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网 首页 >> 中华优秀教育论文>>>
 
浅谈“提问”设计的重要性

  提问是幼儿园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个过程,它也是将活动进行到底的唯一纽带;提问是指教师依据特定的活动目标,根据相关的活动内容,提出一定疑问情境进行教学问题的一种活动;提问是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教学环节。
针对如何更好更有效的提问,我园展示了一系列的活动,并针对提问的设计进行了探讨,因此,我总结出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提问要注意以下问题:
一、提问要有针对性,以适应幼儿的发展需要。
  提问的针对性应考虑问题水平、问题类型和提问的方式。
问题水平是针对认知领域的每一种水平——知识、理解、运用、分析、综合、评价——开发的一系列问题。前三种水平可以采用低水平问题,比较适合小、中班幼儿的认知特征,主要强调回忆信息与一般运用。如在《蚂蚁搬家》活动中“蚂蚁是什么样子的”、“蚂蚁为什么要搬家”、“蚂蚁可以怎样搬家”等问题就是与这三种水平的问题相对应,后三种水平需要抽象与复杂的思考,如“蚂蚁有哪些种类,它生活在什么地方”“它们以什么方式生活、生存的”适合大班幼儿的思维习惯。
  把握适合特定情景的问题类型。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不同的教学时段,提出问题的功能不尽相同。“针对性问题”的出现可以集中幼儿的学习注意力,确认幼儿已经学会什么,激发或唤起学习兴趣,也可以在教学中了解幼儿的理解情况。“提示性问题”是指运用线索或暗示帮助幼儿回答问题。例如:在小班学习的一名幼儿拿着水粉笔使劲地在白纸上画画,但什么都没有画出来。老师发现后问:“你的画和旁边的小朋友有什么不一样?”该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观察了同伴的作品,赶紧用笔沾上水粉颜料……当一个幼儿不能完整地领会提示性问题时,教师需要用一个或几个“探索性问题”来引导幼儿发现问题的答案。假如上例中的幼儿在教师的提示下,还不能发现自己的笔为什么没有画出来,教师就可以提“你的笔与其他小朋友的笔有什么不一样?”的问题。“探索性问题”还有指导幼儿澄清思路及更完整地对问题作出答案的功能。
  提问的方式一般有三个步骤:提出问题;等待,给幼儿以思考的空间与时间;请幼儿回答问题。教师提出问题的目的在于期望幼儿能给出合理的答案。要达到这个目的,教师在提出问题以后,给予幼儿一定的反应时间,允许幼儿有时间进行思考甚至同伴间适当讨论,以此来鼓励高水平的思考。这样可以极大地提高幼儿参与问题思考的积极性和问题回答的正确性。研究表明,教师提出问题与幼儿回答问题之间的等待时间至少要有3秒。另外等待时间的长短与问题的复杂程度以及幼儿对问题的熟悉程度有关,复杂与陌生的问题,等待时间可以相应增加。
二、提问要有关键性,以提供教学活动的结构和指导。
  在一个具体的教学活动设计过程中,关键问题应该被写入其中。教师要保证每个具体的教学活动目标都有至少一个关键问题,在幼儿反应的基础上再提出一些临时性的问题。这些临时性问题是对关键问题的深化与补充,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调皮鬼恐怖心》它的关键性目标在于通过画面内容,充分发挥和调动幼儿的发挥想象。所以在形式上我采用直接导入小朋友,成长中我们有很多的故事,有很多的欢乐,但我们有时也会害怕。那什么时候会害怕呢?都会害怕些什么?你知道什么叫恐怖心吗?猜猜他都会喜欢什么样的孩子呢?幼儿自由看书讲述故事恐怖心其实是什么呢?我们怎样才能战胜害怕心理?
  另一例《小老鼠过河》根据教学目标为我在活动中的提问是:“小老鼠抱了一筐樱桃准备去做什么呢?”“这幅图上你看到了什么”通过环环相扣,步步深入孩子中心,最后都发出质疑“为什么有空白页呢?”达到本节活动的关键,“为什么会空白呢,发生什么事情了么?”孩子们都进入自主的思考状态中,而对于答案“小老鼠到底怎么上岸的”又定位为弹性,只要符合故事情节发展情节,充分给予孩子思考的空间。
三、提问要有逻辑性,以深化幼儿的反应。
  逻辑有序的提问有助于幼儿在关系中思考与探究。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幼儿的原有基础、原有能力、教育活动的主题及目标,用一种精心策划的活动程序提问,使问题以一定的逻辑顺序展开。
  例如在《小老鼠过河》的阅读活动中,开始我通过讲述孩子们进行自主阅读“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一本很好看的连环画,在这本连环画中,每一页都讲了一个好听的小故事,如果把这些小故事连起来又可以编成一个更完整更好听的故事。”接着我引导幼儿将连环画中看不明白的地方提出来,让全班小朋友讨论,共同解决。最后再让创编连环画中空白部分内容。提问“小动物们可以想什么办法来救小老鼠?怎样来救小老鼠?”
  总之教师的提问是建立在幼儿思考、思维习惯基础上的,并给孩子时间和机会,对幼儿的想法给予积极性的评价,不怕幼儿失败,时而点拨、时而赞扬、时而装傻、时而沉默,巧妙而不留痕迹地引导幼儿之间的经验扩大化,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互动。


 

   姓名:郑燕杰
  地址:常州市钟楼区北港街道中心                                

                                             

 
中国教育网
www.91091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