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怪,今年怎么没有老外来向我咨询‘春节攻略’了?”回国后的第三个春节,飞利浦公司对外科研合作主管阎晓玲博士一边和家人共享天伦之乐,一边略略有点纳闷。正想着,公司里几个在上海过年的老外朋友果然打电话来了,“阎,我知道龙华的庙会不错,建议你可以带父母去逛逛……”阎晓玲哑然失笑,“什么时候他们倒成‘上海通’了?”
此前在欧洲近十年的学习工作经历,让阎晓玲对不同文化的融合渗透深有体会。她回忆,在荷兰的时候,每到中国农历新年,阿姆斯特丹的市中心会有热闹的舞龙舞狮表演,当地市民也会满怀兴致加入表演队伍。就像越来越多的外国同事在上海如鱼得水一样,不同文化的交流正变得越来越简单、频繁。
“民俗文化如此,科技更应当如此,都说‘科技无国界嘛’!”阎博士还是三句话不离本行。过去一年,最让她高兴的事情之一,便是促成公司与上海多家科研机构达成了十二项合作,大多涉及生命科学与医疗保健领域。其中有6项会在今年年底结题。“今年将是我们的合作丰收年!”除了以上6个项目,让她在节日里惦记的还有不少:和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院健康研究所共建的实验室,在分子诊断技术方面已有不少积累,过完年赶紧开个会,看看进度如何;还有为国内高校及科研机构开设的创新培训课程,也要安排新一年的进程表……
国内科研机构对创新的积极投入程度,令身为“海归”的阎晓玲大感意外。当问到新年心愿时,阎博士想了想,说,“国内科研机构有创新基础,但更要掌握项目管理经验。作为科技‘使者’,我愿意贡献一己之力,在科研创新的国际大舞台上,看到更多中国人的身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