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在线留言
博客 书店 交友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求职就业 >> 正文
站内搜索
今天是 欢迎访问中国教育网新版
研究生就业的现实困境 求职时“眼高又手低”
来源:中国高校科技     2015-9-11 14:17:00
 

  随着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研究生毕业生数量不断增加,研究生就业问题日趋凸显。当前我国研究生就业乃至研究生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有:扩招后研究生求职人数迅速增长,就业市场“满眼皆硕士”;研究生求职期望值普遍较高,求职时“眼高又手低”;研究生培养质量有所下滑,面临“学历再贬值”。建议:理性解读个体新闻事件,保持对研究生就业现状认知的客观性;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重塑社会对研究生教育质量的认同度;加强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提升研究生的就业竞争力;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调整研究生自身对就业的期望值;构建社会支持系统,为研究生顺利就业保驾护航。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3年度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指导项目(2013SJDFDY017)、南京邮电大学2013年思想政治教育校级规划项目(XC21301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近年来,研究生就业大军不断陷入“研究生找不到工作”的尴尬境地。关于研究生做城管、卖猪肉、就业受挫跳楼自杀之类的新闻层出不穷,每每都会引起社会的一阵强烈反响,动摇着人们“学历高,工作好”的传统观念。这些新闻反应的仅仅是个案还是对研究生群体就业现状的一种折射?当前研究生就业及其教育面临着怎样的问题和挑战?社会、高校、企业、家庭、研究生自身在就业过程中又应担当怎样的角色?作为研究生教育管理者和研究者,有责任以理性的态度找出当前研究生就业乃至研究生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实质之所在,超越现实困境之藩篱,进而尝试寻求一条帮助研究生顺利就业之道路。

  1 我国研究生就业的现实困境

  伴随着近年来研究生的持续扩招,一向被视为“皇帝女儿不愁嫁”的研究生已经不是往日的“香馍馍”,在愈发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上硕士研究生们也面临着重重就业危机,承受理想与现实的差距,部分研究生就业陷入困境。

  1.1 扩招后研究生求职人数迅速增长,就业市场“满眼皆硕士”

  从2003年开始,高校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并保持着高速增长的势头,中国教育在线网站《2013年全国研究生招生数据调查报告》的研究数据指出,“1978年是我国恢复研究生教育的第一年,当年录取1.0708万人。2012年,我国硕士研究生录取约51.7万人,博士研究生录取约6.7万人,招生规模是35年前的近55倍。”根据教育部2012年教育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全国共有研究生培养学校(机构、所)811个,在校生 171.98万人。根据国家统计局2014年2月24日发布的统计信息显示,在学研究生达179.4万人,毕业生51.4万人。多年来,我国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不断增加,除2008年因金融危机等因素造成报名人数下降外,考研人数年递增10万~15万人,2013年研究生报考人数已达到176万人,直至 2014年,考研报名人数有所减少,多年来的考研热开始出现降温。但是,研究生扩招已然成为事实,而扩招随之而来的则是不断增长的研究生毕业人数,而市场上对研究生的需求量没有显著增加,在就业市场上曾经凤毛麟角、供不应求、甚至不用走向市场研究生就可以直接就业的现象已经成为过去,取而代之的是几十万研究生、甚至与本科生同场竞技的激烈竞争局面,研究生就业压力不断增大,研究生扩招后求职人数的不断激增是研究生就业难最直接的原因之一。

  1.2 研究生求职期望值普遍较高,求职时“眼高又手低”

  当“唯学历”时代逐渐远去,研究生这群“皇帝的女儿”突然成了“行走在尴尬地带的群体”。一方面保有着对高学历的优越感,一方面又不得不面对用人单位越来越理性的用人策略。相对于本科毕业生而言,硕士毕业生们对自身的就业期望值普遍过高,主要表现在对单位性质比较挑剔,薪水待遇要求较高,很在乎工作的岗位层次、专业的对口度和工作稳定性,更倾向于在大城市工作而不愿到基层单位就业,而且由于年龄和经历等因素,研究生在就业问题上比本科生更需要考虑家庭、婚姻等生活上的现实问题。事实上,很多研究生并非真的找不到工作,而是放不下架子,降不下条件。期望值高了,要求多了,可供选择的岗位自然少了,就业的机会自然也就小了,于是宁肯待业在家也不愿“屈就”。同时,对于那些从本科一路读上来的研究生和非应用型专业的学生来说,学历虽然高,科研能力虽然强,但工作经验可能是零,个人综合素质也不见得比优秀的本科生优越多少,尤其是对那些混着渡过研究生生涯的人而言更是毫无优势可言。当下的用人单位在招录新员工时也表现得越来越理性务实,更加倾向于动手能力强、可塑性高的人才,在这方面有些研究生确实不如本科生甚至技校生,且招用研究生还要支付更高的薪酬,在权衡之下,显然本科生“性价比”更高。过高的求职期望和市场实际需求之间矛盾,是造成当前研究生就业困难又一重要原因。

  1.3 研究生培养质量有所下滑,面临“学历再贬值”

  在高校研究生连续扩招的同时研究生培养质量也随之出现了问题,“我国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并不是从研究生教育本身出发考虑,追求的是办学的规模、办学的政绩和现实的利益,按照这种教育发展思路,研究生教育质量下降、研究生就业前景不佳,是预料之中的。”在研究生招生和培养过程中,一方面,高校研究生录取比例不断提高,招生标准相应也在下降,很多本来不够要求、对学术没有深厚兴趣的学生也进入了硕士研究生学习阶段,研究生生源质量确实呈现出整体下降的态势;另一方面,高校研究生招生的数量上去了,但是教学条件与师资队伍却没有同步跟进,尤其突出的是研究生教育的生师比问题。有的学校,一个导师要带几个博士和十几个硕士,根本无法对学生做到一对一地认真指导;研究生导师往往被学生称呼为“老板”,研究生整天跟着导师做与专业毫无关系的项目,导致学业荒废,而且敢怒不敢言;有的学校对硕士生导师评聘标准有失科学,一些教学经验不丰富、科研水平不高、甚至缺乏基本育人理念的教师被评聘到硕士研究生导师的队伍中,研究生培养质量当然无从保证。精英教育“粗放式”繁荣,结果往往就是“劣币驱逐良币”。生源质量下降,教学质量疲软,学生们耗费了更多的时间与金钱,创造的人力资本价值却并不大,拿到手的只能是一张就业市场并不买账的“贬值的文凭”,研究生就业难与研究生培养质量下滑息息相关。

  2 研究生就业的路径选择

  研究生就业不仅关系到研究生个人的发展,更关系到家庭、社会、国家、民族的未来。对于研究生就业问题,必须正视其中存在的问题并以理性的态度在千头万绪中找到最终的出路和前行的方向。

  2.1 理性解读个体新闻事件,保持对研究生就业现状认知的客观性

  研究生就业问题始终是各大媒体关注的焦点,报道的内容涉及数据分析、专家评论、个体事件等多个方面,这些报道一方面丰富了公众对我国研究生就业现状的认知,但是同时媒体新闻报道的视角和准确性在某种程度上又对大众的认知产生了误导。比如,不少媒体以《研究生学历贬值,就业率连年不如本科生》为题加以报道后,很快在社会上激起波澜,随即相关报道和评论纷至沓来,实际上这些报道所涉及数据的统计口径和来源都不尽相同,在没有准确数据作为基础得出的结论是不可信的,其权威性更是有待考证。同样,以个别研究生找不到工作自杀跳楼为事例的报道更是吸引众多关注,以这种极端个例以偏概全地诟病研究生就业甚至教育制度的现象不为少见,但是我们也要看到毕竟大多数研究生毕业经受住了压力并且成功走上工作岗位,以个体事件来代表整个研究生群体的就业状况确实有失妥当。因此,在这个全媒体时代,一方面人们对新闻媒体所暴露出来的研究生就业问题有所觉醒,善于发现现象背后问题之所在,同时对报道的信息也应当持有独立而清醒的认识,决不能随波逐流,人云亦云。另一方面媒体作为公众获取信息的平台也应该坚守职业操守,为民众提供可靠真实的新闻信息,不能够以博眼球、博版面的心态随意放大研究生就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误导民众的认识。

  2.2 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重塑社会对研究生教育质量的认同度

  无论是研究生就业数据的尴尬,还是社会对于研究生就业前景的担忧都是不容回避的事实。研究生教育扩招的十来年,研究生就业问题的显现,低就业率并不是它失落的全部,它最大的失落,在于遗失了社会对此种人才培养模式和质量的认同。一直以来,我国研究生教育饱受诟病,其秉承“严进宽出”的原则,这意味着只要迈过这道门槛,就一切万事大吉。同时,在研究生的培养模式上同化严重,无疑会造成毕业生千篇一律,与社会需求出现严重脱节。细化到相应的研究生教育层面,导师形同虚设,只注重理论,而忽视实用性教育的状况也向来备受质疑。因此,在研究生就业困难的表象背后,更多的是研究生教育重构高学历与社会认同关系的急迫使命,研究生教育改革势在必行。一方面,大力度地扩招需要放慢脚步,高校与其他的研究生培养结构,也必须重塑理性的招录与教育模式,为社会输送“货真价实”的高学历者。另一方面,加强院校资质的审查力度,加强导师队伍素质建设,加强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打破现行生硬死板的招录模式,真正做到不拘一格降人才,培养单位也应当考虑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按需培育合格的高质量人才。只有培养的人才质量过硬了,符合社会发展需求,被社会所认同和接受,研究生就业难问题自然也就能得到解决。

  2.3 加强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提升研究生的就业竞争力

  由于长期以来研究生总体的就业形势较好,各高校的研究生就业指导工作相对松懈,但是随着研究生就业压力的不断增加,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体系无论是在制度构建、岗位设置、人员配置方面,还是在实际工作经验方面明显都滞后于当前研究生就业的需要。高校就业指导管理部门应当及时转变过去的工作思维,将研究生就业指导工作放在重要的位置加以重视,推动研究生就业指导工作的不断推进。高校研究生管理部门可以通过开设就业创业指导课程、提供就业面试技能讲座、提供就业咨询等形式为研究生提供必要的就业知识和技能培训。研究生导师不仅是研究生学术上的引路人,更应当是研究生就业的指导者,导师除了高超的学术造诣之外,相对研究生们阅历更丰富,分析问题更透彻,在平时教学和科研过程中就要注重对研究生就业思想的教育,帮助研究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就业观,在研究生面临毕业就业时,导师应当主动关心学生,了解学生就业的进展,为学生提供客观的分析和帮助。如果能力允许,导师也可以利用自身在本行业的优势,积极向专业合适的用人单位推荐自己的学生,帮助他们顺利就业。研究生辅导员要在研究生在校期间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定期为毕业班学生提供历届就业数据和就业信息,帮助研究生了解就业行情,认清自身的优势,提供必要的就业心理辅导疏导,帮助研究生树立就业自信心,正视就业压力,处理好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走出就业压力的困境。

  2.4 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调整研究生自身对就业的期望值

  作为研究生个人,对就业环境和自身状况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对就业目标和方向要有客观务实的态度。研究生们应当明确认识到在经过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以后,硕士乃至博士实质上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天之骄子”了,学历光环效应已经黯然消退,用人单位不再盲目学历“高消费”,而是更加看重应聘者自身的能力素质和潜力。研究生在校期间要尽早做好学业生涯规划,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特长,制定好长期的专业发展计划,有目的、有想法地去开展学习。利用与导师开展科学研究和实验实习的平台不断锻炼提升自己,积累经验为就业做好准备。求职前,应当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应对激烈的求职竞争,面对挫折和失败要坦然面对接受。在求职过程中要一改以往“非大城市不去”“非大企业不去”“非行政事业单位不去”的固化思维,而是要不断拓展就业渠道和就业范围,根据自己的求职情况及时调整就业期望值,可以做到“先就业再择业”,千万不要挑三拣四,最后一无所获。有能力的同学还可以积极探索自主创业的道路,利用研究生期间培养的创新精神和专业能力,创办自己的企业,实现自己的创业梦想。求职过程是一个不断尝试和追寻的过程,期间难免会遇到挫折和面临选择,焦虑、失眠、抑郁、烦躁、失落等心理问题经常会出现在毕业生群体中。在这种情况下,研究生要学会进行及时的自我调整,将就业的压力向导师、家长和同学抒发,有需要还可以尝试寻求专业的帮助和治疗,切莫独自承受直至悲剧的发生。

  2.5 构建社会支持系统,为研究生顺利就业保驾护航

  研究生就业难题涉及方方面面,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多管齐下,多措并举。除了研究生培养单位、导师、辅导员以及研究生本人之外,用人单位和家庭应当在其就业方面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和义务。企业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主体之一,应该摒弃极端的用人观念,无论是人才的高消费,还是只看经验不看学历的用人观念都应当改变并调整。尽管研究生在某些方面的技能确实不如本科生且用人成本也高于本科生,但是企业应当以长远眼光和战略视野去看待研究生,毕竟他们的理论基础扎实,思想相对成熟稳定,通过适当培养和发展其成长的速度和程度可能也会给用人单位带来更大的收益。企业自身也应当致力于科技创新,为研究生创新创业提供更多的平台和岗位,吸引更多的研究生人才投入科技创新事业中推动企业创新发展。家庭在研究生就业问题上应该给予充分的支持和信任,家长在研究生求职过程中应当扮演“减压器”“稳定器”的作用,要充分尊重和鼓励研究生们的就业选择,不要对研究生们提出过高的期望,关注孩子的求职经历,在充分尊重孩子意愿的基础上根据孩子的实际能力、兴趣爱好进行适当建议。当孩子在求职过程中遇到挫折时则要多安慰,多鼓励,帮助分析,不要过多责备,让孩子在承受求职压力中享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关怀,远离失落和彷徨,避免因求职不顺而发生的悲剧。

  总体而言,研究生就业是一个需要全社会关注的系统工程,关系到国家教育事业未来的建设和发展。政府、高校、用人单位和研究生个人应当联动起来,通过转变观念,调整就业布局,促进更多的研究生实现就业。

■相关链接  
站内资讯搜索:  
焦 点 事 件 人 物 评 谈
  
热点专题
·以传教的热情和坚忍动力发…
·“世界华人艺术大会” 第十…
·国家教育事业十三五规划解…
·教育时评:“老师不敢批评…
·我国首个教育脱贫五年规划…
·评论:教育改革不能总被芜…
·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招聘…
·中国教育在东西文化激荡中…
·未来5年,广州各区中小学的…
·教育部连续12年开通高校学…
最新快讯
·广西柳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省教育厅要求培训机构教育…
·石家庄市教育局公布第三批…
·玉溪校外培训机构管理办法…
·伊州区多举措助力大学生就…
·大学生就业容易了,教育部…
·新时代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修订印发…
·“职教高考”将建立,中职…
·教育厅新规之下,高考难上…
热门推荐
    中国教育家协会 教协会员理事 香港监制
京ICP证000045号-81
中国香港特区政府注册登记号:18159887-030-01-20-3
业务及合作热线:010-64803658
信息发布:bj64803658@126.com欢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