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孩子们懂得每一粒粮食来之不易”
沈阳市国内一流的儿童活动中心正式投入使用、本溪市100个社区活动室开班组织未成年人文体活动、阜新市海州区少年军校的260名学员在大连海军基地参观演习……暑假伊始,辽宁省内14个市的“为未成年人办实事”工作便迅速升温。与此同时,全省数十万名中小学生也自发投入多种实践活动中,向社会展示自己的风采。
“暑期教育”不放松
在辽阳市太子河村葡萄园建立的未成年人学农基地里,70多名小学生正专心致志地在花生地里拔草,而在此之前,他们中的大部分人不知道作物的苗和杂草有什么区别。
学农基地的技术员侯文玲告诉记者,这里共有32亩地,栽种有葡萄、花生、玉米、茄子、西红柿等多种作物,每年“五一”“十一”和寒暑假期间都有学生到这儿来观看作物的生长过程并帮助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一年能接待2000多名学生。永乐小学三年级的小学生刘思洋说,虽然劳动比较辛苦,但自己在动手过程中增长了知识,懂得了每一粒粮食都来之不易,都应该去珍惜。
暑期里,类似这样从不同角度对学生加强教育的活动在辽宁省内各小学随处可见。记者在抚顺市望花区中心小学看到,一些小学生正排着队依次捐款。四年级一班学生王婧袆把10元钱放到红色的募捐箱里后告诉记者,青海省的白玉藏文小学那里每年降水量很小,学生们没有水喝,好几天也洗不上脸。同学们在假期来到学校捐款是为了要给那里的师生打一口“爱心井”,让他们早日有水喝。“10元钱是我一个月的零用钱,虽然不多,但我想凭全校同学的力量,青海的小朋友一定能早日喝上清澈甘甜的泉水。”王婧袆说。
为未成年人办实事件件落实
记者从辽宁省文明办了解到,2004年辽宁提出的为未成年人重点办好的10件实事,目前已经逐一落实,并发挥着各自的功效。
这10件实事分别是:全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对未成年人实行免票政策;全省14个市各建成一所综合性未成年人活动场所;各市新建和改扩建少儿活动中心、科技馆、科学宫;切实加强网吧治理整顿,加强校园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2004年,检查网吧场所近8万家次,检查中小学和幼儿园1万余所;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在辽宁落地,辽宁电视台少儿频道正式开播;启动全省“百万家长教育工程”;建立100个未成年人道德实践教育基地,100个农村青少年图书站;开展面向未成年人的优秀影片、歌曲和图书展演、展播、推介活动;实施进城务工子女就学扶助工程,在全省新建6所流浪儿童救助保护中心;在全省中小学启动生命教育工程。
2005年,辽宁又提出为未成年人办好8件实事的计划并已逐步实施,分别是:援建1000个社区图书室;向全省未成年人赠送100万册《新童谣》、10万册“绿色口袋书”;组建全省“校园电影院线”;开展“为农村未成年人放映万场电影”活动;建设绿色网吧;组织100万少先队员和10万名“五老”结对子;建立100所农村家长示范学校;向农村赠送1000套科普光盘,面向全省中小学作100场科普报告。辽宁省文明办有关负责人表示,辽宁将把“为未成年人办实事”工作系统化、规模化,每年都要推出一批社会影响大、群众满意、未成年人欢迎的实事和好事。
“三有三为”形成良好社会氛围
28日,记者在抚顺市建设街道机修社区81岁的孤寡老人王玉香家里看到,几个小家伙擦地板、抹桌子忙得不亦乐乎。这是抚顺市雷锋小学五年级二班7名学生组成的“雏鹰学雷锋”中队,他们周三或者周末的下午,都会到王奶奶家里来陪老人聊天、帮老人干活,风雨不误已经两年多了。
“他们逢年过节都带水果、饺子等吃的东西来看我,还常帮我干活,我没有子女,看到这几个孩子就像看到亲人一样。”一提到这几个孩子,王玉香老人就赞不绝口。而学生们则说,帮王奶奶干活,增长了生活经验,增强了生活自理能力。
抚顺市雷锋小学是辽宁唯一一所以雷锋名字命名的学校,该校坚持学雷锋已有40多年的历史。2004年开始,辽宁围绕胡锦涛同志提出的“引导未成年人树立心中有祖国、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他人意识”,以“小雷锋行动”为主题,引导未成年人每年至少“为祖国做一件事、为集体做一件事、为他人做一件事”的“三有三为”活动和关爱老前辈活动,红色旅游活动等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三有三为”活动开展以来,一批批典型不断涌现:鞍山市的“我教爷爷奶奶学上网”“夕阳朝阳模特队”等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铁岭市大明中心小学的少先队员连续20多年照顾生活不能自理的张英杰老人;阜新市八一路小学少先大队为当地干休所的老红军义务劳动、表演节目……一年多来,“三有三为”活动在全省形成了关心未成年人成长、重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良好氛围。
摘自:新华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