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颖 专业分类:教育科研 |
关键词:含蓄艺术 侧面落笔 托物言志 巧用比喻 融情于景
|
摘要:写文章,要讲究含蓄。含蓄是一种委婉表达的艺术,写作中的含蓄, 就是不直白地把文章中心说出来,而是通过各种手法去烘托出作品丰富的感情思想,让读者通过阅读,自己去品味、感悟。
|
正文:含蓄艺术在文章中的运用
山东省临清市第一中学(邮编:252600;电话:13563532345) 王颖
写文章,要讲究含蓄。含蓄是一种委婉表达的艺术,写作中的含蓄, 就是不直白地把文章中心说出来,而是通过各种手法去烘托出作品丰富的感情思想,让读者通过阅读,自己去品味、感悟。
含蓄艺术的运用能使文章具有“言尽意余,欲露还藏”的特点,那么如何使语言含蓄呢?
1.侧面落笔含蓄法。从侧面落笔,意在言外,回味无穷。汉乐府民歌《陌上桑》便是一个成功范例:“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耕,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作者运用了背面敷粉的手法,使得罗敷的美貌得以充分的表现,这样的侧面描写,比直接极口夸赞罗敷的粉面柳眉,更能给人以无尽的想象,此手法生动而巧妙地烘托出罗敷惊为天人的美貌,于是在人们心中,罗敷达到超乎想像的美,理想化的美。在这里,因侧面描写激活了人们的想象力,这种强烈的艺术效果有独特的功效。
2.托物言志含蓄法。“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这是郑板桥的《题竹》诗。此处用“咬定”、“不放松”将竹的坚韧、志节的坚定刻画得极为贴切。竹有极强的生命力,在岩缝中也能顽强地扎根生长。竹傲立风雪之中,虽经千磨万击,依然卓然独立,坚持不倒。这里明为写竹,实质上表现出诗人绝尘去俗、不畏艰险的高尚人格,抒发了诗人的志节和胸怀。
3.巧用比喻含蓄法。不直述本意而巧妙取譬,精心设喻,生动而含蓄地抒情言志。东坡云:“言有尽而意无穷者,天下之至言也。”在他的《赤壁赋》中有这样一段对箫声的幽咽哀怨的描写:“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一曲洞箫,凄切婉转,这悲怆低回的音调发人感慨,作者的感情也因此骤然变化,由欢乐转入沧凉,行文也因之峰峦起伏,这里接连用的六个比喻,渲染出箫声的悲凉,将不易捉摸的声音诉诸读者的视觉和听觉,艺术效果是非常出色的。
4。 融情于景含蓄法。我们试举一例,唐代李益有首诗是这样的:“早雁忽为双,惊秋风水凉。夜长人自起,星月满空江。”这首诗,通篇没有半个愁字。然而我们读来,仿佛眼前就是那萧瑟的秋风,满江的星月。那不能眠的思妇,于辗转不寐间却偏偏看见成双的早雁,她又是何心情?诗中虽无一语道出,但又何必直言说出?又何用说出?如果我们改成“孤影愁看雁成双,秋风秋水吹心凉。夜长愁多人自起,星月满天泪洒江”,那就等于一杯茅台酒中兑上了矿泉水,这味可就品不出来了
古人云:“不著一字,尽得风流。”(司空图《二十四诗品》),含蓄手法有超越语言的美丽,运用得当能使文章如美酒香茗,品之余味无穷。
|
作者:王颖
|
所在学校:山东省临清市第一中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