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培训 >> 培训动态 >> 正文
站内搜索
今天是 欢迎访问中国教育网新版
大学文化建设如何与办学发展高度“黏合”
来源:     2022-4-12 8:12:00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建设一流大学,培养一流人才,必须要有一流的大学文化。面对新时代的使命任务,高校应注重从精神文化传承引领、文化设施提格提质、文化品牌培育凝练和文化传播融合高效等“四个维度”,抓实抓好大学文化建设,使之与办学发展高度“黏合”,构建特色鲜明的一流大学文化。

“十三五”以来,北京理工大学始终高度重视大学文化建设,谋篇布局,制定发布“十三五”文化建设规划等指导意见,坚持高位推动、基层导向,把大学文化作为“双一流”建设的重要内容,做到同规划、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在精神文化体系、校园文化设施、文化品牌培育和文化传播能力建设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为高校建设一流大学文化提供了实践参考。

传承精神文化,引领师生思想

底蕴深厚、特色鲜明的精神文化,能为一流大学建设凝聚起强大的精神力量,更是大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可或缺的思想基石。因此,精神文化体系的构建、完善和传承是大学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学校始终高度重视精神文化体系建设,不断丰富完善,并做好传承与宣传,引领师生思想成长。学校建立了以校训、校风和学风为主体,以“延安根、军工魂”为内核,以“北京理工大学精神”为核心,以“延安精神”“徐特立教育思想”“红色育人路”研究为理论基础,与时俱进、持续完善的特色精神文化体系。在强健有力的精神文化引领下,红色基因已经成为学校文化的鲜明特色,为学校办学发展注入不竭的精神动力。

在此基础上,学校还高度重视用红色文化涵育一流人才,不仅全面覆盖新生入学教育、新教师上岗培训,使之成为师生干部教育培训“必修课”,还初步建立了覆盖全体北理工人的校史校情教育体系,传承红色基因已经成为北理工人的自觉行动,落实、落细在办学发展的方方面面。学校通过扎实开展校史资料数字化、办学媒体资源数字化和校史“口述史”采集等三大“校史工程”,为精神文化传承和一流文化内涵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建好文化设施,塑造校园品格

文化从来不是空中楼阁,一流文化必须要有高水平的设施孕育承载。大学校园正是通过一处处文化设施来表达大学文化的内涵,形成校园品格,并以此来辐射影响广大师生,也实现对大学文化的传承涵育。“十三五”以来,结合学校发展整体规划,学校持续加强校院两级文化空间、平台和校园文化景观等建设,推动校园文化设施群落初步形成。学校相继建成新校史馆、艺术馆、国防文化主题广场、新体育馆、大学生媒体中心、社团文化广场等一大批设计现代、功能先进、底蕴深厚的大型文化设施,总面积达到24000余平方米,文化设施水平得到全面提升。学校设立专项经费,支持基层特色文化空间建设,让文化空间走近师生身边、融入师生学习工作之中。

学校结合书院制改革,着力构建宜学宜居的书院社区,初步建成覆盖九大书院的社区空间格局。学校坚持加强校园文化景观建设,推动中关村校区文化景观“中轴线”、延安办学旧址精神文化传承教育基地、北理工国防文化主题教育基地(良乡)建设,打造了“一轴两基”为核心的北理工红色文化生态圈格局,实现文化景观“见人、见物、见精神”。

涵育文化品牌,浸润师生气质

大学文化建设应立足师生文化需求和成长发展需要,做好顶层设计,将文化建设与学校各项工作打通、联通、畅通,通过积极培育、凝练校园文化品牌,使其显现规模效应,不仅推动校园文化活动蓬勃开展,更让优秀文化浸润大学校园,涵育广大师生。学校通过对校园文化品牌的建设培育,实现了文化辐射的规模化和全覆盖,推动文化建设注重内涵质量发展,聚合成多元化的文化品牌矩阵,形成了以“时代新人说”、青春榜样、心理健康节、“一二·九”歌咏比赛为代表的思政类文化品牌;以“百家大讲堂”“特立论坛”为代表的学术类文化品牌;以“师缘北理”“我爱我师”为代表的师德类文化品牌;以世纪杯、科技文化周为代表的科技类文化品牌;以深秋歌会、北湖音乐节、“大影赛”为代表的文艺类文化品牌;以体育文化节、“延河杯”为代表的体育文化品牌;以国际文化节为代表的国际文化品牌;以“百团大战”、社团文化节为代表的社团文化品牌。学校主动把握师生特点,积极培育“北理故事”“聆听北理”“延河星火一分钟”等一大批网络文化品牌,打造了开学典礼、毕业典礼、毕业季婚礼等校园文化品牌。

学校通过建引结合,强化创新实践和制度保障,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力融入教育教学,开设通识课程群和网络课程,形成了培养理工科大学生文化艺术素质的传统文化实践教学体系,获评“全国普通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打造具有学校特色的传统文化活动品牌,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书院社区、融入学生生活,培养一流人才。

讲好奋进故事,文化流传致远

让大学文化形成有力传播,实现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始终是大学文化建设应思考谋划和抓实抓牢的工作重点,应着力加强宣传体系建设,不断壮大校园主流舆论,让讲好大学故事、传播大学文化成为工作常态。学校坚持通过推动宣传工作提质增效,提升文化传播能力。近年来,学校推动校园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建设了媒体融合特色鲜明的学校中英文网站、新闻网等宣传平台,抓住新时代媒体传播特点,建立了由官方微信、微博、抖音、B站、强国号等为核心的官方新媒体矩阵,创新推出“融媒聚焦”专题,构建了内外联合发力、线上线下协同、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传播格局。

学校紧跟时代脉搏,坚持以师生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持在师生身边创作、到师生身边宣传,优秀作品不断涌现,文化传播的“最后一公里”畅通无阻。学校打造了“阅读北理”“新闻特写”等品牌栏目,对外宣传量质齐飞,网络优秀文化作品不断涌现,北理工的声音传得更开、传得更广、传得更深入。

(作者单位系北京理工大学,本文系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的政治建设研究中心2020年度课题立项[GXZY2037]成果)

作者:王征 姜曼

《中国教育报》2022年04月11日第6版 版名:高教周刊·思政


■相关链接  
站内资讯搜索:  
考 试 课 堂 期 刊 软 件
           
热点专题
·以传教的热情和坚忍动力发…
·“世界华人艺术大会” 第十…
·国家教育事业十三五规划解…
·教育时评:“老师不敢批评…
·我国首个教育脱贫五年规划…
·评论:教育改革不能总被芜…
·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招聘…
·中国教育在东西文化激荡中…
·未来5年,广州各区中小学的…
·教育部连续12年开通高校学…
学习宝库
热门推荐
·全国优秀培训机构
·中国教育网频道说明
·全国优秀教育机构推荐
·频道诚征兼职主管/主编
·职业、职称考试网络课程
·08年全国各地院校招生就业展
·08年全国各地院校招生计划展
·08年中国各地艺术院校推荐
·08中国**省十强中学评选展示

    中国教育家协会 教协会员理事 香港监制
京ICP证000045号-81
中国香港特区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0-01-20-3
业务及合作热线:010-64803658
信息发布:bj64803658@126.com欢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