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在线留言
 

 

高校推荐
·全国各地高校风采
·全国优秀民办高校

专题报道

·2008高考录取分数线
·全国高校名单
·关注高考专题报道
·2008年教育论坛网上交流
·求职招聘大学生就业指导
·中国教育网抗日专题
·高校网上咨询
·2008年高考冲刺
·留学移民指南导读
·民办院校报考指南
·2008年高校招生信息汇总
               更多...

 


清华大学


http://www.chinaedunet.com 2003-7-5

清华大学历史悠久,闻名中外,是有志于振兴中华的莘莘学子倾心向往的高等学府。位于北京西北郊名胜园林区,校园面积约308公顷,建筑面积为94万多平方米。  清华大学创建于1911年,她的前身是清末的清华学堂,辛亥革命后更名为清华学校。19 28年改建成国立清华大学, 设文、理、法三个学院,15个系。1931年又增设工学院。抗日战争爆发后,曾南迁昆明,与北大、南开组成西南联合大学。1946年迁回清华园复校,设文、理、法、工、农5个学院26个系。  清华大学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早在“五四”时期,即开始传播爱国、民主与科学的新思想,师生怀着满腔的爱国热情参加“五四”运动,1935年在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清华学生首先发出“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的呐喊,清华大学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二·九”运动的发源地之一。抗日战争胜利后,清华师生积极开展“反内战、争民主”的一系列斗争,出现了闻一多先生、朱自清先生等。  新中国成立以后,清华大学揭开了历史新的一页。1952年进行了院系调整,成为一所多科性的工业大学,重点为国家培养工程技术人才,被誉为“工程师的摇篮”。50年代末,60年代初,学校又增设了一批新兴技术专业,为我国独立自主地培养新兴科学技术人才、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1978年以来,为适应世界范围内兴起的新的技术革命,适应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出现的不同学科间交叉综合的新趋势,对原有的传统系科和专业进行了适当的调整、更新和改造,创立了高技术及新兴学科专业,除新建3个工科类的系外,又增设文科3个系,理科类成立了4个系,建立了理学院和经济管理学院。目前, 全校共设28个系,3个学院,1所研究生院,1所继续教育学院。 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共98个,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共63个,博士生导师共181名,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11个。 在清华大学几十年的发展中,养成了严谨治学、勤奋学习的良好校风,培养出一批批学有专长的优秀人才。他们中间有的是举世瞩目的诺贝尔奖金获得者以及其他国际和国内享有盛名的科技奖励的获得者;有的是重大科学技术领域的开拓者、发明者、学术带头人;有的是厂、矿企业的厂长、经理、技术骨干;有的是著名社会活动家以及党和国家领导人。1981年公布的400 名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有150人曾在清华就学或任教;1986年7个国家重点高技术领域7名首席专家中,清华赢得两席。 清华大学为民族素质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经过10年的努力,清华大学已从一所多科性工业大学发展成为一所以工科为主体兼有理科、文科和经济管理学科的新型综合大学。学校的办学思想更加明确,即:“一个根本(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两个中心(既是教育中心,又是科学研究中心)、三方面结合(教学、科研、生产社会实践三结合),并根据形势发展和学校特点,提出了“着重提高,在提高中发展”的方针。  现在,学校的办学条件和规模都有很大的发展。目前教师队伍已达3000人,其中教授41 5人,副教授1587人;在校本科生超过1万人,研究生人数近3000人,继续教育学院90 年进修人数共1679人,外国留学生172人。图书馆藏书达241万多册,141 个实验室,其中国家重点实验室5个;34个研究所; 近几年又建立了分析中心、计算中心、强度中心、辅助教学中心、电化教育中心、核电站模拟培训中心;金工实习基地,电子实习基地;新建多功能教室13个。把现代化的先进技术引人教学和研究工作,推动了学校的发展,为培养高科技人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几年来,学校围绕着提高教育质量,适应社会主义建设以及科学技术发展需要这个中心课题,在本科生、研究生教育的各个方面进行了多方面的改革,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在学科与专业建设方向,强调拓宽专业面向,加强共同基础,在教学管理方面,实行有计划的学分制,减少必修课,增加选修课;加强课程建设,开展“一类课程”评选活动,推动了师资队伍的提高及教材、教学条件的建设;在培养模式上大大打破了“同一模式”,开展大面积、多层次、多规格的“因材施教”,注重培养优秀学生,设立双学士学位,培养具有专业知识的人才;在学风建设上,大力倡导和培育“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优良学风。同时认真搞好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等各个环节,广泛开展课外科技活动、文艺体育活动,推动了教育质量的提高。近几年,北京、全国组织的统一考试、单科竞赛、科技活动中,清华学生均取得优异成绩。  为鼓励学生刻苦学习、积极向上,国家教委、有关部委、企业、社会及海内外校友会、学校共设立46项奖学金,近120 万人民币,每年获奖学生达1000人。  清华大学积极承担国家科研项目,在“七五”期间,平均每年承担1117项课题,其中“七五”攻关项目289项,863高技术项目95项,平均每年研究经费5600万元。累计获奖项目11 01 项,其中获得国家三大奖(自然科学奖、国家发明奖、科技进步奖)的共102项。达到国际水平的占40%,国内首创的占27%, 国内先进水平的占33%。在国内申请专利442项,有1 7项分别在四十多个国家申请了专利。到1990年,通过技术鉴定的科技成果累计1239项,其中90%得到不同程度的推广应用,根据对其中年经济效益100万元以上的78项重点推广项目的调查,年效益已达6. 7亿元。该校5兆瓦低温核供热反应堆89年正式启运运行, 成为世界上第一座投入运行的具有固有安全性的壳式供热堆,这项成果在国内外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被评为当年世界10大科技成就新闻之一。  本着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原则,清华大学积极贯彻对外开放的方针,广泛开展学术交流,加强国际间的科技合作。自1978年至1989年,清华大学出国留学与合作研究半年以上的,共计1000多人;另外还有2893人次出国考察、访问、讲学或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有近2000名外籍专家应邀(或应聘)来校讲学、参加科研,指导实验室建设及研究生工作。由该校主办的23次国际学术会议,收益很大。目前,清华大学已与11个国家或地区的高校、研究所及大企业签订了正式交流协议,先后同20多个国家或地区开展广泛的科技合作,共同进行的科研项目有65项。  目前,清华大学仍面向全国招生,招收本科生的系有22个,全部按理工类录取。从1990年开始,每年计划招收本科生2000人左右。近年来,学校在招生形式上进行了一些改革,在国家任务部分中,增加了少年大学生,定向生,同时还招收少量的委托培养和自费生、港澳台学生。由于学校加强了与各地中学的联系,增加了高考咨询活动,使广大考生进一步了解了清华的情况,因此,各地优秀中学毕业生,纷纷报考该校。该校在各地的生源范围在逐步扩大,新生质量一直较好。1988、1989两年,全国统考600分以上人数的28%进入该校,199 0年约占40%进入该校,该校在各地录取新生的成绩一直保持较高水平。 专科专业设置 建筑结构工程 市政工程建筑 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 机械电子工程 空调及动力控制 汽车工程 内燃机 电气与电子技术 无线电技术 办公自动化 自动化 计算机技术及应用 本科专业设置 国际金融 法学 汉语言文学 英语 应用数学 应用物理学 化学 生物科学与技术 材料科学与工程 铸造 塑性成形工艺及设备 焊接工艺及设备 机械设计及制造 汽车与拖拉机 流体机械及流体工程 精密仪器 热能工程 核工程 工程物理 工程热物理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自动化 微电子技术 生物医学工程 无线电技术与信息系统 物理电子技术与光电子技术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建筑学 建筑工程 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 给水排水工程 水利水电建筑工程 环境工程 化学工程与工艺 高分子材料及化工 工程力学 管理工程 管理信息系统 工业工程 会计学 经济学 国家重点学科 固体力学 机械学 光学仪器 精密机械仪器 无机非金属材料 焊接 工程热物理 热能工程 热力涡轮机械 电机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高电压工程 理论电工 通信与电子系统 电子物理与器件 半导体物理与器件 自动控制理论及应用 模式识别与智能控制 计算机组织与系统结构 建筑设计 城市规划与设计 结构工程 环境工程 水工结构工程 化学工程 核物理 反应堆工程与反应堆安全 技术经济 生物物理 授予硕士学位的学科、专业 一般力学 固体力学 流体力学 实验力学 机械学 机械制造 汽车设计制造 工程图学 机电控制及自动化 光学仪器 精密仪器及机械 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 生物医学工程及仪器 材料物理 金属材料及热处理 无机非金属材料 高分子材料 铸造 金属塑性加工 焊接 工程热物理 热能工程 内燃机 热力叶轮机械 流体机械及流体动力工程 电机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高电压技术 电力电子技术 理论电工 通信与电子系统 信号与信息处理 电路与系统 物理电子学与光电子学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半导体器件与微电子学 自动控制理论及应用 自动化仪表及装置 系统工程(自动控制) 系统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 模式识别与智能控制 计算机科学理论 计算机软件 计算机组织与系统结构 计算机应用 管理工程 管理信息系统 建筑经济与管理 技术经济 工业外贸 建筑历史与理论 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城市规划与设计 建筑技术科学 岩土工程 结构工程 环境工程 市政工程 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 地震工程及防护工程 建筑材料 水文学及水资源 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 水工结构工程 水力发电工程 工程测量 化学工程 生物化工 应用化学 核电子学与核探测技术 加速器物理及应用 辐射防护与保健物理 核材料 反应堆物理 反应堆工程与反应堆安全 同位素分离 核化学化工 辐射技术及应用 核环境工程 基础数学 计算数学 应用数学 理论物理 原子核物理 凝聚态物理 光学 分析化学 有机化学 物理化学 生物化学 生物物理学 科学技术哲学 中共党史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 高等教育学,专门用途外语 专门史 数量经济学 教育管理学 授予博士学位的学科和指导老师 计算数学赵访熊(教授) 韩厚德(教授) 应用数学陈天权(教授) 肖树铁(教授) 林龙威(教授) 理论物理张礼(教授) 邝宇平(教授) 凝聚态物理顾秉林(教授) 陈皓明(教授) 熊家炯(教授) 光学孟昭英(教授) 徐亦庄□(教授) 张培林(教授) 物理化学(含:化学物理) 宋心琦(教授) 吴国是(教授) 生物物理学蒲慕明(教授) 赵南明(教授) 张日清(研究员) 一般力学王照林(教授) 固体力学杜庆华(教授) 黄克智(教授) 张维(教授) 戴福隆(教授) 郑兆昌(教授) 徐秉业(教授) 余寿文(教授) 陆明万(教授) 王勋成(教授) 杨卫(教授) 姚振汉(教授) 流体力学沈孟育(教授) 席葆树(教授) 张兆顺(教授) 朱之墀(教授) 机械学郑林庆(教授) 温诗铸(教授) 唐锡宽(教授) 冯冠平(教授) 金德闻(教授) 童秉枢(教授) 机械制造张伯鹏(教授) 王先逵(教授) 汽车设计制造宋镜瀛(教授) 蒋孝煜(教授) 黄世霖(教授) 赵六奇(教授) 光学仪器梁晋文(教授) 金国藩(教授) 李达成(教授) 殷纯永(教授) 邬敏贤(教授) 精密仪器及机械严普强(教授) 章燕申(教授) 周兆英(教授) 高钟毓(教授) 徐端颐(研究员) 生物医学工程及仪器杨福生(教授) 周礼杲(教授) 白净(教授) 材料物理李恒德(教授) 柳百新(教授) 陶琨(教授) 金属材料及热处理陈南平(教授) 唐祥云(教授) 方鸿生(教授) 刘家浚(教授) 马莒生(教授) 无机非金属材料江作昭(教授) 张孝文(教授) 吴建??(教授) 黄勇(教授) 李龙土(教授) 高分子材料周其庠(教授) 刘德山(教授) 张增民(教授) 铸造王遵明□(教授) 柳百成(教授) 于震宗(教授) 吴德海(教授) 吴浚郊(教授) 金属塑性加工王祖唐(教授) 俞新陆(教授) 曹起骧(教授) 刘庄(教授) 颜永年(教授) 焊接潘际銮(教授) 张人豪(教授) 任家烈(教授) 鹿安理(教授) 区智明(教授) 工程热物理王补宣(教授) 过增元(教授) 王洲(教授) 周力行(教授) 傅维镳(教授) 任泽霈(教授) 陈熙(教授) 朱明善(教授) 热能工程冯俊凯(教授) 李天铎(教授) 徐旭常(教授) 沈幼庭(教授) 吕崇德(教授) 杨瑞昌(教授) 热力叶轮机械倪维斗(教授) 蒋滋康(教授) 叶大均(教授) 陈佐一(教授) 徐向东(教授) 电机高景德(教授) 陈丕璋(教授) 郑逢时(教授) 李发海(教授)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黄眉(教授) 孙绍先(教授) 王宗淦(教授) 高景德(教授) 张宝霖(教授) 卢强(教授) 倪以信(教授) 相年德(教授) 郭永基(教授) 韩英铎(教授) 王仲鸿(教授) 高电压技术杨津基(教授) 吴维韩(教授) 张仁豫(教授) 白秀庭(教授) 钱家骊(教授) 朱德恒(教授) 理论电工唐统一(教授) 王先冲(教授) 肖达川(教授) 陈允康(教授) 马信山(教授) 通信与电子系统冯重熙(教授) 茅于海(教授) 钱亚生(教授) 彭应宁(教授) 姚彦(教授) 信号与信息处理吴佑寿(教授) 陆大铨(教授) 朱雪龙(教授) 林行刚(教授) 王作英(教授) 电路与系统刘润生(教授) 董在望(教授) 物理电子学与光电子学张克潜(教授) 陆家和(教授) 周炳琨(教授) 廖延彪(教授) 范崇澄(教授) 高以智(教授)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杨弃疾(教授) 陈敬熊(研究员) 高葆新(教授) 冯正和(教授) 半导体器件与微电子学李志坚(教授) 徐葭生(研究员) 钱佩信(研究员) 陈弘毅(研究员) 石秉学(教授) 杨之廉(研究员) 自动控制理论及应用方崇智(教授) 吴麒(教授) 韩曾晋(教授) 冯元琨(教授) 金以慧(教授) 吴澄(教授) 郑大钟(教授) 自动化仪表及装置童诗白(教授) 胡乐成(教授) 系统工程郑维敏(教授) 邱大雄(教授) 夏绍玮(教授) 吴宗鑫(研究员) 杨家本(教授) 赵纯均(教授) 模式识别与智能控制常??□(教授) 边肇祺(教授) 李衍达(教授) 王庆人(教授) 阎平凡(教授) 张贤达(教授) 计算机软件陈其明(教授) 计算机组织与系统结构金兰(教授) 李三立(教授) 王鼎兴(教授) 史美林(教授) 郑纬民(教授) 计算机应用张钹(教授) 唐泽圣(教授) 石纯一(教授) 孙家广(教授) 技术经济傅家骥(教授) 朱??基(高级工) 叶焕庭(教授) 建筑历史与理论汪坦(教授) 吴焕加(教授) 建筑设计及其理论李道增(教授) 关肇邺(教授) 高亦兰(教授) 胡绍学(教授) 城市规划与设计吴良镛(教授) 张守仪(教授) 吕俊华(教授) 赵炳时(教授) 周干峙(教授) 建筑技术科学蔡君馥(教授) 秦佑国(教授) 岩土工程黄文熙(教授) 濮家骝(研究员) 李广信(教授) 结构工程龙驭球(教授) 陈聃(教授) 过镇海(教授) 刘西拉(教授) 李少甫(教授) 袁驷(教授) 环境工程顾夏声(教授) 傅国伟(教授) 王占生(教授) 钱易(教授) 程声通(教授) 郝吉明(教授) 蒋展鹏(教授) 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彦启森(教授) 江亿(研究员) 赵荣义(研究员) 地震工程及防护工程陈肇元(教授) 沈聚敏(教授) 江见鲸(教授) 方鄂华(教授) 建筑材料冯乃谦(教授) 蒲心诚(教授) 朱金铨(教授) 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钱宁□(教授) 夏震寰(教授) 董曾南(教授) 余常昭(教授) 费祥俊(教授) 府仁寿(研究员) 雷志栋(研究员) 水工结构工程张光斗(教授) 刘光廷(教授) 张楚汉(教授) 高莲士(教授) 化学工程汪家鼎(教授) 滕藤(教授) 陈丙珍(教授) 李以圭(教授) 朱永??(教授) 金涌(教授) 袁乃驹(教授) 沈忠耀(教授) 戴猷元(教授) 费维扬(研究员) 何培炯(研究员) 陆九芳(教授) 原子核物理孙洪洲(教授) 陈泽民(教授) 核电子学与核探测技术王经瑾(教授) 屈建石(教授) 安继刚(研究员) 刘桂林(研究员) 加速器物理及应用刘乃泉(教授) 林郁正(教授) 核材料范毓殿(教授) 崔福斋(教授) 反应堆工程与反应堆安全吕应中(教授) 王大中(研究员) 胡大璞(教授) 连培生(高工) 马昌文(研究员) 薛大知(研究员) 董铎(研究员) 罗经宇(研究员) 罗征培(研究员) 同位素分离王承书(研究员) 应纯同(教授) 梁尤能(教授) 赵鸿宾(教授) 刘广均(研究员) 聂玉光(研究员) 核环境工程李国鼎(教授) 通讯方式: 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园 邮编:100084 电传:22617QHTSC C 电话:62782244 电报挂号:1331 交通路线 乘坐北京市320路、331路、355路、365路、 375 路公共汽车。 主管部门: 国家教育委员会 校舍面积: 104.15万平方米 图书馆藏书: 244万册 在校人数: 学生总数: 14281 专科生: 708 本科生: 10061 外国留学生: 266 硕士生: 2228 博士生: 1018 教师总数: 2175 教授: 326 副教授: 914 讲师: 609 教员: 108 助教: 218

摘自:-

严正声明 | 网站介绍 | 网站导航 | 信息发布 | 网站建设 | 广告服务 | 与我联系 | 付款办法 | 友情链接 | 本站首页

中国教育家协会  香港监制
本站通用网址:中国教育网  网络实名:中国教育网站  中国教育在线
香港通讯地址:香港兴发街邮政局38062号信箱 中国香港特区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0-01-02-5
中国教育网业务及合作免费咨询热线:010-64801986 64803658 京ICP证000045号-77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21984
广告信息发布:webmaster@chinaedunet.com 投诉:HK8899@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