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的宏观教育理念
作者:刘云国 专业分类:教育管理 |
关键词:新加坡 宏观 教育理念
|
摘要:新加坡的宏观教育理念:足额保障教育经费;注重教育的层次性;实行精英教育政策;找准了教育发展的内在动力;重视学校信息化建设;实行双语教学;采取英国剑桥考试模式;推行校群督导制度;实行教育储蓄计划;实施学校翻新计划。
|
正文:新加坡的宏观教育理念
邢台市教育局 刘云国
新加坡没有任何矿藏自然资源,再加上整个国家只有400百多万人,因此新加坡政府十分珍惜唯一的宝贵资源---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新加坡教育系统紧紧围绕大力开发和利用人力资源这一战略举措,谋发展,办教育,努力使新加坡成为亚太地区的教育中心。其基本的宏观教育理念是:
----足额保障教育经费。由于新加坡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和资源的奇缺,所以新加坡政府认为唯有开发人力资源,才是立国之本。因此,作为人才使用的最大“老板”和最大的收益者---国家,就必须承担教育事业发展的各种费用。新加坡政府每年用于教育的开支都已达到或超过了GDP的百分之四。
----注重教育的层次性。从数量上来看,新加坡的小学、中学、初院、理工学院、大学呈宝塔形结构。各级各类学校承担着为国家培养不同类型人才的重任。新加坡三所国办大学中的国立大学、南洋理工大学均位于世界前五十位。尽管新加坡很有经济实力,但新加坡政府对理工学院仍不升格、不提位,严格控制人才需求的层次,保证国办大学的国际地位。
----实行精英教育政策。新加坡政府十分重视精英教育。无论从经费上,还是从机制上,都体现了对智力、能力优秀人才的倾斜,为优秀人才成长创设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在新加坡教育部及各级学校领导层中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干部占有相当的比例。
----找准了教育发展的内在动力。随着经济的不断腾飞,新加坡的教育事业也逐渐步入快速发展轨道。新加坡教育部将“全国学校网络资料系统(School cockpit)”比做教育发展的机舱系统,将“卓越学校模式评估系统(SEM)”和“排名制度”比作教育发展的两个引擎。这三项策略就是新加坡教育发展基本动力通过“全国学校网络资料系统(School cockpit)”能够及时了解教育的发展动态,为科学决策提供基本依据;“卓越学校模式评估系统(SEM)”解决了如何对学校进行科学评价和激励问题;“排名制度”促使学校和师生不断创新,不断追求卓越,不断谋求更大进步。
----重视学校信息化建设。从1995年3月开始新加坡政府拨款20亿新元,推行资讯科技计划。1999年全国学校进入电脑教学时代。在学校内学生可以随意进行无线上网,师生可以通过网络进行交流或同步学习,有力地拓展了教学空间,提高了教学效率。
----实行双语教学。实行双语教学可以说是新加坡政府独立后,对教育的果断决策。该项政策解决了与西方国家交流的语言障碍,营造了良好的招商环境,促进了新加坡的经济发展。
----采取英国剑桥考试模式。实行该模式虽有其历史原因,但采取该模式,确实有利于与英国等西方国家学历的互任和学校间的直通,在新加坡同等学历的学生可以随时选择到英国学习。
----推行校群督导制度。新加坡国家小,只有一级政府。推行校群督导制度,对加强学校管理,有效利用教育资源,具有积极的影响。
----实行教育储蓄计划。1990年前总理吴作栋提出,1993年推行。新加坡政府投资50亿新元用于教育储蓄,将此款用于投资来赚取利息,以此支持学校的发展。
----实施学校翻新计划。从1996年开始,每五年政府都要拨款11亿新元,对破旧学校进行翻新、改造。特别将工艺教育学院等薄弱学校建设的格外美观、学校设施也都比较先进,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有利于提升学校的社会形象。
新加坡确实很富有,有雄厚的经济实力,但新加坡政府的许多教育理念,也的确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
作者:刘云国
|
所在学校:河北省邢台市教育局机关党委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