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网 首页 >>浅谈语文课上如何恰当处理学生的课堂回答>>>
 


浅谈语文课上如何恰当处理学生的课堂回答

作者:刘双      专业分类:汉语言文学
关键词:提问技巧 课堂回答 应变能力
摘要:安•谢•马卡连柯曾经指出:“教育技巧的必要特征之一就是要有随机应变的能力”提问对教与学都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如何恰当处理学生的课堂回答尤为重要。课堂上学生回答问题的不同情况教师应当针对性地加以引导,以激活学生思维。
正文:浅谈语文课上如何恰当处理学生的课堂回答 【摘要】安•谢•马卡连柯曾经指出:“教育技巧的必要特征之一就是要有随机应变的能力”提问对教与学都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如何恰当处理学生的课堂回答尤为重要。 【关键词】提问技巧 课堂回答 应变能力 前 言 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教师不仅要教,而且要导。”如何导呢?他说“一要提问,二要指点”。 课堂提问和课堂回答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提问可体现教师对学生的启迪和引导技巧,而学生的回答则是学生多方面的信息反馈,既能体现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也能反映出学生课堂学习的态度及注意力的集中程度。因而,老师对学生的回答要有敏锐的辩知能力,并能作出恰当的处理。处理得好,则会大大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处理不好,则可能影响学生对本堂课的学习情绪及至对本门学科的学习兴趣。  每个教师都会有这样的体会,当你把精心设计的一个问题拿来向学生提问时,学生的回答往往不如人意,不是回答得不够全面就是回答得不够正确或不够深刻,甚至有的学生一无所知故意扰乱课堂,面对这种局面,有经验的教师当然不会马上把正确答案抛给学生,他会采取一些恰当的措施来一步步地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下去,直到让学生回答正确为止。   那么学生回答问题不够深刻、全面、正确,甚至一无所知故意扰乱课堂,教师应如何进行处理呢?根据教学实践经验,下面谈谈我肤浅的认识: 一、回答正确: 1、答案意思相近: 学生说出了教师所期盼的答案,是否就大功告成了呢?不是的。对于这种情况,我们也还得区别对待。如果答案是唯一的,解题技巧上也很一般,可对学生适当加以表扬,然后提示他坐下。如果答案不唯一,或解题技巧性比较强,则可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怎么做出来的,让其他学生分享解题的方法。还可以要求他进一步思考是否有其它方法,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如:《大作家的小老师》一文中,具体说说萧伯纳究竟有哪些“感触”? 学生A:一个人不论取得多大成就,都不能自夸。 学生B:对任何人,包括对小孩子,都应该平等相待,永远谦虚。 学生C:小姑娘竟学着萧伯纳的口吻说道:“请你回去告诉你的妈妈,说今天同你玩的是苏联小姑娘娜塔莎”。 学生D:小姑娘的话语给了他感触。 同学们的回答都对,但又不完全,这就需要老师做引导和鼓励让同学们多读、多动脑,再说得更完整些。 2、答案完全正确: 善于动脑的学生一看题,经过思考后,就能说出答案。对于这样的同学,不仅要加以肯定,而且让他说出是怎样想的,同时,也让其他弄不懂的同学明白答案的由来,这样的同学不仅得到老师的表扬,也得到了同学们的夸奖。   二、回答不正确,但有一定的价值。 这种情况也是很常见的,学生的回答往往很难刚好与标准答案相符。比如,表述不清,答案似是而非或答题不完整。鉴于这种情况,教师可先稳定一下学生的情绪,鼓励他尽量表达,把想说的意思说清楚,或就其中某一点加以点拨,让学生自己说出正确的答案,然后对学生的表现加以肯定,如此处理,大多数学生会很受鼓舞,接下来的课自然会听得更加专心。如果学生的回答是完全错误的,但只要反映得出他围绕教师所提的问题加以思索了,谈出了自己的观点,也是有一定的价值的,思索的过程就是他思维得到训练的过程,他说出了错误的答案,对后面的学生的回答多少会有一点启发,同时也反映了教学上的某点不足,以便教师和学生引起重视,也是值得鼓励的。如:《大作家的小老师》一文中,萧伯纳称自己是“世界有名的大作家”,反映了萧伯纳怎样的思想? 学生A:他很有学识,知识渊博。 学生B:是个了不起的个大人物。 学生C:想让别人都知道他是个什么人。 说明学生没有真正读懂,还不能深刻理解这话的意思。对于这样的情况,老师就需要去点拨,让学生自己思考,说出正确的答案,然后对学生的表现加以肯定,这样一来,大多数学生很受鼓舞,就能专心听课。 如:在学习《微笑着承受一切》这一课,你敬佩桑兰吗?联系上下文内容说一说,然后写几句话表达你的敬佩之情。 学生A:不敬佩,摔的那么伤,没死。去医院还要浪费医药资源,浪费国家的金钱。 学生B:敬佩,在队友们面前没掉一滴眼泪,假装不疼,想让别人同情她,可怜她。 对于这样的学生,他们的想法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不能一口否定,讲通道理,让他们真正了解桑兰,知道桑兰是一个勇敢的,能够吃苦耐劳的、意志力很强的女孩。 三、答非所问,甚至有搅场、捣乱的意味。 这一类的学生,虽说为数不多,但大多数的教师在教学中多少都会遇到几个,他们往往学习不专心,成绩也不够好,上课却爱找茬,如果不能恰当处理,所造成的负面影响也是不可小看的。当出现这种情况时,我们教师一定要保持冷静,分析情况,慎重对待,切不可雷霆大发。如果学生只是自己注意力不集中,或有意开个玩笑,以搏他人一笑的,我们大可不必探究,课堂上笑一笑,缓和一下课堂气氛也是好的。如果是恶意扰乱,对课堂教学有一定影响的,则可视学生的表现,或作冷处理(如瞪其一眼),或针锋相对加以辩驳,或顾左右而言其他,或以纪律性、学习目的性来约束他,总之,设法使之有所收敛即可,情节严重的,亦应等到课后再去彻查根源,找其谈心,弄清原因,然后“对症下药”,进行恰当的处理。切忌在课堂是采取激烈措施,激化对抗情绪,进而影响整个课堂。 安•谢•马卡连柯曾经指出:“教育技巧的必要特征之一就是要有随机应变的能力”。有了这种品质,教师才可能避免刻板公式,才能估量此时此地的情况的特点,从而找到适当的手段并且正确地加以应用。如:在一次的班会课上,我让同学讨论“应该怎样才能更好改进同学们的学习方法,让同学们能够自觉自主地学习?”我的话才刚说完,有一位同学大声的说:“有什么好讨论的,我不想读书。”这时,我看了他几眼,暗示他,不要大声说话,他看着我,不但没有转机,反而显出了一副吊儿郎当的样子。这时,我故意提高嗓门严肃的问:“你们来学校的任务是什么?父母对你们的期望是什么?”顿时,教室里鸦雀无声。然后,我平下心来,与同学们进行探讨班会课的主题。同时也告诫了那位同学读书的重要性,班会内容也正常顺利的完成。 怎样恰当处理学生的课堂回答是教师教育机智的一大体现,也是教师教学艺术的技巧,我们不可不认真对待。特别是面对现在的学生,他们在社会的发展下,父母的影响下,思维越来越活跃,也越来越复杂,就要求教师耐心细致地加以分析并作出正确引导,指点迷津,交给学生一把解决问题的钥匙。决不能简单地把正确答案一说了之,更不能对学生加以批评和嘲讽。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获取更多的知识。 参考文献: 1。《课程改革与问题解决教学》 陈爱苾 2004年5月第1版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课堂教学技能》 张学敏 2000年6月第1版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3。《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法》 熊开明 2004年5月第1版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4。《新课程评价操作与案例》 严育洪 2004年5月第1版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刘双
所在学校:云南省施甸县仁和镇勒平小学
 
中国教育网
www.910910.com
投稿邮箱:TEL15910883915@126.com
咨询电话:(0)15910883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