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慢班”这个名词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在中国几乎是家喻户晓。同时也是中国教育界一个比较独特的现象,为什么呢?因为据了解国外大多数国家在小学初中以及高中教育阶段是从来没有这一做法的,因而这也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虽然在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小学和初中不得以任何名义设立“重点校”和“重点班”, 教育行政部门三令五申,不得分快慢班,学校行政部门却置若罔闻。有的“明修栈道”背地里来个“暗度陈仓”,我们不禁要问?是什么动力让这么多学校宁肯违反规定也要将分班进行到底?
笔者多年从事高中教学,对这一领域比较熟悉,大多数中学在招收高一新生时都会以中考分数来作为分班的依据来进行分班,至于具体的分班方式则花样繁多,最常见的就是按照分数高低依次排序把学生分成来两部分,比如招收了1000名新生,则按照分数分成前500名和后500名,前500名学生按照成绩平均分成5个班谓之快班,后500名学生也平均分成5个班谓之慢班,当然学校不一样起的具体名称也不一样,比如快班也可叫做重点班,慢班也可叫做加强班等,还有的学校出于招生优秀生源等方面的考虑,分得更细,把学生分成三个梯队,即首先把最优秀的那一部分学生组合成“实验班”,或者叫“精品班”,“一本班”(意思是来到这个班是按照重点本科目标培养的),“宏志班”等等,余下的学生再分成快慢班。这些“精品班”或者“实验班”等等享受最集中最优秀的教学资源,这样做在招生优秀生源的时候的确有一定的吸引力。当然支持者最主要的理由是把学生分成不同的梯队是为了尊重教学规律,孔子不是也主张“因材施教”吗?学生学习基础不同,在接受、消化知识方面也有较大差异,。如果教师按照相同的教学进度向接受能力不同的学生传授知识,那必然会出现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的现象,这势必会造成教学效果的参差不齐、教学资源的浪费。
这些理由听起来冠冕堂皇,笔者认为“因材施教”或者便于集中管理等因素不能说没有道理,但是事物往往是存在对立面的,是有利弊之争的,要慎重综合利弊孰大孰小才能得出最后结论。
在我们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由于体制等各方面的原因,应试教育的影子无处不在,绝大部分学校分快慢班的初衷应该都是为了提高成绩和升学率,他们显然的认为集中优秀生源在加上最优秀师资等教学资源就能取得最好的效果,事实上常赏事与愿违,举个实例,一所县级示范性高中招生了20个高一班级,按照中考分数把前100名最好的学生组合成了两个精品班,定位是精品班的学生将来的分数都要达到重点本科线,其他的学生则平均分成了9个快班和9个慢班,第一学期考试往往是精品班各科平均分数线都要比普通班高一大截,但是随之往后差距会变得越来越小,甚至经常会出现普通班个别科目的平均分数超过了精品班的分数,越往后精品班的优势越不明显,最后高考精品班的升学率可能比普通班好一点,有的时候甚至还不如普通班考得好,这是令管理者相当尴尬的,理论上说精品班应该全体上线呀,怎么沦落到和普通班差不多了,当初的尖子生怎么一个个销声匿迹了,配备的最好的教学资源怎么没有见到效果,人们往往提出这样的疑问。
其实所谓快慢班看似科学,实则违背了教学的规律,哲学上讲尊重差异是发展的前提,差异中蕴藏发展的动力,比学赶帮才能激发学生的潜能和才智。尖子生集中到一个班级学习,学习气氛就会变得比较压抑,社会、家长、学校、老师、学生个人这几方面无形中都认为作为快班学生就是要取得好成绩,从而转变成无形的压力,考试成绩变成快班学生唯一主题,有部分学生一次考不好就变得抑郁和焦虑,有的学生认为自己江郎才尽,没有天赋即使再努力也无法再次取得好成绩,在这样的心态下,班级学习环境不是轻松快乐的,而是整天处于一种紧张和竞争的气氛当中,其实如果不分快慢班把这些尖子生平均分配在各个班级中,让他们做这个班级学习的榜样和领头羊,反而更能激发他们的主动学习热情和主人翁精神,不但在班级上学习领先,还带动了其他比自己基础差的学生的学习,可谓是双赢的结果,其实有时候分快慢班往往造成的后果就是快班没有快起来,而慢班变得更慢了。
大家知道青春期的孩子可塑性非常大,转变起来有时候是非常快的,有的孩子一旦思想转变知道主动学习后一学期之内成绩就可能飞跃提高,有的学生中考成绩不理想,正准备在高中阶段奋发拼搏全新开始的时候突然被分到了慢班,这当头一棒已把他的信心和豪情打走大半,很多学校对慢班没有升学任务的要求,只要完成正常教学任务不出教学事故就行,学校不重视,教师走形式,家长也叹气,各方面都在给学生一个消极暗示。很多孩子其实很有潜质,他们也不禁对自己产生了怀疑,反正我是慢班学生,对自己的学习不再有追求,自尊心和自信心受到挫伤和打击,潜力无法得到挖掘,有的孩子自尊心很强,出于一种青春期的逆反心理,越不受重视越容易走向反面,有的干脆自暴自弃破罐子就破摔了;上课开小差的有的是;我不学了,也不让你们学成,上课就故意捣乱。上课时乱七八糟,教师不到场,学生打扑克,玩象棋。辍学者也是大有人在,极个别敏感学生甚至会产生悲观厌世情绪,在这种环境下,一大批积极上进、充满理想、极具潜力的学生被我们教育管理者无情的边缘化,给他们青春期脆弱的心灵蒙上了一层灰色,在这种环境下,他们如何健康成长?如何让他们取得好成绩?很多慢班高考时往往全军覆没,这和我们的教育引导有着直接关系。
其实受伤害的不仅是学生,对于慢班的任课教师何尝不是一种打击,无形中也把教师划分成了三六九等,人们通常认为慢板任课教师肯定教学水平不怎么样,教师个人也会认为领导让自己教慢班无形中也是否定了自己,是对自己的不信任,没有社会的认可,教师也很难信心十足的面对和开展教学工作,再加上平时学校的各种荣誉和奖励基本上没有慢班教师的名额,不免给教师心态掺入消极因素,在这样的心态下,教学工作很难取得突破也就不难理解了。
教育的公平性通过人为的分快慢班已经基本丧失殆尽,其根本原因还是在于素质教育流于形式而应试教育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素质教育的内容是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教育应该面对各种类型、各种特点、不同发展状况的学生,这就要求我们的老师应该适应不同类型的学生,而不是一种扭曲了的“因材施教”。其次,学生在年纪小的时候并没有定性。无所谓好坏之分,至今仍没有一个科学的依据,可以判断一个学生究竟是好学生,还是差学生?可以说未成年的学生都是一块好玉,成才与否关键看为人师者雕琢的思想和手法,哪有未加工即归入次品之理?所以分班本身的前提是没有科学依据的,“以人为本”尤其要在教育中加以体现。 教育的发展始终以“人本”、“民主”、“平等”为最终追求方向,由此反观近年来一些学校依据学生成绩分快慢班的做法,笔者认为弊多利少,最后笔者呼吁,为了全社会孩子的明天,请各个学校不要再分快慢班了!
姓名:尹丛兴 李海连
地址;河北省成安县第一中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