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在线留言

高校推荐
·全国各地高校风采
·全国优秀民办高校

专题报道

·2008高考录取分数线
·全国高校名单
·关注高考专题报道
·2008年教育论坛网上交流
·求职招聘大学生就业指导
·中国教育网抗日专题
·高校网上咨询
·2008年高考冲刺
·留学移民指南导读
·民办院校报考指南
·2008年高校招生信息汇总
               更多...

 


研究性学习专题研究的指导方法


http://www.chinaedunet.com 2004-9-8

    

一、 指导方法的界定
  什么是方法?我的理解是:方法是在任何一个领域中的行为方式,是用来达到某种目的的手段的总和,它是人们认识、改造世界所应用的方式和手段。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必然要进行一系列的思维和实践活动,这些活动所采用的各种方式,统称为“方法”。
 研究性学习指导方法,是教师指导学生为完成研究性学习任务所采用的方式和手段。它既包括教师“教”的指导方式、方法和学生的“学”的方式、方法,还包括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手段和方式。一句话,研究性学习指导的方法就是研究性学习活动所采用的途径、手段、工具和方式的总和。
  二、指导方法的层次性
  方法是分层次的。就研究性学习指导方法而论,依概括程度和适用范围大小不同,就有适用于探究式自学或专题研究活动的指导方法。如各学科“再发现式”的自学方法。如生物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探究式果树栽培、动植物标本制作研究法;物理研究性学习活动中的概念、规律“追踪求源式”自学法及电子电路设计、电器维修研究方法;地学活动中的物候或气象观测、岩矿鉴定研究法等。也有从整体上指导各类活动的哲学方法,即通常所说的科学的方法论。本节着重探讨的研究性学习指导方法,就是以科学的方法论为指导的适用于各类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最常用的、带指导性的学习方法。
  三、方法的重要性
  方法问题历来被人们所重视,正如人们常说的一句话:“事必有法,然后可成。”毛泽东同志就形象地把方法比作桥和船,认为“不解决桥和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不解决方法问题,任务也只是瞎说一通。巴甫洛夫也曾深刻地指出:“科学是随着研究方法所获得的成就前进的。”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认真研究,并逐步建立和健全其方法系列,同样有着重要的作用。
  四、常用指导方法
  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教师的地位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教师不只是知识的权威者,更多的是学生求知途中富有经验的组织者,是学生的求知伙伴。师生关系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师生关系的交往不再是居高临下的命令式,师生关系的交往带有了朋友间对话的特点--是双向和交互作用的而不仅仅是单向的信息传递。基于上述的讨论,我归纳了以下12种常用的指导方法:
  1、自学法
  青少年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或特长,自主选定研究性学习专题,经教师指导,主要通过自行阅读、练习和研究等方式获取知识,掌握技能,称为研究性自学法。自学法在形成青少年的自学能力、培养他们的自主探究精神等方面有着特殊的作用。采用研究性自学法学习科学和技术知识时,要注意如下几点:
  第一,研究性自学专题内容的选择要符合研究性学习定向战略原则。在科学高度发达、信息量非常丰富的现代社会,作为独立的个人无法掌握人类的全部知识,而人才竞争中“通才取胜”的原则又决定了现代人才的发展趋势,所以要想在事业上取得成功,必须形成较宽的知识网络与合理的素质结构。青少年自学时也应瞄准这个大目标,有所弃才能有所取,有所失才能有所得,要根据自己研究性学习的爱好和特长,逐步培养一定的研究性学习中心兴趣,并围绕这个中心合理地安排业余时间,不断地编织网络,形成相关的科学素质。这种定向自学的战略,对青少年的日后成才,具有重要的奠基作用。许多著名科学家自学成才的经验,都已证明了这一战略的可行性。华罗庚、陈景润等人就是从青少年时期对数学发生了浓厚的兴趣,并阅读过许多数学书籍,做过大量的数学运算和训练的。他们自幼就确定自己的兴趣中心,从而锲而不舍地研究数学问题,终于成为了举世闻名的数学家。
  第二,坚持研究性自学要有周密的计划和实行计划的意志和毅力。研究性自学是个异常艰苦的过程,要达到既定的目标,就要学会驾驭自己,做到长远有目标,中期有计划,近期还要有实施计划的具体措施。这些措施不是口头或书面供人检查的豪言壮语,而应该是踏踏实实的具体行动,要用意志和毅力保证计划的实现。只有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知识才会积少成多,显现出研究性自学的效果来。
制订研究性专题自学计划,要本着“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学以致用”的原则。明确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不要人为地把长远的目标和当前的需要割裂开来。从研究性学习活动需要的实际出发,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日久天长就会形成系统。 研究性自学过程要提倡多思、多问、多练、多用,对所学的内容,一定要力求弄通弄懂,特别是对基础性的知识,要务必深刻理解,对基本技能方法则要熟练地掌握,举一反三,学以致用。只有这样扎扎实实地坚持下去,才能为日后的进取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三,要为青少年创造良好的研究性专题自学条件。学校和教师都不能忽视研究性专题自学在人才成长中的作用,更不要把自学排斥在研究性学习活动的范围之外,要努力为青少年创造研究性专题自学的环境和条件,如开放图书馆、阅览室,为青少年提供信息;开放实验室、计算机房,提供自学的场地和设备;组织报告会、书评会,对自学的方向加以引导,尤其要对青少年的阅读活动加以指导,使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这一切对推动青少年的研究性专题自学都是十分必要的。
  我曾指导北大附中高二成元华同学在确定“环己烷的构象分析”研究专题时,发现必须补充分子力学和分子动力学等知识,学生利用北大图书馆和家长是化学教师的有利条件,及时补充了这些知识,才得以完成“环己烷构象与性质的理论研究”科学论文,并获得2001年北京市青少年科学论文比赛一等奖。最近该同学为进一步研究“一种新型杀虫剂的设计构象分析” 研究专题时,又发现必须补充“构象关系”和“数学拟合方法“等知识,已利用今年暑假对这些进行研究性的自学,以便尽快投入实质性的研究工作。

  2、观察法
  ①概念。 观察法是在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客观对象,收集、分析事物感性资料的一种方法。观察法是研究性专题学习中最基本、最普遍的方法,是学生搜集资料的基本途径,是其他研究方法的基础。实验实际是一种被控制的观察,调查法是一种间接的观察,问卷法也需要凭借观察的第一手资料综合分析。观察学习法在学生的专题研究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前提,是产生理论假设的手段。
观察法是一种对行为或现象进行系统地观察记录以获取所需信息的资料采集方法。
所谓观察“是就现象在自然状态下所发生的形态,通过感观认识对象的方法”。观察不同于一般的感觉或观看。  首先,“它是有目的、有选择、积极主动的反映过程,常同积极的思维相结合”;其次,观察要求全面地把握对象的各种属性,常要借助一定的手段,按既定的要求进行。也就是说,观察要求一定的方式和方法。离开了头脑的思维和观察的方法的所谓“观察”没有任何科学的意义。
  青少年研究性专题学习活动中的观察法,是教师指导青少年通过观察获取科学事实的自然信息的活动方法。通过观察既能搜集材料,开拓思路,确定选题,从而踏上创造发明之路,又能起到检验研究成果的作用。因此它在青少年的研究性专题学习活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②观察的方式。 观察法的观察方式一般有两种:一种是观察者作为一个旁观者,冷静地观察现场所发生的各种情况。另一种是观察者作为一个参与者参与到现场的活动之中,身临其境的进行观察。
  ③观察的内容。观察法因研究的专题不同,所观察的内容也略有不同,但下面几个方面总是不可缺少的:
  ⅰ、情境 人物的活动、事件的发生都与情境有很大的关系,有些事件或活动恰好是在特定的情境下才会发生。 因此对情境的观察是首先要引起重视的。
  ⅱ、人物 在各种各样的市场活动中,人是行为的主体,任何事件的发生都离不开人,所以对人物的观察是观察者最主要的工作。观察人物时,要注意他们的身份、年龄、性别、外表形象、人数、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等。
  ⅲ、行为 观察人物的各种行为活动,包括言语、表情、姿态、动作、动作过程;以及行动如何引起,行动的趋向、行动的目标、行动的性质、行动的内容细节等。
  ⅳ、频率和持续期 即观察事件发生或人物及其动作重复出现的时间、频率、延续时间等。
  ④观察的记录方法。对观察的现象、内容进行记录是观察工作的一部分。最佳的记录方法是边观察边记录,这样能够及时地把观察到的内容详尽地记录下来。 为了保证记录结果的客观、准确,可以在观察记录的同时,用录音机或摄像机加以记录,以备日后查证或补充文字记录的不足。此外,还可以同时由两个观察者共同观察记录,或由一个助手协助主要观察者作记录,然后把两份记录相互对照,取长补短,使记录更为完整、准确。 为了使记录较为方便,可事先根据研究目的和观察内容设计一些记录表,将观察中可能出现的现象、行为等列入表格中。这样就可以减少观察记录的数量。
  ⑤观察法的优缺点。
  ⅰ、观察法的优点:
  可以当时、当地观察到现象或行为的发生,可以把握全盘现象,同时还可以注意到特殊的气氛和情境,这些是访问法无法的到的资料。
  能够得到不愿作答或不便作答者的资料。在问卷调查中,常常会遇到一些不友善的合作者,或由于访问, 问题过于敏感,受访者不愿意作答的情况。观察法一般不会发生这种情况。
  受观察者不知道自己在被观察,因而不会影响自己的行为,收集到的资料比较客观。
  ⅱ、观察法的缺点:
   想观察的事件、现象可遇不可求。
   观察者难免带有自己的主观偏向,因而影响结果的各观性。
   有些现象、行为不能直接观察。
   观察结果难于量化统计。
   观察法对观察者的业务水平要求比较高。
  ⑥运用观察法的要求
  第一,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性。研究性专题学习活动中的观察,都是为了完成特定的任务,围绕一定的目的进行的。目的明确,准确地选择对象,进行集中的观察,就容易收到效果。为克服青少年因兴趣的广泛、好奇心强、自制力弱、稳定性差等特点可能会给有目的的观察带来的冲击。所以,事先要向他们讲清观察的目的和要求,特别要强调这一观察与正在进行的研究性学习选题的关系,把观察活动变成青少年自觉的要求。为解决青少年知识不足、思维能力弱给观察带来的困难,还应适当地学习观察所需的有关知识,引导他们专心致志地进行观察活动。否则,目的不明确,观察漫无边际,东张西望,漫不经心,甚至会导致注意力离开观察对象,混淆了观察的事物与背景的界线,这样就不能获得预期的效果。
  第二,观察要真实地反映客观事物。观察法最根本的要求就是真实,也就是说,要实事求是地反映客观事物。实事求是首先要坚持观察的客观性,观察者要对事实负责,有就是有,无就是无,不能无中生有,也不能指有为无,尤其要防止预先抱有的成见和偏见所造成对客观事物的歪曲,犯主观主义的“误观察”的错误。其次,要注意观察的全面性,即要多侧面多层次、多角度地审视观察对象,切忌把局部当成整体,一叶障目,由片面性导致“未观察”的错误。另外,还要把握观察的典型性。换言之,就是要使观察的事实能够反映事物的本质特征。为此,就要善于把事物的主要方面和主要过程从错综复杂的联系中剥离出来,以保证观察的结果具有典型的意义。当然,达到上述的要求,绝非一蹴而就的事,除了其他一些因素以外,尤其重要的是加强科学知识和理论方面的学习,掌握正确的理论思维。正像爱因斯坦所指出的那样,“你能不能观察眼前的现象,取决于你运用什么样的理论,理论决定着你到底能够观察到什么”。这一点青少年必须清楚。
  第三,观察要掌握正确的方法,有良好的习惯。良好的习惯是形成和发展青少年观察能力的需要。正如贝弗里奇指出的那样,“在研究工作中,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比拥有大量学术知识更重要”。要注意对青少年进行观察方法的训练,在布置任务的同时,也要交待方法,使青少年学生掌握观察的要领,使每一项观察活动都能有条不紊地进行。要重视使用重复观察法,即对特定事物在短期内进行多次观察,每一次都有不同的重点,并将结果进行分析。观察要有记录,记录内容要详细、准确,有些学科还应按规范化的格式予以记录。青少年在观察时常出现的问题,一是懒于记,二是不会记。教师则要有意识地加以引导和帮助他们。学习和掌握观察方法,青少年自己也要严格要求自己,加强自我训练,抓紧每一次机会,努力做到观得仔细、察得入微,并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地总结经验,常此以往,勤于观察、乐于观察、精于观察的良好习惯是不难形成的。
  第四,掌握常用的观察法方法:
● 次序法 先观察什么,后观察什么,要有一定次序。观察有次序,表达才能有条理。
● 综合法 先局部后整体,或先整体后局部
● 重点法 对能突出中心的部分进行重点观察。其中包括细节观察。
● 比较法 用对比的方法观察事物,目的在于区别事物的不同点或相似处,从比较中发现事物的特征。  
● 衬托法 有些事物,如果只看本身,没有什么好看,如果注意观察与其有关联的其他事物的情状,借以衬托,就能把这些事物观察得更加具体、形象。
● 时序法 场面、景物、事件等随时间变化而变化,观察者以时间为序进行观察。
● 点移法 这是观察者以地点移动为顺序进行观察的方法。由于观察地点的变化,景物也随着变化了。  
● 情序法 这是观察者以事件的情节发展为序,一步一步地进行观察的。
  例如,我给学生介绍,有位同学对美术特别感兴趣,在研究性学习中,归纳总结了《正确观察色彩的方法探析》一文如下:
  我们了解了色彩的特点及变化规律之后,掌握正确观察色彩的方法也是色彩写生的一个关键环节,可以这样讲,色彩观察法的正确与否直接决定着作画的成败。作画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错误,除方法造成的败笔外,更多的是来自眼睛观察判断上的失误。观察方法也是画者的思维方法,只有思维方法对了头,才能进一步准确地把握色彩。下面把我们曾经运用过的正确与错误的两种观察方法比较一下,供大家参考。
  正确观察色彩的方法应该是整体观察和反复比较。
  整体观察:当一组错综复杂的静物摆在你面前时,在光线与环境的作用下,便呈现出了物体的大小主次,色彩的冷暖明暗,前后空间虚实等等,实际已经形成一种互相贯通,互相依存,互相连接,互相对立的整体制约关系。在这种关系中,一切局部的、琐碎的、偶然的物体色彩现象,都必须服从整体的要求。如:物体中出现的众多的高光点,所有暗部的重颜色,在这个总的整体中必须依次排列出不同的亮与暗。具体的方法是:眯起眼睛,眼睛的视点自然会落到主体物上,一切物体中的高光跳跃点会依次分出来,而最亮的只有一点,其他亮点依次减弱;在观察暗部时,我们可睁大眼睛看物体中暗部的重颜色,通过不断比较,从整体中发现最暗的部位,其他暗部依次减弱。
  反复比较:比较是观察色彩的最重要的手段之一。严格地讲,色彩变化是相对于比较而言的。不比较就难以准确地鉴别色彩的微妙变化。物体色彩的比较主要是从色彩的三种因素中加以区别:一是从色相上,有冷与暖的对比、暖与暖的对比和冷与冷的对比;二是从明度上,有明与暗的对比、暗与暗的对比和明与明的对比;三是从纯度上:有纯与不纯的对比、纯与纯的对比和不纯与不纯的对比。通常我们把这种比较的方法,称之为“九比较”的方法。任何复杂多变的色彩,只有严格地按照这种方法比较,才能区别出来。
  错误观察色彩的方法:孤立地看某一物或某一色彩,往往死盯住物体的某一局部,不把观察的部分与整体作任何联系;被动地照抄局部的一些偶然现象,见红涂红,见绿涂绿,很少考虑色彩在光和环境影响下的变化。这种观察方法使画出来的东西既无色彩关系也无素描关系。当我们了解了正确与错误观察的区别,就应从整体的角度出发,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去观察和表现色彩
  又例如,我得知,有位同学对物理特别感兴趣,在研究性学习中,归纳总结了“物理现象观察的方法”。方法如下:
●顺序观察法: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
●特征观察法:根据现象的特征进行观察。
●对比观察法:对前后几次实验现象或实验数据的观察进行比较。
●全面观察法:对现象进行全面的观察,了解观察对象的全貌。
他用这些方法成功的对蓄电池故障现象进行了有效的观察,归纳总结了《用观察法诊断蓄电池故障》一文如下:
  汽车用铅蓄电池常常会出现容量降低、自放电、电解液消耗过快等故障。对于这些故障,可用观察法来诊断。
  首先检查蓄电池外部。外壳应无大裂缝、无渗漏;电解液外溢会导致液面过低,还会导致蓄电池容量降低。表面应清洁,极柱有无腐蚀,正极引线(火线)应绝缘良好,否则会产生自放电现象。接头应无松动,接地应牢靠,否则输出阻抗增大,也会降低输出功率。接着打开前大灯检查。如灯光白亮,则表明蓄电池正常;如果红暗,则表明电力不足。
  再接通起动机。如果起动机转速正常,灯光虽稍变暗,但仍有足够亮度,则说明蓄电池良好,充电较足;如果起动机显得无力,且灯光变得很暗,则说明蓄电池过度放电,应立即充电;如接通起动机时,灯光暗光,且发动机旋即熄火,则说明蓄电池放电已经超过极限或极板已经严重硫化。
  如果充足电的蓄电池第一天使用良好,过一夜再使用便感到缺电,则说明电路或电池内短路或有严重自放电现象。
  经过上述初步检查后,还应观察电解液液面高度。必要时补充蒸馏水。如确认电解液流失,则应补充相应密度的电解液。
  对于蓄电池的故障,一旦发现就应予以排除。蓄电池外壳有裂缝、渗漏,应将其拆下修补,否则会导致蓄电池早期报废,还会严重腐蚀其他汽车部件;存电不足的蓄电池,应及时充电;内部存在自放电或极板严重硫化的蓄电池,应拆下检修。如果问题严重,应考虑换新。
  3、实验法
  实验法是学生根据研究性专题学习的需要,利用一定的仪器或设备,人为地控制、干预或模拟自然现象,使某一事物(或过程)在有利于观察的条件下发生或重演,从而获取科学知识、探索自然规律、学习科学方法的一种研究性学习方法。
  实验法与观察法一起,成为人们摄取自然信息、发现科学真理的基本手段。实验法与观察法相比,更有其优越性。正像巴甫洛夫所指出的那样,“观察是收集自然现象所提供的东西,而实验则是从自然现象提取它所需要的东西”。这是因为:第一,实验具有简化和强化自然现象和自然过程的作用,在实验时,实验者可以采取各种措施,排除自然过程中各种偶然的和次要的因素干扰,去掉各种假象的隐蔽作用,把现象的本质从非本质的背景中突出出来,从而得以正确地把握研究对象;第二,实验能使在自然条件下难以出现或者即使出现也不易观测的现象人为地引发或再现出来,使之处于容易观察的条件之下,从而强化了研究对象的特点。总而言之,实验使人们主动地干预或控制了研究对象,使其在研究各种问题的时候,更能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作用。
  任何科学实验都要涉及指导实验进行的科学理论、做好研究工作物质基础的实验设备的准备和进行实验的操作技术等三个方面。而就这三个方面而论,青少年进行的实验学习活动都有其特殊性,在运用实验学习法时,都应予以注意。第一,实验项目的选择与设计,要有理论基础。青少年科学实验,尽管多是初步的,但并不失为是在一定理论指导下的有目的的科学实践活动。活动内容一般有三种情况:验证科学知识、探索科学道理和总结科学规律。无论哪一种情况,都要特别强调理论的指导作用。
  首先,选题的确定要有理论指导,也就是说要以青少年已有的知识理论为基础,选择具有一定意义的专题作为研究的内容。这里所讲的已有的知识理论,并不仅仅限于从课堂中得到的理论知识,还包括在研究性学习活动和课外阅读中获得的科学理论知识。这里所讲的一定意义的专题,则主要是指在青少年的生活和学习中,以及他们所能接触到的工农业生产中的实践问题
  其次,实验的构思和设计要符合科学性,也就是说,要使实验严格地遵循一定的科学原理。青少年知识经验不足,理论准备欠缺,对此,任何人也不会苛求,但这不能成为否定理论指导重要性的理由。青少年思想活跃,思维能力弱,容易鲁莽从事,潜藏着忽视理论指导的因素,这就要求对他们进行的各项科学实验活动必须加强指导,要与他们展开充分的讨论,彻底搞清楚实验的理论依据,分析各种因素在实验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设想并排除那些可能存在的干扰因素的影响,还要说服他们在任何时候也不要做那些一时心血来潮、考虑不周并可能危及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实验。
  第二,对实验技术的培养要从难要求。依目的不同,研究性学习中的科学实验有各种类型,如验证实验、决断实验、对照实验、模拟实验、析因实验等。无论哪种实验,都需要人们操纵仪器、设备,通过观察取得结果。仪器、设备当然重要,它们奠定了进行实验的物质基础,但决定的条件,却常常是人们的操作技术的准确性。
为确保操作技术的准确无误,就要充分做好实验的准备工作。首先是仪器、设备等器械的准备。在条件允许时,自然应该选择最先进的装备,这对保证实验的精确度具有重要的作用。但用于青少年的科学实验的仪器、设备等,一般都比较简陋,有些还需要因陋就简自行设计。然而简陋并不意味着可以马虎从事。实验开始前,一定要把所需器材收集齐全,并逐一熟悉各种仪器的性能、使用方法和安全注意事项。自己有必要亲自使用一遍以检验其各部分是否能够正常地工作,对关键部位的元器件的标定参数要进行校核,测量用的仪器、仪表也要事前核准。一切准备就绪才能开始实验,防止实验过程中出现忙乱,分散精力,确保充分可靠的实验结果。
  对实验过程中的技术操作要严格要求,宁可慢些也要保证质量,必须要达到一定的标准,切不可敷衍。这不仅是做好具体实验的问题,而且还关系到从小培养青少年的科学态度和熟悉地掌握操作技能、培养实践能力这样一些科学素质的大事。青少年要把掌握操作技术作为参加研究性学习活动的目的之一。警惕轻视操作技术的思想,教师也要把培养青少年的实际操作能力作为己任。在实验过程中,要逐个进行检查,及时给予纠正和指导,务必使每一项操作都要达到质量合格的要求。
  第三,加强对实验观察的指导。科学实验过程中是离不开观察的,从一定意义上说,实验的目的正是为了提供更多、更理想的观察机会,以便于人们更深刻地认识自然。一般讲,观察又分为两种情况:一是自发观察或被动观察,即意想不到的观察;二是诱发观察或主动观察,即有意识地观察。科学实验的观察都属于后一种情况,从青少年的心理、生理特征出发,他们的自发观察即被动观察占优势,而诱发观察即主动观察却是弱点。充分地认识这一特点,有针对性地指导青少年在研究性学习中的观察活动,对提高实验的质量关系极大。
  针对青少年主动观察弱的特点,就要对实验内容界定范围,把主要的注意力放在选定的范围之内,以此确定观察的重点。对实验中出现的短暂的现象,则有必要进行多次重复观察,并要做全面细致的记录。有条件时还可以借助于拍照、录像等辅助手段。同时,也要利用青少年视觉敏锐,思想活跃,被动观察占优势的特点。科学史上许多重要的偶然的发现,都是在这种观察中实现的,引发青少年对正在进行着的实验的兴趣,聚精会神地注视各种细节,发现那些意料之外的现象,做出创造性的观察。实验开始,没有对实验全局的统筹,不事先选定观察的要点,在纷繁复杂的实验现象面前,就会不可避免地陷入眼花缭乱、手足无措的境地。但是,不及时地捕捉实验过程中的意外现象也会与可能到来的发现的机会失之交臂。
  例如,北大附中高一的张一婷、邵祁丰两位同学,就是在我给他们提供了一定的选题背景下,确定的研究性学习的专题是“不同植物侧芽生长观察”,并在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白书农教授的指导下,由受控实验提供的有利条件,再运用有意观察法进行研究性学习的。 
  4、调查法
  调查法是采用一定的办法,通过一定的途径,深入实际了解特定的事物,以获取资料的研究性专题学习方法。它可以在较短的时期内取得丰富的第一手材料,为解决问题提供事实依据,同时又能较好地培养青少年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研究性专题学习活动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方法。
调查法的运用包括实地调查、访问调查和文献调查三种情况;其程序一般包括确定调查任务,选择调查对象,划定调查范围,制定调查计划,调查实施和资料分析及调查报告撰写等一些环节。
  在研究性专题学习中正确地运用调查学习法,应注意如下几个问题:
  第一,调查方法的选择。要因任务和对象而异,根据任务要求和对象特点的不同,为完成确定的调查任务,就要选择不同的方法。例如研究具有区域特点的物理、生物、农业、环境等专题常用实地调查法。自然现象复杂、纷繁,而人的精力毕竟有限,总不能对每一事物都进行实地调查,惟一的办法就是采用抽样法。这种方法的依据就是样本具有什么样的属性,总体也就具有同样的属性的归纳法。操作时,只要从总体中抽取部分对象进行调查,并用统计学的方法对调查结果加以分析,即可以得到预期的结果。这种从总体中抽取部分的过程称为抽样,其中抽取的这一部分就是样本。抽样法一般要在对事物先进行客观了解的基础上进行。抽样的具体办法又有单纯随机抽样、机械抽样、分层抽样和整群抽样的区别(本书第六章第二节将具体介绍),这种办法省时省力,从局部中看全体,常能收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利用抽样法做实地调查,只能得到即时信息,为了解事物的历史和发展以及事物各部分间动态变化,还应采用个别访问和开调查会的办法,即向科学家、科技工作者以及具有实践经验的工人、农民请教,询问、了解有关情况。作为直接调查的补充,或者对某些不便直接调查的内容,则可采用文献调查法,通过检阅报刊、文献等资料获取知识,收集资料。为此教师就应指导青少年学会使用文献、目录、文摘和索引等知识。 第二,从调查中求取真知,必须端正态度。调查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这就要保证调查来的资料必须是全面正确的。而要得到这样的材料,关键是要有正确的态度。所谓正确的态度一是好学,二是科学,二者缺一不可。调查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只有认认真真、踏踏实实,才能真正学到知识;东张西望,满足于道听途说,是绝对不能达到目的的。在向普通群众做调查的时候尤其要端正态度。群众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他们掌握着大量的感性材料和取之不尽的研究标本,蕴含着众多的真知灼见,向他们做调查,“没有满腔的热忱,没有求知的渴望,没有放下臭架子、甘当小学生的精神,是一定不能做,也一定做不好的”。
  第三,认真做好调查资料的整理工作。调查资料的整理,一是对即时资料的处理;二是对全部资料的综合整理。即时资料的整理关键在于及时,为着较快地把获得的资料整理出来,最好是在调查的当天进行,当天的材料记忆清楚,整理起来省时省力,否则把材料积压下来,整理时就需要重新阅读和熟悉,既劳神费力,又容易遗忘,以致产生不应有的损失。阅读文献时要提倡随时做笔记,将有用的材料和想法随时记录下来,积累多了就要分门别类地加以整理,备查待用。综合整理即指调查后期的资料分析和报告的撰写。这时,教师要帮助青少年系统地分析所调查到的材料,完成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并撰写详细的调查报告。至于调查报告的规格,不同学科则有不同的要求。为了有效地提高青少年的工作能力,应该对调查活动本身加以总结,即对活动进行分析和评价,肯定成功的作法,找出存在问题,提出改进工作的意见。
  例如,对苗元硕、吴蔚、席玥三位同学的“关于北大附中学生对塑料制品回收了解情况的调查”,我在课堂上进行简要点评内容是:
  该项目选题很好,专题研究设计除调查对象样本容量太小外,其他方面都不错。不但所得到的六条结论可信,所提出的两条建议也很有价值。调查报告格式设计合理,行文流畅,夹叙夹议,图文并茂。但调查对象样本容量太小,应该尽量取大一点(恐怕这是青少年作社会调查最难解决的问题,因他们受时空的限制),理论归纳也还可在产生“当前社会上人们的环保意识参差不齐”现象的社会原因和心理原因问题上, 作些深入、细致的分析。不但可加大宣传的力度,还可为各级政府部门制订相应政策提供更为有力的理论依据。
附:《关于北大附中学生对塑料制品回收了解情况的调查》 苗元硕 吴蔚 席玥
  【摘要】为了让环保意识深入人心,增加中学生对这方面的了解,提高学生素质,我们撰写了这篇论文。通过运用发放调查问卷和查阅有关资料、请教专业人士的方式,对塑料知识、废弃塑料的危害、塑料回收现状、及中学生对此的了解情况等问题做了调查分析。
  塑料作为一种重要的新兴合成材料,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塑料具有美观轻巧、电气绝缘、减震消音、耐磨防腐、良好的热物理和机械力学性能、透光等优点。但是,废弃塑料难以降解的危害也不容忽视。它给环境带来污染、对鱼类及牲畜构成生存威胁、使土壤中的植物无法得到营养而死亡等。现在中国的塑料回收率很低,仅为3%,说明政府对此不够重视。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我校学生对塑料制品回收的了解情况与年龄无关,但与家长的受教育程度有关。且人们对塑料回收的知识也了解甚少。不能满足21世纪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求。
  一、前言(略)
  二、什么是塑料制品(略)
  三、废弃塑料的危害(略)
  四、塑料回收的现状
  目前,全世界塑料包装材料年消费量为2500多万吨,但回收利用率很低。概括地说,废弃塑料的回收
利用主要有:循环再用、再生利用、热能回收和化学回收等几种途径。
  由于一次性包装材料回收有一定困难,焚烧也会有二次污染。对此,目前各国大力开发降解塑料,包
括三大类:光降解塑料、生物降解塑料、光-生物降解塑料。
  五、调查分析(注:百分比有微小误差,采用四舍五入的方法)
  1.正式问题(具体统计见附录1
  (1)了解途径:(略)
  (2)对废弃塑料的可回收与不可回收知识的了解:(略)
  (3)对未经回收的废塑料的危害及回收废弃塑料的好处的了解情况:(略)
  大多数人对废塑料的危害有一定的了解,而且一致认为回收废弃塑料可以防止生态环境继续恶化。这说
明,塑料回收已不为人们所陌生。
  (4)对塑料回收现状的了解情况:(略)
这说明,虽然不少人已对塑料回收及其必要性这一问题有了初步认识,但对这方面的具体了解还不够。
对于某些问题,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是应该引起人们注意的。
  (5)生活中的塑料回收:(略)两种选择相差无几,说明人们的意识还不够,把环保付诸行动并不普遍。政府部门对塑料回收采取的力度远远不够,无法与发达国家相比,仍使用最原始的填埋法,使人们并未感
到塑料回收在现实生活中应用过。
  2.常规性问题:
  (1)所在年级:初二7份,初三4份,高一12份,高二15份,高三7份。
  (2)家长学历:父:博士4人,硕士5人,大学12人,大专15人,高中6人,高中以下3人。母:博士1
人,硕士1人,大学17人,大专11人,高中10人,高中以下5人。
  (3)被调查人对塑料回收的了解程度(自我感觉):非常了解:5人,一般了解:35人,不了解:5人。
分析:一、被调查人对塑料制品的了解程度与本人的年级无关。二、与其父母的受教育程度有一定的关系。

  六、结论及建议
  (一)通过调查、学习、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1、我校学生对塑料制品回收的了解程度与其父母的受教育程度有一定关系。
  2、我校学生对此方面知识的了解途径主要是大众媒体,但从身边的教师家长处却了解甚少,同时,政府对此方面的宣传力度也不够。
  3、我校学生对生活中的塑料制品可否回收了解不够,从而导致了资源的浪费和一定的环境污染。
  4、我校学生对塑料回收与废弃塑料危害的具体知识了解不够,使其对塑料的回收再利用不够重视。
  5、社会上建立的回收箱等设施太少,且一部分人并不按要求将垃圾分类处理。
  6、我校学生对塑料制品回收的了解情况:(统计结果)了解:16人,占36%,一般了解:29人,占64%。
  (二)建议:
  1、加大媒体宣传力度,提高人们环保意识;同时建议有关部门开办一些关于此方面的科普讲座,以增加中
学生对塑料制品回收问题的了解程度。
  2、我校学生需加强对环保行动重要性的认识并组织一些环保活动,如:设立“蓝色箱”、“生态箱”、“生态袋”、树立典型等方法,推动北京环保事业的发展。
  七、鸣谢
  八、参考文献
  1、《塑料废弃物回收对策及再生关键技术》,中华人民共和国轻工业部塑料加工应用科学研究所。
  2、刘寿华,《塑料废弃物的治理与环保》。 朱复华,《关于废弃塑料回收的认识与处理技术》,《中国
  塑料工程信息》第10期1991年12月。
  附:关于北大附中学生对塑料制品回收了解情况的调查表
  为了提高中学生的全面素质,并对21世纪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方针有所了解,将有限的资源变一次使用为多次使用势在必行,让环保意识深入人心,增强政府主管部门对此问题的高度重视及科学化管理,特此做出塑料制品中的包装材料为重点的调查问卷。十分感谢您对本问卷的关注与支持,希望您能配合我们做好调查。再次感谢您!
  本文卷为不记名形式,每题后均有选择,请在您认为正确的选项后的“□”内打“√”,以真实情况回答,请不要有丝毫顾虑。
  一、常规性问题:
(1)您所在的年级:
A初二 □ B初三 □ C高一 □ D高二 □ E高三 □
(2) 您家长的学历:
父亲:A高中以下□ B高中□ C大专□ D大学□ E硕士□ F博士□
母亲:A高中以下□ B高中□ C大专□ D大学□ E硕士□ F博士□
(3)您对塑料制品回收的了解情况:
A非常了解□ B一般□ C不了解□
二、正式问卷:
1、您有关塑料制品回收方面的知识大多是从那种途径得到的?
A电视□ B广播□ C书刊□ D家长□ E教师□ F有关讲座□
2、您知道以下生活中使用的塑料制品哪些是可回收的?(多选)
A透明可乐瓶(聚酯)□ B透明矿泉水瓶(聚酯、聚氯乙烯)□ C不透明食用油桶(聚乙烯)□
D塑料食品袋(聚乙烯)□ E硬质磁带盒(聚苯乙烯)□ F白色微珠泡沫塑料(发泡聚苯乙烯)□
G白色塑钢窗框(聚氯乙烯)□ H软质泡沫垫(聚氨酯塑料)□
3、您对可回收的塑料制品是如何处理的?
A和其他垃圾一起扔掉□ B分类处理□
4、下列哪一个是塑料制品可回收标志?
<<...>> <<...>> A □ B □
5、废塑料循环再生的次数可达?
A 1次 □ B 5次□ C 10次□
6、废塑料是否可用来还原汽油?
A 是 □ B 否 □
7、如处理不当,废塑料将在自然界停留多少年?
A 10---20年 □ B 50---100年 □ C 100---200年 □
8、我国废塑料回收率是多少?
A 1% □ B 3% □ C 10% □
9、你知道通常消费后塑料的处理方法有那几种吗?
A填埋 □ B焚烧 □ C堆化肥 □ D回收再利用 □ E采用降解塑料 □
10、塑料是从石油中提炼出来的吗?
A是 □ B 否 □
11、包装资源的回收与利用对当今世界发达国家有哪些好处?
A防止生态环境继续恶化 □ B节约有限的自然资源 □ C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 □
12、回收利用包装资源的方式包括以下5点:
①以立法的形式强制包装资源的回收利用。 ②建立相应的行业组织对包装资源的回收利用。
③运用收费、纳税、罚款和押金等方法,促进包装资源的回收利用。
④采取设立“蓝色箱”、“生态箱”、“生态袋”、有偿回收和树立典型的方法,推动包装资源的回收
利用。 ⑤确定具体指标,确保包装资源的回收利用。
问:中国是否采取上述5点中的任何一点来回收包装资源?
A 是 □ B 否 □
  5、集体研究法
  集体研究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青少年们就研究性专题学习某一中心问题各自发表意见,提出解决办法并予以实施检验,从中学习知识、发展能力的一种集体进行的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方法。运用这种方法,要求青少年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并有较强的自学和独立工作能力。它的优点在于使青少年集体参与创造知识过程,能够较好地激起他们学习的兴趣,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创造能力。集体研究法在层次较高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常常被采用,并容易收到效果。
运用集体研究法要注意如下问题。
  第一,选择研究专题,应能激起青少年的研究兴趣。研究的专题可大、可小。大的可以是科技社团主攻的研究专题,研究的过程就是专题的完成过程;小的可以是青少年身边具有一定科学意义的,只要通过适当的讨论就可以解决的具体问题。无论哪种情况,都要求提出的专题能够激起青少年参与研究的兴趣。选择研究专题,就是创设研究问题的情境,问题越是能够引起青少年的惊讶、猜想、期待与探索的要求,就越是能够激励他们千方百计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和办法,如果没有青少年的积极参与,任何研究活动都将会归于失败。
  第二,研究过程要鼓励青少年开动脑筋、发表意见。研究的过程就是学习知识、增长才干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青少年是否能积极地开动脑筋、发表意见,是活动成败的关键。教师要千方百计地创造一种积极发表意见、勇于探讨问题的环境和气氛。首先,研究题目的确定,要经过充分的酝酿。题目确定后开始着手工作时,也要求青少年通过查阅资料、调查访问和独立思考提出自己的方案和设想。这样做就会使集体的研究更加充实和深入,也有利于锻炼青少年的自学能力和独立工作的能力。其次,研究过程中要鼓励青少年各抒己见,甚至可以就不同的观点和方案展开辩论或争论。在讨论和研究的过程中,教师不要急于表态或做出结论,即使遇到各种各样的疑难问题,也不要立即给予解答。要培养青少年主动查阅辞典、图册和各种技术资料的习惯,有意识地培养和锻炼他们识别和判断的能力。研究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不仅在于能够不失时机地提出问题的焦点,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同时又要鼓励学生旗帜鲜明、勇于坚持自己正确的意见;大胆修正自己的已被证明是错误的观点,从而指导青少年在集体集思广益的基础上最终得出解决问题的切实可行的办法或方案。
  第三,在研究过程中,注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研究的目的在于解决问题,而问题的解决又必然会涉及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在研究过程中要不断地完善解决问题的计划与方案,就要注意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在讨论问题的时候要防止空洞的、不着边际的泛论,实施措施、落实行动时也要反对脱离理论指导的盲目实践。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在集体研究法上的具体体现,应该是经过初步讨论,得出基本思路后,就要制订初步的计划和方案,然后在实践这一初步的计划和方案的过程中,再经过不断地修改,使之逐步趋于完善,并最终完成预定的研究任务。
  6、教练法
  教练法是各类研究性专题学习活动广泛采用的一种基本方法,尤其适用于基础性活动和动手操作的活动项目。教练法的“教”,是指教师的示范,“练”是指青少年的训练和学习。教练学习法是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青少年通过反复练习达到学习科学知识、掌握技能和方法的研究性学习活动方法。
运用教练法开展活动时,一般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讲述精确得当,示范准确。这一点主要是针对教授一方的要求。教练法总是要通过教师的讲述和示范向青少年传授知识和技能的,讲述的内容,不仅应该是知识的精华,而且针对青少年的特点还要恰当,其难、易、多、少都要作适当的斟酌。为达到这样的要求,教师对自己讲授的内容一定要十分熟悉,对讲授内容的重点和难点要有深入的分析和研究,讲述时才能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切中要害,否则眉毛胡子一把抓,就会使听者不得要领。讲述精确得当,首先要求思路清楚,讲述的内容既要符合事物本身的规律性,又要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性;其次讲述的语言也要力求精练、简明、确切,特别是对青少年提出的各项要求更应该明确无误,要一是一,二是二,不能模模糊糊、拖泥带水,更不能模棱两可、似是而非。要求青少年掌握的技能和方法,教师一定要进行操作示范,对示范的基本要求就是准确。这就要求教师对各项技术做到要领清楚,动作规范,有些技术还要做出分解,进行分步教练,以使学习者便于掌握。
  第二,反复练习、循序渐进。技能和方法只有经过反复练习才能比较熟练地掌握,教练法的重点就在于练。讲授内容要求精确得当,目的也在于留出充裕的时间进行操作练习。练习的内容则应由浅入深,由简到繁,从模仿逐步到独立操作,再到创作,切不可贪多求快,影响基本功的训练。基本功的训练往往是很枯燥的,但又是十分重要的,对人才发展的后劲关系极大。这一点,青少年一定要弄清楚,以提高对加强基本功训练的认识,增强训练的自觉性。在具体安排上,则要力求每一次活动都能有所收获,以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 第三,讲练结合,在练习时加强指导。教练法的优点在于打破了课堂教学中教授法的局限性,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较好地统一起来。而要充分地发挥这一优势,则需要师生双方的共同努力,练习要主动、积极、认真、刻苦,教授也要及时、负责。在训练的过程中,教师要加强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指导,力求用较短的时间取得较好的训练效果。
  7、平等讨论法
  平等讨论法是组织青少年就研究性专题学习的某一中心问题展开讨论,要求与会者平等相待、与人为善,互相启发,引发联想,从而引发创造性设想的连锁反应,并产生大量的创造性设想的研究性学习方法。这种方法也叫智力激励法。它是由现代创造学的创始人美国的奥斯本(Osborn)首先提出来的,在企业界和科技界都有明显的作用,用于青少年研究性学习活动也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上海市科普促进会在举办中小学生小发明竞赛时,曾将实验组30名学生分成3个小组,运用这一方法,在1个小时里就产生了505个选题设想,其中合乎要求的设想就达10%。在青少年研究性学习活动中运用讨论法,不仅要激发多种创造性的设想,而且还要在问题发现以后,在集思广益的基础上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在具体运用这一方法时,则需注意下列各点:
  第一,引导青少年充分发表意见。平等讨论法实施的第一阶段,关键是一个“放”字,要发动与会者放开思想,围绕中心论题发表意见。会议人数不宜过多,一般以10人左右为宜。会议目标明确,大家就能够畅所欲言,并规定不允许批评别人的设想,任何人都不要作出判断性的结论,即便是认为别人的发言中有不妥之处,也不要加以责难,每个人都只能从正面阐述自己的意见,甚至不允许私下交谈,干扰别人的思路。这一切都是为了营造一种通力合作的气氛,使大家都能信心百倍地参加到问题的讨论中来。这样,就能在较短的时间内产生出许多设想。想法越多,联想越丰富,相互间受到的启发越大,成效也就越显著。
  第二,深入讨论,解决问题。讨论的目的在于集中集体的智慧,求得问题的解决。平等讨论法继续实施,就要把讨论中提出的意见或设想加以集中,并分门别类地归纳,请与会者深入讨论,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为求得共识,必须有各种不同意见的争论与交锋,这时就要围绕一个“理”字协调与会者的关系。与会者每个人都既要坚持真理,又要以理服人。对认为正确的意见,要进行入情入理的分析,反复进行论证,用道理取得别人的认同;听取别人的发言,则要着重于其中的合理成分,做到服从真理,在众多的议论中择善而从。任何人都不要固执己见,只要大家都能抱着解决问题,服从真理的态度,思想上就会得到彻底的解放,就容易做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取得接近科学真理的结论。
  第三,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平等讨论法的成败或成效的大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的如何。这种主导作用,一般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首先,出好讨论题。要审慎、恰当地选择讨论的题目,尽可能地提供丰富的材料,以引起青少年参与讨论的欲求。其次,对讨论的进程做出设计。根据论题的要求和青少年认识过程的规律性,事先对讨论的内容和程序做出周密的考虑,心中有数地引导会议从浅入深、由此及彼地开展。再次,掌握好会场。青少年思想活跃,但缺乏自我控制能力,常会因纠缠细枝末节而忘却讨论的重点和关键,甚至会因为不必要的争论把讨论引入歧途。凡此种种都需要教师施展自己的辅导艺术,引导他们步入正常的讨论。
最后,一定要做到一碗水端平。就是说要平等地对待讨论会的每一位参加者,尤其要关注那些平时成绩较差和性格内向的学生,为他们创造平等地参加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机会。
  8、制作法
  制作法是指导青少年利用一定的材料和工具,通过实际操作,独立地完成某种实物作品的研究性学习方法。制作法多用于研究性学习发明项目设计活动中,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采用制作法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时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是:
  第一,要由青少年独立完成制作任务。采用制作学习法开展活动,成败之关键是青少年们是否能自己开动脑筋,动手解决问题。任何一件像样的作品,从设计到完成都不会是轻而易举的,不仅需要刻苦钻研的精神,更需要巨大的韧性和耐力。现在的年轻人动手能力普遍较差,又缺乏劳动的锻炼,更增加了制作活动的困难程度,加之制作活动初期,往往会有一些简单枯燥的重复劳动,更会使人感到乏味,以致产生“厌战”的情绪,这就要求教师要想方设法鼓励青少年的勇气和信心,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千方百计地独立完成确定的制作任务。
  第二,掌握操作技术,作品精益求精。制作作品,光有好设计方案不行,还要依靠技术使方案变为现实。熟练地掌握操作技术,是顺利完成制作任务的先决条件。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采用制作法时,要把相应的技术培训纳入活动计划,使青少年学会简易工具和一般仪器的使用和操作。为确保制作活动安全有效,教师在培训阶段还要向青少年传授技术,交待各种工具和仪器的性能、操作规程和安全注意事项,使他们一开始接触工具和仪器就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和工作作风。在制作过程中要坚持一定的质量标准,并严格要求,以较高的质量和工艺完成制作任务;在保证作品牢固可靠的基础上力求美观、耐用。要加强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指导和纠正,宁可慢些,也要好些。作品完成后,要按质量标准予以验收。
  第三,为制作活动创造条件。采用制作学习法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需要一定的活动条件,学校应在可能的条件下努力创造这些条件以促进这一活动的开展。如建立制作车间或工作室;配备必要的设备和工具;建立作品展览室,保存资料和展示作品;召开评议会和作品展览、经验交流等都能有效地促进这一活动方法的推广。在实际工作中,还有一个令人头疼的材料问题,尽管青少年的制作大都比较简单,涉及的材料多是些纸板、木片、塑料板、铁皮之类,但对有相当多数的研究性学习(小组)来说,制作所需的众多材料仍然很难一下子凑齐,这就需要事先有所准备。例如,可以建立自己的材料仓库,经常性地收集一些适用的材料,分门别类地保管起来,以备用时之需。有了上述这些条件,就可以得心应手地采用制作法开展活动了。
  第四,有些作品的制作需要采用诸如车、镗、抛光等工艺,或需要电焊、玻璃制作工艺,当青少年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掌握这些工艺时,按全国竞赛有关规定,可请技术人员按青少年的原始设计要求予以协助,与青少年一道共同制作解决,但不得改动原始设计,更不得超过学生的劳动总量。
  9、评议法
  评议法是通过对青少年的技术操作过程、创造发明的制品或科学论文等作品进行评价,指出其优劣,确定它们达到的水平,以指导青少年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方法。研究性学习活动破除了课堂学习中书面考试的模式,为不断提高活动水平,促进科技人才的迅速成长,需要在肯定青少年成绩和进步的同时,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指出努力的方向。这就需要建立一套符合研究性学习活动特点的考核办法和考核制度,对青少年的活动成果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考核又不失为一种较好的考核办法。
  评议的具体办法有多种,一般采用评议会的形式进行,具体步骤和要求如下:
  第一,作者本人要作实事求是的自我评议。自我评议就是要求作者就自己作品的创作设想、完成过程及其特色作出汇报,对实物作品要着重说明作品的技术水平和工艺特征。如果是科学论文或创新方案设计,便重点汇报其基本思路及其达到的水平。自我评议时应该写出书面材料,至少也要有汇报提纲,并当众加以说明。对自我评议的基本要求是:实事求是,既不扩大,也不缩小,既不粉饰,也不掩盖,如实地反映客观情况。这样做不但有利于提高青少年分析问题和表达问题的能力,也有利于全面培养他们的科学素质。
  第二,认真负责地进行集体评议。在作者自我评议之后,与会者要就作品本身和作者的发言,各抒己见,展开讨论,这就是集体评议。参加评议的人都应该本着认真负责的精神,积极发言,有时还可以和作者进行讨论,这样就可以使作者集思广益,吸取大家的长处,进一步修改以提高作品的水平。同时,因为参评者和作者都是同一小组或社团的成员,有着近似的知识起点、相似的技术水平,往往又在从事同一专题的研究或同类作品的制作。通过评议则可以取长补短,互相提高,并能加强成员间的互相理解和相互支持及合作精神,对小组或社团的集体建设更有积极的作用。
  第三,教师的评议力求全面、中肯。教师评议多放在评议会后进行,是对评议活动的总结,通常要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对具体作品要根据实际情况给予客观、公正的评议,对个人评议和集体评议中提出的问题要加以解释,特别要对作品所涉及的关键性的问题加以重点说明,对优点给予充分的肯定,对缺点也要作深入的剖析,使到会青少年都能得到收获和启迪。二是注意运用比较的方法进行评议,在有多件作品参加评议时,要对作品加以比较,分别指出其优劣,分析作品的特点和长处,揭示问题和不足;对作者本人,则可以就作品完成前后加以比较,肯定作者通过活动取得的收获和进步,指出问题和努力的方向。最后还要对评议过程中青少年表现出的热情和合作精神予以肯定。总之,教师的评议要努力做到全面、中肯,激励作者和小组每一个人鼓起勇气和信心,团结一致地去争取新的成绩。
  10、命题创作法
  人类的学习,往往是“先有模仿,后有创新”。青少年根据教师要求,在限定的时间内,运用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按着自己的意愿和想象,独立地完成教师所给训练命题中对某件事物的创新设计,这便是研究性学习活动中的命题创作法。
  命题创作法训练的内容,可以是全新的有待创造的问题,也可以根据青少年成功的创新作品进行“再发明”或“再发现” 的命题创作。
  运用命题创作法开展研究性学习,既能激发青少年参加研究性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降低刚刚涉足研究性学习的难度,锻炼和提高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又能够通过完成命题创作任务的全过程,全面地检验和考核青少年研究性学习的智力创造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水平。
运用命题创作法开展活动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命题创作要求的提出一定要恰当。适用于命题创作法的研究性学习内容很多,创作的具体方式又各异,但教师一定要将命题发现、提出的原始过程生动形象的描述清楚,以利于学生模仿学习。例如在创造发明活动中,要交代清楚制作某项作品或提出某种发明方法设想的动因;例如在各学科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命题撰写科学论文,一定要提供较为详细的的背景材料等等。无论什么样的内容或方式,对青少年提出的命题创作要求一定要切合他们的知识水平,符合他们已经掌握了的技术程度,这样才能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至于要求的程度则可以比一般水平略有提高,以利于考核每个人的创造才能和选拔具有某种特长的科技幼苗的需要。
  第二,要相信青少年的创造力。教师在布置命题创作要求时,要以满腔热忱,引导青少年积极投入创造实践,所提的命题要求一定要明确,但又不能设置不必要的清规戒律,要鼓励他们为达到既定的目标,多侧面、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大胆地进行创造。青少年蕴藏巨大的创造力,他们的思想和行为凝聚在他们的作品中,也常常会令教师们始料未及,在许多情况下都不能用事先设计的标准强行裁定他们的创作作品,而要根据实际情况,对作品做出中肯的分析,对那些独辟蹊径的佳作更应给予充分的肯定。
  第三,用童心看待青少年研究性学习中的命题创作活动。命题创作法的直接的结果,是青少年即兴完成的各类作品。它们是青少年根据自己的想象和意愿完成的,作品中凝结着青少年对自然和社会的观察和理解。这些作品还不成熟,其中肯定会有许多缺点和不足,特别是那些初次涉及研究性学习的孩子们的作品更是如此。这就要求人们设身处地地从青少年自身的角度,以纯真的童心去审视这些作品,要十分尊重年轻作者的创造性劳动,哪怕是微小的成功和点滴的进步,都应给予肯定和表扬。
  11、竞赛法
  竞赛法是青少年在研究性学习小组中经过相当程度的训练,在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的基础上,通过组织有关知识和技能的竞赛,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方法。这种方法常常被用作检查某项研究性学习活动效果的手段。通过竞赛可以达到检查工作,交流经验,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因而又常常成为推动群众性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形式。本节将只着重阐述在研究性学习小组内部采用竞赛学习法开展活动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第一,明确竞赛的目的。组织竞赛的目的在于检查活动的效果,使教师了解青少年的学习水平,对知识与技术掌握的程度,以及个人之间的差别,以便制订整体进度和因材施教的计划,通过竞赛还可以把竞争机制引入到小组活动中来,使青少年看到自己的成绩和差距,确立赶超的目标,增强学习知识、钻研技术的自觉性和积极性。采用竞赛法开展活动,对加强小组成员间的互相了解,增强小组的凝聚力也有一定的作用。但是,既然是竞赛必然要决出名次,青少年的情绪也会随着竞赛成绩的优劣而涨落,搞不好还会有负效应发生。教师要密切关注竞赛的全过程,准确地把握青少年的思想脉络,及时做好思想工作,引导他们正确对待竞赛,在竞赛后即迅速转移到正常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上来。
  第二,正确地选择竞赛的内容和方式。竞赛的内容和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内容有单项、多项综合的划分,方式也有口答、笔答、动手操作等的区别。不同的研究性学习活动项目在采用竞赛法时,都应根据各自的特点,选择那些适合于本项目的内容和方式进行,千万不要把竞赛搞得过频过滥,使青少年既疲于奔命又不得要领,那样就会失去竞赛的积极意义。
  第三,竞赛后要有适当的讲评。教师要就竞赛的结果和竞赛的过程中反映出来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方面的问题给予及时的恰如其分的评论。条件允许时,还可组织全体成员进行讨论和总结。
  12、系统创新法
  所谓系统创新法,是指青少年或教师,在运用诸多的研究性学习活动方法,进行各类研究性学习活动之后,针对那些对自己特别有效的方法进行系统归纳,形成自己有特色的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方法体系,并运用它指导下一阶段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使之更为高效地获取科学知识,培养创新精神,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在进行系统归纳时,不能仅仅将自己运用过的所有方法进行简单的排列组合,而应高度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根据个性和潜能发展的规律,有机运用系统论、控制论和创造学原理,对原方法系列进行系统化归纳,并有所创新,即有所发现,有所发明。这种通过上述系统归纳所得到的新的科学研究性学习方法体系,称为系统创新法。
运用系统创新法指导自己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将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我曾多次指导自己的学生采用系统归纳手段,针对不同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具体情况,创新获得了不同条件下的系统创新方法。例如在我有幸带领学生参加了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老少院士共话21世纪座谈会”后,就马上组织了学有所长的百余名学生多次讨论普通学生应该怎样在“学习中创造”和“在创造中学习”等问题,对青少年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如何解决学习与创造这个似乎看起来相互矛盾的问题。运用系统归纳手段,终于推出了大家都认为普遍适用的在学习中创造、在创造中学习的新的方法体系,解决了学习与创造不能兼顾的矛盾。我将该方法体系撰写成《普通学生怎样才能获得理想的发展》一文,此文被《发明与革新》、《科技辅导员》杂志刊用。该文不仅阐明了解决青少年学习与创造不能兼顾的矛盾,而且系统归纳出了一套较为成熟的青少年研究性学习的方法体系,特别是其中归纳得出的“自诘导引法”,更是师生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的新的发明,早已被多年的实践证明,行之有效,有关专家认为这一方法体系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自诘导引法”是学生在没有教师参与的情况下,由学生进行发现式学习、模仿创造的学习方法。采用这种方法训练,要求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或遇到新事物时,都要按下列步骤进行自我追问:⑴这是什么?⑵它是怎么得来的?⑶它有什么用途?⑷它为什么能这样用?这样用的条件是什么?⑸不这样用行不行?怎样做为最佳用法或用途?还有没有其他的用法、用途或代用品?前四步是科学发现式的认知训练过程,第五步则是在掌握足够的知识和信息资料的情况下,进行积极的求异、求新式创造性思维的以探究新知识、新方法、新技能的训练过程。采用这种方法进行发现式的研究性学习,可使学生在遇到要学的新知识、要解决的新问题时,尽快地学会运用各种科学方法,对研究对象如何去观察它、接近它、了解它、熟悉它、掌握它、运用他、提高它、改造它、变革它……这是一种较为实用、高效的研究性学习方法。

摘自:中国人民大学附中

严正声明 | 网站介绍 | 网站导航 | 信息发布 | 网站建设 | 广告服务 | 与我联系 | 付款办法 | 友情链接 | 本站首页

中国教育家协会  香港监制
本站通用网址:中国教育网  网络实名:中国教育网站  中国教育在线
香港通讯地址:香港兴发街邮政局38062号信箱 中国香港特区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0-01-02-5
中国教育网业务及合作免费咨询热线:010-64801986 64803658 京ICP证000045号-77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21984
广告信息发布:webmaster@chinaedunet.com 投诉:HK8899@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