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培训 >> 培训动态 >> 正文
站内搜索
今天是 欢迎访问中国教育网新版
鸡娃时代,做一个成长型的父母
来源:     2022-11-10 15:02:00
 

作者:陈树会,心理学研究生,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家庭教育指导师


政协委员白岩松在2022年3月参加政协会议时,曾经就家庭教育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我认为中国教育现在最大的问题不是学校和社会,而是家长的再提升。中国的家长有一个相当大的问题,生理方面您天然就是他的父母,凭什么因为生理方面便天然地以为一切你都是他天然的父母。父母是需要学习的一种岗位,而且要不断地学习。

问:中国的父母在孩子学习成绩方面普遍比较焦虑,但对孩子性格养成、生活能力、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培养,却重视不够。这个问题您怎们看?

如果我们把孩子取得好的学习成绩、考上好大学当做“成才”教育,那么,培养孩子健全人格、社会适应能力、幸福力等,就可以理解为“成人”教育。成人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更重要。因为有很多学习成绩非常优秀的学生,有的甚至考上了北大、清华,但后来却出现了严重的心理问题,比如“空心病”。

在“成人”教育方面,父母其实有很多方面还是要学习的。

首先,父母需要了解孩子不同年龄段的心理发育规律,需要知道当孩子出现行为偏差时(比如为了一个心爱的玩具在商场的地上不起来等等),孩子的心理需求是什么,应该如何处理。

其次,父母要学习尊重孩子。新加坡有一部关于亲子教育的电影《小孩不笨》,里面的国彬天生喜欢画画,不喜欢文化课,尤其不喜欢数学。但国彬的妈妈非常不喜欢国彬每天画来画去的,认为孩子是不务正业。然后不惜用暴力的方式逼国彬学习数学、国文。

其实,每个孩子天性是不一样的,不能用别人家孩子的教育方法、优秀的标准来衡量自己的孩子,更不能一都切——考重点高中,考名牌大学。你的孩子可能成为朗朗,但你偏要把他培养成刘翔,这就是违背了孩子的天性。

幸亏国彬遇到了一位懂得因材施教的班主任老师,鼓励国彬发挥所长,坚持画画。后来,国彬因美术专业特长被一所美国的学校录取。

在现实生活中,我的孩子就是比别人慢热的那种,进入陌生环境需要观察一会才慢慢开始融入,在电梯里见到生人很少打招呼。我不会因此认为孩子有问题,更不会给他贴一个“不勇敢”、“不礼貌”的标签。我觉得这既是对孩子的尊重,也是顺应了孩子的天性。

问:我们也看到,有些父母为了孩子学了很多课程,理论上头头是道,俨然育儿专家。这样学习有必要啊?

我觉得父母在亲子教育方面应该掌握一些专业知识,但不一定要成为专家。当然,如果个人职业发展需要则另当别论。

其实,家庭教育是有规律可以遵循的,我们把它称之为家庭教育的底层逻辑。

在家庭咨询实践中,很多家长带着“有问题的孩子”出现在咨询室,然后请咨询师帮助解决孩子的问题。比如怎么才能让孩子不玩手机、怎么才能让孩子恢复上学、怎样才能让孩子不谈恋爱,等等。当咨询师问家长对孩子的行为采取了哪些方法的时候,很多家长会滔滔不绝地讲怎么教育孩子的,但最后一句往往是:孩子根本不听啊。

家长讲的那些真的都是有用的道理,有的甚至是真理级的。可是,家长是否反思过:孩子为什么会不听呢?

这个时候,有经验的咨询师不会就问题解决问题,而是请家长做思考:孩子为什么可以不听家长正确的教育?

其实,这个时候表面是孩子的各种偏差行为,实际是亲子关系出了问题。 面对这种情况,我给的建议是:首先要修复亲子关系。修复亲子关系要做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要倾听孩子,跟孩子建立同理心;

第二、对孩子表示尊重,就是当孩子有一些自己的观点或看法跟家长不一致的时候,家长要尊重孩子的这种表现——孩子有想法是成长的标志之一;

第三、就是要经常对孩子进行描述性的表扬。看到孩子哪怕有一点点的进步,或者是在不尽如人意的表现中找到孩子的哪怕一点点亮点,就赶快有用“我注意到、我观察到、我看到.....”这样的人方式来描述事实,同时加上自己的感受,让孩子感受到来自最重要的人的鼓励、赞美、认同。当孩子被父母表扬的时候,孩子就会感觉到自己是有价值的。一个人(包括成年人)当自己觉得有价值的时候,他就愿意去尝试做一些事情,比如说可能尝试着去读书、学习、做家务等等。孩子的自尊被培养起来了,久而久之我们跟孩子的关系就会拉近。因为当孩子感觉被尊重、感觉你懂他的时候,他可能才愿意跟你敞开心扉、愿意跟你聊他在学习或者在成长过程当中遇到了什么样的困惑、困难。这个时候父母再给他建议,他可能才能听得进去。

这是给父母的第一个建议,也是家庭教育的底层逻辑的第一条:先修复亲子关系。

家庭教育的底层逻辑的第二条:给孩子心理赋能。在修复亲子关系的过程当中,我们要给孩子心理赋能,或者是给孩子输送心理营养。

同一日三餐一样,如果孩子长期吃不好,身体发育就会受到影响。同样的道理,如果孩子的心理缺乏营养,就会缺少成长的动力,就会对学习失去兴趣,久而久之,会影响孩子的学习和社会适应,严重的会导致抑郁、自我放逐、对抗父母等。

亲子关系改善了,孩子的心理营养足够多的时候,我们要做的事情了,才是调整孩子成长过程当中的行为偏差或者叫帮助孩子克服成长过程当中的障碍。比如说学习困难、玩手机、早恋等等。这是家庭教育的底层逻辑的第三条:帮助孩子克服成长过程中的困难。

来寻求帮助的家长,有很多也看过一些专业的育儿书、听过很多亲子课,甚至花费不菲去听专家讲座。但为什么效果不好呢?是书上的观点有问题吗?是专家讲得不对吗?其实都不是。问题上家长太关注把自己学成专家(说起育儿理论、亲子教育理论头头是道),而缺少对专业方法的运用。

问:怎样解决家长从知道到做到的问题呢?

我觉得家长自我管理能力的提升是家庭教育从知到行的关键。

那些学了很多亲子教育了但没有效果的,有一种非常重要的原因,是我们家长本身并没有成长。

有的家长教育孩子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绪,但一旦遇到孩子身上出现一些自己不愿意看到的问题,首先就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对孩子批评、指责,甚至大发雷霆。作为家长自身就不会做情绪管理,怎么可能成为孩子做情绪管理的榜样呢?有的家长不允许孩子玩手机,但在陪孩子写作业时,自己不停地刷手机。当孩子看到家长的行为,就会去模仿,这个时候他可能就无法记住你说的“不玩手机”的事了。

所以,如果父母不能做到率先垂范、言传身教,那这些亲子教育方法套用在孩子身上,无形当中就是对孩子的控制。当孩子感觉到自己被“套路”的时候,他的本能就是拒绝。这大概也是很多家长感叹的“看了很多家庭教育书,听了很多亲子教育课,但就是没有效果”的原因了。

总之,家长在遇到“有问题”的孩子的时候,首先要反躬自问:是我的问题还是孩子的问题?如果是我的问题,我应该怎么调整自己?希望家长们都能通过学习,做一个成长型的父母,从凭直觉的原生态家长,成长为有技术含量的家长。

■相关链接  
站内资讯搜索:  
考 试 课 堂 期 刊 软 件
           
热点专题
·以传教的热情和坚忍动力发…
·“世界华人艺术大会” 第十…
·国家教育事业十三五规划解…
·教育时评:“老师不敢批评…
·我国首个教育脱贫五年规划…
·评论:教育改革不能总被芜…
·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招聘…
·中国教育在东西文化激荡中…
·未来5年,广州各区中小学的…
·教育部连续12年开通高校学…
学习宝库
热门推荐
·全国优秀培训机构
·中国教育网频道说明
·全国优秀教育机构推荐
·频道诚征兼职主管/主编
·职业、职称考试网络课程
·08年全国各地院校招生就业展
·08年全国各地院校招生计划展
·08年中国各地艺术院校推荐
·08中国**省十强中学评选展示

    中国教育家协会 教协会员理事 香港监制
京ICP证000045号-81
中国香港特区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0-01-20-3
业务及合作热线:010-64803658
信息发布:bj64803658@126.com欢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