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网 首页 >> 中华优秀教育论文>>>
 
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性学习能力

  曾经看过一篇题为《保护好你孩子的天赋》的文章,里面写到,1979年中国和美国曾互派考察团,考察对方的初级教育。中国考察团有感于美国学生的吊儿郎当,说美国的初级教育已经病入膏肓,再过20年,中国的科技和文化必将赶上和超过这个所谓的超级大国。美国考察团也惊叹于中国学生的勤奋与刻苦,得出了同样的结论。不幸的是,25年过去了,美国的教育制度共培养了几十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和一百多位知识型的亿万富豪,而中国却没有培养出一位这样的人才。最后,作者写到每个孩子都拥有独特的天赋,都有成功的希望,但我们往往只承认分数。作者呼吁父母们要保护孩子的天赋,以免再受学校的侵害。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读了文章,我心里异常沉重。长期以来,学生的学习过程,变成了追逐分数的过程。死记硬背、机械训练,挤满了学生的思维空间,以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主动参与、探究的精神,久而久之,获取新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变得越来越差,学生的创新能力得不到提高,哪里还谈什么成功。
在语文教学改革实践中,我深切的体会到,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创造的土壤,播撒创造的种子,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呢? 以下是我的几点看法:
一、培养创造性学习能力的关键在于激发学生主体参与的积极性。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有了学习兴趣,学生才能从被动接受知识,变成愿学、乐学、会学,从而产生创造性学习的热情。在语文教学中,激发兴趣的方法有很多,这里着重谈以下几点:
  1、导入激趣: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上课伊始,教师设计一个引人入胜的开头,能使学生进入课堂学习的最佳状态。例如《故宫博物院》一课,我做了如下导入设计:比尔盖茨是当今世界首富,他的毫宅共有七间卧室、六所厨房、24个浴室、一座穹顶图书馆、一座会客大厅和一片养殖鳟鱼的人工湖泊……它号称全世界“最有智慧”的建筑物、“未来生活的典范”。那么,在我国古代,作为最富有的皇帝,他的家应该是什么样子呢?下面就让我们一同走进古宫,去领略一下皇宫的风采吧。这里以世界首富比尔盖茨的毫宅与皇室作对比,引起学生尽快阅读课文的欲望.2、添加小标题激趣:叙述性较强的课文,采用这种激趣法能使能使学生尽快地了解课文的故事梗概,总体把握课文内容,为分析人物,赏析文章,作好铺垫。例如《我的叔叔于勒》《孔乙已》《范进中举》等课文都可选用这种方法。如在学《我的叔叔于勒》时,为了让学生尽快熟悉文章的内容,我让学生根据故事情节用对联的形式给文章添加小标题。当然,这里的对联,并不要求严格的对仗。根据盼于勒――赞于勒――遇于勒――躲于勒这个情节,有些同学是这样拟的:来信发财穷变富,欢天喜地盼叔叔; 花光积蓄是流氓,富有报答成正直;高高兴兴去旅行,轮船巧遇贼于勒;厌恶诅咒咫尺天涯,唯利是图躲避回家。
  拟制的过程中,学生不停地品读课文,思考归纳,斟酌用词,课堂上老师讲学生听的昏昏欲睡的状态不见了,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表演激趣.游戏是学生的最爱,没有几个学生会不爱游戏的。教学过程中,把易于角色扮演,故事性较强,表演难度不大的课文由学生自主改编成课本剧,自导自演,在无限兴趣之中掌握课文内容。例如在讲《石壕吏》时,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表演《石壕吏》。每一组表演完毕,其它小组的成员对他们的表演进行评价,然后小组长打分。学生的评价很到位。如一小组在表演时,完全变成了搞笑,当老妇人说要去前线时,竟然说“我会煮方便面”,引得同学哈哈大笑。有的同学就评论说,这一组的表演只注重搞笑,而没注意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即对老妇人的同情,因此不能得高分。就这样,学生学会了在表演中体会人物的语言,把握人物的性格,从而更深刻地理解了文章的内涵。
  课堂中引进游戏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从而培养了学生创造性学习的热情。
二、创造性学习能力的养成,离不开教师创造性教学理念
  教师的教学理念,决定了上课的方向。先进的教学理念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那么教师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
  1、平等对话。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的学习只有在民主、平等、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才能获得最佳的效果。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只有民主才能解放最大多数的创造力,而且使最大多数人之创造力发挥到最高峰。”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的教学作风必须民主,课堂氛围要相对宽松自由,充分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即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权利和学习个性,让学生自己读书,自己寻找答案的机会和时间。让学生读有所思,读有所得,读有所创。教师要以平等的姿态同学生一道质疑答题,相互讨论。教师对学生的见解、感受,只要言之成理、自圆其说,有创新价值,哪怕只是一点,都应给予肯定表扬。
  2、合作探究。孔子云:不愤不发,不悱不启。而我要说的是,当学生想知道却又不知道,想说可说不清楚的时候,教师也不必急于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学会小组学习,合作探究。俗话说,三个臭皮匠塞过诸葛亮。如在学《观潮》时,我就放手让学生自己学,自己讲。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先是结合注释疏通文意,然后,让每一组选一个段落来学习,赏析,最后,每个组选一个代表给大家讲解。学生们不会的问题先在组内讨论解决,解决不了的,老师再解答。
  学生在热烈的讨论中积极思维,相互启发,极大地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小组代表的发言也非常精彩。如学生总结:第一段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手法,从形,色,声的角度来写潮水的雄伟壮观……最后一段讲观潮的人多,侧面烘托了潮水的壮观景象,如果不这么壮观,就不会引来这么多的人观看。有学生还提出质疑:既然这篇文章是写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开头一段是正面描写,最后一段是侧面描写,到此为止,湖水的气势已经写尽,为什么还要写中间两段的水军演示图和吴儿弄潮图呢?中间两段去掉是否可以呢?学生们又讨论开了,有的说,去掉内容单一,不美;有的说壮观的潮水正好和弄潮的表演相得益彰,两者互相映衬……我笑着表扬了同学们的发言,然后总结到:如果说潮水图是一幅壮观的风景画,那么弄潮图就是一幅绝美的风俗图,风景因风俗而增色;风俗因风景而添辉。这样的讲解,解答了学生心中似是而非的困惑,令他们意犹未尽。
  实践证明,让学生全面参与教学活动,自己读书,自己讲课,学习效率明显提高,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有了显著的提高。
  3、鼓励质疑。传统的课堂,往往是老师讲,学生听。长期下去,学生易养成懒惰的习惯。教师要鼓励学生不断地质疑问难,并挑起争辩。为他们创设一种思考的情境,改变学生在课堂上通常有的那种松驰的心理,让他们的思维始终处于一种紧张的、活跃的状态,“迫使”他们主动去思考、去探索、去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来解决面临的问题。
如在讲《湖心亭看雪》时,我先让学生自学,谈谈自己阅读后的感受,并提出自己的疑问。学生静静地思考,每个同学都沉浸在张岱为大家所描绘的雪景之中。这时,一个平时成绩很差爱调皮捣蛋的陈强忽然对我说:“老师,作者明明是和舟子一起去的,怎么反说是 ‘独’往湖心亭看雪呢?”我听了,很高兴地说:“你学习真投入,学会思考了,真不错。”接着,我又对全班同学说了这个问题,看哪些同学能帮助他解决。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跃跃欲试,有的说作者很孤独寂寞,有的说作者看不起舟子,不拿他当人……我给学生提示说:“我们曾经学过的带有‘独’字的句子有哪些?”学生回忆说:“晋陶渊明独爱菊”,“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接着,我又启发道:“在这两个句子中,两个各‘独’ 字有什么含义?”学生说,前一个‘独’可以看出陶渊明的隐逸情怀,后一个‘独’字可以看出周敦颐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情怀。然后,我把话题一转,对学生说:“那么,在本文中,这个‘独’字有哪些特殊的含义?可以结合作者的身世来谈一谈。”学生们恍然大悟,说这个‘独’字也可以看出他与别人的不同,大冷的天,别人在家睡觉,他却来赏雪,富有闲情雅致;也有的同学说,可以看出他的孤傲……至此,从一个“独”字上,学生们体会到了作者蕴含的情感。
  教师要经常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特别是不同于教师和教材的见解,改变学生总是跟着教师和教材转,不敢越雷池一步的局面,使学生敢于打破思维定势,发展求异思维。独立地阅读和思考新知识,长时期的实践训练,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就会提高。
  4、激励赞赏。汉语是世界上最丰富的语言,教师在上课时,也不要吝啬自己的语言,对学生的出色表现,要适时、恰当地进行鼓励表扬,激发学生的潜能,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 “说得真好”“太精彩了”“你一定会成功”……不知不觉中,学生的信心增强了,积极性也会随之调动起来。如我们班孟晓达同学,基础很差,各科都是挂红灯,唯有对语文感兴趣,这与我对他的鼓励分不开。他的作业认真了,我就对他说:我很欣赏你的字,你是全班男生中写字最好看的;他的作文按时交了,我也会鸡蛋里挑骨头似的找那些可圈可点的地方,然后对他说,请记住,你也能写出好文章,你很有潜力……一个很怕作文的女生写出了一篇好的文章,我对她说,真是才女,连我也写不出。学生内心的激动可想而知。一次表扬胜过千百次批评,不停的表扬,会对学生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再坚硬的冰面,也经不住温暖春风的吹拂。久而久之,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就浓厚了,创造性学习的热情就会提高。
  5、当然,创造性学习能力的培养还需要以方法的指导为基础。只有把方法教给学生,才能让学生达到“自能读书”“自能作文”的目的。长期的语文教学中,重教法,轻学法,导致“少慢差费”的毛病。教材只是一个例子,教师的作用就是通过这些例子,让学生达到自能读书的目的,教是为了不教。教师在教学时,应让学生养成查工具书的习惯;学会预习,弄清文章的内容;在预习的过程中,提出自己的疑问并主动去试着分析解决;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观点及情感;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体会作者独特的写作方法;能够品读赏析文章中的精彩之处……有了方法,语文学习就不会是一个摸不到底的深洞。
三、培养学生创造性学习能力的关键是教师具有创造性教学能力
  俗话说,名师出高徒,很难想像一个平庸的教师会培养出杰出的学生,要想给学生一杯水,教师不能仅满足于一桶水,而要变成一条河。因此,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使自己成为一个具有创造性教学能力的人。为此,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转变观念。改变传统的上课模式,确立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观念。放手让学生去学,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
  在课堂上,教师不妨把说话的权利让一些给学生,把黑板也让一块给学生,甚至讲台也可以有计划地让给学生。
  其次,要有渊博的知识。素质教育,不仅给学生提供了创造的舞台,也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但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而且还要拓展学科以外的广博的知识,使自己的知识不仅“专”而且“广”。只有这样的教师,才受学生的喜欢,也只有这样的教师,才能担当教育改革的重任。同时,教师应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不断丰富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完善教学艺术,提高育人能力。
  再次,教师要有一颗纯净之心。这里的纯净一是指教师对事业的热爱,不含杂质,不为名利,无私奉献,对自己的工作充满热情,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勤勤恳恳;二是指教师对学生要有热情,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很难想象,一个感情麻木、对学生冷漠的学生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的情感是学生学习兴趣的催化剂,是学生思维的激活剂,教师应用他的热情,感染学生,点燃学生情感的火花,从而使学生对教学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
   事实证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的方法和渠道是多种多样的,只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挖掘、总结,我们的课堂就会充满生气、活力,我们的语文就会成为学生愿学、乐学、会学的语文,我们的学生就会成为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


 

   姓名:张振华
  地址:济南七贤中学                                

                                             

 
中国教育网
www.91091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