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培训 >> 培训动态 >> 正文
站内搜索
今天是 欢迎访问中国教育网新版
光明日报刊文:为孩子适度留白,“双减”后家庭教育当回归
来源:     2022-3-18 11:03:00
 
“双减”政策牵动千家万户。整治校外培训机构、加强校内减负增质、出台家庭教育促进法……一系列举措撬动基础教育整体变革,正在推动新的教育生态加速构筑。按照教育部的部署安排,今年“双减”工作仍将是重中之重。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体系,是“双减”向纵深突破的一大着力点,而激活家长的内生动力、发挥家庭教育在立德树人中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其中的关键一环。
“双减”后,尽管学科类课外班已经有效整改关停,但一些家长将孩子的课外时间外包给培训机构的思维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只不过是以体育、美育、科技类等非学科机构取而代之。亲子之间高质量陪伴不足,家长积极承担育儿责任动力不够,仍是当前大城市育儿的普遍状况。由此引申的问题是:如何让家长摆脱对学校和机构的过度依赖,更“走心”地参与到儿童成长过程中?
当前家长参与育儿的动力不足,有着诸多因素的影响。在考试指挥棒下,重结果、重外在的教育评价体系使家长自认为“专业性不足”而让位于学校或机构。与此同时,为吸引顾客,培训机构又结合升学压力不断制造焦虑,为父母探寻、践行适合自己家庭和孩子情况的教养方式带来了极大的外部压力。两相叠加之下,家长常被机构“带节奏”,认为替孩子安排好密密麻麻的课表才是尽心尽责,对“家庭教育应该在孩子成长中扮演什么角色”这一问题缺少反思。
一些家长对“以儿童为中心”的理解也较为片面,常将其等同于“一切为了孩子”,全家人围着孩子转,亲子之间缺少共同成长的结合点。“爸爸赚钱,妈妈统筹,孩子上课,爷爷奶奶接送”,成为大城市“鸡娃”的典型家内分工合作模式。家庭更多地作为一个以效率为轴心运转的理性功能单元,而非情感共同体:将全部资源向孩子集中,取代对孩子作为独立个体的尊重;以牺牲家长的生活换取孩子的成就,取代适当地放手、为孩子的自主成长“留白”。
此外,大城市工作节奏过快、压力过大、通勤时间过长、休假弹性不足等问题,也在客观上限制了父母参与育儿的时间和精力。而城市中家庭友好的公共空间还不够那么便利可及,也使家长们即使有心和孩子在一起,也常常不知能做些什么。
那么,如何激活家长参与家庭教育的动力?对家长来说,首先要正确认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是“人之为人”的根基,家庭教育是生活教育和生命教育:父母通过爱和言传身教,让孩子内心充盈、学会自主,这正是学校和机构不可取代之处。因此,面对当前较大的外部压力,家长要当好外界与孩子之间的“过滤层”和孩子成长的“定位器”,切不可盲目跟风传导压力,而应为孩子过滤掉噪音杂音,理性利用外部资源,发挥家庭教育不同于学校和机构的错位优势,帮助孩子找出最适合自身成长的发力点。
有必要寻找家庭成员之间的“最大公约数”,纠正对“一切为了孩子”的片面理解。家长要反思被孩子各类课外班主导的家庭生活组织方式,为孩子适度留白,也为自己适度松绑,用好家庭时间,做每个成员都能感兴趣、有收益的事,如户外锻炼、博物馆看展、朋友小聚等等。如此,亲职履行不再是一种单向度的付出,家庭生活成为滋养彼此的源泉。此外,还需加大职场育儿支持,加快城市公共空间建设,打造更多社区公共文化活动,构建家庭友好、多方协力的育儿支持体系。
教育是千秋大计。“双减”为的就是让教育回归本质,回归“人之为人”的内核。这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家长与孩子、学校、社会一起寻找在现有条件下的最优解,让教育抵达它的深层目标。
(作者:施芸卿,系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社会学所性别与家庭社会学研究室副主任)
■相关链接  
站内资讯搜索:  
考 试 课 堂 期 刊 软 件
           
热点专题
·以传教的热情和坚忍动力发…
·“世界华人艺术大会” 第十…
·国家教育事业十三五规划解…
·教育时评:“老师不敢批评…
·我国首个教育脱贫五年规划…
·评论:教育改革不能总被芜…
·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招聘…
·中国教育在东西文化激荡中…
·未来5年,广州各区中小学的…
·教育部连续12年开通高校学…
学习宝库
热门推荐
·全国优秀培训机构
·中国教育网频道说明
·全国优秀教育机构推荐
·频道诚征兼职主管/主编
·职业、职称考试网络课程
·08年全国各地院校招生就业展
·08年全国各地院校招生计划展
·08年中国各地艺术院校推荐
·08中国**省十强中学评选展示

    中国教育家协会 教协会员理事 香港监制
京ICP证000045号-81
中国香港特区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0-01-20-3
业务及合作热线:010-64803658
信息发布:bj64803658@126.com欢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