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培训 >> 课程推荐 >> 正文
站内搜索
今天是 欢迎访问中国教育网新版
实施创新课程建设 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来源:赛迪网     2009-6-12 9:30:00
 
    第十三届软博会“软件人才培养与发展论坛”,临沂师范学院党委书记徐同文演讲《实施创新课程建设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为了解决传统专业及课程设置与经济社会发展对专业人才需求严重不适应的矛盾,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临沂师范学院学习借鉴世界发达国家大学课程建设与设置经验,立足地方高校实际,以学生就业出口为导向,按照“从出口往回找”的思路,引进并消化国内外先进课程资源,历时5年,构建了与应用型人才的国际化培养模式相适应的创新课程体系,优化了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显著增强了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产生了良好社会效果。

  1 实施创新课程建设的动因及思路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高等院校普遍面临两大挑战:一是多年来一直未改变的传统的专业、课程设置和招生计划安排与已经完全市场化了的就业“出口”不够吻合,学用分割、用非所学,学生“就学入口”与“就业出口”脱节。二是地方性本科高校大多是从专科升格而来,学生就业竞争急需的课程资源不丰富。唯一的选择,就是要按照变化了的社会需求,科学确定办学定位,系统构建与就业市场接轨的课程体系。

  创新课程建设最直接的目的是让学生学到有用、有效、先进的知识。学生不但要在学校能学得好,更重要的是在以后的职业生涯中能用得上,所以在整个课程创新建设过程中,始终不能离开一条主线,那就是学生“就业出口”。其次,基于地方本科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办学定位,临沂师范学院坚持“地方化”与“国际化”同步推进。“地方化”就是课程内容与教育手段有用、有效,不脱离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毕业生主流出口的实际。“国际化”就是先进,追踪世界区域经济科技发展的先进知识,不断更新课程内容,使所培养的人才能够胜任引领与服务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为此,学校参照以美国州立大学为主的课程设置,构建了以五类核心课程为骨干的课程体系。同时,以课程建设凝聚学校的办学行为和人、财、物等资源,将课程分为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环境与教学条件、课程管理五个核心要素,逐门进行资源的优化配置。

  2 创新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临沂师范学院课程改革工作开始于2000年。学校提出了“让学生接受优质的本科教育”(两个承诺之一),开展了“课程建设年”等活动。借鉴吸收国内先进课程建设的经验,学习移植了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国内著名大学的课程体系,并同步构建了本科教学质量建设体系。按照“先进”、“有用”和“有效”的“六字方针”和“多门数、少时数”的原则,通过删、并、减、增、留等手段,对原有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进行了“革命性清理与重建”。从2004年开始,坚持“从出口往回找”,通过拿来、植入等形式推进课程国际化,进行相关专业课程的自主创新。

  2.1 “从出口往回找”,重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1.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由五类核心课程为骨干的新课程体系

  积极推进应用型人才国际化培养模式改革,借鉴国外地方应用型大学课程模式,构建了由五类骨干课程构成的新课程体系,形成“1+2+1”培养模式。基本体系内容是:

  一年级集中突破外语、网络信息两门“工具”课程。在外语教学方面,以突破7000词汇为基本要求,实行“一年期集中强化培训”教学模式,并借鉴使用清华大学外语教学系统,使学生能够在二年级之后顺利接受国外植入课程学习。网络信息课程旨在使学生提高利用网络学习国外课程的能力和水平。

  二、三年级集中完成基础综合素质课程和专业方向骨干课程。按照突出实效性的原则构建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在内的基础综合素质教育课程群,其内容涵盖了国家意识形态、当代世界经济文化现状与发展趋势、人类发展与生存环境、家庭与社会、励志与成才及就业市场分析等。专业方向骨干课程以就业方向、职业能力教育训练为主体,根据市场需求确定课程内容,全部按照精品课程模式重点建设。

  四年级安排职业生涯设计课程。由专业教师、校外教师和职业工作者三类导师跟踪服务、联合评审。将脱离职业就业现实的传统毕业论文(设计)改造为与毕业实习紧密结合、围绕学生就业“出口”进行的职业生涯设计。并通过与中国软件专业人才培养工程(CSTP)等全国性人才培养项目合作、交流,突出课程的应用性和针对性,为毕业生提供全面、有效的实习、实训就业服务。

  2.以课程对学生就业“贡献率”确定课程设置

  按照先研究就业出口、后确定专业与课程设置的思路,邀请地方政府、用人单位、行业专家及学生家长等进行毕业生社会需求论证。根据学以致用原则,全面优化教学内容。学校每年投入不少于1000万元的专项经费用于引进消化国内外先进课程及地方应用性课程,及时置换内容陈旧或不适应学生就业需要的传统课程。同时,压缩对学生就业“贡献率”低的课程学时,优化、整合原有课程体系中交叉、重复内容,精减教学时数。

  2.2 优化配置课程资源,按要素建设单门课程

  学校以课程为载体凝聚办学行为,单门课程按要素进行标准化建设和验收评估。参照国外大学课程建设与测评要素,对单门课程建设标准具体化为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环境与教学条件及课程管理“五大核心要素”。从2004年开始,每年投入教学实验仪器设备经费不少于5000万元,图书资料经费投入不少于1000万元,课程专项建设经费不少于1000万元。同时,加大师资引进与培养力度,专任教师中硕士博士学位人员达到963人(硕博比达到65%),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达到7000元,纸质图书达到360余万册,实现了资源强配置与标准配置的目标。

  2.3 建立课程研发机制,提高课程创新能力

  学校将新课程建设与新校区建设、新制度建设并列为“三大工程”,党委书记担任新课程建设的第一责任人,形成了党委领导、行政运行、全员参与、集全校之力的课程建设模式,组建了校、系(院)两级课程研发中心,将课程研发作为课程创新建设的基础。根据区域需求,重视开设“地方课程”即依据地方需求、市场需要和地方课程资源优势而开发的课程。该类课程的师资除校内专任教师外,还有很大一部分由来自中国软件专业人才培养工程等社会各界的专家组成。

  2.4 “教”、“学”互动,创新教学模式

  基于现代信息设备与技术手段、适应现代知识信息传递规律,变“中学后”教育为“就业前”教育,构建了以学生自主学习和师生互动为主要特征的教学模式。在教学组织形式上,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实施“组织教学、服务学习”的师生互动教学模式,并同步构建实施了包括自学讨论、能力训练及实践实训在内的学生自主学习体系。

  2.5 改革评价机制,实行动态管理

  在学部验收、督导组评课等评价机制的基础上,我们突出了教育对象和社会的“满意度”评价,借鉴美国南部州立大学课程评价体系(RESOURCEMANUALTHE PRINCIPLES OF ACCERDITATION:FOUNDATIONS FORQUALITYENHANCEMENT),构建了由学生评价、地方政府评价和用人单位评价在内的课程“满意度”评价体系及反馈机制,对评价结果每年进行一次综合分析,在此基础上及时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3-5年对课程体系进行一次全面更新,实行课程创新动态管理。

  3 创新特征与成效

  历经5年的探索实践,临沂师范学院的创新课程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潘懋元、顾明远、刘凤泰、谢维和等一批国内知名教育家给予高度评价,认为对地方本科院校具有很高的推广价值。专家认为,我校的创新课程建设体现了如下创新特点:一是进一步拓展了课程内涵,形成了包含课程本体、资源配置与课程管理的新课程理论;二是突破了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按照学生就业“出口”设置课程,构建了由五类核心课程为骨干的新课程体系,解决了教学内容陈旧、学生“学非所用”的问题,解决了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与学生就业市场竞争之间的矛盾,提高了学生的就业能力以及人才培养的区域社会适应性。三是按要素建设课程,以课程为单位配置资源,将学校的人财物资源都凝结在课程建设这个最终载体上,提高了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创新课程建设的实践成效表现为:

  3.1 构建了课程创新长效机制,增强了学校创新活力。

  学校健全了教师创新教学内容、学生创新学习、全员服务课程和全程服务学生学习的课程创新工作机制,形成了课程创新氛围,增强了学校创新活力,实现了课程创新的可持续发展,走出了一条从基层层面着手促进内涵发展、大规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创新之路。

  3.2 创建了新课程体系,增强了学生适应性。

  学校创新了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毕业生符合地方人才需求,在临沂乃至鲁南等主要就业地区深受用人单位欢迎。近三年,本科毕业生年底就业率分别为93.66%、93.23%、91.57%。毕业生对在本科阶段学习的各类课程的满意率达到98.2%。学校推出的社会开放课程服务,成为学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产品”。

  3.3 加强了校企合作,促进了实习实训与就业一体化。

  以信息学院为例,2005年信息学院与中国软件专业人才培养工程(CSTP)、北京华信智原教育技术有限公司共同建立了软件人才实训基地。引进了CSTP最先进的标准化的课程体系及教材,并由CSTP负责提供实训阶段课程体系及企业级项目实战。通过该实训体系培养出来的大学毕业生深受企业欢迎,初次就业率高达98%,甚至有些企业因为这些大学生参加了CSTP就业实训而取消了入职试用期,真正实现了大学毕业生实训、就业一体化的培养目标。

  3.4 促进了学校内涵发展,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课程建设与创新全面促进了学校内涵发展,极大地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得到包括地方政府、学生家长、用人单位和高等教育界的普遍认可,近三年本科第一志愿录取率始终保持在100%,广大市民亲切地称学校为“临沂人民自己的大学”,临沂市政府及用人单位普遍认为,临沂师范学院的毕业生“留得住,用得上,适应性强,后劲足”。

■相关链接  
站内资讯搜索:  
考 试 课 堂 期 刊 软 件
           
热点专题
·以传教的热情和坚忍动力发…
·“世界华人艺术大会” 第十…
·国家教育事业十三五规划解…
·教育时评:“老师不敢批评…
·我国首个教育脱贫五年规划…
·评论:教育改革不能总被芜…
·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招聘…
·中国教育在东西文化激荡中…
·未来5年,广州各区中小学的…
·教育部连续12年开通高校学…
学习宝库
热门推荐
·全国优秀培训机构
·中国教育网频道说明
·全国优秀教育机构推荐
·频道诚征兼职主管/主编
·职业、职称考试网络课程
·08年全国各地院校招生就业展
·08年全国各地院校招生计划展
·08年中国各地艺术院校推荐
·08中国**省十强中学评选展示

    中国教育家协会 教协会员理事 香港监制
京ICP证000045号-81
中国香港特区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0-01-20-3
业务及合作热线:010-64803658
信息发布:bj64803658@126.com欢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