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FS文化交流项目考察报告之一
我是一名高中学生,就读于南京外国语学校高二年级。2005年8月被世界文化交流组织AFS选送到美国弗吉尼亚州Gar-Field Senior High School(加菲高中)学习交流一年,寄住在当地一个美国家庭。加菲中学座落在风景秀丽的美国首都华盛顿郊区,有近3000名学生,是美国的一所著名高中。若大的学校,华裔学生只有我一个。作为一名高中学生,对比中国南外与美国加菲两所中学的生活感受颇多。见到什么、想到什么、就写点什么,当然还得有时间。
加菲高中课程很多学生自选,课本很厚但不深不奥
我们国内高中的课程主课、副课、活动课加在一起十几门,主课象语、数、外、物理、化学什么的,副课象政治、生物、历史、地理什么的,还有体育、音乐、美术等,学校定什么,学生就学什么;学校定几门,学生就学几门;千篇一律,千人一律。到了高二年级就要分文、理科班,高考考什么,学生就学什么。象我们江苏高考是“3+2”模式,几十万考生都得按高考指挥棒选修课程,真是“十年寒窗苦,一考定终身”。
美国高中则大相径庭,初次拿到加菲高中的课程目录真是吓人,几十页,近百门课程。高中课程涵盖许多领域。如数学、语文、科学、历史、企业管理、机器操作、建筑设计,甚至还有汽车修理、膳食营养、美容美发等等。
加菲高中有四个年级(9--12年级),相当于我们的初三——高三。加菲高中规定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拿到相应的学分才能毕业。美国人总是把自由和规则结合得很好。学生一方面选课是自由的、无限的,近百门课程任选,想学哪门就学哪门。四年时间,每年排几门必修课、几门选修课也由你自己定,但是另一方面你又必须按规则办事、拿到相应的学分才能毕业。假如你前两年潇洒不打算选数学、科学等比较难得学科的话,那么你就必须在后面的两年同时选学这几门,才能拿到相应的学分,从高中毕业,这样一来后面两年的负担就会相当重了。
因此,美国同学入学的第一件事就是在学生顾问的指导下自行选择课程。自行组合必修和选修课程,确定个人的学习和研究方向。当然,中学生嘛,想法往往是不成熟的,因此中途也可以改课程,只要写个申请、家长签字即可。
加菲高中的学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课程计划,贯穿整个4年的高中生活。听说美国大学特别看重高中生的个人课程计划,甚至比高考SAT成绩都重要,因为一个很强的课程计划,可以反映出你高中4年的学术表现(Academic Performance),也可以看出你的兴趣特长,准备进入什么样的大学,而不只是看你的高考成绩。美国也有高考SAT。SAT考试每年7次,学生自己报名,自己去考,学校、老师都不过问。你可以考N次,取你最好的成绩,两年内有效。
我刚到美国第二个月就自己报名参加了SAT考试,为的是看看自己的英语程度,结果成绩还不错。考SAT自己感觉很轻松,一点心理压力都没有,比较我们中国的高考一年一次,一考定终身真是不同。平时、一模、二模、三模考得都不错,等到高考那一天,十几年啊就为这一天,心理压力特别大,患得患失,结果考砸了。中国高考是人为制造玄乎,就象把你放在桌子上你不会掉下来,把桌子升高50米你也许还撑得住,再把桌子升高100米,你不掉下来才怪呢?虽然桌子的面积没变,但是环境心理在变。中国高考模式的设计者一定是心理学专家。因为没办法,他要从几百万人中通过一道分数线选出几十万人,这就是一考定终身。这就是中国的考试文化,进步了的廿一世纪“科举制”。记得清末湖广总督张之洞曾上奏朝庭:“科举一日不废,即学校一日不能兴,士子永远无实在之学问,国家永远无救时之士,中国永远不能富强,即永远不能争衡各国……”深刻乎!警世乎!
美国高中对学生也是分类的。一般学生的课程设置难度小,只要达标拿到规定的学分就可以毕业。但是优秀的学生都会有很强的课程计划。加菲中学就为精英学生开设了“IB国际文凭课程(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 Program,IB)”、“AP大学预修课程”。比如IB数学都学到了线性代数和微积分方程、多元微分、多元积分等。不过中国的同学千万不要被吓住,美国中学开设的课程虽多,甚至有些超前,涉猎到大学课程,但不深不奥,比起我们的奥数题真是小巫见大巫。我选修的是IB课程,第一次参加IB数学考试就拿了个全校第一。数学老师很惊讶,我告诉他,我在中国南外学的高中一年级数学,成绩排名中等,数学老师更是惊讶。来了个美国式的幽默:“千万别让我的孩子到中国学数学,那样他会自卑的”。其实我到是挺羡慕美国高中的教学方式,课程设置那么多、选择性那么强,学术氛围活泼,不深不奥。中学阶段重在打基础、全面发展,不应在某一个课程上学得太深,搞得太玄。美国高中毕业生尽管在数理化总的方面不如中国学生学得深,但在某一个领域的知识参与能力却非常强。我感到美国中学的应试理念也许和中国的应试理念不同:美国中学是学什么、考什么!中国是考什么、学什么,怎么考就怎么学,一切为了考试,一切为了高考。
美国中学没有统一的教材,选什么样的教材,任课老师说了算,学生课本都是一届学生用完之后,下一届接着用,每本书都保存的很好,我拿到的课本最多已留下6个同学的签名。美国教材印制得非常精美,价格不菲,一本16开大小,普通压膜装订的教材50美元左右,如果是硬皮精装本七八十美元还算便宜的,好在美国中、小学教材都是免费使用的。
美国中学的书本厚度着实吓人:《基础物理》850页,《IB数学》900页,《美国历史》1300页,作为语文课本的《英文文学集》1800多页。第一次拿到书吓得我手心都冒汗,好在学校给每个同学都设置了一个书柜,不用搬来搬去的。有意思的是老师讲课经常一翻就是几十页,甚至谈天说地的根本不用教材,讲的许多东西都与课本内容无关。课堂上也经常围绕一些课题老师同学一起讨论,甚至争论。美国老师也很在意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动手能力,这里的实验室条件都特别好。对比中国老师一课接着一课的死灌,学生一页一页的死背也是不同。
教室彰显个性,跑班美国节奏
加菲中学若大的校园只有一栋教学楼,外面看着并不大,土黄土黄的,感觉挺乡气。但你如果真的凭视觉去判断就错了。虽然教学楼一共只有两层,但是每一层都有数不清的教室,什么食堂、图书馆、电脑房,所有的设施应有尽有。学校根据学科种类划出若干部分,如科学部、艺术部、数学部、社会科学部、语言部、IB课程部等等。虽说是小班(20--30人)上课,但是每间教室都不小。这里每个老师都有一间属于自己的教室,他们都是按照自己的个性布置教室:有的教室一排排地整齐地放着桌椅,有的是几张椅子围着几张桌子。老师的办公桌也放在教室里,上面往往摆放着很多相框,有老师的家庭照,也有历年同学的合影。比如说我在物理教室里就看见一个巨大的单摆上倒挂着一只猴子……好笑死了!可以说一个老师,一间教室,一种风格。但也有共同点,那就是每个教室都挂有一面美国国旗,每天早晨第一节课都要全体起立,向国旗宣誓,好象美国人也挺爱国的哦!
一个老师,一间教室,学生上谁的课就去谁的教室,这就是“跑班”。加菲中学课间只有7分钟,所以下课铃声一响,同学们抱起书就跑,在拥挤的走廊上,总是看到同学们快节奏的小跑,有时遇上熟悉的同学也很难打声招呼,进了教室又是一批面孔,所以美国中学几乎没有同班同学的概念。加菲中学校纪十分严格,上课是绝不允许迟到的。美国同学普遍遵守校规,不敢越雷池半步。
作息时间紧凑,校车方便守时
弗吉尼亚州的高中上学时间是早晨7:30到下午2:00,初中是早晨9:00到下午3:30,初中与高中错时可能是便于调配校车。不过这里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学生对于高中上学时间过早都颇有怨词,当地的报纸也时常讨论这个问题。
记得我小时候上学就是老爸自行车的乘客,每天早晨无论刮风下雨、天寒地冻都是老爸驼着我上学。每天傍晚当我走出校门时,总是在黑压压一大片的家长中寻找老爸和他的那辆自行车。对于老爸,什么“饭局”、“牌局”都免谈;对于我,什么课外活动都拜拜,累啊!!
美国学生上学有校车。美国中小学生一般不会择校,他们大多选择就近入学。不过好象白人、黑人,富人、穷人驻区还是有区别的,不同阶层的驻区,学校也不一样,这个问题我就免谈了。
弗吉尼亚州的校车都是黄色的,难看死了,上面写着School Bus非常显眼。
校车有很多特权。校车靠站时车顶的红灯亮起,所有的来往车辆都得停下,让学生先走。校车的驾照级别高,大多由女司机驾驶,速度也很慢,限速25英里/小时,每辆校车都有规定的线路,同学就近上车,每个人都有座位,车厢舒适干净。下午放学后,学校还增加了4:00、5:00两班校车,为方便在学校参加各种课外活动的同学。美国的校车也比较守时,每个站点误差不会超过10分钟。“美国是个汽车轮子上的国家”,这里家家户户都有车,许多高年级同学抱怨校车太慢,都是自己开车上学,学校也有一个能泊放几百辆汽车的停车场。
加菲中学作息时间十分紧凑。上课时间上午7:30--下午2:00,每天四节课,每节课90分钟,课间休息7分钟,中午半小时休息,包括就餐时间。下午2:00放学以后,几乎每个同学都要参加2个小时左右的课外活动,作业一般都是晚上回家做。上一般课程的同学每天作业30分钟左右,上IB或AP课程的同学作业量要大得多,一般都要2个多小时。美国老师有时也布置大型作业,如历史课作业,这样的作业一般会做几天甚至几周。还有一类作业有时需要几个人合作完成,大家分工合作共同研究,有时老师也会参加讨论,做这样的作业,你往往会感觉自己就是个学者,在做某个领域的学术研究。
加菲中学的生活每天都是忙碌而有规律,紧张而又轻松快乐。我看到的美国中学生既不是想象的那样“自由散漫、不学无术”。也不象中国学生书山题海、死读书!为高考奋斗。
闻所未闻的俱乐部、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每天下午2:00放学后,加菲中学的草场就成了欢乐的海洋,几乎每一个同学都参与至少一项课外活动,学校各种俱乐部、体育队有几十个,比如蓝球队、橄榄球队、网球队、垒球队、音乐欣赏俱乐部、摄影俱乐部、爵士乐队、模拟联合国俱乐部等等,真是包罗万象。你若有兴趣、有能力,拉上几个同学也可以自立山头,成立个×××俱乐部。
体育活动、俱乐部活动与进入校队,代表学校出去比赛是有区别的。学校在最显著的地方陈列着许多锦旗、奖牌,还有选手的照片,很光荣的哦!据说大学也很在意中学生在这方面的表现。
我选择了“模拟联合国(MUN)”俱乐部和网球。先说说MUN俱乐部,美国人素来好辩,MUN俱乐部是学生的精英组织,有40名成员。大多数同学都是久经辩场的资深成员,我要加入还真是不易,荣幸的是经过俱乐部5个秘书的考察,我终于成为加菲中学模拟联合国俱乐部的一名成员。MUN俱乐部每周五下午活动一次,每个月各个高中之间都会安排一场辩论会。各州最优秀的中学MUN俱乐部才有资格参加由大学承办的一年一次的全美MUN大会。2005年11月18日至11月20日,我有幸随队参加了由威廉·玛丽大学承办的2005年度全美MUN大会,并作为辩手代表津巴布韦在大会上做陈述发言,我参加起草的两份文件,经过来自美国50个州中学俱乐部的与会代表的审议,最后终于获得通过,为加菲中学赢得了荣誉,回校后我还被选为区域MUN大会中国专题的主席。
再说说网球吧:学校有80多人报名参加网球俱乐部,大约从2月份开始集训,主要是训练体能,有时教练也让我们进行简单的对抗练习,体能训练量非常大,尤其是男队教练简直是魔鬼训练法。经过一个多月的训练、测试,教练分别从80多个俱乐部成员挑选15名男队员和15名女队员组成校队,庆幸的是我终于成为加菲中学网球队队员。进入春季后,校队每天下午2:30—4:30训练两小时,每个月还要与外校进行四场对抗赛。
有趣的是校队没有经费,一个美元都没有。教练给我们每个队员十支蜡烛,就是那种几美元一支的,让我们10美元一支卖掉。这下可把我给难住了!好在我寄住的美国家庭的小哥哥Josef是老手,他告诉我:卖蜡烛只是一种形式,化缘才是真谛,你要到学区内住家或自己的邻居家里去宣传加菲中学网球队,说服他们支持你。说来惭愧,我的第一笔买卖不是外人,是自己的美国妈妈。相比美国学生的营销本领我真是汗颜。
上个周末,我刻意穿上运动服,捧着蜡烛,鼓足勇气敲响了邻居的家门……真是世上无难事,只要会呦喝,二个多小时,我跑了十家卖了6只,人生第一次促销,成交率60%,利润率40%,开心率100%……哈哈!!
南京外国语学校高二(8)班 曲婷
2006.3.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