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点燃聋哑学生的希望之火
作者:蒙泽红 专业分类:班主任工作 |
关键词:班主任与聋哑教育、学生特征、两心工作
|
摘要:本文认为,虽然聋童失去了聆听的能力,但是他们的视觉、触觉、嗅觉和味觉都很好;虽然上天没有赐予聋童健全的身体,但他们从未向命运屈服。作为这一特殊群体的班主任,要积极借鉴和吸收国内外的优秀管理经验,以形成符合学生实际的管理方式和方法;了解性格特征——做好“两心工作”——点燃希望之火,努力学习——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
正文:2002年7月,毕业于贵定师范特殊教育专业的我,期盼着有一天“能学有所用”。 2009年9月,终于迎来了我高兴的日子——到特校任教。高兴之余也有些顾虑,因为毕业后我一直从事普通教育工作,原来在师范学习的特殊教育知识已渐忘。如今通过近一年的努力,我初步摸索到了一些好的管理方法。本文欲就聋哑学生的管理问题,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了解聋哑学生的“特征”,做到管理“心里有数”
从远处看,这些孩子的外表看起来与常人没有多大的差异;可是每当与他们近距离接触时,便会感受到他们比我们缺少了很多东西。如:他们的生活里没有声音,没有旋律,他们不会叫“妈妈”,不能听到“爸爸”的呼唤,只能通过简单的手势来表达喜怒哀乐,比画着对生命的无奈。我们如何理解和关爱他们呢?
本人通过近一年的观察和了解,我班中的7个聋哑学生中,最小8岁,最大16岁。由于生理上的缺陷,有的丧失听力,有的仍有微弱的听力。他们的视觉、触觉、嗅觉和味觉特别好。和他们交流时,主要靠“视觉”和“手势”。他们对“形像而又直观的东西”反应“很敏捷”,但是逻辑思维或者抽像思维能力却很落后。他们的情绪很不稳定,有时晴有时雨:有时破涕为哭,有时转怒为喜。
聋哑学生的这些性格特点,并不完全是先天性的,有些是受到后天性因素的影响而形成。如:(1)社会的歧视;(2)父母骄宠溺爱、淡漠遗弃及父母粗暴对待。
因此,作为班主任,要坚决抵制社会的各种偏见,积极争取社会各种力量的支持;要依据聋哑学生的性格特征,坚持不懈地培养他们的交往能力和语言的能力,并通过他们的视觉、触觉、嗅觉和味觉等来弥补听觉缺陷,让他们早日找回自我,正确看待社会和身边的人,正确对待自己的学习和生活。
二、做好“两心工作”,点燃希望之火
首先、班主任要积极引进教育管理新理念,做好自己的“责任心工作”。作为班主任,要博览群书,搞好教研;要收集素材,拓宽视野;要虚怀若谷,包容学生;要学好手语,学会沟通;要学会剪纸技术、绘画及舞蹈等诸多方面的技能。
⑴以“收集素材,拓宽视野”为例,谈谈本人的一些做法:为了使管理更贴近学生的生活,本人在网上搜索到了一些聋哑人成长的影片,如长春电影制片厂最新出品的电影《大东巴的女儿》。该影片对我和学生的震动非常大,使我们久久不能忘怀:这是中国第一部反映云南地区纳西族风情的电影,着重表现了聋哑女孩和西自强不息、挑战命运的奋斗精神。
⑵积极引进“赏识教育”管理理念。
赏识教育是世界著名的六种教育方法之一。赏识教育源于父母教孩子“学说话、学走路”成功率百分之百的教育现象,是这个教育过程中的“承认差异、允许失败、无限热爱”等奥秘的总结,是周弘老师首倡并全身心倡导、推广的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它与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教育思想是一脉相通的。周弘老师曾用这种教育方法将双耳全聋的女儿周婷婷培养成了留美博士生,并用这种理念培养了一大批“周婷婷”,被新闻媒体称为“周婷婷现象”。
因此,我们要时刻留心教育对象的点滴进步并及时对他们正面表扬和激励,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使他们萌发努力学习的念头。
⑶“融合教育”的魅力。融合教育是相对于传统的隔离式教育提出来的 ,也称为“社会融合”、“混合教育”、“一体化”。“融合”就是要让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和少年都能接受到良好教育,让他们和他们的家庭充分感受到和谐社会中的教育公正和公平。这种特教与普教相结合的教育已是世界潮流,国外有很多年的经验。在中国,融合教育的主要形式是“随班就读”和“特殊班”。近些年来,我校教师很重视该种教育方式,如2010年4月,我校与城关镇中学进行了联谊活动,很好地落实了“融合教育”管理理念。通过交流,我看到了两校学生的真情,更感受到了融合教育的魅力。 其次、班主任要协调好本班教师成员间、家长与学校间的相互关系,做好本班其他教师和学生家长的“责任心工作”。 为了搞好班集体建设,班主任很有必要与搭班教师交流心得体会,积极采纳好的意见和建议,形成团结向上、积极进取的教师团队。这样做的意义在于:一方面可以避免班主任单打独斗的尴尬局面出现,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增进教师成员间的和谐关系,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条件。
为了更有效的管理聋哑学生,班主任还得经常与家长交流,听取并采纳可行的意见或建议。这样做,一方面有利于家、校教育资源的互补,另一方面让家长放心,从而理解和支持学校的管理工作。每当家长们听说自己的孩子有惊人的进步时,他们的连声“谢谢”表达内心的想法,也是对我校取得成绩的肯定。我校之所以有今天的发展,这与学生家长的关注和师生共同努力是分不开的,如今已取得了许多可喜的成绩:(1)2007年8月,我校学生参加了“贵州省第五届盲、聋、启智学校学生艺术汇演”,舞蹈《布依欢歌》荣获三等奖;(2)2008年8月,学生参加了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举办的“第三届未来之星总动员绘画比赛”, 荣获1个金奖和1个鼓励奖;(3)2009年5月,学生参加了“黔南州第五届残疾人艺术汇演”,舞蹈《火火中国情》荣获金奖。其中,《布依欢歌》和《火火中国情》是由聋哑儿童在老师的手势指挥下进行表演的,学生以优美的舞姿、整齐的舞步给观众使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最后、做好聋哑学生的“自信心工作”,努力学习生存之道,成为社会有用的人。 (1)制定班规,规范学生的行为,形成良好的学风和班风。如:选做事踏实而又能带头的同学当班长、成绩优秀的同学担任学习委员、讲究卫生的同学担任劳动委员……;开展文明评比活动,形成你追我赶的学风和班风;规定人人要学会打手语歌曲《感恩的心》。通过推行培养班干、制定班规等管理措施,使我班学生的不良行为得到了纠正,他们在认识他人和认识自我中有了积极的社会观、生活观、学习观。
(2)关爱学生,让他们也学会“爱他人”、“爱社会”。马克思曾说:“用爱来交换爱!”这句经典名言告诉我们:班主任要让学生有爱心,就必须与学生频繁接触,只有了解和理解他们,取得信任,才有可能与他们成为朋友。可以说,师生之间的良好的情感基础是教育成功的前提。班主任、学生间真挚的情感,会激起学生对班主任的信任感和亲切感,从而乐于接受班主任讲解的道理,产生对学习和生活的爱。
记得19世纪有个叫做海伦•凯勒的美国盲聋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她的成长,她的成功,除了她自己不屈不挠的奋斗的因素外,还与她的终身教师莎莉文女士忘我奉献、博大执着的爱有着密切关系。海伦•凯勒在自传中动情的说:“我的老师与我相亲相爱,密不可分,我永远也分不清,我对所有美好事物的喜爱,有多少是自己内心固有的,有多少是她赐予给我的。她已经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我是沿着她的足迹前进的。我生命中所有美好的东西都属于她,我的才能、抱负和欢乐,无不由她的爱所点化而来”。
(3)激发学生的“自信心”,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我们知道, 聋哑学生由于生理心理缺陷,加之家长和社会的偏见,经受的挫折和失败要多于常人,每一次的经历对他们来说是打击和考验,意志薄弱的人就会在困难面前失去信心。为了激发我班学生的“自信心”,本人特意收集了许多励志影像资料。如:重播2005年春节联欢晚会上由21个聋哑人精彩表演的舞蹈《千手观音观》。让学生明白:为了编排该舞蹈,聋哑人艺术团体的成员不知付出了多少汗水,无数个不眠之夜,无数滴汗水,无数的手语动作,终于换来了春节晚会上令人感动的《千手观音》;只要我们努力,我们也会取得成功的!
综上所述,虽然聋哑学生失去了聆听的能力,但是他们还有一颗颗充满爱和希望的红心。虽然上天没有给予他们健全的身体,但他们从未向命运屈服。在聋哑学校担任班主任工作的老师,要带好他们,需要付出比普通学校班主任更大代价。我们深信,这些孩子仍然可以成才;我们要坚持不懈地做好“两心工作”,让他们树立信心,改变原有的社会观、生活观和学习观,努力学习生存之道,最终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参考文献: ①马新国主编《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理论与实务》和《中小学班主任工作案 例评析》,2007年8月,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第2次印刷。 ②朴永馨主编《特殊教育理论》(修订本),1999年4月,华夏出版社出版发行。③美 海伦•凯勒 著 、李汉昭 译《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海伦•凯勒自传》2002年1月,华文出版社出版发行。 ④(韩)申圭镇 著、张锦 译《孩子对父母失望的7个理由》,2006年1月,中国商业出版社第1次印刷出版。 ⑤周弘 著《周弘老师教你赏识孩子(赏识教育实操方法)》,2004年9月,广东科技出版社发行。 ⑥翟广顺主编:《班主任专业化与班级建设》,中国海洋大学出版,2005 年7月,第一版。 ⑦戚万学主编:《教育学》,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年7月, 第一版。 ⑧季佩玉主编《 聋教育教师培训教材》,2000年1月,中国盲文出版社出版发行。
|
作者:蒙泽红
|
所在学校:贵州省独山县特殊教育学校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