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网 首页 >>与名师对话,学“高效课堂”>>>
 


与名师对话,学“高效课堂”

作者:侯伟锋      专业分类:学科教学语文
关键词:魏书生;教学法;教师;学生;高效课堂
摘要:教学生活中,很多老师靠着传统的班级授课方法,凭滔滔不绝的口舌,送走了一批又一批的学生。课堂上,对于勤于思考、好问求知的学生,感觉自己激情昂扬、妙语连珠,恨不得尽己所能、倾囊而出;对于呆若木偶、形神分离学生,又感叹自己语言的无力苍白:“任你口若悬河,我自无动于衷”。感觉在教学的舞台上,教师是主角,自编自演;学生仅是观众:好观众被主演者的投入和剧情打动,逐渐融入其中;挑剔者任你卖力演出,冷眼旁观,俨然置身事外,与己无关。困惑、尝试、摸索、探求。    怀着百般的探寻,认真地、专心地聆听、学习了名师魏书生老师的课堂教学后,静下心来,细细的品味,甚至一个环节一个阶段的分解他们的上课程序,再与自己以前的课堂进行对比,逐渐体味到他们的妙处。尤其是对学生状况的惊叹:主动参与、积极活跃、思维敏捷、理解准确、从容大方、语言流畅,点评到位、条理清晰、层次分明,已截然不是往昔的被动接受和疑惑表情,是真正融入课堂,是师生共同演出的教学剧。    于是,我再次翻开教育学理论书籍:教学过程是一个由指导系统、学习系统、反馈系统构成的网络系统。它通过教师(指导主体)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传授教学内容,使学生(学习主体)积极参与其中,理解应用内容,从而产生出一种教学效果(反馈系统)的复杂运作。其实质是两个个性主体相互作用的过程,而相互作用得结果则由反馈系统进行双向传递。
正文:与名师对话,学“高效课堂” 【摘要】 教学生活中,很多老师靠着传统的班级授课方法,凭滔滔不绝的口舌,送走了一批又一批的学生。课堂上,对于勤于思考、好问求知的学生,感觉自己激情昂扬、妙语连珠,恨不得尽己所能、倾囊而出;对于呆若木偶、形神分离学生,又感叹自己语言的无力苍白:“任你口若悬河,我自无动于衷”。感觉在教学的舞台上,教师是主角,自编自演;学生仅是观众:好观众被主演者的投入和剧情打动,逐渐融入其中;挑剔者任你卖力演出,冷眼旁观,俨然置身事外,与己无关。困惑、尝试、摸索、探求。    怀着百般的探寻,认真地、专心地聆听、学习了名师魏书生老师的课堂教学后,静下心来,细细的品味,甚至一个环节一个阶段的分解他们的上课程序,再与自己以前的课堂进行对比,逐渐体味到他们的妙处。尤其是对学生状况的惊叹:主动参与、积极活跃、思维敏捷、理解准确、从容大方、语言流畅,点评到位、条理清晰、层次分明,已截然不是往昔的被动接受和疑惑表情,是真正融入课堂,是师生共同演出的教学剧。    于是,我再次翻开教育学理论书籍:教学过程是一个由指导系统、学习系统、反馈系统构成的网络系统。它通过教师(指导主体)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传授教学内容,使学生(学习主体)积极参与其中,理解应用内容,从而产生出一种教学效果(反馈系统)的复杂运作。其实质是两个个性主体相互作用的过程,而相互作用得结果则由反馈系统进行双向传递。 【关键词】 魏书生;教学法;教师;学生;高效课堂 一、学习魏书生老师之精华   魏书生老师是中国著名的教育改革家,他从事教育工作40年中,教了34年语文课,当了22年班主任,做了23年校长。他在教育教学和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方面,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在当今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探索高效课堂的今天,仍然是值得我们全体即将走上教师岗位的我们借鉴学习。 1、六步教学法   魏书生老师在教改实践中,在新的教育思想指导下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为中心,重视科学与民主,创造了六步教学法:   ①定向。就是确定学习目标、重点。   ②自学。学生把课本通读一遍,不懂的地方,留待下一步解决。   ③讨论。前后左右每四人为一组,把自学中不懂的地方提出来,互相讨论;讨论也不能解决的问题,留待答疑去解决。   ④答疑。也是立足于由学生自己去解答疑难问题。由每个学习小组承担回答一部分问题,然后由教师回答解决剩下的疑难问题。   ⑤自测。根据定向指出的重点、难点,以及学习后的自我理解,由学生拟出一组十分钟的自测题,由全班学生回答,自己拿出红笔来评分,自己检查学习效果。   ⑥自结。下课前,每个学生在自己座位上口头总结一下这节课的学习过程和主要收获,在不同类型的学生中选一两名单独总结,使学生接受的信息得到及时的反馈。   六步教学法以知、情、行、恒相互作用的规律为依据,重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知,就是使学生认识求知的重要,唤起求知的欲望。情,就是让学生体验获得知识的欢乐和幸福。行,是让学生了解自身学习活动的方向和规则,提高效率。恒,就是在学习中要有恒心,坚持到底,不半途而废。 2、课堂教学十要求   魏书生老师追求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在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课堂教学十要求:   ①每堂课都要备课,老教师可以用旧教案,新教师的教案也不用写得太详细,但一定要有备课簿。   ②每堂课至少要有三类不同的学习目标,供同学们选择,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   ③教师讲授时间不超过20分钟。大部分学生能看会的,老师不要讲,把更多时间还给学生去读、去想、去查资料、去讨论、去练习。   ④堂课上学生发言不少于10人次。学生也可以替老师讲难点、讲重点;当然也可以提问题,谈看法。   ⑤课堂上学生动笔、动手、动口时间不少于10分钟。   ⑥处理偶发事件不超过20秒,以减少老师们发火的机会,增长教育智慧。   ⑦请学生做课堂教学总结,每节课请一两名学生谈一两条看法。   ⑧至少留三类不同层次的作业,以使不同水平的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循序渐进的作业。   ⑨下课后的课间10分钟,不离开学生,学生做操就和他们一起做操,学生在室内,就坐在教室里找三五个学生谈谈心,聊聊天,商量商量怎么学习更愉快、效率更高。   ⑩在教案上写一句话,这节课成功在何处。教师固然要反思,但我觉得首先要正思,找到自己的优点,找到学生喜欢的环节,坚守坚守再坚守,发展发展再发展。这样反思发现的那些不足,才会一点点地减少。3、学生每天要做“七个一分钟” 3、“七个一分钟”   魏书生老师要求学生每天要做“七个一分钟“,对学生有好处,时间成本不高,有时间可以多做;时间紧时,十几分钟也挤得出来。经济成本也不高,做家务,唱好歌,踏步,注意力,演讲都不用花钱;写日记买本子,读名著买书,也花不了多少钱。学生每天要:   ①做家务劳动,至少一分钟。②写一篇日记,至少一分钟。③唱军歌、唱校园歌曲、唱好歌,至少一分钟。④挺胸、抬头、大摆臂、高抬腿、踏步,至少一分钟。⑤练一分钟注意力。⑥练一分钟演讲。⑦带中外名著或好人传记上学,至少读一分钟。 二、自我教学法些许反思    学习了魏老师的教学法,自己深刻反思,痛定思痛,辗转反侧,难以成寐,思忖良久,将身边的现实与理论结合起来,感悟颇多: 1、要构建和谐统一的教学过程,教学内容的传授是教学过程的关键。即指导系统和学习系统的协调结合。    ①要有课堂应变能力    在这其中,指导系统举足轻重,它是考察指导主体——老师是否能真正驾驭课堂的标尺。高效课堂中正是体现了这一点,它对老师的课堂应变能力更是更高要求。面对课堂上学生每一个不可知的问题,每一个不可知的场景,应该要有随时应变的能力,即随时能处理突发问题的应激性。    而我,由于长时期受沉闷的传统教学课堂的影响,自认为学生不会提出有深度的问题,而缺乏充分的心里准备;另外,我对学生的实际状况一无所知,“知己而完全不知彼”;加之是第一次学习这么专业的知识,时间实在难以把握,应接不暇,只能是手忙脚乱,仓皇应对了,结果只能是差强人意。    ②老生常谈因材施教    “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教师并不是简单的把教学内容一股脑地倾倒给学生,必须依据学生个性差异、气质特征、学习基础、兴趣爱好,不同能力等各方面,灵活的采取不同的教育措施,因势利导,取长补短,有的放矢地用不同种方法进行教学,游刃有余的驾驭课堂,达到每节的教学目的。当然这要靠教师平常的辛苦摸底:“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论语•为政》)。了如指掌地了解每一个学生的性格经历,学习特长的情况,课堂上谁的板书写得好,谁的语言流利,谁的总结性好,谁的逻辑性严密,都要心中有数。当然,这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到的。    ③启发诱导、学思并重    在课前预习做导学案、要根据班级学生学情实际,兼顾不同层次的学习小组,有梯度的设计导学案,注重启发诱导去开发每一个学生的智力潜能。课堂环节尤其是如此:“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孟子•尽心上》)激发学生,小组讨论及时指导,给学生指引一条正确的思维理路和方向,让学生自己思考,进行分析综合找寻探索知识结论,做到“官教兵、兵教兵”。提出问题,循循善诱,开启其智,让学生自己得出答案:“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学记》)。引导而不是牵掣,就能处理好教与学的矛盾使之和谐融洽;激励而不是强制,学生就感到学习轻快安易;启发而不代替学生得出结论,就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这里教师就做到了因人而异,因材施教,达到了传道的目的。教师的行为应根据学生不同的成熟程度不断调整,并不是消极适应。教为了学,教学行为是积极提高学生成熟程度的过程。最终使教师的指导系统与学生的学习系统和谐一致。    ④运用情感教育。即要有激情,教师首先得全身心的融入课堂,勿受外界环境的影响。情感教育是课堂教育中重要的一环,它是打开学生心灵的启动器,是融洽师生关系,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重要手段。它很大程度上影响师生的思想行为和教学效果。教师应创设良好的课堂心里气氛,努力激情引趣,言美善听。“传道”时以情激情,充分展现语言的无穷魅力,注重融入全身心的情感。以境育情、融情入境,创设情感教育的良好情境。如地理老师展现大量的环境污染的图片,激发出学生探究“城市化进程中的负面影响”的欲望。以情育情,以情动人,打开情感教育的大门。如语文老师声情并茂的朗诵,让学生身临其境,品味文字的魅力。以知育情,以情促知,挖掘情感教育的深度。如历史老师以材料史实还原真实的历史,使学生古今结合,知晓“大道”。“嬉笑怒骂、说笑文白”皆见于课堂。抓住学生的情感之线,扣出师生“指导与学习”的双线共鸣之音,从而赋予各学科知识鲜活的生命。而我,太拘泥于高校课堂的模式,没有放开手脚,展现平素自己的情感教育风格。 2、进行师生间角色的转化。    这是我在其他名师课堂看到的最大亮点。其实这是一个心里角色转化的问题。教学过程中要把握学生的心理,引发兴趣,充分调动学习主体的积极参与性,做一个胸有成竹、游刃有余的课堂组织者和驾驭者:鼓励学生小组讨论并保持纪律;及时表扬学生独到见解,“官兵互教”(学生展示);中肯评价学生的能力(学生点评);点拨学生的疑团(学生质疑,老师总评);高屋建瓴的总结本节内容;对习题进行启发诱导(当堂检测);核心解释重点难点等;环环相扣,有条不紊。尽了一个“师者”的职责---“传道授业解惑”;同时,又做了一名“旁观者”,欣赏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在轻松地自我探索中认知,体验主演的感觉。而我,还是没有摆脱传统模式的束缚,心理上没有做到充分的准备。 3、水到渠成。通过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应用——即反馈系统显示出教学效果来。    课堂教学过程完成,并不意味着教师大功告成。衡量教学结果的重要因素,就是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应用情况。通过课堂检测的手段,及时反应出教学效果,才能使教师全盘了解知识的掌握程度,寻找弱差点,对症下药,各个击破,使反馈系统提出的问题得到解决。至此,才完成“教与学”的相互作用。“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礼记•学记》)”一次次与名师结对子,一次次模拟课堂教学的实践,既有不尽人意,但更多的是欣喜和感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教学真经就在身边处”。 【结语】 与名师对话,学“高效课堂”,愚以为无论哪种教学法,既是教学模式,又是教学理念。它的目的旨在促进不同程度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共同实现学习目标,并以成绩为激励依据,全面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个性和谐发展。 所以,为使师生合作学习中避免效能低下资源浪费的结果,教学中不仅要遵循一些合理的教学法的特点和规律,而且要从实际出发,充分考虑所带班学生的学情现状。因此在具体行动策略上,我们只有采取相应的妥当的做法,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书目】 1、《论语•为政》 2、《孟子•尽心上》 3、《礼记•学记》 4、《语文教学探索》 魏书生 河南教学出版社1990年 5、《高效课堂22条》 李炳亭 山东文艺出版社2009年 6、《语文名师课例研读》 魏小娜 重庆出版社 2013年
作者:侯伟锋
所在学校:西南大学文学院
 
中国教育网
www.910910.com
投稿邮箱:TEL15910883915@126.com
咨询电话:(0)15910883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