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在线留言
博客 书店 交友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认证培训 >> 正文
站内搜索
今天是 欢迎访问中国教育网新版
好未来ABCtime事业部总经理张璐鸥:人工智能打造与时俱进的教育内容
来源:     2017-12-4 13:09:00
 

11月29日,在GES未来教育大会“21世纪下的教育内容与出版”分论坛上,Teachers Pay Teachers首席执行官Adam Freed、Newsela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Matthew Gross、Learning A-Z联合创始人兼总裁Bob Holl、清华大学出版社副社长庄红权、好未来ABCtime事业部总经理张璐鸥,共同就“如何用科技优化教学内容”、“未来打造优质教育内容的方法”等热点问题展开思想上的碰撞与交流。

(好未来ABCtime事业部总经理张璐鸥在论坛上发表精彩讲话)

在教育全球化的趋势之下,如何运用科技手段优化教学内容,让孩子具备应对未来的能力,成为各大教育企业需要思考的问题。好未来ABCtime事业部总经理张璐鸥表示,在科学技术和业务模型变革之外,教学内容成为教育发展的重点之一。教育企业可以用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打造与时俱进的教学内容。Learning A-Z联合创始人兼总裁Bob Holl也认为,教育全球化将推动全球优质教学内容的流通,“我们最近与好未来展开了大量合作,帮助中国市场更好的使用我们的产品。同时我们希望通过先进技术,为不同年龄段学生定制适合他们的内容。”

(从左至右:好未来ABCtime事业部总经理张璐鸥、Teachers Pay Teachers首席执行官Adam Freed 、Newsela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Matthew Gross、Learning A-Z联合创始人兼总裁Bob Holl、清华大学出版社副社长庄红权)

“随着数字化内容的发展,出版市场正在迎来变革。”Newsela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Matthew Gross如是说道。在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下,“互联网、教育、出版”将实现更加紧密的连接和融合,未来的教育机构和出版公司都将成为数据的集结地,人工智能等科学手段也将不断优化教育内容的出版方式。清华大学出版社副社长庄红权认为,AR、VR将催生更多浸入式教学场景,打造更加丰富的教育资源。清华大学出版社也希望能够与更多优质平台合作,将最新、最好的教学内容提供给中国孩子。

以下是“21世纪下的教育内容与出版”分论坛现场实录:

背景:GES未来教育大会

主题:21世纪下的教育内容与出版

时间:11:00—12:00

演讲嘉宾:

Adam Freed, Teachers Pay Teachers首席执行官

Matthew Gross, Newsela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

Bob Holl, Learning A-Z联合创始人兼总裁

庄红权 清华大学出版社副社长

主持嘉宾:张璐鸥 好未来ABCtime事业部总经理

主持人:

欢迎大家来到我们这个交流环节,有点晚了,但是我们会给大家呈献一场精彩的思想盛宴。

大家好,我是好未来ABCtime事业部总经理张璐鸥,我先介绍一下嘉宾。在座的各位可以简单介绍一下自己。

Adam Freed:

我是Teacher Pay Teachers的首席执行官Adam Freed,我们公司的教学模式是让老师和教育者一起参与教学,现在美国2/3的学生都是我们平台的参与者,他们会从我们这里获得相关的教学内容。加拿大、澳大利亚地区有一半的老师也加入到了我们这个平台,我们发现老师有些时候不知道选择哪些内容来上课,所以他们会找到我们这个平台,通过我们获得高质量的教学内容,来更好地和学生进行互动式教学。

Matthew Gross:

我是Newsala的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Matthew Gross,我们主要针对K12教学辅导这个市场,我们会从最好的地方找到最好的教学内容,让这些内容对整个课堂教学能更有针对性。

我们首先和相关的供应商合作,比如说像华盛顿邮报,这些是新闻渠道,此外我们也和国家电力网站合作来获得一些有趣的内容。然后我们选择最好的内容,通过人工智能方式重新撰写,最后来评估这些文章,把它用作一种工具,让整个阅读更加有意义,更加具有互动性。

主持人:

非常感谢,有请Bob。

Bob Holl:

感谢主办方邀请我参加这个圆桌讨论,也很高兴和嘉宾齐聚一堂。我在整个职业生涯中犯过很多不可避免的错误,但是我觉得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我和我的合作伙伴创建了Learning A-Z,我们意识到互联网的重要性,公司的宗旨就是通过互联网来给课堂提供更好的内容。

我和出版商合作过,也出版了很多不同层面的阅读内容,还出版了一些书,这些书都能够帮助学生阅读识字。我们也看到课堂对书籍的需求量是很大的,但是很多课堂买不起,我看到了这种需求,互联网可以成为我们获取这些书籍的工具,把这些书提供到各个课堂上和家庭里。

我们后来并购了一个软件,这个软件可以帮助我们量化和进行定性研究,从而帮助我们进一步关注我们的书籍和材料,我们希望在受控的环境下保证整个阅读材料的概念、理念非常正确,让孩子使用这些书籍来阅读识字。

最后我想说的是,我们最开始是在美国创业,之后我们建立了第一个网站,网站上可以看到这些书籍,帮助我们学英语,不管母语是什么语言,都可以通过我们的书籍学习英语。

过去15年我们涉足到互联网产业,我们有授权协议。最近我们开始和好未来合作,给中国提供我们的产品,给公立学校和不同的消费者、课外培训机构提供我们的产品,我们觉得这是非常有效的一种方式,帮助那些母语不是英语的的中国市场更好地使用我们的产品,并且能够采用很好的方式进入到中国市场。

庄红权:

特别高兴来参加这个论坛,我是唯一一个中方代表,也是一个唯一一个没穿外套的。我来自清华大学出版社,清华出版社是一个全资质的,从大众出版、教育出版和学术出版都做的出版社,我们更偏向的是教育出版,个人经历我也涉及到这三个方面:

第一,我2002年从清华毕业,一直在做机械类的教材出版,大概做了10年左右的时间,一直跟着新的技术,跟教育部合作,为中国大学的机械类本科及高职教育提供教学资源。

第二,我负责跟果壳网等机构和个人的合作,创建了原点阅读,出版了一些科普和科幻的图书,有一些书也获得了不少的奖项,也包括刘宇坤的《思维的形状》这类的图书,这是我自己在大众出版的一些尝试。

第三,2015年年初我进入数字出版这个行列,主要负责整个出版社数字化产品的开发和数字化内容的开发,主要包括数字化的教育、数字化的阅读、数字化的学术服务。我个人的经历也代表着整个出版界和出版圈的变化,从原来的更重学术和教育,到更重对大众的传播,到采用了一些新的技术,来做更多的事情。

这也是我们出版社自己的一个定位:希望为所有人在任何时间,给他们提供好的内容资源和知识服务。

另外一个身份我也想介绍一下,我的孩子3岁多一点,有了孩子以后我自己关注教育,尤其是未来教育,无论是场景,还是技术本身,还是内容本身。每一个家长都会更加地去关注教育本身,而不是教育跟我没关系,我也希望通过今天这样一个场合,也希望能跟大家更多的交流和合作,未来为中国的未来教育做一些自己的事情。

主持人:

谢谢大家的介绍,我们看到嘉宾都希望能够给中国提供高质的教育产品和内容。我们这次圆桌讨论的话题是21世纪下的教育内容和出版,我们发现除了AI和业务模型变革等话题,在我们谈到教育创新的时候,还有一个重要的事情是它主要的核心就是教什么。

随着教育的变革,不管是50年还是100年,永恒不变的就是学生和老师永远会存在,因此肯定会有内容需要提供给学生,要教授给这些学生,帮助他们更好的成长。

如果我们希望教育能够不断地发展,所有人都需要发挥他们的作用,教育内容现在成为我们的重中之重,尽管我们有最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但是如果二三十年前创造的内容已经过时了,我们必须要与时俱进,才能提供21世纪稀缺的内容。

如何教、教什么这是非常重要的课题。

我首先问每位嘉宾一些问题,就是他们是如何和公司战略一起成长的。

首先问一下Adam Freed,我们昨天也谈到了Teachers Pay Teachers,你们有一个充满概念化,定制化、个性化的授课,从内容开始,如果老师都有同样的课程和授课内容,其实是很难体现个性化的授课的。我们也谈到学习的多元化,如果我没有记错,你可以说十种语言,Adam Freed作为一个多元化的首席执行官,你帮助很多国家的项目顺利的展开,Teachers Pay Teachers是你建立的公司,在你看来个性化内容、个性化授课的需求是什么样子的?你们的市场会怎么样发展?

Adam Freed:

像Teachers Pay Teachers已经有300万的授课内容了,都是由300多个老师共同创造的。我经常让人们来思考一下他们最喜欢的上课环境,也就是那个时刻是老师理解学生的时刻。一般来说老师会找到一些适合我们学生的内容,也就是因材施教。

所以现在有很多授课内容都是课堂上老师创造的内容,我们可以满足这种区别化的授课需求。采用不同的授课方式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我给大家举一些有趣的例子。

第一个例子,美国8岁的孩子都喜欢转瓶子,老师们就把孩子的兴趣点和知识点结合起来创造了一些新课程。他们就说转瓶子有什么原理,有什么知识点,之后他们会整合很多很多的材料。

我们在北美也出现了月全食的现象,所以我们把它和整个科学结合起来,看一下如何能够将学科知识和和学生喜欢的事情做结合来教授知识点。

我们也看到一个趋势,就是越来越多的细分授课内容可以和不同的学习概念整合到一起,比如说像Teachers Pay Teachers公司,可以帮助老师制定一种有趣的内容,老师可以在市场上卖他们所创造的内容,所以主要的目标是可以让老师整合来自其他老师创造的有趣内容,这样能够帮助他们的学科进行有趣的授课,并且可以帮助他们解决明天或者整个学期授课的内容需求。

我们为了让教育能够更加有趣,更加具有互动性,做出了很多探索和实验,最后发现可以通过这种方式让老师调动课堂的学习气氛。

主持人:

下一个问题是问Matthew,我知道你建立了自己的公司Newsela,其实Newsela有很多有趣的内容,你们使用了很多新闻素材的内容,并且对其进行重新编辑和调整来更好地适应课堂教学。

美国75%的课堂都使用你们的内容,所以我想问一下,你们创建Newsela的初衷是什么,最开始的理念是什么,是如何发展起来的?

Matthew Gross:

首先我们要深刻洞察市场上的一些需求,我们和美国教育部一起合作,让每一个课程的标准统一,我们通过网站来帮助老师使用我们的材料,因为当时的教育出版社的材料不能满足教学的需求,而且有一些相关的教学政策也帮助学校更多的使用这个技术,在美国这种政策的倡导之下,所有的孩子在课堂上都有了电脑和一些其他的技术,这是教育产业颠覆性发展的阶段。

其实,2000年的媒体新闻产业是一个140亿的产业,现在已经增长到160亿,因为数字化内容的发展,很多出版社行业无法适应新时代,所以他们就开始制造出一种混乱的局面,其实他们应该给消费者要提供更好的选择。现在我们已经有50亿的收益,我们也比2000年刚开始创业的时候拥有更多的市场份额。

其实全球的教育市场市值210亿美金,在内容上它的市值就已经是21亿,我当时也在思考,很多的资产会从出版行业会渐渐转行变成提供解决方案的公司,其实这也得益于我们遇到了很好的时机。

我的孩子都在公立大学上学,他们有很多阅读材料,但这些材料没有与实际接轨,所以他们的社会学习和课堂上的教学材料是有些脱节的。

中学的老师主要教11—14岁的孩子,他们需要更多互动性的材料、非科幻性的素材,这些材料能够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到课堂教学当中,所以我们要找到成本很低,又非常能够抓住学生注意力的课堂材料。我们开始和美联社合作、卫报合作,对这些文章重新编辑使其适用于五个不同阶段的班级。

我们知道,像《洛杉矶时报》之类的报纸是很难阅读的,但是课堂中每个学生的阅读素养是不一样的,有的能够阅读很难的文章,有的只能够阅读很简单的文章,我们需要把控好课堂上使用的阅读材料的难易程度。将阅读材料布置给阅读程度与之匹配的学生,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够读懂相应的材料。

在课堂上,如果我们看一下每个学生,他们都在读同样的文章,难易程度不一样,最重要的产出知识点是一样的,老师如果不确定学生能够吸收知识点,就无法有趣的讲课。

所以我们必须要确保学生能够理解所有的材料、课堂授课,一定要让学生全都懂了之后,老师才能够进一步讲下一个知识点。

我们当时提供了的数据是免费的,因为当时不知道学校会付费多少,这就像最初的Facebook一样,我们最初推出产品时还不知道它将会获得什么样的反馈,一年以内,我们已经有上百万的订阅用户 。我们认识到这个解决方案是可以提供给学校和一些社会研究机构使用的,还有很多的Facebook的发贴和推特上的推文。

老师希望找到能够更多吸引学生的内容和材料,把这些材料提供给学生,但是要做这个是非常难的,而且非常耗时间,我们也不太确定这些材料是不是合适,不确定学生能否理解这些内容,也需要对所有的内容提供指示性的意见,我们想提供最合适的内容给学生

主持人:

谢谢你的介绍,下面我想跟Bob聊一下,因为我发现Bob做教育的时间已经超过我的年龄了,大概有40年的时间,你做了那么长的时间,应该看到了教育行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想问一下Bob Holl,你怎么看这些变化,这些变化对我们的产品和内容有什么影响,随着时间变化还有什么是没有变的。

Bob Holl:

我也觉得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点,我已经做了那么长的时间,回顾最初的时候,我没有想到会做那么久。这些早期的经历让我更加的明智,而且更有能力从事我的工作。

有时候别人会问我们开发内容的秘诀是什么?坦白说是没有任何秘诀,最关键是听客户的需求、听市场的需求,观察趋势。

我们需要有敏感性,需要了解我们听到的内容。有人给我讲他的需求,如果我不设身处地地想,是不会完全理解他的内容的,如果我在教育领域没有这么丰富的经验,就没有办法把他们的需求足够准确的解读出来。

所以这么些年下来,我觉得这些经历都会对我有帮助。个性化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作为老师,我也有一些第二语言的学生,在15年前,没人告诉我第二语言应该怎么教,我的班上也有学习不好的学生,而且我没有用很好的方式对待他们,我后来花了很多时间来纠正当时犯下的错误。

所以我希望能够给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提供适合他们的内容、最合适的内容,让他们参与进来。三四十年前,我们读的都是同样的书,也没有更好的选择,没有办法做更多的事情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现在的情况完全不同了,我们现在有很多的技术。

另外我发现,教师想知道学生的表现,想确定学生是否学到了这些知识或者是技能,现在的技术让我们可以收集数据来监测学生的表现,向老师、家长,甚至是学生汇报,这是我们在做产品的时候另外的一个技术优势。

我也知道现在有很多可选的内容和技术,有的内容和技术不一定有用,所以我定了一个规矩,我们网站上的内容都是要经过实践证明的,而且现在有很多的实践告诉我们,什么是最好的做法。在2000年的时候有一个组委会发布了一个报告,指出了阅读中的五个重要的元素,后来我们就把产品能够反应出五大元素的地方明确出来了。

我觉得这些经验让我可以看到很多的变化,但是最终那些没有变化就是学生还是要阅读的,他们只是有了更好的工具,我夫人也是老师,我自己也是老师。我觉得做老师其实是最难的工作,我们可能平时忙到没有时间去厕所或者是吃午饭,因为我们的午餐时间是要跟那些很闹的小孩子在一起,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要求和需求,如果我能让老师工作更简单,我可以做更大的贡献,办法就是给他们提供很容易获取的资源。

我跟很多老师交流过,老师都说我没有办法获取我需要的资源和数据,怎么有效获取这些资源?我都没有时间去找,所以我们把所有的资料整合好都放在网站上,老师就能迅速地找到教孩子阅读的适合的内容。

全球一共有7000多种语言,而且现在的黏结性也越来越高,我们需要一个通用的语言分享我们的知识,增加我们相互的了解,这就是我的使命,我也会继续我的使命,这也是每天早上唤醒我的动力。

来中国让我有更多的动力,客户反映他们的孩子在阅读我们的图书和内容,而且在学英语方面做的非常好。

主持人:

谢谢Bob,下面我们要请红权先生回答,清华大学出版社是技术做的最好的出版社之一,我想知道从出版社的角度来看,您会怎么使用技术来提供更多的高质量内容?

清华大学一直致力于通过底层的研发来推动整个中国社会的创新,所以清华大学出版社在这个方面做了很多技术上的探索和创新,希望您给我们分享一下,基于21世纪的需求,出版社是如何让应用技术和创新方法来提供更优质的出版内容?

庄红权:

实际上,因为在座有很多中国的教育创业者,中国出版社有两个共性,国资和有资质,这两个对于出版社来说有一定的优势和劣势,但确实让大多数出版社没法成为新技术和新创新方法的引导者。

作为清华大学的出版社,我们一直在做传播先进的知识这个事情。我想从三个方面进行一下简单介绍。

第一,作为一个出版机构,我们一直把自己定位成教材提供商或者是教学资源的提供商,我们一直希望把最好、最新的内容资源提供给中国的受教育者。有几个简单的例子,比如说我们教材会一版一版不停的改版,这主要是因为新的技术更新。

出版社所有的编辑都是专业出身,比如说我是学机械的,所以我毕业以后才能做机械类教材的编辑。有一个例子,我们有一个编辑跟了周志华老师十年,出版了一本《机器学习》,也就是俗称的西瓜书,这本书原来是作为一个学术图书出版的,但是到目前卖了20册,基本上成为了机器学习在中国的普及类图书,每个月的销量都超过1万册。在整个出版社里面,所有的编辑有一个心愿,希望把最新的内容传播给大家,这就需要每个编辑去跟踪一些新的东西,去跟好的作者沟通。

另一方面,我们也在积极根据技术的发展,调整学科的边界,设置新的专业体系及课程内容。无论是计算机还是机械、还是建筑,我一直保持和教育界有更多的沟通,比如说最近教育部新工科比较火,这主要是因为学科的边界再设计,从而也会带来课程的边界再设计。课程的边界再设计这种事情谁去做,出版商一定会需要做这个事情,无论是高教出版社还是清华出版社,我们都会做这种边界再设计、课程再设计,把新的课程体系带来的新的教材带给受教育者,这是我们在在教育内容上更新上所做的事情。

第二,我想从技术对图书的活化及对内容呈现方式多样化的促进上来说。我们从出版的发展来说,因为原来出版的图书是纸质的,大家看就是翻阅,有一句话说阅读是一个精神上的交流,我们能不能把这种精神交流通过新的技术转化成有一些物理上的交流,现在可能可以实现了,把图书活化,比如说通过二维码的手段,通过AR、VR技术,可以直接把我们原来看不到的一些读者的阅读行为转换成一些数据,我能看到他们是怎么在阅读,他们是怎么读书的,这种链接技术,导致了出版商跟我们读者之间通过图书的链接,之前只有精神的链接,现在通过科技实现了一些物理上的链接,我知道他们怎么在读书。

同时一些新的技术也使教育资源的呈现更加丰富化,比如说我们可以用AR、VR的方式来呈现一些通过纸媒介做不到的事情,我们也通过高清的拍摄,拍摄一些《美丽的化学结构》这样的片子,这样的片子在国外也比较知名,我们也获得了很多的奖,我们希望用技术使图书活化,用更多的方式来呈现教育内容。

第三,对于出版社来说是一个比较被动的推动,就是知识场景的变化,或者是教育场景的变化。以前的教育场景可能一直没有变化,传统就是老师在课堂上面讲课,但是现在的教育场景已经千变万化了,由于技术的变化,在座的各位可能都是教育场景变化的推动者,像其它的一些实训的平台,包括外语VIPKID这样的,各种各样的教育场景发生了变化。

出版社作为一个传统的教育内容提供机构,一方面我们自己也会设置一些教育场景,根据我们用户的需求设计,所以我们也开发一些像MOOC、SPOC、实训等各类工具,外语类的学习及测评系统等等。另一方面,我们要从教育资源提供商的角度和更多的平台合作,去提供适合它们的教育内容,包括我们跟分答、喜马拉雅等的合作,我们跟很多教育管理机构及学校的合作。原来只把作者好的内容转化成图书,我们现在希望把作者好的内容转化成更多的方式,在更多的教育场景底下服务更多的人。

从现在清华出版社的角度来说,我们目前在做的主要是这三件事情,谢谢!

主持人:

好的,谢谢庄老师,我觉得我们的每一位嘉宾在各自的领域都做和很好,在教育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随着智能手机的出现,我们现在看Facebook的时间可能已经超过了看书的时间了,像Google这样的技术,很多的信息都是通过语音来传递的,比如说Siri。

有人就说,可能在21世纪我们不需要阅读能力了,因为我们阅读并不再是我们唯一获得信息的方式,所以从各位的角度来看,你们是怎么看待这些问题的呢?你们觉得这些教育的内容基于教材的内容和读写能力,未来会发生什么变化吗?Matthew,你怎么看呢?

Matthew Gross:

未来的教材会是什么样的?教材其实并不是信息传达效率很高的方式和载体,我们需要把这些内容先通过大脑解读出来,中间还有解读的过程,所以阅读会花很多的时间,我们都不会太热衷于阅读,不会把它当成一个宗教来热爱,也不会在家里存很多的书,我从来都不是这样的人。

但是事实上我们有不同的选择,教材有的时候是优于视频或者是其他类型的媒介的,比如说我们可以将教材看成一个时间机器,可以看一个故事是怎样发展开来的。跟教材相似,我们可以把一个3000字的论文的每一个小环节都放到桌上,最后把所有的内容都串起来,这对读者来说是很有意思的,因为他们可以反复阅读这些内容,作为老师,我可以问学生问题,软件也可以问学生问题,不管是内容还是细节,我可以立刻找到教材中的相关细节。

还有一点有意思的地方是,因为教材里面有足够的文字和材料,我们可以自己进行分析,这个对分类是非常有用的,我们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来利用这点,比如说我们会根据不同的阅读阶段来重新设计同样的阅读内容。

有些内容是更受读者欢迎的,我们可以把这些内容开发成适合不同年龄段的读者,这个对中国的公司来说也很有必要,比如说腾讯、百度这样的公司仍然依赖于教材来向用户传递信息。今天早上我坐地铁去故宫的时候,人们都是拿着手机在看不同的内容,有的看视频,更多的是看文字内容,我们为什么处在这样一个充满了文字信息的社会中?因为它们不会消失。

Bob Holl:

我补充一下,我觉得很难进一步预测和憧憬未来,我们可以通过很多方式使用信息,不管是视频、音频,还是纸质版,但是我觉得打印版的文字是一个很好的工具,它能够教我们从信息当中获得意义。像打印的文字能够让我们便于更好的分析,同时也更好的评估。

这些是我们教的很少的一部分,我们教学生如何阅读,一旦通过这个阅读能够更好的观察视频,或者是更好的倾听音频,就会对他们非常有帮助,有的时候我2分钟之前听到一些信息,2分钟之后我就想不起来是什么了,但是阅读的话,我可以通过阅读将我读的页面和后面读读到的信息整合到一起,这是一种分析,只有纸质版的材料才能够帮助我们进行这种分析,这也是我觉得这种纸质版的内容不会消失的原因。

50年之前,我们之前讲过未来不会发生的事情还是发生了,所以谁也不好预测未来,未来肯定也会有文字内容的一席之地,因为文字内容确实是非常重要的。

主持人:

这个环节马上就要结束了,我最后问一个问题,因为我们知道GES在西方和中国办的非常成功,而且我们有一些观众希望中国的学生能有更好的机会学习英语。

在座的各位,你们有没有什么建议给在场的观众,特别是中国的观众,如何结合美国和西方国家的经验提供更好的教学内容,让中国的学生拥有更好的语言技能,会说十种语言。

Bob Holl:

我的建议是多和使用各种资源内容的公司合作沟通,我们要不断地挖掘好的资源和素材,根据最佳实践证明的方式来学习。

其实有些产业属于快时尚,比如说一个好的技术来的也快、走的也快,当时有一个视觉媒体项目之后转化成CD,之前的技术就没用了。

如果我们在学习材料上进行投资,一定要确保使用过这些材料的人得到了很好的效果,要知道人们的反馈。为了知道我们创造的材料是否有效,我们会和学校合作,有些时候我们也和使用不同资源的公司进行沟通来获得一些反馈。

Adam Freed:

首先我要感谢你能主持今天的论坛,我知道你们想问美国有没有很好的经验,其实我来到这里也是来学习的,中国进步的速度非常快。

我们公司主要的理念就是创新无处不在。有时候,互联网可以帮助我们实现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能够超越国界,找到优秀的资源和材料。其实中国的老师非常具有创新性和创造力,我希望我们以后能经常有这样的对话,能够一起探讨如何促进技术发展。

主持人:

非常好,我也从嘉宾的观点里学到了很多,相信台下的观众也学到了很多,希望所有的观众能给台上的嘉宾以热烈的掌声,感谢他们的分享,谢谢!

■相关链接  
站内资讯搜索:  
焦 点 事 件 人 物 评 谈
  
热点专题
·以传教的热情和坚忍动力发…
·“世界华人艺术大会” 第十…
·国家教育事业十三五规划解…
·教育时评:“老师不敢批评…
·我国首个教育脱贫五年规划…
·评论:教育改革不能总被芜…
·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招聘…
·中国教育在东西文化激荡中…
·未来5年,广州各区中小学的…
·教育部连续12年开通高校学…
最新快讯
·广西柳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省教育厅要求培训机构教育…
·石家庄市教育局公布第三批…
·玉溪校外培训机构管理办法…
·伊州区多举措助力大学生就…
·大学生就业容易了,教育部…
·新时代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修订印发…
·“职教高考”将建立,中职…
·教育厅新规之下,高考难上…
热门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教协会员理事 香港监制
京ICP证000045号-81
中国香港特区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0-01-20-3
业务及合作热线:010-64803658
信息发布:bj64803658@126.com欢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