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在线留言

高校推荐
·全国各地高校风采
·全国优秀民办高校

专题报道

·2008高考录取分数线
·全国高校名单
·关注高考专题报道
·2008年教育论坛网上交流
·求职招聘大学生就业指导
·中国教育网抗日专题
·高校网上咨询
·2008年高考冲刺
·留学移民指南导读
·民办院校报考指南
·2008年高校招生信息汇总
               更多...

 


论素质教育是“三个面向”的必然要求


http://www.chinaedunet.com 2005-8-1

    

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实践中产生的课题。它自80年代末开始到现在,已发展成为全国教育改革的大潮。引起这场素质教育改革大潮的直接导火线,是历年来学校教育中愈演愈烈的应试教育所暴露出来的种种弊端。但推行素质教育的理论依据是什么呢?对这个问题,教育理论界还在讨论。本文所持的一个观点是,素质教育是贯彻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战略思想的必然要求。

  为阐明这个问题,我们先来看看素质教育的涵义。

  什么是素质教育?素质教育作为一个教育学范畴,教育理论界对此尚未形成统一的定义。本文在参考了吴秋芬、唐迅等同志的有关论述之基础上,给出如下表述:素质教育是一种同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相联系,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潜能、注重培养人的创新能力、注重培养人的健全个性等为特征的教育。这里,有五点值得注意。

  第一,在思想根源上,素质教育理论的建构既借鉴了西方人文主义关于人的价值和人的发展的思想,又运用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一方面,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人的发展总是要与社会的发展相联系,离开社会的发展谈人的发展是无意义的。这就是说,素质教育产生的根本原因,是我国当代经济社会的现代化发展对人的素质发展的要求。事实上,不管是人文主义教育的产生,还是生态教育或者可持续发展教育思想的提出,都离不开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这一规律。另一方面,西方人文主义关于人的价值和人的发展的理论为我国素质教育理论的建构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如西方人文主义教育理论中提出的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主体、培养健全人格和创造精神等,都是素质教育理论的重要内容。

  第二,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它以培养学生在思想道德情操、科学文化知识、审美知识、身心素质、劳动和生活技能等诸方面、并使其得到全面和谐发展为宗旨,为学生学会做人、求知、劳动、生活、健体、审美打下基础。

  第三,素质教育又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而不仅是选拔英才的教育。它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尊严;它要使每一个受教育者都能形成良好的素质,从而提高年青一代的整体素质。

  第四,素质教育是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性教育。它强调学生的主体性、独立性,并要使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它既重视学生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又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

  第五,素质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能力为核心的教育,它把创新能力的培养看成是人才培养的核心。概而言之,素质教育是与我国经济社会的现代化发展相适应的,以全面性、全体性、主体性和创新性为特征的教育,它是“人类以自身素质为对象和目的的人的再生产和再创造”活动,它“标志着现代教育主体性的提升”。在对素质教育的涵义作了初步的讨论之后,接下来考察它同“三个面向”的关系。

  1.教育的全面性、全体性是教育要面向现代化思想的内在要求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这一思想,是对我国教育发展之根本规律的反映。它的基本含义有两个:其一是“整个教育事业必须同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相适应”,教育要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出发确定人才培养的目的,制定人才培养目标体系,培养具有自主、合作精神并能够创造性地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现代化人才;其二是教育应主动走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前列,在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等方面首先实现现代化,确保用现代化的教育来培养现代化的人才。“现代经济和技术的迅速发展,要求教育质量和教育效率的迅速提高,要求我们在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的内容上、方法上不断有新的发展”。教育要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相适应,就是要把教育的发展同现代科技和生产力的发展联系起来,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因此必须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和重要保证,也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根本目标。为进一步强调人才培养和全体国民素质的整体提高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意义,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人又提出了科教兴国和优先发展教育的战略。所有这一切都表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迫切需要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培养学生素质的现代化教育。 教育自身的现代化,就是要通过从教育观念、教育制度到物质装备等一系列革新,使我国的教育体制、教育结构、教育方法、教育内容以及教育手段等能够主动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其基本目标是要实现教育的科学化、民主化,即在教育内容、教育过程、教育管理以及在对受教育者的认识上达到科学化,遵守科学的原则,按科学的规律办事;在接受教育的机会上实现平等,实现教育的普及和公平。 在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人的基本的教育权利是人的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因此,就我国现阶段而言,抓好九年制义务教育,确保义务教育的普及和公平,是教育现代化的主要内容。但要使义务教育能做到普及和公平,首先要在教育观念上进行革新,改变传统的“学而优则仕”的单一教育观念,树立教育民主化、教育普及和教育机会平等以及全民教育的现代教育思想,把义务教育确定为一项人权,是人的发展和社会公共发展的基本问题。在国家的政策制度上,国家必须采取措施,通过制定公共教育政策来确保所有儿童有接受基础教育的现实可能性,从而保证整个中华民族素质的提高。在具体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教育者要尊重和承认所有学生的尊严和差异,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努力使教育内容和教材个性化,以适应不同学习者的生活经验和文化背景。由此可以看出,教育自身的现代化因而要求教育的科学化、民主化以及义务教育的普及和公平,决定了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相适应的教育必需具有全体、全面性的特点,而这也正是素质教育的主要特征。 2.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既是教育面向现代化的条件,同时又规定着教育必须具有主体性、创造性的特征

  从教育要面向世界来看,面向世界,就是要把我国教育的发展纳入国际现代化的轨道,参与国际竞争,用国际标准作尺度来衡量我国教育教学的质量。这意味着,我们的教育必须注意吸收人类文明的先进成果,用先进的方法来培养一大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人才,“把尽快地培养出一批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科学技术专家,作为我们科学、教育战线的重要任务”。

  历史经验证明,要建设现代化的教育,不能采取闭关锁国、故步自封的方式来进行,而必须以同世界各国进行广泛的交流,并从中不断地吸收有益的东西为条件。这一点,也可以用两个比较明显的理由来说明。第一,从决定教育发展水平的现代化本体来看,现代化是发端于西方先进国家的整体社会进步。历史会毫不留情地将每个国家卷进世界性的现代化潮流当中。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在现代化建设的许多方面同发达国家相比都尚为落后。我们只有面向世界,树立国际观念,研究世界各国的教育经验和长处,把别国先进的东西学到手,拿过来,为我所用,才能使我国教育的现代化水平得以迅速提高;第二,从现代化教育价值的实现上看,只有当教育的价值体系同整个社会所追求的现代化价值体系达到动态同构时,教育的价值才可能得到实现。但是,随着高科技和信息化产业的迅猛发展,知识经济初见端倪,世界经济趋向一体化,国与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日益增强,这使得各国社会在对现代化价值追求的导向上也趋于一致,即都以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由此而带来的文明的先进性作为价值选择的基本标准,而不完全受疆域和社会政治经济制度与文化的制约。这正如邓小平所说:“现在科学技术发展了,国际交流发展了,我们的经济一定要在国际上有竞争力,要拿国际的尺度来衡量”。因此,作为以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现代化人才为己任的教育,就不可能不面向世界,走国际现代化的教育轨道。

  然而,国际现代化教育的突出特征就是强调教育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当今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把培养自主、创造性人才看成是教育改革的核心。1996年,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UNESCO提交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强调,教育应围绕四种基本学习来加以安排,即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在此之前,美国一个教育研究小组发表的研究报告《美国的潜能──人》指出,21世纪人才培养的规格是:具有明确的生活目标和社会责任感;具有创造意识,并能不断获得知识,而且有能力不断克服自身的局限。日本“临时教育审议会”则指出,现阶段教育目标的重要之点在于培养具有丰富创造力、自由、自律与公共精神的人才。法国、德国和英国等也提出学校要突破单纯传授书本知识的旧习,着重去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造性,使他们具备分析、表达、理解和应用的能力,以适应未来社会对人才规格的要求。

  因此,教育的主体性和创造性,是贯彻教育要面向世界战略思想的必然要求。从教育要面向未来看,面向未来,就是要求教育把人才培养的眼光,不仅立足于现在,重要的是,还要放在未来上,把培养学生在未来社会的竞争能力作为重点来抓。那么,就教育的角度看,一个具有国际竞争力、未来竞争力的人才需要具备哪些基本能力呢?根据未来学学者德雷珀?考夫曼的预测,应具备下述能力:(1)利用信息的能力;(2)清晰的思维能力;(3)有效的交际活动能力;(4)理解人类环境的能力;(5)理解人类和社会的能力;(6)个人生活能力;(7)知识创新的能力等。不仅如此,随着高科技和信息化产业的迅猛发展,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日益增强,知识经济在其中所占的比重也越来越大。知识创新将成为未来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因此,全面培养自主而又富于创新能力的人才,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创新能力,是我国未来社会经济发展对教育的根本要求。

  总之,教育现代化中的科学化、民主化目标,义务教育的普及和公正,客观上规定着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相适应的教育必须具有全面、全体性的特征;而若贯彻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思想,则教育就必需要有主体性、创造性的特征。由此可以说,素质教育是“三个面向”的必然要求。

摘自:教育网

严正声明 | 网站介绍 | 网站导航 | 信息发布 | 网站建设 | 广告服务 | 与我联系 | 付款办法 | 友情链接 | 本站首页

中国教育家协会  香港监制
本站通用网址:中国教育网  网络实名:中国教育网站  中国教育在线
香港通讯地址:香港兴发街邮政局38062号信箱 中国香港特区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0-01-02-5
中国教育网业务及合作免费咨询热线:010-64801986 64803658 京ICP证000045号-77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21984
广告信息发布:webmaster@chinaedunet.com 投诉:HK8899@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