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附属小学 刘凯 吴恭平 耿伟 黎振刚
一、研究目的
小学体育课评价手册是评价学生体育成绩的专用手册,是衡量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重要依据,是整体学习评价不可缺少的部分,是学校与家长联系、交流、沟通的纽带。
1986年承接北京市“七五计划课题”——“小学质量综合评价”,于1992年6月结题,此科研课题荣获北京市科技一等奖。在此基础上我们每年对评价手册的方式进行跟踪调查,并依据学生家长的反馈意见,进行记录、分析,每4年对体育评价手册进行研究与修改。
但随着时代的进步,知识的更新,素质教育理念的深入,特别是新的体育《课程标准》的推出,传统评价手册已无法适应新形势下学校教学与学生求知的要求。特别是传统方法缺乏人文关怀,不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无法保证学生人人受益。因此,评价手册的改革势在必行。我们于2003年再次对评价手册进行了修改。这次修改,依据新课程标准理念,把学生体育兴趣爱好与学生成绩进步幅度作为重点纳入到评价体系当中,把学生学习态度和行为表现与成绩挂钩。把学期学生的综合表现用简短激励性语言作为形成与家长联系纽带。
本文通过深入研究体育课评价手册的评价内容与方法,新课标和素质教育的新要求,结合教学实际和小学生身心特点与个人需求,对传统的体育课评价手册的评价内容、方法进行了科学研究和论证,改进和完善该手册的评价内容、方法,使之顺应新形势的要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体育成绩和求知欲,发挥体育教学在现代素质教育中的作用,以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
二、研究对象及方法
(一)、 研究对象:本文研究对象是小学中段学生,在校就读的9—10岁生理发育正常的学生。为了便于研究工作,将所任教三年级全体学生作为研究的总体,三年级共有10个班,学生共有416人,男生、222人、女生、194人。所有学生均为实验中适龄儿童,实验前各项指标无明显差异。
(二)、 研究方法:
1、测试研究法:
对所教学生身体素质测验,按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规定测试方法进行测试。
2、数据分析法:
对学生测试的数据进行统计,加以分析。
3、问卷调查法:
对学生进行有关体育知、情、学习态度等方面的问卷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统计。向我校各年级发放调查问卷416份,回收问卷416份,有效问卷416份。
4、文献研究法:
查阅与实验研究的有关文献,对此文献资料充分整理,在研究中参考,指导本实验研究。
(三)、研究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2003年2月至2003年7月),完成实验方案,建立实验对象,进行必要的前测,组织教师学习学生评价手册的有关理论及操作程序,为正式实施作好准备。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03年9月至2004年2月),(试行),并在实践中加以检查、完善、总结。设计进行必要的修改、调整。
第三阶段:实施总结推广阶段:(2004年2月至2004年7月)总结实验经验,分析实验结果,形成阶段性成果并进行数据统计整理。
三、结果与分析
(一)、改革措施分析
1、 新体育课评价手册的设计
在深入研究小学体育课评价手册的评价内容与方法、新课标和素质教育的新要求的基础上,本文结合教学实际、小学生身心特点与个人需求,对传统的评价手册进行了深入研究和论证,并提出新评价手册的设计方案。新评价手册加强了对学生兴趣和心理健康的关注,鼓励学生展示个人才华和能力,使得课程更加活泼、健康与和谐。
在形式设计方面,新手册更加注重童趣性,充分体现当代儿童的审美情趣。评价载体的形式美经常被忽略,而它对于评价的实施与效果有很大影响。外观设计的新颖精美能够吸引学生的好奇心,创造良好的美育环境,促进学生求知欲的提高。新评价手册(图1)使用小红花、小红旗等图案显示成绩,这种方法通过富有童趣的图案鼓励学生的课堂表现并以此吸引他们的积极参与。这种充分考虑学生心理特点的新评价手册为学生创建了新的精神家园。
体育课成绩评价表
身体素质与运功成绩 成绩
项目 棒极了 OK 有进步 加油呀 结果
学习态度与行为 内容 方式 评语 结果
练习积极性 自我评定 棒极了! ( )
很大进步!( )
加油啊! ( )
学习作风 小组评定
交往与合作精神 教师评定
加分因素 体育兴趣爱好 项目 结果
结果显示
教师签字
学生成绩进步幅度 期末体育考核成绩-初始体育考核成绩+学习态度=进步幅度 评语 结果
显著进步!( )
有进步! ( )
进步了! ( )
综合评定
1.1评价方法方面,新评价手册提出了以下几点评价依据。
1.1.1教师依据课标对规定项目进行测试并将结果记录于相应栏目;用√表示结果,成绩结果评价用红笔填充红星。
1.1.2测验结果按照“考核项目标准”分为三项,每项,优(棒极了)、良(OK)、及格(有进步)、待达标(加油呀)分项画√填入相应栏目。
1.1.3体育兴趣爱好依据本学期学生获奖情况,老师认证或经过老师测试并达到一定水平的,给予评定成绩,可评为1颗大红星。
1.1.4学生学习态度与行为根据学生具体表现评定,并连同自我评定、小组评定、教师评定和综合判断一并记录。课堂表现突出可评定为1颗大红星。
1.1.5学生成绩进步幅度的评定采用期末体育考核成绩-学期初始体育考核成绩+学习态度=学生进步幅度。成绩显著可加1颗大红星。
1.1.6体育评价综合计算,凡在评价手册评价内容中累计3颗大红星以上者最终评为优秀。
2、 评价内容改革一:把学生在体育方面的兴趣爱好纳入评价体系。
2。1选择评价指标的依据
新课标的中心是保证每个学生人人受益,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兴趣需求,打破固定班级形式,学生根据个人兴趣选报学习内容,用轻松有效的方式锻炼身体,完成体育教学任务。因此,把学生在体育方面的兴趣爱好纳入成绩评定范围,符合新课标精神。目前已有多所小学校根据本校体育教学特点增设了学生的兴趣项目课。
新颖的教学形式和丰富的教学内容,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展示自己的才华。此外,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擅长的运动项目进行测试,还可以把例如游泳、滑冰、滑雪等校外积极有意义的体育运动项目纳入到评价体系当中去,这样既完成了课程规定的考核环节又提高了学生自信心。在评价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积极引导,发展学生个性,提高学生的锻炼热情。只要学生积极参与、努力锻炼,他们取得的进步都会获得鼓励与肯定,让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气氛中锻炼自我并由此体验成功、增强自信。这种评价过程充分体现了新课标和素质教育发展的要求和趋势。
2。2评价的指标
1)参加学校体育项目兴趣班及校外体育班。2)教师在上课过程中观察学生自报项目。3)参加各级体育比赛,荣获证书。
3、评价内容改革二:把学生的进步幅度作为加分因素纳入评价范围。
3。1选择评价指标的依据。
在实践中,我们发现,由于先天遗传的原因,每个人条件不同,起点各异,身体早期发育不平衡,运动水平和能力存在着较大差异,如果只用齐步走的统一的评价标准(以往的评价指标理论是‘常规参照评价模式’)来评定体育成绩显然是不合理的,不符合因材施教、区别对待的教育有质量评价的原则。另外,体育课程的特点是螺旋式排列,运动水平的差异,但是运动没有终极的,运动的过程是在原来基础上的提高过程,体育成绩评价应该体现这样的特点。
进步幅度学分的评定着眼于教学初和教学结束时发生的变化,贯彻了教育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同时,体现了对个体差异的“人文关怀”,坚持“发展为主”的观念,使“健康第一”落实到实处;引入进步幅度学分,肯定学生的进步幅度,使学生被肯定、被赞美的需要得到满足,体验“成功教育”的思想,提高了评价的激励功能,另外它尊重了体育学科的学科特点。进步幅度所采用的评价方法。这才是体育考试评价体系的发展趋势。也是新课程标准在小学校顺利展开的关键之一。
3。2 评价的指标。
1)课堂观察,根据每个学生身体差异制定不同的标准。2)采用期末考试成绩-学期初始体育考试成绩+学习态度=学生进步幅度。3)采用“模糊量化法”定性不定量。
4、 评价内容改革三:把学习态度和行为与成绩挂钩
新评价手册将学习态度与行为分成练习积极性、学习作风、交往与合作精神三方面。从上体育课积极性、体育着装、课堂表现、学习作风及意志品质、沟通交流和体育道德表现等多方面进行评价。先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综合评价。此项改革意在塑造学生的体育态度,提高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锻炼学生持之以恒、遵守规则、尊重他人的品质。具体方法如下。
4。1开学初,说明考试内容及评价方法,学生自愿组合并选出组长,各组制定初步计划,每次测试以后进行自评与互评;
4。2体育教师科学安排课堂教学,固定小组群体活动内容,督促学生互相学习、相互评价,最后根据平时表现给出综合评价;
4。3在评价过程中,教师要具体指导学生,尊重学生的意见,发现并帮助各组解决问题。最终考评中,教师按照学生运动成绩、体育兴趣爱好、参与情况及表现、进步幅度以及学生自评和互评的结果给出最终评价。评定结果可在相应栏目里:棒极了!很大进步!加油呀!在(√)里画勾,此方法肯定学生进步给于激励同时又作为与家长沟通的纽带。
(二)、调查问卷分析
1、 发放范围
向我校各年级发放调查问卷416份,回收问卷416份,有效问卷416份。
2数据统计结果
问句 合理 比例 一般 比例 不合理
比例
您认为体育教师对现行体育成绩的评价方法合理吗?
291 70% 67 16% 58
14%
把兴趣、爱好的体育项目作为体育成绩评价内容,您认为合理吗?
354 85% 54 13% 8
2%
把学习态度与行为作为体育评价内容,它包括:练习的积级性、学习作风、交往与合作精神。您认为合理吗?
333 80% 72 15% 11
2%
综合以上内容和学习情况,把学生进步幅度作为加分因素,你认为合理吗?
345 83% 60 33% 11
5%
“新体育课程标准”的评价方法,采用:学生自我评定、各小组评定、教师评定的综合评定方法,您认为合理吗?
258 62% 95 7% 63
3%
3结果分析
通过调查,各个问题依据学生赞同比例最高的三项是:把 “兴趣、爱好”的体育项目作为体育成绩评价内容(85%);学生进步幅度(83%);学习态度与行为(80%)。此结果反映出学生和家长对现行学生体育评价手册观念的转变,不再是单纯追求运动成绩,而更加注重学生的兴趣要求、个性培养与全面发展,符合现代素质教育的发展趋势。
排在后二位的问题依次是:教师对体育成绩的评价方法(70%);学生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的方法(62%)。可以看出,学生对于这些项目的认同度相对较低。还有部分学生认为教师评价过于单一,主观的感情色彩过浓;部分学生认为小组互评有可能出现不团结、评价尺度掌握不好而最终影响成绩的情况;而对于兴趣爱好获奖作为加分因素,大多数学生表示赞同并建议学校定期组织兴趣、爱好比赛,增加获奖机会。
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分析,新评价手册基本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肯定,新的改革措施是具备可行性的。
(三)、学生体育成绩的统计与分析
1986年9月——2006年9月三年级体育考试成绩统计
人数
成绩
年度 人
数 优
比
例
良
好 比
例 及
格 比
例 不
及
格 比
例 备
注
1986年9月 228 66 29% 78 63% 42 82% 42 18%
1990年9月 231 96 41% 95 82% 20 91% 20 9%
1994年9月 236 114 48% 76 80% 28 92% 18 8%
1998年9月 241 138 57% 50 78% 44 96% 9 4%
2002年9月 268 201 75% 26 85% 41 100% 0 0
2006年9月 372 297 80% 60 96% 15 100% 0 0
1986年9月——2006年9月三年级体育考试成绩优秀率统计表
如上数据统计来源于我校三年级20年以来的体育成绩进行的跟踪研究,可以看出学生体育课成绩的“优秀率”和“及格率”逐年大幅提高。“优秀率”由1986年29%提高到2005年80%,“及格率” 由1986年82%提高到2006年100%,这两项指标的提高,充分表明按照逐年更新的评价手册要求,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可达到优秀标准,个别素质较差的学生,只要能克服各种困难,刻苦锻炼,达到及格水平是没有问题的。评价体系的改革明显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性,求知欲和体育课成绩。这进一步证明我们的改革是合理的,科学的,研究目的也基本达到。同时,这项改革也得到了家长、学生和班主任的广泛欢迎。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综上所述,各项数据表明我们的改革——即新小学体育课评价手册的设计是可行的,科学的,实验的结果是成功的。经过多年实践,我们认为新课评手册加大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从更人性化的角度进行有效的综合评价。新课评手册给学生创造了宽松、和谐、健康的学习空间,有利于学生运动能力的提高和健康心理的形成,对培养学生兴趣,发展学生特长,展示学生才华,树立学生信心,甚至提高学生抗挫折能力,都大有益处。并且可以形成学生公平、公正、公开、实事求是的良好作风和严谨、持之以恒、不怕困难的优良品质。因此,我们认为对小学体育课评价手册中评价内容与方法的改革实验与研究是成功的。
(二)建议:
(1)开始实施时应先在小范围内(包括使用范围和评价领域两方面)开展准实验研究,至少经过一个学期,待取得一定的经验以后,在阶段总结、反省和调整的基础上,再向较大范围逐步推广。
(2)评价手册的评分方式宜采用等级制,以便在一定程度上模糊个体之间的差异。同时为了提高评价的信度和效度,对于每个等级都应制定详细的评分标准。
五、参考文献:
[1]《体育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