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如何帮助考生冲刺?
过来人谈高考经验
现在离高考还有半个月的时间,家长应该如何帮助考生应对呢?经历过高考的学生家长和心理专家为今年应届考生和家长提供了一些经验。
帮助孩子调整心态
邓女士的儿子是2001年的复读生,为此家长将其送到北京郊区的一所全国重点高中就读,但是在“五一”以后,她从班主任老师那里侧面了解到她的儿子是全校起得最早的学生,但不是将这段效率最高的时间用于复习功课。这段时间,他趁家长不在身边,老师又疏于管理的间隙打篮球。所以,邓女士毅然将儿子带回城里在家复习,为此,他们家干脆少看电视,尽量避免外界因素干扰考生的学习。
由于经历过一次高考,这次邓女士不再过分相信孩子的感觉,一旦孩子有眼高手低的表现欲,她就及时纠正这种趋势。她认为,家长虽然不懂孩子复习的具体内容,但是可以从孩子的一言一行中获取信息,他是不是正在集中精力做好自己的基础复习。
因为有了上一年的教训,邓女士觉得家长还是要在基础知识上加大督促的力度,因为孩子的目标总是定位在一个比自己实力稍强的水准,这样不利于巩固掌握不扎实的基础知识。
不要让孩子做偏题
苗老师的儿子是2001年的应届高三考生,他的一模成绩不是很理想,仅仅有420多分,但是,高考却考出了550分的好成绩,以第一志愿进入华东理工大学学习。苗老师分析之所以高考的成绩与一模的成绩出现巨大的反差,是由于他的孩子寒假中有机会听了教育界权威人士的讲演,所以回来以后一头扎进难题的题海之中,难以自拔。所以忽视了对基础知识的精力投入。
一模以后,在咨询了一些高考专家的基础上,苗老师没收了孩子的各种冲刺题集,只留下了教科书和老师的课堂笔记。很快,二模的考试成绩提高了60分。但是,依据他对考生的潜能了解,认为孩子还有潜能,所以不断鼓励他继续进步,并且随时监控他的状态。
特别是如果前一天考生很疲惫,复习到深夜一两点,他次日就主动为孩子请一天的假保证休息。因为对于临考的学生,心理焦虑是正常表现,所以睡眠质量相对较差,及时休息、调节心理和精神状态很有必要。
开一个家庭会议
心理专家胡佩诚认为,考生家庭应该在临考阶段正式地将家庭所有成员召集在一起,召开一个考前动员大会。这样,有必要让全体成员一同接受考试的任务,减缓考生在临考时的心理压力。
胡教授特别提醒,这种家庭集会不要在饭桌上搞,以免使一个严肃的事情随意化。在家庭集会上,包括考生在内的家庭各位成员应该全部发言。这样,在一个民主和谐的气氛下,全家人共同下好一盘棋。相信家人的每一个鼓励都会成为考生前进的动力。
敢于和孩子谈心
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心理专家唐登华认为,家长在考生冲刺阶段不要一味地给他们创造绝对安静和独立的空间。特别是有的孩子在这个阶段患上严重的焦虑症,这个时候,如果家长没有通过观察和交流发现这个严重的问题,就会危及高考。
所以,家长要在这个时候缓解家庭和考生本人的紧张气氛,譬如讲个笑话,开个玩笑,通过这些人为的手段打破焦虑的恶性循环,使之不能循环下去。另外,家长还要告诉考生,人人都有焦虑,只是学习好的同学可以尽量调整心态,以保证在相对好的状态下应对高考。
研究表明,一个人不可能在一个绝对精力集中的状态下学习,更不用说高考生了,所以家长也不要让考生在绝对不受外界干扰的状态下复习,也无须抛弃所有的私心杂念,因为考生正值青春期,应该保有少男少女正常的交往和好感,家长不要在这方面过度干预考生的隐私。
摘自:京华时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