优秀培训机构
·中国教育网频道说明
·全国优秀教育机构推荐
·频道诚征兼职主管/主编
·职业、职称考试网络课程
·08年全国各地院校招生就业展
·08年全国各地院校招生计划展
·08年中国各地艺术院校推荐
·08中国**省十强中学评选展示

    中国教育家协会 教协会员理事 香港监制
京ICP证000045号-81
中国香港特区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0-01-20-3
业务及合作热线:010-64803658
信息发布:bj64803658@126.com欢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