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施素质教育的难点在哪里
实施素质教育,是社会发展对教育提出的必然要求,符合当今国际教育改革发展的潮流,但因种种原因,这项工作进行得十分艰难。
一、教育思想、教育观念转变不够
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诉讼,在宏观上有管理体制问题、激励机制问题,有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的协调问题,有学制、课程设置、教学大纲的制定问题;在微观上存在学校管理问题、教师教育教学活动问题和对个别学生教育问题。人们的教育活动总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指导下进行的。如果教育思想不能很好地转变,这些问题就不能很好地解决,那么实施素质教育也就只能被动应付了。
二、缺乏必要的系统的理论指导
我们应该看到,由于实施素质教育的历史较短,目前还没有形成系统的、完善的理论体系,因而其操作性就不易掌握。也正因如此,实施素质教育使许多人感到茫然。教育理论研究落后于教育实践,导致素质教育实施“百花齐放”、各执一端,往往具有片面性和盲目性,基本上是“摸着石头过河”。
三、改革的相关措施不配套
素质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因而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必须有全面的、配套的措施作保证。然而,在实际改革过程中,由于相关的改革措施不配套、不完善,使得我们在实施素质教育中仍然可见应试教育的阴影。例如,我们强调“素质”、弱化“分数”,但中考、高考仍把分数作为录取依据;中小学课程改革已搞了多年,但至今仍未建立起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课程体系;等等。由此观之,现阶段我们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在一定范围内是在实行“旧体制”下的“新模式”,还没有找到全面的、配套的改革措施,素质教育还没有走出举步维艰的境地。
四、缺乏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教师
开展素质教育要有高素质的教师。教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邓小平说:“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这是由于教师是素质教育的直接实施者,教师的教育思想、教育艺术水平和自身的素质都对实施素质教育起着直接作用。教师的素质渗透在全部教育过程中,因而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实际影响。实施素质教育,既要提高学生素质,更要全面提高教师素质,而当前我们恰恰缺乏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因此,当务之急是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五、经费投入不足
应该说,在经费投入问题上,实施素质教育比实行应试教育应有更多的投入,因为采用“粉笔#黑板”的教学模式就可以应付应试教育了。而实施素质教育,非智力因素受到同样重视,那种单纯采用“粉笔#黑板”的教学模式就不再适应了。比如,教师培训、学生参加各类兴趣班及文体课外活动、实验室建设等诸多方面,都必须有经费作保证。而目前我国在教育经费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再扩大投入是很困难的。因此,经费短缺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素质教育的发展。
六、教学方式、教学手段落后
长期的应试教育,使教师养成了一种固定的教学模式和教学习惯,而这种模式和习惯一旦形成,要想改变将是很困难的。比如传统教学以单纯的“粉笔#黑板”为主要模式,而现行教育不仅要求教师掌握现代教育技术,而且能制作多媒体课件,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教师不能适应现代教育要求,就很容易回到原有的、习惯了的教学模式。
七、应试教育仍有很大市场,干扰素质教育的实施
应试教育由来已久,其思想在人们头脑中根深蒂固,人们对实施素质教育存在一些顾虑。比如,小学升初中取消了学生择校,而采取就近入学的办法,一些学校就采用推荐“优秀生”进重点学校的办法对抗;学校实行“减负”,家长担心学生学习成绩下降,纷纷请家教“加负”。究其原因,一是家长的价值取向偏颇,误导了孩子的全面发展。当今独生子女多,“望子成龙”、“光宗耀祖”是家长的普遍心态。家长在考虑子女的出路时,首先想到的是读书、升学、做官,其次才是当工人、农民。这是因为学历受到极大强化:工资与学历挂钩,住房与学历挂钩,招工提干与学历挂钩,等等。于是,在人们心目中形成了根深蒂固的观念,即升学不仅是个人谋生的重要手段,而且是获取社会地位和较丰厚的经济待遇的必经之路,因而具有极大的吸引力。这是一种极端偏颇的价值取向。二是竞争就业带来的压力,迫使学生和家长更不敢马虎。目前我国就业职位紧缺,就业渠道单一,升学就成为通向就业的主要桥梁。现在“比”学习,就是为了将来有能力参与竞争。三是中考、高考仍然沿用传统考试形式,择其高分而录取,这使中小学的教育改革难以向素质教育转轨。四是由于缺乏一套科学的评估标准,教育职能部门往往以升学率、竞赛率评价学校,以考试分数评价教师和学生,以升学指标作为奖惩学校的主要依据。一些企业也钻教育经费短缺的空子,与教育部门搞学科竞赛,奖励学科“状元”,甚至不少高校为争取高分学生,许诺若干奖励和优惠条件。这些都严重阻碍了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
八、对素质教育存在许多误解
由于对素质教育的理解不够,因而在认识上产生了偏差,进而导致行为上的偏差。例如:(1)认为搞音体美活动,开设兴趣班就是实施素质教育。(2)认为素质教育不需要考试。考试是检验教师教学效果和学生对知识、技能掌握情况的一种常用手段,实施素质教育不是不要考试,而是要纠正以分数代替一切的做法。(3)认为改革与素质教育画等号。对素质教育的内涵是什么不清楚,因而把任何一项改革都贴上素质教育的标签,泛化和更加模糊了素质教育。(4)认为素质教育就是否定现行教育,把素质教育当成“灵丹妙药”。现行教育虽存在不少弊端,但并不是说现行教育必须全面否定。事实上,现行教育仍有相当一部分内容就是素质教育的内容。二者不是水火不相容的关系,而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在实际中很难找到纯粹的两种对立的教育。因此,如果只看到二者对立的一面,而忽视统一的一面,就会曲解素质教育的本意。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认为,当前应大力开展素质教育理论体系研究,加大实验力度,对比较成功的素质教育实验及时推广;建立和完善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教育管理体制,多渠道筹措资金并设置素质教育专项基金,花大力气培训教师,提高教师素质;举办校长训练班,更新管理者思路,扩大视野;加大素质教育宣传力度,转变教师、学校及社会的传统教育观念,让素质教育思想深入人心;切实改革招生制度,解决好这一关系到千家万户的问题。
摘自:教育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