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网 首页 >>捕捉课课堂动态资源,构建动态的课堂>>>
 


捕捉课课堂动态资源,构建动态的课堂

作者:董祖强      专业分类:物理
关键词:课堂 动态资源,捕捉利用
摘要:要真正做到将课程做为教师和学生共同体验,探究新知的过程,教师必须构建一个灵活、开放、发展的课堂。而在这一过程中,善于捕捉课堂出现的动态资源并及时激活利用,是构建灵活、开放、发展课堂的重要方式。
正文:捕捉课堂动态资源,构建动态的课堂 云南省盐津县柿子中学 董祖强 摘要:要真正做到将课程做为教师和学生共同体验,探究新知的过程,教师必须构建一个灵活、开放、发展的课堂。而在这一过程中,善于捕捉课堂出现的动态资源并及时激活利用,是构建灵活、开放、发展课堂的重要方式。 关键词:课堂 动态资源 捕捉 利用 一个动态的课堂必然是教师在围绕学生发展精心设计的基础上,充分运用自己的教育智慧,保持高度的灵活性和开放性,让自己融入课堂,与学生一道共同“生成”课堂。而很多教师的课堂却是按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将课本的内容“灌”给学生,学生的参与太少,形成了“填鸭式”及满堂灌的教学,整个课堂少有学生积极参与,这样根本不可能激发学生的思维。课堂的情景是千变万化的,学生在变,课堂气氛在变,时间在变。教师应跟据教学的变化而做出相应的决策,在意想不到的情景中因时而变,因情而动,表现出各种积极的状态,抓住课堂中的普遍事物和偶发事件,努力实现学生学习的个性化和教师指导的针对性,与学生共同构建起灵活、开放、发展的课堂。 课堂教学的设计往往是在课前完成的,而教师对课前教学设计(备课)的实施常存在两大误区。 一、 教学设计一但形成,课堂教学按课前预设一成不变地完成。 二、 对其它教师的优秀课堂设计照搬照抄,按即定方案一成不变地实施进行。 这样的思路认识显然存在较大问题。课前对教学的设计是必然的,但又不能过分拘泥于预设的规定性,而应以有利于学生生命的真实成长为终极目标,大胆地预设,要敢于留出足够的空白之处,还学生思维的空间,许多具体的实施还必须随课堂的发展而变化。 新课程观认为,教材只是教学内容的一部分,教师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师在教学中要密切关注教学预设外生成的问题,筛选有价值的动态生成资源,及时将其转化为有利于教学的有效资源,如不及时抓住并灵活运用,那将转瞬即逝。 在一次教学观摩课上,教师在教学八年级物理“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电压及电阻的关系”一节,引导学生进行“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电压的关系”的电路设计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在设计实验电路时出现了以下两种情况: 而实际中,第一图在学生中出现的较多,而教师预定的设计方案为第二图,此时,该教师对学生得出的第一种设计方案予以了否定,直接给出了第二图的答案。我认为,学生所得出的结论虽然与老师所预设的结果不同,但如果教师能及时的发现并抓住这一契机,这应该是一个培养学生能力的大好机会。教学出现以上情况时,教师要做的的并不是否定学生得出的第一种设计方案而急于给出第二种,相反应对设计得出第一种方案的学生予以肯定,引导学生分析,第一图中用小灯泡做被测电阻是否可行,有什么不足,可否换用其它原件做被测电阻,从而引导得出第二图。这样,课堂将变得更加的灵活、开放,对培养学生探究方法和探究能力将更加的有效。 通常情况下,学生对此探究电路的设计除了以上电路外,还常出现以下两种情况: 此两种电路在此探究实验中的设计肯定是不可取的,很多教师对这一情况通常是持否定而置之不理的态度。如果教师能善于发现这教其中所蕴含的新索材,指导学生分析此电路存在的问题在哪?这两电路各有什么特点?能否用这两个电路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利用图三和图四探究“电压一定,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电阻的关系”,使学生对“控制变量法”这一科学探究方法有了尽一步的认识,也让学生在真正的亲历科学探究过程中,科学素养得以提高。 这样的课堂,对培养学生科学探究方法,科学探究能力才能真正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才真正是有学生参与的课堂,灵活的课堂,发展的课堂。反之,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只按照自己预先设计好的思路引导,对课堂上学生提出的问题,新的一些现象不灵活把握。凡是对与预设思路不一致的内容及现象不加注意分析而否定之的做法,将大大打击学生对课堂参与的积极性,对形成动态的课堂显然是背道而驰的。 总而言之,教师在处理课堂教学时,要善于发现课堂上所出现的一些新事物,同时教师要注意培养自身对课程动态资源的敏锐性和对课程的重组能力,一但课堂出现了有利于教学的资源,就要善于捕捉、把握。 参考文献: (1)、周小山主编《教师教学究竟靠什么———谈新课程的教学观》 (2)、崔秀梅主编《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物理教学法》
作者:董祖强
所在学校:云南省盐津县柿子中学
 
中国教育网
www.910910.com
投稿邮箱:TEL15910883915@126.com
咨询电话:(0)15910883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