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网 首页 >>小学生英语兴趣的培养>>>
 


小学生英语兴趣的培养

作者:李增粉      专业分类:小学教师
关键词:英语 兴趣 培养
摘要: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英语市我们的第二门语言,为了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我们应该从小培养孩子学习英语的兴趣,努力激发他的好奇心,使幼稚的好奇心发展成为强烈的求知欲。
正文:小学生英语兴趣的培养 早在两千多年前,著名教育家孔子就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美国在一份关于数学教育的报告中提到:“世界上所有卓有成就的人无不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有强烈的、浓厚的兴趣。”对于求知欲旺盛的孩子来讲,最大的快乐莫过于了解了从不知道的奥秘。而揭开奥秘之后所体验到的愉快和满足的情感,会反过来又激起孩子新的探索兴趣。作为老师和家长,不仅要尊重、保护和正确引导孩子的好奇心,而且应努力激发他的好奇心,使幼稚的好奇心发展成为强烈的求知欲。只有当孩子心中充满对世界的好奇和无穷的求知欲望而自发地学习时,我们寄予他们的美好愿望才会有实现的一天。 新课程标准提出来的小学阶段的学习要达到二级目标:对英语学习有持续的兴趣和爱好;能用简单的英语互相问候,交换有关个人家庭、朋友的简单信息;能根据所学内容表演小对话或歌谣;能在图片的帮助下听懂、读懂讲述简单的故事;能根据图片或提示写简单的句子;在学习中乐于参与、积极合作、主动请教;乐于了解异国文化和习俗。为了达到这一目标,现今的英语教师都深知兴趣在英语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故每堂英语课都要或多或少的设计些游戏、竞赛、唱歌等活动来激发学生学英语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期取得本堂课教学上的成功。但很多时候收获却不尽如人意。教师为了体现“兴趣第一”的宗旨,采用形式多样的活动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学生不再对游戏类的简单感官刺激和听说活动感兴趣了。很多时候,教师演示的活动,学生却无动于衷,见怪不怪,甚至觉得教师的做法有些幼稚。所以,我们教师经常会感慨,自己精心准备的活动,却收不到预期的成效。其间,教师很可能忽略了语言学习的规律和本质。 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不仅仅是来自于某个活动的兴趣,而更多的是来自于其内在的学习英语的动力,我们不能忽视语言学习的规律和本质。所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除了在形式上下工夫以外,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以培养学生持久的英语学习兴趣 1.对于初次真正接触英语的孩子而言,他们不仅缺乏英 语学习的经验,而且他们能参与的都是一些简单的,通过 教师的示范能一下子就明白并参与到其中的游戏、活动。因而课堂游戏、活动的设计应尽量使用孩子们熟悉的游戏方式或简单易参与的游戏,这对于学生的学习以及课堂的良性运作都具有积极和实际的意义。 2.课堂游戏、活动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口味。学生群体年龄较小,他们热衷于各种游戏、活动,更重要的是游戏、活动就是他们学习知识的方式。因此,采用富有趣味性的活动是适应这个特殊群体学习需要的。趣味性的策略要求教师选择游戏、活动时尽可能地偏向于滑稽的、猜测性的、与童话相关的游戏类型。 3.“直接教学的教材因为没有和日常生活的现实情况相融合,也就缺乏学习的动机,没有现实的感觉。”这一点对于初学英语的学生而言更是如此。教师在教学的初始就要让学生觉得学习英语是现代生活的需要,而不是因为要学才学的。将教材的内容及其活动的设计尽量向生活靠拢是生活性策略的要旨。例如,用全英文说明的商品或读街 头有英文的牌匾作为活动的素材。 4.如果某一种游戏活动使用过于频繁,则必然导致孩子们对课堂产生倦怠感,从而影响教学效果。同时,这种对课堂活动的不热衷也 容易导致课堂不良行为的出现。因此,设计不同形式的活动或采用旧瓶装新酒的办法在这个教学阶段是十分必要的。 5.教师无论设计何种活动,都应考虑学生年龄特点、生的实际能力和教学内容三个方面的要求。另一方面,活动的设计应以班中大部分学生的能力为基准,如果太容易,学生的新知得不到真正的巩固,太难,则学生的参与率低,英语能力更得不到锻炼。 6.无论教师的课堂活动设计得多么完美,也不可能把所有可能出现的情况纳入考虑和计划。例如,由于学生在基础知识掌握阶段表现不佳导致活动阶段参与率低,甚至冷场,这时教师难道还要固守原先的设计吗?这就需要教师在进行活动设计时定下一个可变的方案,一旦活动的进程出现什么问题,教师可以及时调整。当然这种调整必须是 适度的,应该建立在不破坏课堂节奏的基础上,便学生不感觉这是教师的无奈,而原本就是这样的——这就是对适度随机性的要求。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指出:“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是教学促进儿童发展的起点,是提高学习质量的保证。”所以我们要努力培养小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更好更快的成长,更早地适应社会的发展。 作者姓名:李增粉 地址:河北省邢台市柏乡县固城店小学
作者:李增粉
所在学校:河北省邢台市柏乡县固城店小学
 
中国教育网
www.910910.com
投稿邮箱:TEL15910883915@126.com
咨询电话:(0)15910883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