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春暮,东风无情地卷起落花,也卷起她心中的愁绪。她是黛玉,一朵从阆苑飘入人间的仙葩,大观园中那朵雪为肌骨玉为魂的出水芙蓉。
此刻,黛玉独自对镜而坐。她凝视着菱花镜里消瘦的面容,思绪却随着落花在风中飘荡。镜中人比桃花瘦。镜中那两弯似蹙非蹙的笼烟眉,像岁月在芙蓉花瓣上留下的淡痕,流泻着花的忧伤。
她回忆起几年前的暮春,在沁芳桥边,她手把花锄,肩背花囊,将一地落红埋入香冢。身边是宝玉,手捧一卷留有花香的《西厢》。她记得很清楚,当她用罗帕轻拭眼角的泪痕,为花的凋落而哭泣时,宝玉的眼里充满爱意地说:,“好妹妹,花总是要落的,你哭它做什么?”
“我只是看它红消香断,心中难受罢了。花的生命如此短暂,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大概我就像这落花一般,不久就要凋落了。待到花凋之时,一切的浮华与芬芳岂不都恍如一梦?”
“不,你不会凋落的。你是我的花朵,你的馨香会永远伴随我。”宝玉说着便拉起她的袖子,“林妹妹,你袖中所笼奇香,可否再让我闻一闻?”
她迅速抽回了手,脸上泛起朝霞般的红晕,就像是晨光中披上红纱的芙蓉花。她知道自己带着一种与生俱来的淡淡香味,那香与宝钗所服冷香丸之香迥然不同,更不比闺阁中的脂粉之香,倒是像芙蓉花香。她又想起儿时在姑苏老宅院中见到的一大片芙蓉,还有那沁人心脾的花香。母亲告诉她芙蓉是百花之中最香的花,只是由于它的不随流俗而不为世人所爱。时光飞逝,姑苏的美景早已化为模糊,母亲也如落花般飘逝扬州,而芙蓉花淡淡的馨香却永远留在了她的身上,更刻在了她的灵魂深处。
难道,前世,她就是一朵芙蓉花?
东风搅散窗前的千竿竹影,吹进绿绡纱窗,把它面前的菱花镜吹落在地。黛玉芳才会过神来,低首看时,镜子的碎片满地皆是,镜中的芙蓉也随之消失。白色的碎片在阳光的照射下泛着白光,像夜晚时月光撒下的一地碎银,更像是凋落的芙蓉花瓣,那就是她最终的归宿。
黛玉触景伤情,又不禁垂下泪来。前日无意中从丫鬟口里得知宝玉订婚的消息,她并不意外,因为她深知自己的性格与众人多么格格不入。她明白宝玉的无奈,只是感到莫名的心痛。昔日的誓言仍在,并不是海誓山盟,仅仅有那“一句你的馨香会永远伴随我”。而如今,她把所有的泪水和芳香都毫无保留得给了他,却连一颗爱的果实都没有得到。
也许,她就是一朵芙蓉花,芙蓉凋落之后,是没有果实的,只有一股淡香留在记忆中。
紫鹃不知何时来到她身后,默默扫去地上的碎片。窗外忽然飘来一阵欢快的音乐,像是唢呐吹奏的声音。她顿时知道了一切,回头看见紫鹃满脸泪痕。
“姑娘,是近黄昏,你歇着罢。” 紫鹃急忙用衣袖擦去眼泪。
“我这会子心中闷得很,你陪我出去走走。”她心中悲伤,却流不出一滴眼泪。
她在前面走着,紫鹃紧随其后,空旷的大观园冷冷清清,见不到一个人影。路过怡红院时,只见里面大门紧闭,海棠和芭蕉也不必往日茂盛了。一个小丫头从门前跑过,见了黛玉说:“林姑娘,今日宝二爷娶亲,你怎么没去看呀?我听袭人姐姐说,宝二爷昨晚做梦,叫了一夜的林妹妹呢!”
黛玉只是淡淡的一笑。没有太多的悲哀,甚至有一丝欣慰。她知道她几经把最美的馨香留在了宝玉的心底,她可以凋谢了,宛如这一地落红。
走到沁芳桥时,天色已暗了下来。暮春的晚风,仍带一丝寒意。远处的喜乐在清冷的晚风中摇曳,飘散到大观园的每一个角落。东风卷起落花,把它带到水中。她突然想起这是她与宝玉当年葬花之地。
韶光易逝,春景难留。香冢仍在,落花如故。然而物是人非,泪已尽,花将凋。
“姑娘,天凉了,回去吧,”
“我还想再转转,你回去帮我拿一件披风。”
紫鹃的背影很快消失在夕阳的余晖中了。
水面上飘落着朵朵落花,黛玉走下小桥,来到水边。她知道这是她回去的时候了。她是一朵芙蓉,从水中来,也应回到水中去。
带着淡淡笑容,黛玉从水的浅处慢慢走进湖心。东风吹起她的依袂,像风中飘零的芙蓉花瓣。“莫怨东风档自嗟”,这就是她注定的宿命。
水很快漫过了她的头顶,没有丝毫的哀伤。她终于明白,再美的花也有它凋零的时候,如果一朵花能把怒放时所有的馨香留在一个人的灵魂深处,花凋之时,它一定无悔。
凤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当水面恢复平静地时候,春已去,花已凋,然而残香如故。
(本文根据《刘心武揭秘《红楼梦》》第二部中部分观点而写)
管道中学初二(4)班
颜浩敏2006年5月
|