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在线留言
 

 

高校推荐
·全国各地高校风采
·全国优秀民办高校

专题报道

·2008高考录取分数线
·全国高校名单
·关注高考专题报道
·2008年教育论坛网上交流
·求职招聘大学生就业指导
·中国教育网抗日专题
·高校网上咨询
·2008年高考冲刺
·留学移民指南导读
·民办院校报考指南
·2008年高校招生信息汇总
               更多...

 


地球物理学领域泰斗级人物刘光鼎院士


http://www.chinaedunet.com 2005-5-30

刘光鼎,1929年生于北京,195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1958年组建中国第一个海洋物探队。1980年任地质矿产部海洋地质司副司长、石油地质海洋地质局副局长。1989年任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所所长,1993年当选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理事长,并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现任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理事长,中国海洋学会名誉理事长,《地球物理学报》、《地球物理进展》主编,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所学术指导委员会主任,所发展战略委员会主任,全国政协委员。他主持完成的《中国海洋地质构造及含油气性研究》获1982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中国海区及领域地质?地球物理系列图》及专著获1993年地质矿产部科技一等奖和1995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992年获“竺可桢野外工作奖”,1993年获“李四光地质科学荣誉奖”,1997年获“何梁何利科学技术进步奖”。



  前不久,刘光鼎院士在中原油田作了题为《油气勘探的回顾与前瞻》的专题学术报告,赢来广大科技人员的阵阵掌声。今年已76岁高龄的刘光鼎院士从地球物理学的角度,以他独到的理论见解,深入浅出地告诉大家,21世纪的中国一定能够迎来油气资源二次创业的春天。刘院士将物理学、地质学、海洋学相互渗透、贯通所独创的学术理论,再次印证了他在中国地球物理学领域当之无愧的泰斗地位。



  综合就是创造,渗透就是突破,这是当今科学技术的发展规律。地球物理学正是遵循这一规律,吸纳了其他学科的精髓,而逐步达到今天的高端技术水平。刘光鼎院士将这些多学科知识融为一体创建的新理论,巧妙地运用在地壳运动研究和油气矿产资源勘探方面,在实践中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进入21世纪后,随着我国油气资源的短缺,刘光鼎院士开始了关于油气资源第二次创业的思考。2001年8月17日,他上书国务院,提出了关于中国油气资源二次创业的建议。10天后,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温家宝作了批示:“要重视油气资源战略勘查工作,争取在新时代海相碳酸岩地层中有新的突破。”



  刘光鼎院士在其学术报告中,运用大量的事实,预示融地震、重力、磁力、电法等多学科知识于一体的综合勘探技术的有效运用,一定能够找到新生代海相残留盆地的成油气藏规律,从而实现他的油气资源二次创业的梦想。



  一次创业成就巨大 新的问题摆在眼前



  刘光鼎院士认为,过去50年,中国的石油地质和地球物理工作者,踏遍了祖国大地,在海陆新生代上下第三系地层中找到了石油和天然气,获得年产原油1.7亿吨的巨大成就,名列世界第五位,不仅支援了国家的经济建设,而且以陆相生油闻名于世。这是中国油气的第一次创业。



  开发陆相油气虽然已取得巨大成就,但经过半个世纪的开发,许多油气田现已处于中晚期,产能下降。石油天然气发展不能满足国家经济建设的需求,每年需要用大量的外汇来进口石油,而国际形势风云变幻,一旦遇到特殊情形,还能从什么渠道得到石油呢?石油资源供需矛盾的突出,已经影响到国家安全和经济建设,不能等闲视之了。



  刘院士说,石油和天然气是自然资源,是产生在盆地里面的。而中国的盆地都有其特殊性,这种特殊性,国际上的学者都感到比较困惑,以至于在进行盆地分类的时候,国外学者在提出的一个分类系统中,干脆把中国的盆地就叫做中国型盆地。当然中国科学家对中国盆地的特殊性还是比较了解的。朱夏等老一辈科学家指出,中国的盆地是非常复杂的,是经过多次的构造运动形成的。整个演化过程中,结构也非常复杂,所以当时提出有沉积的叠加及构造的叠加等概念。不同的科学家对此所起的名也不一样,有的叫复合盆地,有的叫叠加盆地,有的叫叠加复合盆地。我们就用叠合盆地来概括盆地的特性,因为叠合盆地是经过长时间的地质演化形成的,结构非常复杂,盆地里面可能有多层的烃源岩。多层的烃源岩,在盆地里被加热以后,就产生石油天然气,所以造成多次的生烃。面对这样的情况,石油天然气的分布规律非常难以摸清。这些年来我们主要是在东部勘探,包括胜利、大港这些盆地,开采这么多年资源越开采越少,而且越开采越难开采,越开采越需要向深部发展,规律更难寻了。



  同时我们已经在塔里木盆地开辟新战场。塔里木盆地又有它特殊的一面,从生油的特性讲,它属于海相盆地。面对科学问题,只有把盆地研究透了,才能最终把握油气藏究竟分布在什么地方。



  油气资源潜力巨大 海相领域期待突破



  中国油气资源真的贫乏吗?刘院士果断地说,答案是否定的。两次油气资源评价都说明,我国油气资源的潜力巨大,目前探明率不到1/3,至少海相碳酸盐岩领域就有待勘探开发。在古生代期间,中国大陆由华北、扬子、华南、塔里木等块体逐渐拼合而成,块体之间的海水在退出之前,具有比河湖优越得多的生油条件和广阔得多的容纳空间,所以应该在古生代海相碳酸盐岩层中找到更多的油气。因此,如果说中国石油天然气工业的第一次创业是在新生代陆相沉积盆地中获得油气资源,那么,石油天然气的第二次创业则应该是从突破前新生代(中生代和古生代)海相碳酸盐岩地层中的油气开始。



  早在“六五”期间,我们就已经认识到中国的海相地层中具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并在上、中、下扬子地区开展地球物理攻关。遗憾的是,尽管作出了相当大的努力,却未能取得突破。这种种情况都促使我们深刻地反思,应该加大勘探力度,向科学技术要油气。



  刘院士分析说,海相油气资源未能突破的原因主要是:第一,在理论上对海相油气资源的形成演化缺乏认识。起初我们只是认识到古生代海水退出中国大陆之前会有广泛的碳酸盐岩沉积,其中大量微体古生物会在埋藏中转化为石油天然气,但是,没有认识到中生代期间印支、燕山和喜马拉雅等多期造山运动对中国大陆的强烈挤压、改造,以致古生代的油气藏受到严重剥蚀与破坏。贵州东部的麻江古油藏就是一个储量达10亿吨的古生代大油田,它被抬升到地表后,全部油气资源都逸散掉而无法利用。但是麻江古油藏也给我们另一个启示,是否有未遭破坏的古生代油气藏?或者,即使遭受到挤压、改造,却未受到抬升而暴露于地表的古生代海相残留盆地?答案应该是肯定的。在华北、塔里木这些大型沉积盆地的下面,就可能保存着残留盆地,尽管它们可能已经失去盆地的几何形态,但只要保存条件良好,就可能储集油气。



  第二,解放思想不够,基础性研究工作有缺陷。在扬子地区攻关时,许多同志发现碳酸盐岩的镜质体反射率过低,而孔隙度、渗透率又不好,都不利于生烃和油气的赋存,从而怀疑在前新生代海相地层中寻找油气的可能性。其实,全世界分布的油气田都说明,浅海环境中湖泊、河流更有利于生烃,世界上的大油气田大多在海相地层赋存,而我们仅在陆相碎屑岩地层中进行了油气探索。而碳酸岩的储集体主要是孔、洞、缝。因此,海相油气田勘探与陆相碎屑岩不同,主要查明的对象应是白云岩风化壳及递掩推覆体制约下的断层展布。



  第三,设备和技术方法上,缺乏解决这种高难度问题的准备。古生代海相残留盆地是处于挤压环境之中,一般都受到逆掩推覆体的制约,而且其埋藏深度一般要大于新生代地层厚度。解决这种复杂地质体的问题,首先应通过反射与折射联合的深地震测深或加密的地震层析成象来了解测区的深部结构,提供有关参数;其次,要求反射地震勘探从数据采集、资料处理到地质解释,都必须针对复杂地质体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可喜的是,勘探领域的技术近几年在不断完善和提高。



  1996年,胜利油田胜海古二井在2900米白云岩风化岩中,钻遇工业油流,获日产原油1059吨的喜人成果。接着,大港油田在千米桥地区钻遇古潜山,获日产千吨井。与此同时,在塔里木盆地找到储量达10亿吨的塔河油气田,也是在古生代地层的重大发现。在四川普光也找到一个大气田。大庆以东的徐家围子在侏罗纪火山岩里发现了天然气,初步估计其储量为1000亿立方米。这些成果的取得,再次印证了新生代海相残留盆地成油气藏理论的成立,也印证了中国油气迎接二次创业的春天是完全可能的。



  二次创业揭开序幕 美好未来共同创造



  知识重积累,科技贵创新。刘光鼎院士认为,经过数十年的实践与思考,我们终于进一步认识了前新生代海相残留盆地,并在东西两个战场上,为中国油气二次创业揭开了序幕。刘院士预言,中国未来一段时间内还有可能发现大油田,甚至比以往发现的还要大。因为从苏南到北部湾,我国存在40余个海相残留盆地,根据对我国陆海大地构造演化史的研究,我国在5亿年前是一片大海,这些海洋消退变成陆地后,形成了海相沉积盆地,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我国以前的石油勘探,主要是在新生代陆相盆地地带进行的。这比起在海洋中形成的石油来,藏量要小得多。刘光鼎院士认为,用更先进的地球物理方法,从新生代以前的海相残留盆地中寻找油气,应该是今后一个时期中国寻找油气的主要方向。中国油气资源前景是美好的,只要我们针对中国的地质情况,大力发展地球物理方法技术,就一定可以找到并开发出更多的油气资源。



  如何实现中国油气资源的二次创业?刘光鼎院士强调,要在进一步加强基础性研究工作,加强复合型技术开发应用等工作的同时,从上至下的科研工作要面向国家的需求,面向国民经济建设的主战场。刘院士说,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主要是做基础研究的,我们的基础研究可分成两部分,一种叫做基础研究,一种叫做应用基础研究。基础研究是面对世界前沿问题的,而应用基础研究就是来面对国民经济主战场的重大需求的。他的体会是,对从事应用基础研究的科研人员来讲,光自己干还不行,一定要和产业部门的一线人员在一起联合干,这样才能真正有效果;要不然,光我们自己的人在那儿做,不和产业部门结合,恐怕又是无的放矢了。



  他的另外一个体会是,中科院和产业部门的结合,更有助于解决国家的油气问题。如果一个研究组跟油田结合,最多帮人家定定井位,增加点储量等等;如果层面再高一点,比如在行业标准和战略研究等方面,也可以很好地结合,其作用和威力会更大。



  他说,开展中国油气资源的二次创业,向新生代海相残留盆地要油,符合国家发展战略,有利于国家安全和经济建设。

摘自:中国石油网

严正声明 | 网站介绍 | 网站导航 | 信息发布 | 网站建设 | 广告服务 | 与我联系 | 付款办法 | 友情链接 | 本站首页

中国教育家协会  香港监制
本站通用网址:中国教育网  网络实名:中国教育网站  中国教育在线
香港通讯地址:香港兴发街邮政局38062号信箱 中国香港特区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0-01-02-5
中国教育网业务及合作免费咨询热线:010-64801986 64803658 京ICP证000045号-77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21984
广告信息发布:webmaster@chinaedunet.com 投诉:HK8899@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