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留学 >> 中外合作办学 >> 正文
站内搜索
今天是 欢迎访问中国教育网新版
武汉"七校联合办学"惠及2万学生 第2轮即将启动
来源:武汉晨报     2007-11-15 15:41:00
 
武汉七所部属高校的在校本科生可相互跨校选修课程,修满50个学分(每学分收费将统一为100元),即可拿对方高校的学位证。昨日,七所高校教务部门负责人向记者证实,“七校联合办学”将继续办下去,但有可能限制规模而提高门槛。

  “七校联合办学”始于2001年,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华中农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和中南财经政法大学7所教育部直属高校,各自拿出特色优势专业联合办学。七校的本科生,可以任选其中一所学校的公共选修课或专业课,可拿辅修证、双学位,相当于“一张录取通知书,可上七所名校”。

  今年是七校联办首轮协议的最后一年,目前已有不少学生在网上打听,协议是否续签。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务处处长徐桂菊说,“七校联办”深受学生欢迎,效果明显,肯定会继续办下去。

  华中农业大学教务部负责“七校联办”的申沛老师说,“七校联办”人数逐年递增,今年创历史记录,达4000多人,比去年增长了近2000人。她估算,七年来,七所高校近两万名学生跨校选修,其中约60%的学生能拿到双学位,约30%的学生拿到辅修证,也有部分学生中途放弃。工商管理、法学、英语、心理学等人文、社科专业,选修人数较多。

  申沛说,不少学生凭借第二学位找到工作,或成功跨专业考研。华农一名食品科学工程的大四学生,选修华中科技大学英语专业双学位,因成绩优异,被保送至华中大英语系读研。

  据悉,高校联合办学并非武汉独有,但武汉的办学模式在全国范围来说最彻底。北京、上海、杭州等地高校虽然都有跨校辅修的措施,但是只能相互选修公共课,不能拿学位。

  以湖北大学、武汉科技大学为代表的省属高校一直想积极加入“七校联办”,但七所部属高校教务部门负责人一致表示,若加入省属高校,学生基础参差不齐,会影响辅修教学效果,而且规模过大,难以管理,所以下轮“七校联办”仍不会纳入省属高校。但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务处处长徐桂菊表示,不排除个别学校自主对省属高校开放跨校选修。

  新闻纵深

  “七校联合办学”将向何处去

  部分部属高校教务部门负责人透露,七校校长可能于今年年底签订第二轮“七校联办”协议,“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方向不会变,但会针对目前出现的问题做出微调,对一些选修人数过多、超负荷运转的专业,可能会限制规模,提高门槛。

  七大名校冷热不均

  七所高校之间冷热不均,是目前“七校联办”的最大问题,这成为七校的共识。根据七校教务部门提供的数据,武大、华中大最受追捧,每年接收外校学生选修均超过2000人。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华中农业大学和中国地质大学等高校,每年接收的外校选修学生不足百人。

  联办之初,华农拿出植物保护、园艺、食品科学工程等优势专业,但因报名人数少,目前只有生物技术、园林可以开班。全雅丽是华中师范大学体育教育专业大四学生,她大二起开始选修华农园林专业的双学位,全班约30人,华农以外的学生约占一半,主要是武汉理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高校学习建筑专业的学生,为了以后当建筑设计师,将园林作为本专业的补充。

  学校的冷热程度和学生跨校选修的意愿正好成反比。去年武大学生选修“七校联办”中武大开办专业的人数接近3000,去其他六校选修的学生只有200多人。“输入”较少的华农、地大等高校,学生“输出”的热情最为高涨。华农教务处提供的数据显示,2001年500余人报名,今年增长到1100余人。

  华中大教务处处长许晓东说,出现这种局面很正常,武大、华中大开办的专业最多,其他学校的学生也大多有“名校情结”,希望双学位能为自己增加就业砝码。

  许晓东认为,“七校联办”是为学生服务的,会充分尊重学生的选课意愿,不会强行调剂每所学校的接收人数,但可以巧用专业杠杆分流人数。现在“七校联办”共有30多个专业,其中不少是重复的,如英语专业华师、华中大两家开设,法学专业武大、华中大、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三家开设,学生一般会选择名气更大的学校。如果减少专业重合度,情况就可能改观。武大的“七校联办”法学专业曾停办两年,选修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专业的人数大为增长。

  200多人挤一个教室

  现有的30多个专业中,武大的法学、新闻学、市场营销、华师的心理学及华中大的德语等专业最为热门。华师今年接收294名外校学生读“七校联办”,其中233人选择心理学,占80%,要使用特大教室,这让安排课程时的华师教务处老师很头疼。

  去年和今年,武大法学专业跨校选修双学位曾停办两年。停办决定之初,很多外校学生不理解,认为是武大不肯把优势资源拿出来与人分享。但法学院负责本科教学工作的陈老师坦言,停办实属无奈之举。法学院现有本科生、研究生3000余人,任课老师只有100余人。师生比已达到1∶30,远远超过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标准1∶16。而武大法学名声在外,从“七校联办”之初就是最大热门,仅以 2003级学生为例,攻读该专业双学位的“七校联办”学生达280人,武大校内还有200余人选修,人数已是“不能承受之重”,就算勉强开办,也很难保证质量,吃亏的还是学生。

  华中大教务处处长许晓东说,除了英语水平达到报考学校要求外,目前“七校联办”几无门槛,学生“想上就上”。有些专业长期超负荷运转,导致教师十分疲惫,实验设备损耗大,甚至影响本专业正常教学。

  他透露,为了保证教学质量,“七校联办”以后可能会提高门槛。比如,每个专业限定人数,如果报考人数过多,将采取按时间先后或按成绩等措施进行筛选。

  教学管理有待加强

  在“七校联合办学信息网”上的留言板,经常有学生留言流露出对“七校联办”教学管理的不满。比如课程安排时间不一,有的学校暑假就公布下学年开课计划,有的开学后迟迟不公布。在领取成绩、颁发学位等方面,七校之间的衔接也并非完全顺畅。

  有些老师的态度和授课质量引发学生非议。一名网名叫“水未央”的学生在“七校联合办学信息网”上直言,某高校经管学院“老师说停课就停课,从来不考虑补课,上课还经常因院里什么活动或者因私人事情提前下课或者无故不到”。

  武大新闻学院大三学生彭巧云辅修武大金融学双学位。其介绍,每周上四门课,周六、周日上下午各一门,每门课上四个小时,学生、老师都喊累,通常都会提前下课。班上有180多人,老师很少点名,全勤的学生一半都不到,好的时候上午能到七八成,下午就会有学生陆陆续续离开。

  对此,华师教务处周老师认为,下轮“七校联办”协议将加强教学管理,规定更加细致,对教学管理规范更细致,杜绝“混学位”现象。

  一个学分两种价格

  同样是双学位课程挂科,武大校内选修的学生每个学分100元,而“七校联办”的学生每个学分只需50元。有学生在武大BBS上发帖说,一个学分,两种价格,校内反比校外贵,学校是不是胳膊肘往外拐?

  对此,武大教务部方祥玉老师解释,去年湖北省物价局已发文规定高校取消重修费,双学位课程是按学分收费,没有重修一说,挂科就需要重新学习,即重新购买学分。在第一轮“七校联办”协议中规定,重新学习最高不得超过50元/学分。期间武大将校内学生双学位重新学习的费用上调至100元/学分,因此出现了2005年至今,武大校内与校外双学位重新学习收费不一的现象。在下轮协议中,重新学习的收费将统一为100元/学分。

■相关链接  
站内资讯搜索:  
考 试 课 堂 期 刊 软 件
           
热点专题
·以传教的热情和坚忍动力发…
·“世界华人艺术大会” 第十…
·国家教育事业十三五规划解…
·教育时评:“老师不敢批评…
·我国首个教育脱贫五年规划…
·评论:教育改革不能总被芜…
·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招聘…
·中国教育在东西文化激荡中…
·未来5年,广州各区中小学的…
·教育部连续12年开通高校学…
学习宝库
热门推荐
·全国优秀培训机构
·中国教育网频道说明
·全国优秀教育机构推荐
·频道诚征兼职主管/主编
·职业、职称考试网络课程
·08年全国各地院校招生就业展
·08年全国各地院校招生计划展
·08年中国各地艺术院校推荐
·08中国**省十强中学评选展示

    中国教育家协会 教协会员理事 香港监制
京ICP证000045号-81
中国香港特区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0-01-20-3
业务及合作热线:010-64803658
信息发布:bj64803658@126.com欢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