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
 |
欢迎访问中国教育网新版 |
北京七年义教课程教材改革满意度显著上升
|
来源:现教传媒网 2008-10-17 10:12:00 |
|
今年底或明年初,北京将建成全市统一的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平台,对一至九年级学生的评价更多地通过记录其成长经过的“过程性评价”来体现,而不仅仅关注其考试成绩,学生在校期间参加的社会实践活动将被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指标。这是记者从10月14日在大兴召开的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教材改革第一轮实验工作总结会上获悉的。北京市政府教育督导室副主任李壑、市教科院副院长张铁道、市教育学院副院长方中雄等出席了当日的会议。 张铁道向大会做了《北京市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改革义务教育阶段第一轮实验工作总结报告(征求意见稿)》(简称《报告》)。《报告》显示,从2001年秋季起,北京市开始进行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改革实验工作义务教育阶段的第一轮实验,七年来,经过科学规划、重点实验、区域推进、全面实施和特色发展五个阶段,截至目前,北京市已初步完成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在课程、教学、评价等多个专项领域形成了鲜明的特色,促进了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使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 据张铁道介绍,在课程方面,北京市组织编写了具有北京特点的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改革实验教材,在全国率先建立并完善了地方教材编写核准与审查的行政许可制度,保证了地方教材的质量;指导区县、学校规划和开发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分阶段、分类型、分重点地推进并落实了三级课程管理。迄今,北京市已初步建立了符合素质教育要求、具有首都特色的义务教育新课程教材体系。 在教学方面,北京市引导教师正确把握中小学教学过程的本质,严格依据课程标准实施教学;着力开展启发式等多种教学方式的研究与实践。北京市在国内率先开展了各个学科整体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与实践,较为系统地回答了在学科教学中正确运用新技术的重要作用、基本原则和主要方法等问题。 在评价方面,北京市在全国率先建立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程监控与评价机制,初步实现了课程改革评价机制和理念的创新。通过大力推进评价改革,实现了对学生评价方式的多样化、评价内容和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还建立了义务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反馈制度,定期向社会公布中小学教育质量年报。 张铁道表示,课改以来,社会对于课改政策及教育环境的满意度上升,对“课堂教学评价”的满意度,由2005年的87.4%上升为2008年的93.2%,对“教师评价”的满意度,由2005年的86.1%上升为2008年的94.6%,对“学生评价”的满意度由2005年的86.6%上升为2008年的92.9%。 另据市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所所长赵学勤介绍,今年底或明年初,北京将建成全市统一的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平台,与高中阶段的“学生成长记录”评价体系相衔接。今后,北京市将全面推进小学和初中阶段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建设,汲取奥林匹克教育和学生志愿者的成功经验,把学生定期参加社会公益活动作为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指标。 此外,北京市还将继续改革和完善初中毕业考试和中考制度,加强对考试内容和考试方式的研究和改革,重视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并尝试推广多种测试方式。 |
|
■相关链接
|
 |
|
|
|
|
 |
学习宝库 |
|
 |
热门推荐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