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
 |
欢迎访问中国教育网新版 |
游学澳国半月归来话感受
|
来源: 2009-2-21 9:05:00 |
|
今年正月初五,安徽师范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初中部的32名学生,在三名老师的带领下,飞赴澳大利亚进行为期半个月的游学。半个月中,学生和老师们全部被安排到澳大利亚普通的居民家庭,与他们同吃同住,实实在在地深入到了澳大利亚的“基层”进行观察体验和学习。昨日,记者采访了该校才带领学生回到芜湖的副校长乐培和部分带队教师,请他们谈谈游学澳国的感受。 洁净程度令人惊讶 在国内看西方大片,经常见到那里的人从外面进入装潢考究的屋内,从不换鞋,以为只是电影需要而已。但乐培说,到了澳大利亚,才发现的确碧空如洗、无水不清,空气格外清新。穿着皮鞋在街上走一天,面上不见灰,底上不沾尘,环境如此洁净,回家的确用不着换鞋。接待他们的每个澳大利亚普通居民家庭,进出也确实没有换鞋的程序,就是进入卧室也是如此。刚到澳大利亚,学生们为此还不习惯。环境如此洁净在于环保做得太好了,这无形中给学生进行了一次深刻的环保教育。 教学方法独特生动 游学期间,每天上午由当地学校派出优秀老师给学生上课,下午当地的老师带学生们上街社会实践。澳大利亚学校实行小班制,附外32名学生被分成两个班。课堂教学更强调的是师生互动,学生可以尽情表达。布置的作业也很特别,那就是让学生们拿着作业到社会上找答案。比如上历史,老师布置的作业在博物馆都能找到,这样学生们下午到博物馆,只能与讲解员和当地居民进行交流,才能找到答案。这样几次下来,学生们不但与外国人交流的胆子大了,交流技巧和会话水平也迅速提高。 家家户户重视环保 澳大利亚是发达国家,但即使十分富裕,政府和居民也都非常注意节俭,为的是保护环境和资源。为节约水资源,澳大利亚政府规定,家庭洗浴每次不超过4分钟;洗车不得在家自洗;家庭绿化浇水,只能在早上和晚上进行。这样做目的在于减少水资源浪费,因为集中洗车用的是循环水,早晚气温低可减少水蒸发。刚开始住进澳大利亚居民家庭,学生们对洗澡只能用4分钟十分不理解,还以为当地居民为了省钱,后来听到当地老师解释后,才消除误解。在澳大利亚,许多居民家庭自已掏钱建起雨水收集箱、太阳能照明灯等。 学生们在外很自信 澳大利亚是西方发达国家,放在十几年前,中国的孩子们出国肯定会对“西洋景”表现出惊讶和羡慕。现在不一样了,孩子们在 澳大利亚的大街上和当地居家庭里,表现得都很自信。因为除了文明素质程度可能比家乡高一点外,那里的街景和居民家的陈设,孩子们在国内早已司空见惯,不足为奇。 老师们说,孩子们表现出来的自信,充分说明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取得的伟大成就,这也是一部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教材。 |
|
■相关链接
|
 |
|
|
|
|
 |
学习宝库 |
|
 |
热门推荐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