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认为在小学课堂教学过程中,除了用“赏识”的方法去鼓励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促进其学习行为外,必要时合理运用“人性化”的惩罚手段去告诫个别问题学生的出轨行为,使课堂教学得以正常也是必要的。但无论是奖励还是惩罚,我们都应当把握适当的时机和合理的量度。
一、奖励的时机和量度
在小学课堂教学过程中,适当运用奖励性的制度,既能激励小学生,又能让小学生,特别是中、低年级的小学生知道,课堂中应该怎样做才是正确的。赞美的语言能打动人的心,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这却绝不是简单地对学生说:“你真棒”,“你是个好学生”之类极其笼统的说话,这是不切实际,也让学生搞不清课堂上老师表扬的是他(她)哪方面做得好。所以在课堂教学中,你必须强调那些使你满意的具体行为,比如在四年级数学课堂《认识容量和升》中,老师要求:找用生活中的哪些容量装的液体与1升比较多少时,有学生找到了平时在学校饭堂吃饭时用来盛汤的汤盆。老师及时表扬:你找到的容量真有代表性,这样的话,你每天喝了多少汤水,你就能大约估算出来了。这样不但能起到了表扬发言的学生,也能为这学生的比较作了一个小结,让其他学生也能从中得到一些体会。类似的还有:“你的口算能力真好!”“你对10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把握得很好”等等。总之,赞美表扬的语言越具体化、、越及时越好。
当然,赞美的动作与赞美的语言结合使用效果更好。当你夸奖某学生听课特别认真时,再投以赞许的目光和肯定的大拇指时,相信被表扬的学生接下来的时间听起课来会更认真,而他(她)的行为也将感染旁边的同学。
诚然,如果老师的某些奖励会显示出其他同学相比处于劣势,老师在奖励时,就要多点谨慎了,也应当及时调整奖励的量度,确保奖励的初衷得以实现。
二、合理运用“人性化”的惩罚手段
“人性化”的惩罚是指在不违反教育法,不对学生的心理、身体上造成伤害的前提下,以告诫形式对付个别问题学生并使其不良行为得以矫正的一种手段。
如果所有的学生在课堂中都具有很好的学习兴趣;如果学生课堂中的捣乱行为和开小差的行为都消失。那么老师的课堂教学生活将是快乐而美好的。但是,总是有个别学生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影响了老师的教学任务,又影响了他自己和他(她)人的学习;这必定会破坏原本和谐的班级风气。面对这种情况,作为老师在试用其它方法均无效的情况下,我认为可以试一试合理的惩罚手段,比如罚违纪的学生独坐一会思过,课后再给予恰当的批评教育。长期以来,即使是优秀的小学教师,如果学生出现课堂问题行为,比如学生不听课,不按时完成作业,他(她)们也会对这样的学生提出批评或要求。我个人认为老师有权要求学生学习并完成作业,使大部分学生都能按照要求办事。这既是对学生、家长、学校负责,也是对社会负责,更是作为人师的义务与责任。
当然,老师在课堂中行使这种“权力”时,必须是“人性化”的;同时也要争取得到校领导、学生家长、及社会的支持;且本着奖励多于惩罚的原则。
总之,对于学生的问题行为,教师既不可不闻不问,也不可急躁武断,而应根据具体行为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及后果,选择适宜的方式方法,并在实践中创造性地加以运用。使教学能在文明有益的气氛中进行,让小学生能真真正正在和谐的环境中学习、成长。
姓名:李春荣
地址:广东省中山市小榄广源学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