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
 |
欢迎访问中国教育网新版 |
两套课程表拷问教育评价标准
|
来源:《大众日报》 2009-6-8 10:13:00 |
|

漫 画 /焦海洋 |
江苏省溧阳市某中学制定了两套课程表,一张是应付上面检查的“总课程表”,一天只有8节正课,一张是学校实际上课使用的,一天正课13节,两者每天相差5节课。一位姓张的学生悄悄告诉前去采访的记者:“有人来检查就把‘总课程表’贴上,把实际课程表拿掉,没人来检查就把实际课程表贴上。”
课程表也“躲猫猫”,对于这种现象,溧阳市某中学的马校长道出了无奈,说也是为了学生好,为了他们今后能考上好大学。
现在各地都大力倡导素质教育,但在实践中却很难落实。受高考和名校择校生考试的引导,社会上普遍认为办学质量高低就是看升入大学、或进入重点学校人数的多少,甚至把升学率作为评价一所学校好坏的标准,将学校的社会地位、教师评优树模等等都与升学率高低挂钩。这种应试教育的唯数字化考评体系,自然而然迫使学校想方设法去片面追求升学人数,而这一切只有通过延长学生的学习时间才能得到保证。
课程表“躲猫猫”现象的发生,实质上是在拷问当前教育评价体系。教育行为受教育评价及由此带来的实际利益所支配,很难设想,在应试教育评价目标的诱导和由此带来的利益面前,人们会自动放弃应试教育而转向综合素质教育。所以,要想杜绝课程表“躲猫猫”现象,必须建立起一套科学、严谨、行之有效的教育评价体系。
其一,必须转变社会对学校教育评价的目标观,变以升学率为核心的评价目标为以规范办学行为、创新教育实践为依据的多元特色教育为核心的评价目标。其二,必须转变学校对教师的教育评价方法,变以升学率为唯一衡量教师绩效的评价方法为是否提高了学生综合素质、塑造他们完美人格来衡量教师绩效的评价方法。第三,必须转变教师对学生的教育评价标准,变以课程考试分数和考学为唯一评价标准为思想、知识、能力、特长等是否全面发展的综合评价标准。
总之,不打破“应试教育”的评价体系,建立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科学的教育评价体系,教育就必然陷入功利主义,“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课程表“躲猫猫”现象势必难免。 |
|
■相关链接
|
 |
|
|
|
|
 |
学习宝库 |
|
 |
热门推荐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