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生活中必备的能力之一。新课标要求教师要充分重视口语交际教学,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能力,使学生具有和谐地进行人际交往的素养。而新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不再单提听话、说话,而是综合起来提“口语交际”。这一方面反应了人们对语文学科本质属性的科学认识,因此,怎样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已成为一个重要课题摆在教师面前。那么,如何进行有效的口语交际训练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尝试。
一、创设情境,让孩子们乐于说
良好的学习环境是学生大胆进行口语交际的重要前提。只有在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学生才敢张扬个性,在探索未知的同时,释放出巨大的潜能。因此,教师应把创设环境放在首位,使学生心情愉快,乐于思维,敢于表达,在无拘无束中进行口语交际。
1、多一些“民主与平等”。许多学生上课不敢说,特别是农村的孩子上课不发言,究其原因,主要是存在心理障碍:怕说话不当、举止失措而当众出丑,被老师指责批评。这些问题成为不少学生口语交际中的心理阴影。因此,要让学生在课堂上敢说、肯说,关键是要增进教学民主,消除学生在课堂上的紧张感、压抑感和焦虑感。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摒弃“师道尊严”的想法和做法,走向、亲近学生,可以作为一个听众、朋友与学生进行没有心理距离的开放式交流,从而建立师生之间民主、平等、信任关系,营造出自由的氛围,萌发学生的表达愿望。
2、多一些“和谐与融洽”。学生之间的相互关系也是不可忽视的教育因素,如果一个学生在说时,其他学生冷眼旁观、窃窃私语甚至进行人身攻击,那么就会导致他失去自信而产生惧说的心理,这不利于创设宽松自如的课堂气氛。所以,教师要十分重视培养学生尊重别人发言的良好习惯,要鼓励学生学会交往,学会合作,使学生既能清楚明白的表达自己的意思,也懂得尊重别人的发言,认真倾听别人发言,学会补充和帮助,从而能在和谐、融洽、健康的集体心理氛围中轻松地进行学习。
3、多一些“兴趣与情感”。激发学生的兴趣,加强教师与学生情感交流,是促进认知发展的动力。长期以来,语文课堂只是教师的“讲坛”,学生习惯了做忠实的听众。在听讲和繁琐的一问一答中,学生慢慢地丢失了表达的欲望,口语交际的能力就可想而知了。要真正解放学生的嘴巴,就要淡化教师的表演欲,从兴趣、情感的激活入手,培养学生的表现欲。教学中可以多介绍一些古今中外富有口语才能的领袖、将军、文学家等能言会道的例子,有效地借助榜样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由此生发对口语交际的情感。
4、多一些“赞赏与鼓励”。当我们用欣赏的眼光看学生,并且真诚地赞扬学生时,将会给他们增添无穷的动力。根据学生这一心理特点,在课堂上对于学生的发言,要给予肯定、表扬或奖励,就是说得不好的,也不训斥,以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我在教学时,对学生赞赏的话是常挂在嘴边的,红星、小书签、卡通图片等小礼物更是我时常奖励给孩子们的。对说得特别好的小朋友还会得到老师奇特的奖励,如当一天班长、让老师抱一抱,称他为“说话小能手”等。同时,我还十分重视引导孩子们用赞许的目光去看同学。如鼓掌法——如果同学说得好就为他鼓掌。这样,发言的学生感受到的就是正面的评价,保护了他们的自尊心,提高了其语言表达的勇气。
二 、挖掘教材中的交际因素,创造交际契机。
口语交际的空间是广阔的,我们要善于利用教材,挖掘交际因素,创设多种途径,为学生搭建口语交际的平台。
1、依托语文教材,挖掘口语交际话题
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首先要依托语文教材。人教版低年级教材,在口语交际方面,每单元都设置了专门的口语交际课,其训练内容富有童趣而且贴近儿童生活,是很好的交际话题。但每单元只须一至两课时,这样必定会使训练面有限。要解决这个矛盾,就要充分利用课文中的资源,创造性地利用教材,挖掘口语交际话题。(1)从课文插图入手。低年级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插图,直观形象,生动有趣,能激发学生观察、联想和表达的兴趣。这些插图不仅浓缩了课文内容,而且将观察方法、思维训练隐含其中。可请学生先按顺序、有重点地观察插图,再进行说话练习。然后对照课文,看课文是如何描写的。学了课文后,还可通过插图来帮助学生有条理地具体地复述课文。也可凭借课文内容,观察插图,展开想象,说说插图上课文中所没有写到的内容。(2)从课文的对话入手。课文中常有不少的对话段落出现,而教材收集的都是语言优美的文章,学生在模拟对话的过程中,能受到典范语言的潜移默化,久而久之,也能形成良好的口语交际习惯。在教材中,童话、寓言、故事都是有人物或拟人化的角色活动,都有对话。课堂上,可将教材演变成现实生活情境,让学生扮演角色,分小组进行对话训练。如在教学一年级下册《小蝌蚪找妈妈》一课时,我让学生分组扮演角色,把小蝌蚪的心情由失望到欣喜的变化,鲤鱼、乌龟、青蛙妈妈的慈祥,表演得活泼而富有童趣。从具体的对话语言中,学生领悟到了对话的应答性,体验到了人物对话由于情境、身份、说话内容的不同,而变换语气、语调,提高了口语交际能力。(3)从补白课文内容入手。教材中的许多课文有很大的开放度,以课文内容为基础拓展,会生发出许多学生感兴趣的交际话题。如二年级上册《我要的是葫芦》一课的结尾写到葫芦一个一个地落光了,我让孩子们编故事“假如你们是他的邻居,会说什么呢?”孩子们把自己也融入到文章具体角色中,各抒已见,既明白了道理,又提高了口语交际能力。
2、利用好口语交际专题训练。新课程中口语交际的训练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具有广泛的适用性;而且还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规律。如低年级的找春天、借文具、自我介绍、去旅游等;中年级的介绍一本书、劝阻、找人、建议、约请、接电话等;高年级的用压岁钱、讲故事、演讲、辩论等。这些训练内容贴近学生生活,使学生有话可说。
3、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课堂教学是师生交往的双向互动过程。每一堂课都为学生口语能力的发展提供了用武之地,语文课上尤其如是。
①在拼音教学中进行口语交际。利用教材训练低年级学生的口语交际是行之有效的办法。刚入学的儿童,说话常常不完整,不规范。因此,在学生刚入学学习拼音时,就要开始进行说话训练,并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逐步培养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如:在教学四声音节时,学习ye的四声:ye子,海南岛有椰子树。ye爷,爷爷在家里给我讲故事。ye猪,森林里有许多野猪。树ye,秋天到了,树叶变黄了,一片一片往下落。学生可以根据四声,组不同的词,造不同的句子。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词汇,又便于理解字义,并练习运用。既掌握了“ye”的四声,又进行了语言训练,而不是单纯地学拼音。
②在识字教学中训练口语交际,最掌用的方法就是扩词、造句。此外,让学生自己说说你如何记住这个字或说说某类字的构字规律,也可以训练学生的说话。如在教学形声字“蜂,峰,锋”时,先让学生懂得声旁帮助记字义,形旁帮助辨字形,再让学生说出这个字如何写,如何记,如何造句,学生通过分析,知道“蜂”是虫字旁,它与昆虫有关,组词“蜜蜂”,造句:蜜蜂会采蜜;知道“峰”是山字旁,与山有关,组词“山峰”,造句:高高的山峰上有一块巨大的石头,像猴子在观海;知道“锋”是金字旁,与金属有关,组词:锋利,造句:猎狗有一嘴锋利的牙齿。这样既有利于学生记忆生字,把知识掌握得更灵活,又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和语言。
4、注重教学过程,强化口语交际实践
教学过程的实质是教与学的过程,是教师、教学内容、学生互动的过程,是师与生、生与生进行学习交往的过程,因此,充分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口语交际训练是十分重要的。(1)在质疑解疑中加强口语交际训练。质疑解疑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共同解决问题的重要环节。这个环节不但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也能培养学生表达能力、跟人讨论的交际能力。如二年级上册的《三只白鹤》,我引导学生看图后让学生想象自己就是这三只白鹤中的一只,自己提出问题,自己想一个办法解决。然后同桌讨论,看看对方的办法行不行,哪一种更好。这样,通过互相质疑、互相讨论,在充分交流中获得知识,提高口语交际能力。(2)在评议中加强口语交际训练。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对别人的读书、答问进行评议、补充,这不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而且评议活动,也是师与生、生与生的学习交流,是口语交际训练最常见的形式和良好的机会。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重视“评议”环节,要把这一环节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在“评议”时,首先要求学生留心听别人的朗读、发言、答问,然后要积极思考、判断,敢于提出不同意见和补充意见,敢于争论,从而提高口语交际能力。(3)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加强口语交际训练。组织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对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有很大的作用。如在小组中交流自学情况,在小组开展讨论,在班上进行小组汇报、组与组进行交流。这样使口语交际训练面不断拓展,增大学生口语交际训练的活动时间、空间,也增补了以学生个体活动为基础的群体的口语训练的形式,能取得更好的口语交际训练实效。
还可以尝试这些方法:①观察课文插图练习说话,如《小熊住山洞》一课,可以让学生观察插图,叙述故事内容。②凭借课文内容想象说话,可以抓住课文的有关词句、空白点、结尾等练习,如《去年的树》一课,可以让学生说说“鸟儿对着灯又看了一会儿,它会对灯说些什么呢?”让学生练习说话。③把口语交际训练融于识字写字和作文教学中,如让学生介绍自己的识字方法、相互交流评改作文等。④在阅读教学中训练学生口语交际。主要是教师通过描述课文与学生的“对话”,教师与课本,课文与学生,学生与教师这三者的交际。如《坐井观天》这篇课文,既是一则充满童趣的寓言故事,又是一篇进行口语交际的好教材。课文最后是这样写的:小鸟也笑了,说:“朋友,你是弄错了。不信,你跳出井口来看看吧。”这段话留给了学生一个极大的想象空间。教师根据这段话设计相关训练,让学生顺着课文的情节,展开丰富的想象,将课文内容作适当延伸。比如,让学生想一想,说一说,小鸟飞走以后,青蛙有没有跳出来呢?如果跳出来的话,它会看到些什么呢?又会说些什么呢?在教师的点拨、引导下,学生畅所欲言,描绘了一个又一个鲜活的画面,一个又一个富有创意的构思从孩子心底流露,真令人欣喜。低年级学生以想象见长,给学生创设一种宽松的表达环境,让他们不拘形式、自由表达,是提高口语交际能力的一个好办法
三、抓住互动性、实践性强的活动,创设交际平台。
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大致相当。生活是口语交际的内容,口语交际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种交际工具,丰富多彩的生活给口语交际提供了源头活水。教师要善于捕捉现实生活中的精彩画面,创设口语交际的情境,利用一切机会,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1、在课间交流中进行对话训练
对话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最基本的说话方式,是口头语言进行交际的主要形式之一,说话具有即时性。学生在校最多的空余时间就是课间,所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课间交流中,要求学生对每一个话题的表述都尽量做到说流利、有条理、说准确,并注意选择恰当的对话方式,形成良好的训练氛围和说话习惯,进行对话训练。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在对话中不断纠正错误,提高说话质量。
2、利用电影、电视节目进行说话训练
优秀的电影、电视节目,学生都非常喜欢观看,教师可从学生爱看的电影、电视节目中找到切入口,通过多种形式,进行说话训练。如《西游记》是人人喜欢看的电视剧,在学生观看后,我组织他们说说剧中的精彩情节,训练学生说话的条理性、准确性;对剧中空白的情节进行想象说话;有时让学生转述节目的主要内容;我还组织了一次“《西游记》人物评论会”,学生的说话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层次性,收到良好的训练效果。此外,孩子们感兴趣的动画片、电影,都是学生进行口语训练的好题材。这样的说话训练,学生能在愉快的气氛中,既回顾了电影、电视节目的内容,丰富了知识储备,又使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得到了训练,一举多得,是可以经常性、长期进行训练的好方式。
3、在发生突发事件后,进行即兴说话训练
在课堂、校园、社会上经常会发生意想不到的意外事件,学生往往对这些突如其来的事件充满好奇,这时候,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口语训练。如我班学生小王捡了同学的钢笔,据为己有,别人索取时他还振振有词。我就引导学生对此事进行讨论。讨论中,学生们各抒己见,对小王进行了批评,这既使大家受到了教育,又进行了口语交际的练习捕捉生活中的画面。丰富多彩的生活给口语交际教学提供了活水源泉,教师要用心捕捉现实生活现象,比如谈论自己喜欢的动画片;同学之间闹别扭,怎么解决;新转进一个学生,大家怎样表示欢迎;我喜欢的歌手、歌曲等。要善于抓住学生关心的问题,引导交际。
4、活动之后进行口语交际
在学校活动中培养口语交际能力。学校里经常组织有意义的活动,如春游活动、“艺术节”活动、“六一”活动、班队活动、拔河比赛、跳绳比赛等。在活动之后,学生往往还沉浸在快乐之中,余兴未尽,在这种时候,每位学生都有“一吐为快”的欲望。教师可趁机组织学生把活动过程中自己最感兴趣、最有意义或最能给自己带来快乐的情节说给大家听,这样,学生说话的兴趣盎然,而且有话可说。这时,教师要提醒他们注意自己口述的条理是否清楚,用词是否恰当,语言是否流畅等,久而久之,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就会自然得到提高。
5、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教师要引导学生热爱生活,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实践活动;要引导学生深入社会,与社会中各种各样的人接触交流,丰富学生的交际语言;要适当地布置交际作业,让学生在社会、家庭生活中训练自己的口语交际能力。如可布置《赶集》的交际作业,让学生在家长的陪同下,积极参与买卖双方的口语交际,提高表达能力。、
四、注重交际细节,交给互动方法。
口语交际的目的是让学生会说。要帮助学生合理地、生动、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需要教给学生说的方法。连意思都没听明白怎么与人交际呢?更有甚者,根本就没听,这无疑也给交流带来影响。不少孩子说话时,由于受到其他同学的影响,而中断交际。所以就很需要教师教给孩子具体方法:注意力集中,能复述别人的原话或主要意思,能接着别人的意思说下去,能正确适时地回答别人的提问。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这样引导、矫正,如“请大家仔细听,你是否赞成他的看法?”让学生听清楚、听明白,同时在听的基础上学会思考、学习给别人提看法。口语交际有哪些方法呢?
1、指导课前的准备。
一般说来,口语交际应做尽量做好课前准备,这就需要教师加以必要的引导。在课前做发一定的准备,比如,材料的搜集、信息等。比如三年级《讲名人的故事》口语交际训练前教师就在课前让学生收集自己喜爱的名人的故事,这样学生在交际时也就有话可说,有内容进行交流。
2、引导有序观察,按顺序交际。
新课改的实验教材有许多的口语交际课都配有插图的,教师应指导学生弄清图意后,再按一定的顺序(从上到下、从前到后、从远到近或从整体到部分等)仔细观察,边观察边动脑,图上有什么?事物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然后再按观察的顺序讲出来,加以合理的想象。比如:一年级《该怎么办》教学时,教师首先让每位学生看每一幅图,弄懂每幅图的意思,再把三幅图连起来说一说,在此基础上交流:假如你是小明,你会怎么办?学生逐渐地养成了好观察、好思考的好习惯。
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常会碰到一些有争论的话题,教师如能留心并有意识地加以组织。无疑对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大有裨益。论辩的素材可以是课文中的某一种难点,可以是生活中的某一热点,也可以是学生似是而非的某一问题。只要能激起学生说的兴趣,达到人人参与的话题都可作为论辩的题材。比如“学会向别人解释”专题训练,教师可以提供案例。有一天,明明在喷水池边玩耍,他发现一个小男孩退到了喷水池的边缘,眼看就要掉下去了。明明快步走上去把小孩拉了过来,但孩子的妈妈以为他在欺负自己的孩子,不分青红皂白就把明明批评了一顿。下面的做法怎样,请学生评一评:①明明马上哭了起来,一句话也不说转身走了。②明明马上大声争辩道:“我是为了救你的孩子,你还责备我,要不你去问周围的人?”③明明马上轻声说:“阿姨,他走到了喷水池的边缘,我怕他掉下去,所以拉了他一把。”通过案例比较,学生能领悟在解释原因时不但要说清理由,还要讲文明,态度要和蔼,语气要合适等。
另外,口语交际中的姿势、态度,礼貌问题等也十分重要,孩子有多动的特点,这就要靠教师适时的提醒和恰当到位的指导,变幻多样的形式,提供一次又一次的锻炼机会,促进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纠正,直至养成良好的交际习惯。
总之,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一项长期的教学实践活动,口语交际的训练任重而道远,我们只有在教学实践中准确把握教材,合理利用教材,不断探讨、研究,认清其实质,才能摸索、总结出科学的、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才能使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得到培养及提高
姓名:张定芬
地址:四川省泸州市叙永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